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新西兰圣安德鲁斯的安德鲁·弗雷泽(Andrew Fraser)大约在3年前开始养羊。羊毛是这一人口稀少国家顶尖的出口产品,而其他羊的产品—羊肉和羊羔肉—则是配角。
现在的情况则大不一样了。如今,新西兰羊肉出口量有所上涨,羊毛出口量则面临人造纤维带来的激烈竞争,出口额持续下滑。虽然牧羊业仍受新西兰文化身份的羁绊,这一遥远的南太平洋国家却正对这一经济活动进行重组,使其融入全球化世界。
弗雷泽在新西兰南岛上管理一片牧场,在接受采访时,他正开着四轮车穿过牧场。在他看来,现在的形势变了。附近一处栅栏旁边,出生不久的毛茸茸的小羊只有哈巴狗那么大,羞涩地依偎在妈妈的膝下。
他说:“羊毛一直都是一种很好的产品,现在也是。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就连用完的可乐瓶这种东西都可以生产出类似的产品了。”
政府数据显示,从1982年至2011年,新西兰绵羊数量从7020万头下降到3110万头,许多牧羊场也转型成为乳品场或作其他用途使用。现存的约1.7万名牧羊者仍然靠销售羊毛来赚钱,但是在许多牧羊场,羊肉已替代羊毛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自1990年起,新西兰原毛和羊毛制成品的年出口额从12亿美元下跌到7亿美元。相比之下,羊肉和羊羔肉出口额近乎翻了3番,达到了23亿美元。1992年乳制品出口额为19亿美元,如今则飙升至141亿美元。
据新西兰牛羊肉协会(Beef and Lamb New Zealand)称,新西兰总人口为440万,是全球第三大羊毛生产国,地位仅次于澳大利亚和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在去年发布的报告中称,该国提供全球45%的地毯羊毛。
但新西兰有90%的羊毛都以原始形态,而非以诸如地毯或内饰这样的成品进行出口,这使其备受商品市场波动的影响。许多新西兰羊毛生产商也认为,合成纤维地毯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为了提高利润,牧羊人愈发青睐产肉量高的杂交品种。但农民们表示,羊毛产业若能达成一致看法,就能增进新西兰羊毛在海外作为高端纤维的声誉。在他们看来,无论就整体质量还是就环境可持续性而言,羊毛均可击败诸多种类的合成纤维。
新西兰牧场主联盟(Federated Farmers of New Zealand)是一家位于惠灵顿的游说团体,其主席威廉·罗尔斯顿(William Rolleston)称:“这就好比是福特T型车和法拉利的区别。”
新西兰的羊毛产业与乳制品产业有所不同,目前仍高度分化。
南岛一位名叫罗斯·安德鲁斯(Ross Andrews)的农民每年能通过出售地毯羊毛实现每斤1.4美元的利润,他表示:“人人似乎都在争相把价格压低。”
羊毛生产商和业界领导在是否恢复牧羊者全国性税收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该项税收在2009年前一直为一家名叫新西兰肉类和羊毛协会的产业组织提供支持。
很多源自羊毛产业的人士都认为该组织的存在毫无意义,因此在2009年投票否决了税收措施。该组织随后更名为新西兰牛羊肉协会,开始专注于肉产品。
为该项税收政策进行宣传的领导人桑德拉·福克纳(Sandra Faulkner)称,该项税收只需农民在售出的每斤羊毛上花费一分钱。他还补充说,这样换算下来,每年的总税收就是330万美元,这部分钱会用于“传播、教育和创新”的投资。
福克纳说,羊毛生产商长期以来都认为,羊毛生产业多少会自给自足,风调雨顺,但目前显然急需推广天然羊毛,遏制住合成纤维的风头。据新西兰牛羊肉协会称,全球纤维生产中,羊毛仅占1.3%,合成纤维则高达61.4%。
她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奢侈品市场中创建自己的身份,我们始终属于这一领域。”
无论产业如何改变,新西兰的绵羊仍会长出毛茸茸的“外套”,时不时都得修剪。
在近期一个工作日的早晨,十几只美利奴羊—一种毛发优良、常用来加工衣物的绵羊品种—犹豫不决地进入南岛一处通风良好的剪毛仓。
一群年轻的剪毛者每人手里拿着一个超大的剃毛机,挨个为绵羊剃毛,直到一丝不挂时才将其放回附近一处可以俯瞰崎岖山脉的草场上。之后羊毛在地上被聚集起来,工人们在金属桌前进行分拣,将其装入袋中,准备出口到英国。
皮特·里昂(Peter Lyon)是剪毛小组的负责人,他站在一旁,在吵闹的剃毛声中和农场主安德鲁·普雷斯顿(Andrew Preston)寒暄起来。
里昂说,农民对羊毛产业的看法应当始终围绕着是否有可靠的出口承包商、羊毛质量如何、欠债多少等因素展开。但是他表示,成本上涨、收入下降等因素的确让许多牧羊人在经济上愈发没有安全感。
20世纪中期,羊毛生产商往往“资产有余、现金不足”,里昂说道,“但如今,现金不足真是伤不起。人们必须要赚到钱,存到银行里去,否则就要净身出户。”
现在的情况则大不一样了。如今,新西兰羊肉出口量有所上涨,羊毛出口量则面临人造纤维带来的激烈竞争,出口额持续下滑。虽然牧羊业仍受新西兰文化身份的羁绊,这一遥远的南太平洋国家却正对这一经济活动进行重组,使其融入全球化世界。
弗雷泽在新西兰南岛上管理一片牧场,在接受采访时,他正开着四轮车穿过牧场。在他看来,现在的形势变了。附近一处栅栏旁边,出生不久的毛茸茸的小羊只有哈巴狗那么大,羞涩地依偎在妈妈的膝下。
他说:“羊毛一直都是一种很好的产品,现在也是。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就连用完的可乐瓶这种东西都可以生产出类似的产品了。”
政府数据显示,从1982年至2011年,新西兰绵羊数量从7020万头下降到3110万头,许多牧羊场也转型成为乳品场或作其他用途使用。现存的约1.7万名牧羊者仍然靠销售羊毛来赚钱,但是在许多牧羊场,羊肉已替代羊毛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自1990年起,新西兰原毛和羊毛制成品的年出口额从12亿美元下跌到7亿美元。相比之下,羊肉和羊羔肉出口额近乎翻了3番,达到了23亿美元。1992年乳制品出口额为19亿美元,如今则飙升至141亿美元。
据新西兰牛羊肉协会(Beef and Lamb New Zealand)称,新西兰总人口为440万,是全球第三大羊毛生产国,地位仅次于澳大利亚和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在去年发布的报告中称,该国提供全球45%的地毯羊毛。
但新西兰有90%的羊毛都以原始形态,而非以诸如地毯或内饰这样的成品进行出口,这使其备受商品市场波动的影响。许多新西兰羊毛生产商也认为,合成纤维地毯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为了提高利润,牧羊人愈发青睐产肉量高的杂交品种。但农民们表示,羊毛产业若能达成一致看法,就能增进新西兰羊毛在海外作为高端纤维的声誉。在他们看来,无论就整体质量还是就环境可持续性而言,羊毛均可击败诸多种类的合成纤维。
新西兰牧场主联盟(Federated Farmers of New Zealand)是一家位于惠灵顿的游说团体,其主席威廉·罗尔斯顿(William Rolleston)称:“这就好比是福特T型车和法拉利的区别。”
新西兰的羊毛产业与乳制品产业有所不同,目前仍高度分化。
南岛一位名叫罗斯·安德鲁斯(Ross Andrews)的农民每年能通过出售地毯羊毛实现每斤1.4美元的利润,他表示:“人人似乎都在争相把价格压低。”
羊毛生产商和业界领导在是否恢复牧羊者全国性税收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该项税收在2009年前一直为一家名叫新西兰肉类和羊毛协会的产业组织提供支持。
很多源自羊毛产业的人士都认为该组织的存在毫无意义,因此在2009年投票否决了税收措施。该组织随后更名为新西兰牛羊肉协会,开始专注于肉产品。
为该项税收政策进行宣传的领导人桑德拉·福克纳(Sandra Faulkner)称,该项税收只需农民在售出的每斤羊毛上花费一分钱。他还补充说,这样换算下来,每年的总税收就是330万美元,这部分钱会用于“传播、教育和创新”的投资。
福克纳说,羊毛生产商长期以来都认为,羊毛生产业多少会自给自足,风调雨顺,但目前显然急需推广天然羊毛,遏制住合成纤维的风头。据新西兰牛羊肉协会称,全球纤维生产中,羊毛仅占1.3%,合成纤维则高达61.4%。
她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奢侈品市场中创建自己的身份,我们始终属于这一领域。”
无论产业如何改变,新西兰的绵羊仍会长出毛茸茸的“外套”,时不时都得修剪。
在近期一个工作日的早晨,十几只美利奴羊—一种毛发优良、常用来加工衣物的绵羊品种—犹豫不决地进入南岛一处通风良好的剪毛仓。
一群年轻的剪毛者每人手里拿着一个超大的剃毛机,挨个为绵羊剃毛,直到一丝不挂时才将其放回附近一处可以俯瞰崎岖山脉的草场上。之后羊毛在地上被聚集起来,工人们在金属桌前进行分拣,将其装入袋中,准备出口到英国。
皮特·里昂(Peter Lyon)是剪毛小组的负责人,他站在一旁,在吵闹的剃毛声中和农场主安德鲁·普雷斯顿(Andrew Preston)寒暄起来。
里昂说,农民对羊毛产业的看法应当始终围绕着是否有可靠的出口承包商、羊毛质量如何、欠债多少等因素展开。但是他表示,成本上涨、收入下降等因素的确让许多牧羊人在经济上愈发没有安全感。
20世纪中期,羊毛生产商往往“资产有余、现金不足”,里昂说道,“但如今,现金不足真是伤不起。人们必须要赚到钱,存到银行里去,否则就要净身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