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流动,消除宝宝恐惧心理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5岁的辛米对咨询师说,外甥女芸芸今年2岁半了,前不久自己在房里做面膜,芸芸兴冲冲地推开她房门,大叫着“姨姨”,结果看到她戴着面膜的脸,愣了一下,然后大哭起来,并立即跑到她妈妈身边,紧紧抱着妈妈的大腿,拼命往她妈妈身后躲,不停地说着“妈妈,怕怕”。辛米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只是奇怪为什么芸芸的胆子那么小。但自从那天以后,本来一向与辛米很亲热的芸芸一见到她,就像老鼠见到猫似的害怕。辛米为此感到挺愧疚的,她想芸芸那时一定受到了相当大的惊吓。
  其实恐惧是人类的本质之一,且会伴随一生,芸芸的这些恐惧反应是正常的。孩子不仅可能会被做面膜的大人吓着,还可能会怕猫狗,怕毛毛虫,怕黑等等,实质上这一切都是宝宝恐惧心理的自然反应。对此,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有一种同理心,认同宝宝的不同情绪,理解宝宝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帮助宝宝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调整过来。
  w 宝宝为什么会有恐惧感?
  幼儿天生弱小,且认知水平有限,像任何人一样,他们会恐惧未知的事物。比如芸芸看到姨姨做面膜时,她不知道姨姨脸白白的是美容,以为事物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才会很害怕。
  随着幼儿慢慢成长,经历丰富,认知水平提高后,会重新诠释让他恐惧的事情。
  除此之外,当大人从小教育宝宝,某类事物很可怕时,宝宝自然就会对这类事物感到害怕,所以宝宝对某种事物害不害怕,关键要看大人如何教育。如果大人时常制造恐惧的场面或显现恐惧情绪,孩子也会习得产生恐惧。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听话,常用“大灰狼”“警察叔叔”等来吓唬孩子,使宝宝不得不服从父母,做自己当时不喜欢或不愿意做的事。过后甚至会出现梦到“大灰狼”咬自己,“警察叔叔”来抓自己的恐惧场面。
  w 不恰当的做法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当宝宝碰到惧怕的事物时,大人处理方式不恰当,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第一,使用更大的恐惧惊吓孩子。如当宝宝看到大人做面膜时很害怕,马上躲到母亲的身后去。这时,有些父母会用更大的惊吓吓孩子,如“有什么好怕的,再怕妈妈就不要你了”。倘若大人常用这样的方式对付幼儿的恐惧,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变得不自信。
  第二,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宝宝忘记恐惧。例如碰到辛米所说的情况,有些父母会对宝宝说,“不怕不怕,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因为孩子忘性比较大,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也许孩子暂时会忘记害怕,可是这样会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模式,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第三,哄孩子,使孩子情绪压抑。我们常听到一些妈妈这么对孩子说:“宝宝不哭了,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其实这样哄就像是把软刀,它不允许宝宝有恐惧的情绪,宝宝情绪长久被压抑住后,得不到流动,会影响他心理健康。
  w 建议:
  1、家长要学会让幼儿情绪能够自由流动
  对待宝宝恐惧的情绪,父母及长辈最重要的是学会让幼儿的情绪能够自由流动。这就要求父母及长辈首先应该认同、理解宝宝的情绪,在心理学上叫同理心。然后,父母及长辈要给予宝宝安全的感受,如抱着宝宝,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当宝宝看到大人做面膜害怕时,父母及长辈可以转身把孩子抱起来,并告诉孩子“你很害怕对不对?爸爸妈妈保护你好不好?”这样,宝宝恐惧的情绪会慢慢平静。
  一些父母觉得宝宝哭闹起来,会影响到自己的面子,因此,总是急于去处理宝宝恐惧的情绪,却顾不上给宝宝调整情绪的空间。父母这么急于去压抑宝宝的恐惧情绪,也源自于父母本身的不自信,而这往往也与他们童年的恐惧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流动关系密切。
  2、家长等宝宝心情平静后再讲道理
  面对宝宝的恐惧情绪,父母及长辈并不是与孩子简单地讲讲道理就行了,而是需要把握好时机,最好等到宝宝恐惧情绪平静下来再对说理。
  3、消除恐惧可选择“脱敏”
  针对幼儿习得性的恐惧,可以通过“脱敏治疗”,让幼儿不再恐惧。比如像宝宝害怕面膜,母亲可以自己做面膜,然后让宝宝自己去摸。当别人在做面膜时,可以抓着宝宝的手,和宝宝一起触碰,让宝宝知道这些是安全的。通过这样的反向治疗,小孩对于某些物质的恐惧可以慢慢脱敏。
  4、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以身作则,即使碰到自己害怕的场面也要尽量保持平静、沉着、勇敢,并采用示范引导的方法,帮助宝宝减轻恐惧。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名人小档案:  付林,出生于1946年1月17日,词曲作家。196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曾任海政歌舞团演奏员、副团长、艺术指导等职。代表作品:《妈妈的吻》《小螺号》《楼兰姑娘》等。  我的父亲付林出生在北大荒的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共有10个。当年物质匮乏,爷爷奶奶要养活这么多孩子十分辛苦。爷爷长年在外打渔,奶奶操持庞大的家务,他们对子女唯一的要求是要做个善良的人。  父亲童年生活非常艰苦
期刊
骆春英是全国“为国教子 以德育人”好家长、山东省“十佳齐鲁好家长”,她儿子被保送清华大学。多年来,她潜心研究青少年教育与实践,成为山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骆春英有什么样的教子高招呢?  关键时刻的提醒  在骆春英的家教手册里,没有呵斥、没有逼迫、没有陪读、没有作业、更没有打骂,有的只是鼓励和提醒。骆春英的提醒,就像灯塔上的明灯,儿子还未启程,已经亮在那里
期刊
真倒霉,只剩一个椰子球了  好早以前,给团团读维尼小熊故事书。扉页上是几个主要角色的介绍,读到小驴伊尔那段时,团团打断我,“妈妈,什么是悲观?”我想了想,回答道:“悲观啊,就是什么事儿都往不好的方面想。比方说,点心桶里只有一个椰子球,乐观的人看到了,会说:‘哇!太好啦!居然还有一个椰子球!’悲观的人会说:‘唉,真倒霉,只剩一个椰子球了。’”  我停顿一下,抛给她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会怎么想呢?”
期刊
洋快餐店里设置有儿童游乐区,各色孩子流连在区里,各色家长陪伴在区外。孩子有乐趣,有磕碰;家长们有呵护,有纵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所谓“严厉”。小小的餐店一角俨然教育面面观。  某天一堆孩子在区内玩耍正欢,猛听得一位妈妈暴喝: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你拿了哪个小朋友的玩具?”  “赶紧还回去,不准拿别人的东西!”  一连三句劈头盖脸,区内区外顿时安静下来。孩子跟家长们都被她叫得一激灵,所有的
期刊
是否感受到爱,相信爱  我不关心你是否爱你的孩子,我在乎的是,孩子是否感受到你爱他,孩子是否相信你爱他。  小孩子最不容易感受到的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和照料,比如你花大价钱为孩子择校,比如你衣食住行方面的精心,因为那是自他们出生后就享受到的,那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人们对任何习惯的东西都会看作理所当然而不加注意,所以他们“习惯了”,不觉得你们是在爱他。  小孩子最容易感受到不被爱的是如下方面:  
期刊
周末下午,我突然想起儿子那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来。  “怎么有好长时间没看见你和陆可可一起玩了?”我随意问道。  “不玩就不玩呗,我还有好多朋友呢。”儿子回答道,语气中明显带有隐约的怒气。  “一定是吵架了吧?”我笑着调侃道。  “谁说的,没有的事。”儿子嘴硬。  儿子近一年来明显地表现出独立意识,有心事不愿与父母说就是明证之一。看来,要想达到与他无话不谈的境界,我还得多多动脑筋。  “儿子,妈妈像
期刊
小广播紧急通知,今天中饭延迟20分钟,缘由:停电。  上午没有体育课的体能透支,这20分钟孩子们应该都能支撑吧!  一盼二等三瞧,终于送来了一汤一菜,汤是孩子们喜欢也营养的番茄蛋汤,颜色还挺养眼,这么大热的天看来也真对胃口。菜汤分发下去,可饭和另外两个菜还没有到,孩子一个劲询问着:老师,饭啥时候来呢?  是呀,啥时候来呢?应该还有一段时间,站着等也不是个事情,示意孩子们坐到座位上,这时候总觉得应该
期刊
大小相对论  夏天的夜空格外美,儿子睿宝指着大大的圆月问:“妈妈,月亮为什么那么大?”  “因为月亮离我们很近,所以看起来很大。”我用了最简单的解释来回答。  “不是的。”睿宝看着月亮认真地说。  “啊,那你说是为什么呢?”  “因为睿宝还是小孩子,所以月亮大。”  哈,小屁孩居然也有大小相对论!  两个妈妈  睿宝最近对我去上班“耿耿于怀”,有时还要大哭大闹一场。  一天早上,我正要出门,睿宝急
期刊
看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一种爱以离别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也许是对这句话的共鸣太深刻,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很注意培养她的独立性。所以与很多同龄宝宝相比,女儿一点都不粘妈妈。  放假的时候,可以随外婆回老家住很多天也不吵不闹;我出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很晚回家或者出差几天,她也不会闹情绪,只是趴在要合起来的门缝那里,要求“亲一个,再
期刊
天气像火一样热,门头上一束红线扎着的菖蒲和艾蒿,已经干到一碰就碎的地步。那是端午节当天,老妈专门去买了,又专门跑来亲手插上去的。  自从我离开家另起炉灶,这件事,老妈年年都按时按点,无论是我在城西、城东租的房子,还是后来自己在遥远的新城买的房子,我家搬到哪里,这样一束节令摆设就跟到哪里,从不会落下。  此刻,那菖蒲和艾蒿上面的红线还十分鲜艳,枝叶却已经完全干枯,每次开门都会掉下来几片破碎的艾叶。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