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上个星期,我们考了试,结束后,我们像出了笼的鸟一样,拼命地玩着。当我在集上疯狂地嬉戏时,正巧碰到了我妈,过了几天,成绩结果是一塌糊涂。这时我妈结合上次的事,将我大骂了一顿,当时我的心情糟透了。我拉着叔叔来到家中,二话不说,先摆下了象棋,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战胜了他,他和气地拍了拍我的头:“最近学习,应该有不少进步吧,一时的失败不能证明什么,好好努力,用实力证明一切。”听到他的话,我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篇作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应俱全,可是令人不忍卒读,因为存在的问题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是:用流水账的方式让自己的作文人物平板化。平板化是许多中学生写作的致命伤。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这需要在细节上、情节渲染上、真实性上、主题上进行有效写作,下面就《同情与悲悯》为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 精雕细刻,写出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可以让人深入其境
有一个学生这样写老人:
我看到一位老人,他浑身哆嗦着,也没有伞,从背影中可以看出,他年事已高。此时,我的同情心产生了,于是我走上前去,替他撑伞,老人回头看我,我看了看他的容貌,脸上的皱纹很多,头发前面已经白了。
这段文字细节啰唆,例如“老人”的特征,这名学生说“年事已高”“ 皱纹很多,头发前面已经白了”。这样的描写是无效的。因为没有个性,所以是一种伪细节。每个人物都有每个人物的独特性,只有精雕细刻,写出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才可以写出鲜活的生命。
怎样去写这个风雨中独自踽踽而行的老人呢?这名学生反思后这样写道:
我看见一位老人,他蜷缩成一团,在风雨中蠕动着,雨水顺着他的衣角重重地摔在地上,我赶紧走上前去,替他撑起伞,老人回头看我,那是张历经沧桑的脸,正努力地牵引着青色的嘴角向我笑着。
后一篇刻画了老人的形态,老人艰难的行走与老人的笑,足以让人心酸动容。抓住特征性的细节,细致地描写,这才是有生命力的人物。
二、博采众长,提高语言渲染描写的能力
一个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一个瘦弱的,衣着破烂的人进入了我的视线,他一只袖口里空荡荡的,无力地垂着,另一只手拿着已经生锈的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只铁碗,对着来来往往的每个人乞讨“行行好,给点钱吧”。我却没有看到一个行人停下脚步给他钱。我很疑惑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那个人那么可怜,却没有人给他钱呢?”
这段文字中人物写得较具体形象了,但语言的感染力不足。缺少必要的文学深度。这就需要大量地阅读,积累词语,博采众长,以提高语言渲染的能力。
这名学生隔了一个星期后这样写道:
那是个穷困潦倒、沿街乞讨的乞丐,褴褛的衣衫,用一个破字就可以概括。他穿的总是那件藏青色的男式夹克,即使有了污垢也无法看出,想是隔了十天半个月没洗了吧,他扎在人堆里,与路旁经过的引领时代潮流的男男女女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寒酸比起他们的时尚,简直使人认为他是该从这个社会上被剔除的一个。手里的破罐头盒子还咣咣地作响,累了就坐在站台那儿歇歇脚。
后面的语段比前一个语段上在语言的综合使用上有所提高。例如:穷困潦倒、褴褛等。又借用了《祝福》中祥林嫂的片段描写。博采众长,学会渲染,人物刻画上就有了沉重感。
三、不虚美,不隐恶,深入人心,杜绝脸谱化
人是一个多面体,任意地拔高与贬低,都是不正确的认知。我们都是小人物,并不是道德标兵,所以写人物时,不用写成“真善美”的化身。“同情”别人有一丝的犹豫,并不代表这个人思想落后;面对牵衣行乞的人拒绝施舍,并不代表这个人道德败坏;被“同情”的人脾气暴躁,将“礼物”扔在地上,并不代表这个人不懂感恩。就像打架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坏”孩子。
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又吵架了,父母间的斗争升级了。导火索是这样的,我给了一个求助的陌生人一百块钱。
用父母间的争吵与冷战来谈家庭教育的问题,一改只会谈温情脉脉的场面。不虚美,不隐恶,执有实录的精神,真实才会扑面而来。
四、人情练达,寻找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精神
一个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寒风呼呼地吹着,大爷的身体在微微地发抖。有时会伸出双手互相摩擦,并用嘴不停地哈气。我真心觉得他很可怜,便大步走上前去。他转头看我,布满血丝的双眼,充满慈祥。“买一块大的。”他笑了,拿了一个给我。我给了他十块钱,说不找了。他感激地笑了。我也笑了。这对我来说,只是几块钱,对他来说,可是寒冬里的暖风。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样的事件总让人有心痛的感觉,似乎怜悯才是至高无上的感情。其实作者在这样写时就定位错了。人贵在身处困境仍能自强不息。例如郑州的“气球”奶奶,八十多岁拒绝别人的捐助,用卖气球来维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有尊严地活着。平凡人并不注定他只能平凡,或许他有着自立自强的不平凡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
这个学生于是进行了修改:
我给了他十块钱,说,不用找了。他猛地拉住我的手,将找的零钱塞到我的手中,他笑了,我也笑了。对他来说,这是寒风中的暖风,可是对我来说,这何尝不是呢?
寻找平凡人的不平凡,挖掘人性的美善,这样才能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有生命力,有前进的基础。
总之,写人物事件,不能正确地传达情感,都是无效的。我认为,抓住特征性的细节,细致地描写;博采众长,学会渲染;不虚美,不隐恶,执有实录的精神;寻找平凡人的不平凡,挖掘人性的美善,这些才是有效的写作,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跃出纸面,画出立体人生,创作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杨志芳)
上个星期,我们考了试,结束后,我们像出了笼的鸟一样,拼命地玩着。当我在集上疯狂地嬉戏时,正巧碰到了我妈,过了几天,成绩结果是一塌糊涂。这时我妈结合上次的事,将我大骂了一顿,当时我的心情糟透了。我拉着叔叔来到家中,二话不说,先摆下了象棋,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战胜了他,他和气地拍了拍我的头:“最近学习,应该有不少进步吧,一时的失败不能证明什么,好好努力,用实力证明一切。”听到他的话,我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篇作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应俱全,可是令人不忍卒读,因为存在的问题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是:用流水账的方式让自己的作文人物平板化。平板化是许多中学生写作的致命伤。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这需要在细节上、情节渲染上、真实性上、主题上进行有效写作,下面就《同情与悲悯》为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 精雕细刻,写出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可以让人深入其境
有一个学生这样写老人:
我看到一位老人,他浑身哆嗦着,也没有伞,从背影中可以看出,他年事已高。此时,我的同情心产生了,于是我走上前去,替他撑伞,老人回头看我,我看了看他的容貌,脸上的皱纹很多,头发前面已经白了。
这段文字细节啰唆,例如“老人”的特征,这名学生说“年事已高”“ 皱纹很多,头发前面已经白了”。这样的描写是无效的。因为没有个性,所以是一种伪细节。每个人物都有每个人物的独特性,只有精雕细刻,写出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才可以写出鲜活的生命。
怎样去写这个风雨中独自踽踽而行的老人呢?这名学生反思后这样写道:
我看见一位老人,他蜷缩成一团,在风雨中蠕动着,雨水顺着他的衣角重重地摔在地上,我赶紧走上前去,替他撑起伞,老人回头看我,那是张历经沧桑的脸,正努力地牵引着青色的嘴角向我笑着。
后一篇刻画了老人的形态,老人艰难的行走与老人的笑,足以让人心酸动容。抓住特征性的细节,细致地描写,这才是有生命力的人物。
二、博采众长,提高语言渲染描写的能力
一个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一个瘦弱的,衣着破烂的人进入了我的视线,他一只袖口里空荡荡的,无力地垂着,另一只手拿着已经生锈的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只铁碗,对着来来往往的每个人乞讨“行行好,给点钱吧”。我却没有看到一个行人停下脚步给他钱。我很疑惑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那个人那么可怜,却没有人给他钱呢?”
这段文字中人物写得较具体形象了,但语言的感染力不足。缺少必要的文学深度。这就需要大量地阅读,积累词语,博采众长,以提高语言渲染的能力。
这名学生隔了一个星期后这样写道:
那是个穷困潦倒、沿街乞讨的乞丐,褴褛的衣衫,用一个破字就可以概括。他穿的总是那件藏青色的男式夹克,即使有了污垢也无法看出,想是隔了十天半个月没洗了吧,他扎在人堆里,与路旁经过的引领时代潮流的男男女女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寒酸比起他们的时尚,简直使人认为他是该从这个社会上被剔除的一个。手里的破罐头盒子还咣咣地作响,累了就坐在站台那儿歇歇脚。
后面的语段比前一个语段上在语言的综合使用上有所提高。例如:穷困潦倒、褴褛等。又借用了《祝福》中祥林嫂的片段描写。博采众长,学会渲染,人物刻画上就有了沉重感。
三、不虚美,不隐恶,深入人心,杜绝脸谱化
人是一个多面体,任意地拔高与贬低,都是不正确的认知。我们都是小人物,并不是道德标兵,所以写人物时,不用写成“真善美”的化身。“同情”别人有一丝的犹豫,并不代表这个人思想落后;面对牵衣行乞的人拒绝施舍,并不代表这个人道德败坏;被“同情”的人脾气暴躁,将“礼物”扔在地上,并不代表这个人不懂感恩。就像打架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坏”孩子。
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又吵架了,父母间的斗争升级了。导火索是这样的,我给了一个求助的陌生人一百块钱。
用父母间的争吵与冷战来谈家庭教育的问题,一改只会谈温情脉脉的场面。不虚美,不隐恶,执有实录的精神,真实才会扑面而来。
四、人情练达,寻找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精神
一个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寒风呼呼地吹着,大爷的身体在微微地发抖。有时会伸出双手互相摩擦,并用嘴不停地哈气。我真心觉得他很可怜,便大步走上前去。他转头看我,布满血丝的双眼,充满慈祥。“买一块大的。”他笑了,拿了一个给我。我给了他十块钱,说不找了。他感激地笑了。我也笑了。这对我来说,只是几块钱,对他来说,可是寒冬里的暖风。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样的事件总让人有心痛的感觉,似乎怜悯才是至高无上的感情。其实作者在这样写时就定位错了。人贵在身处困境仍能自强不息。例如郑州的“气球”奶奶,八十多岁拒绝别人的捐助,用卖气球来维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有尊严地活着。平凡人并不注定他只能平凡,或许他有着自立自强的不平凡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
这个学生于是进行了修改:
我给了他十块钱,说,不用找了。他猛地拉住我的手,将找的零钱塞到我的手中,他笑了,我也笑了。对他来说,这是寒风中的暖风,可是对我来说,这何尝不是呢?
寻找平凡人的不平凡,挖掘人性的美善,这样才能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有生命力,有前进的基础。
总之,写人物事件,不能正确地传达情感,都是无效的。我认为,抓住特征性的细节,细致地描写;博采众长,学会渲染;不虚美,不隐恶,执有实录的精神;寻找平凡人的不平凡,挖掘人性的美善,这些才是有效的写作,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跃出纸面,画出立体人生,创作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杨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