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名利场

来源 :城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装的演变史就是一部写在女人身上的新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史。
  
  70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对峙,使中国处于长期战备状态,而国内空前激烈的政治斗争使各种思想的对抗发展成生活形态的剑拔弩张,因此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中国人的服饰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和战斗化色彩。“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服装市场也开始出售草绿色上衣和裤子。
  这一年代还是中国服饰文化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但是从客观上说,文革的结束,使人们对美的天然热爱和追求迅速苏醒,所以在70 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
  
  70年代关键词
  四个兜: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的一种特殊标志,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四个兜,而一般的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个兜,在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时代,“四个兜”显得尤为珍贵。上海曾破获一个青少年犯罪团伙,他们专抢路人的四个兜军装和军帽。
  小白鞋:白帆布运动鞋的别称,估计不少30岁以上的人对这三个字怀有强烈的怀旧情结,具有同等怀念价值的东西还有与小白鞋相匹配的白鞋粉。更年轻一些的朋友可以向父母一辈打听一下,没准他们的同学里就有叫“小白鞋”或“白鞋粉”外号的人。
  的确良: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
  上海制造: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广州人,只要到上海出差,总会替身边的亲朋好友捎买大量的服装,在今天几乎难以想象,“上海制造”一度成为中国服装时尚与潮流的代名词。
  范思哲:1978年,这个来自意大利的著名服装品牌成为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外国服装名牌。同一年,劳力士手表出现在少数中国人的腕上,当然多数是伪造的赝品。
  70年代回首:“全民皆兵”作为一种国民意识,渗透到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时期的服装最集中最显著地反映出意识形态的官方倾向。但是所有的过去一旦成为回忆,痛苦有时也会变成温暖,如果说失去理性的十年动乱给中国人多少还留下一点感动的话,那就是一个国家近十亿人的热情。十多年后的著名摇滚歌手崔健一袭军便装的标志性打扮,成为人们用文化方式向苦难年代里的温暖记忆致敬的服装符号。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
  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198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很有趣却很意味深长的事——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访问中国的西方流行乐队英国威猛乐队在北京演出,但首体观众席上的中国观众反映冷淡,表情冷漠,习惯了像开会一样坐在剧场里的中国人也像开会一样规规矩矩地听流行音乐会,个别观众响应乐队“煽乎”站到座位上跳舞,结果被警察带离了现场。西方文化在进入中国的初期遭遇的喜剧式尴尬在服装上也有反映,街上不但开始流行红裙子,还开始出现脏球鞋、牛仔裤与西服上衣及领带同时穿在一身的奇特装扮。
  
  80年代关键词
  奇装异服:所有在那个年代追求在穿戴上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可能都被扣过这样一顶帽子。批评的对象一般是喇叭裤、尖领衬衫等等,与这个词汇意义和功能都相当接近的还有“崇洋媚外”、“思想腐朽”等等。
  《庐山恋》:张瑜扮演的一位年轻的女华侨在影片中每换一次场景就换一身衣服,在当时引起广泛议论。这部影片因此被称为解冻后的中国第一部西式恋爱片、第一部风光爱情片和新式服装展示片。
  麦克•哈里斯: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中半人半神的主角。这部最早在中国官方电视台公映的西方影视作品之一给中国人服饰带来的副产品有两样:一是大得有些夸张造型有些奇特、并且贴着商标的蛤蟆镜,另一个是裤管大得出奇、臀部包得很紧的喇叭裤。
  牛仔裤:这可能是在中国服装主流舞台上站立最久的一种款式,虽然今天它是一种相当大众的服装,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主流社会拒绝。上海某大学曾经在招收研究生时对一名考试合格的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继续穿牛仔裤,就将被拒绝录取。
  幸子衫:山口百惠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血疑》在中国热播,女主角大岛幸子身上的学生装成为青年女性最为青睐的热门服装款式,当时曾有专门的《幸子衫裁减法》、《幸子衫编织法》等书热销一时。
  比基尼:1986年,一位健美运动员在比赛中穿着一种上下分离的两件式泳衣亮相,这种泳衣极为暴露,仅仅遮盖了女性最为敏感的三个部位,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这就是在今天已经极为平常的比基尼首次在国内亮相。
  80年代回首:一个巨人苏醒的年代,凌乱和杂芜是它的必然特征。当第一个女人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时,整个民族对美好的追求开始对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女性的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的幸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这这样一条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这一点。
  
  90年代: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一群北京女孩托一位在广州上大学同学捎带当时很时髦的健美裤,没想到同学暑假回北京时带的好几条健美裤大家都不愿意要,原因是健美裤已经过时了。
  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女人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而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旅游者,几乎无人问津——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地摊,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中间地带几乎不存在。
  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她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女人品位、档次的主要标志——中国女性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
  
  90年代关键词
  内衣外穿:麦当娜首创的这种穿衣风格席卷全球,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
  “别理我,烦着呢”:无从考证究竟是谁把这句有点无奈、有点颓废更有点自嘲的幽默最先印到自己的圆领汗衫上的,几乎在一夜之间,“挣钱累,没钱苦”、“累不累啊”等穿在身上的POP招贴满大街都是,“别理我,烦着呢”是其中最为流行和经典的一句。更加幽默的是,北京市有关部门曾经出台一个专门文件,禁止销售这种渲染“不健康”情绪的文化衫。
  校服: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可能会感到遗憾,他们错过了穿学生装的年代,虽然最早时那不过是印上了校名的一套运动衣而已。与表示学生身份的校服一样,很多行业的职业装也摆脱了过去的单一模式,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多种样式。
  


  陈娟红:1991年中国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模特大赛,浙江女孩陈娟红获得了这项赛事的第二届冠军,她又在1992年7月获第十二届世界模特大赛前八强“世界超模”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时装模特,模特开始成为中国人眼中最为时尚和荣耀的职业。
  哈一族:最早有人穿着破着大窟窿的牛仔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时,很多人都以为是穷得没钱买衣服,只有少数经常阅读时尚类杂志的人才知道这是一种新潮流。其实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材的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样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恰好叫“韩流”。
  90年代回首: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的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90 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与前面提到过的60和70 年代相比,中国女性在20 年中像是跨过了一个世纪。
  
  21世纪:穿全中国惟一的补袜子
  
  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叫“撞衫”,这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如果说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女性对于服装的追求的要通过品牌穿出品位和档次,那么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端女性开始向世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
  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对于一个真正时尚的女性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可以从北京专门飞到广州或香港,而目的仅仅好似为了买一双跟自己的服装匹配并且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袜子。
  另一方面,传统的中国服装元素不仅女性的个体意识在服装上得到充分体现,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21世纪关键词
  APEC峰会: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这种东方韵味十足的唐装,使穿惯了现代时装的人们产生了亲切感和新鲜感。
  


  流动的紫禁城:这场被称为“把紫禁城穿上身”的服装秀创意奇特气势磅礴,自2002年创办以来不断推陈出新,并一直在全球各地巡演,经久不衰。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艺术完美结合的一项大型系列展示,影响极为深远。
  《花样年华》;王家卫于新世纪元年拍摄的这部旧上海风格的爱情影片之所以被我们当作这个年代服装的关键词,是因为女主角张曼玉在片中展示了数十款旗袍,它们不仅成为导演表现上个世纪30年代十里洋场的饿符号,还将旗袍这种典型的中国化服装集中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旗袍热卷土重来。
  绝版:为了防止“撞衫”的尴尬,如果遇上一件号称“绝版”的名牌服饰,经济条件优越的富婆或女女明星往往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所以很多精明的商家也把绝版当作新的卖点,甚至在一些服装摊上你也能看到这两个字。
  无季节: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露点:21世纪,如果你的衣服将身体包裹得严丝合缝,那么不管它多少钱不管它是什么质地,它一定是落伍了。诱人的小蛮腰、曲线迷人的香肩、性感魅惑再加上一点装饰物的肚脐……总之,你总得露出点什么才是这个年代的新女性。
  败家:如果汉语的词性也像有些外语那样有阴性和阳性之分,那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专用词汇。意思很简单,就是逛街、疯狂购物。年轻女性对服装的热爱早已超出了生活必需的范畴,多数女性的衣服永远不会有穿旧的时候,而只会在衣柜里放旧。
  年代回首:我们很难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作出真正理性而客观的评价,套用一句用得很俗的话:让历史告诉未来。
  结束语:我们完成这一期专题的文字之后,请一位上了岁数的大学女老师提意见,这位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的老师说她的眼睛湿润了,自己一生中最钟爱的衣服都在这一刻随着时间的潮水清晰的泛了上来。今天,当我们站在一个历史的制高点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女性服装进行文化式的盘点,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但对于每一个经历过它们的人来说,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年代的更迭,都是一次岁月的埋葬,也是一次脱茧重生。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身处一个自由的时代,我们永远不用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对自己的美怀着一种病态的负罪感,我们所要面临的甜蜜困惑也正是我们的期待:明天我们将穿什么?明天我们将怎样穿?
其他文献
我们这一代人,很少有从小接触电脑的,唯一能跟电脑稍稍沾边的,就是小时候玩过的“任天堂”之类的游戏机,那时候感觉人能操纵虚拟世界的人物,真的很神奇。  后来高中英语教材里,好像是高一英语的第二课(第一课应该是Karl Marx),大意是一个名叫Charlie的小男孩早上起床时发烧生病了,他的母亲Green太太利用电视电话请医生给他看病,医生用远程传感器检查了Charlie后,告诉他们没什么大毛病,休
期刊
三十年前,我们通过打开的窗户,看到了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多彩,于是为了追上世界的脚步,我们开始加速,开始求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走过三十年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现在追求的,恰恰是多年前似曾拥有的,只是意义不同,层次不同,这是一条看似回归又有着不同意义的路,我们的脚步,更像是在跳一支圆舞曲,优雅地回转、前进,这是三十年的一个轮回,接下来,我们还将拥有更多更美好的三十年……    住房  从忧其屋到优
期刊
回顾30年的娱乐记忆,脑海里浮现的影像是既清晰又驳杂的。30年,从广播里的评书联播到电脑里的视频下载,从刘兰芳到小燕子,从《加里森敢死队》到《渴望》,从双卡录音机到MP5……1978-2008年,无论对于经历过这个时代还是未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这个30年都非同一般。     广播里的偶像        现在30多岁的人应该都还能记得儿时趴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听收音机里播长篇评书联播的情景。《岳飞传》
期刊
听雷岩演唱,时而高亢雄浑,时而清澈隽永,时而低沉悲凉,时而源远悠长,但总是饱含真情。我出神良久,仿佛沉浸于一幅画中,不知我的笔触能否洞悉这源自心灵的声音。      雷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现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山东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艺术指导,被省政府记大功两次、二等功两次,文化部尖子演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1987年山东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等奖;  1988年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爱情观栉风沐雨几经变迁。从羞羞答答面红耳赤的对视、牵手,到大庭广众下花样众多的求婚表白,爱情悄悄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而改变。  三十年来,我们的婚姻如同一条长满刺的毛毛虫,在两个人的身体上不断磨蹭,与它斗智斗勇。胜负的标志是它先褪光了刺,还是你先过了敏。1年,3年,7年,15年,30年……时光飞逝,情感变迁,我们一路走来……    世态:从金婚到闪婚,一家三代人的三十年   
期刊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县城的老街开始繁华了起来,副食品商店从零星的几家渐渐铺满了老街,城中心风雨飘摇了多年的老百货大楼在一个雨季也被成功拆掉,几个月后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崭新的商业大厦,商业大厦开业的那天,很多人平生第一次坐上了电梯,当时还是80年代末。  后来,县城里的老房子一批批地倒了下去,就如一场无声的老电影,缓慢地退进历史,成长起来的是一排排更高的新房子,漂亮,安祥,迎着阳光,带着笑意。宛若刚
期刊
人物:  刘大爷:上世纪30年代生人,国企离休干部。  刘先生:刘大爷仲子,上世纪60年代生人,现就职于银行。  曹女士:刘先生之妻,上世纪60年代生人,幼儿园园长。  刘迎:刘先生之女,1992年生人,现读高二。      三十年前的中国,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
期刊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个人的身体从古典浪漫主义的秘密花园变成了可以分享的公共资源。裸体是直达一夜成名的特快专列,是最生猛的名利秀场。    1978—1988:裸体解冻,欲脱还羞    1978年,雕塑《猛士》将烈士张志新以裸体形式塑造。   1980年,首都机场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因含有傣族妇女裸体沐浴的部分,曾一度被覆盖。  1981年,全国各美术院校开始可以进行全裸体绘
期刊
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点燃,成为这个春天的全球盛事。  从公元前700多年前,人们开始在奥林匹克的赛场,寻找最贴近神的人、最具神力和最能代表人类极限的人,到如今,奥运圣火依然引发世界热潮,人们对奥运的热情和关注越来越甚,为什么呢?为了和平?为了政治?为了经济?为了追逐极限?都是,但又不全是,也许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现在,奥林匹克除了代表一种竞技精神,
期刊
Part1——梁缘周镔:生活处处玩花样    喜欢个性前卫的小两口梁缘、周镔在2008年8月策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佐罗”婚礼,以特别的方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时间过去四个月,我们再次走进他们现实的婚姻生活,看看这对“80后”时尚夫妻真实的生活写照。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和生活环境,生活独立,我们都给对方空间,不会天天粘在一起。他会和他的朋友经常聚会,我也是。所以我们家特别设计了一个小型酒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