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的双重叙事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你好,李焕英》通过穿越的幻想世界使我们直面现实的真实,用女儿和母亲的双重感知视角和双重叙事策略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实现了亿万观众的心理共鸣。
  关键词:穿越 聚焦 视角 双重叙事
  贾玲导演的影片《你好,李焕英》在2021年春节上映,3天之内票房便破10亿,5天之内突破20亿,贾玲成为中国影史最高票房女导演,让上亿观众跟着她笑了又哭,哭了又笑。贾玲饰演的少女贾晓玲从小便调皮捣蛋,成绩不好,从来没有让母亲李焕英骄傲过。一次意外夺去了母亲的生命,晓玲在万分痛苦之际惊奇地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母亲的年轻时代,竭尽全力想要帮李焕英改写人生,让母亲快乐,让她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以弥补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李煥英是贾玲已故的母亲,在贾玲19岁的时候因意外去世。那个时候贾玲刚上大学一个月,家庭条件比较艰苦,母亲一生辛劳,最终没有机会分享女儿成功的喜悦。母亲的离世无疑成为了贾玲人生中最难过的事,她为了给母亲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把它拍成了电影。影片因其表现的“子欲养而亲不待”之遗憾和真挚而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但在影片接近结尾的地方,电影的叙事又来了一次反转,不仅贾晓玲穿越到了20年前,母亲甚至比她早一步穿越回去。这样一来,整个影片就变成了双线叙事,一方面谈女儿对母亲的视角,另一方面是母亲对女儿的视角,二者形成了对话。同时由于引入了穿越,又形成了现实与幻想的双重叙事,大大丰富了影片的内涵。
  一.从女孩到母亲
  故事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女孩贾晓玲的视角。一直不成器的晓玲在2001年好不容易考上了首都电影学院的本科。妈妈喜笑颜开地跟老姐妹们庆祝,结果却意外发现录取通知书是晓玲伪造的。晓玲想让妈妈开心一次,没想到弄巧成拙,但母亲并没有过多地责怪晓玲。就在母女两人骑着自行车,有说有笑地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一辆大货车飞驰而来。晓玲趴在母亲的病床前痛苦万分,不料却意外穿越到1981年,砸到了还没结婚时的母亲。大家明白过来状况后,母女二人以表姐妹相称,形影不离。晓玲想尽办法使母亲快乐,她努力地帮李焕英抢最后一台电视,鼓励母亲参加排球比赛,是希望母亲的生活不输其他人。听到冷特讲到,“如果我妈当年生的不是我,那她应该过得比现在要幸福吧”,晓玲便努力帮助年轻时的李焕英和厂长的儿子沈光林相亲,希望能够改变命运,让自己的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一个子女愿意牺牲自己而成就母亲快乐的急切心情。
  但是母亲在乎的是什么呢?在买电视机和参加排球比赛这两件事上,李焕英都非常配合晓玲,但对于相亲这件事情,她却拿出了自己与贾文田的结婚证书,告诉晓玲,其实自己很幸福,故事从这里便开始展现其隐含的叙事视角。晓玲在失落中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母亲的命运,觉得自己该离开了。在跟张江与冷特聊到缝裤子的细节时,才意识到年轻时的妈妈并不会缝各种漂亮的图案,故事从这时候起正式转换为母亲的视角。回到2001年的病床前,我们看到妈妈的魂魄离开,并且比晓玲先一步到达1981年。在晓玲从天而降的时候,她下意识地大喊一声“我宝”便冲上去垫在了晓玲身子底下,结果是妈妈受伤,而晓玲却无大碍。转换了视角之后,接下来的一切都不再是女儿在弥补心中的愧疚,而变成了母亲帮助女儿弥补心中遗憾的种种努力。在晓玲被张江质问的时候,李焕英及时将她认作表妹,她积极配合晓玲抢电视的表演,劝说队员们出来打排球,告诉她们自己很像晓玲的妈妈,而到了晓玲准备让自己永远不出生而安排她与沈光林相亲时,她却毅然决然地拿出了自己的结婚证书,告诉晓玲,只要自己的女儿健康快乐就行。
  双线叙事是影视作品常见的叙事模式,常常采用不同人物或者人物内心与外在世界并行的叙事线索,但《你好,李焕英》采用的却是一种隐性的叙事进程。观众最开始的视角,是贾晓玲的视角,一路跟随着她,试着改变母亲的命运,让她更开心。这可以说是每一位观众或者每一位儿女的共同愿望。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故事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例如李焕英认晓玲做表妹的时候是称她作李乐莹,可是冷特出现时喊的却时贾晓玲。转换成李焕英的视角后,观众们才恍然大悟,这里实际上是一个暗示李焕英也穿越了的细节。申丹老师称这种隐蔽在情节发展后面,与情节进程呈现出不同甚至相反情况的叙事运动为隐性叙事进程。隐性进程是显性情节后面的一股叙事暗流,不影响对情节发展的理解,但追踪发现“隐性进程”的过程则伴随着审美愉悦感的逐步增强和主题思考的不断深入[1]。
  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没有将这种隐性叙事贯彻到故事结尾,那样对普通观众来说会过于难以理解。它巧妙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主动揭示出了这个叙事进程,这样整个故事几乎就成了一部全新的电影。这不是20岁的李焕英,是48岁通透、善良的母亲李焕英。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着女儿,这一生能有贾晓玲她很幸福。女儿在尽全力使母亲更幸福快乐,殊不知,女儿的健康快乐才是母亲幸福快乐的源泉,无论你优秀与否。母亲并不自卑,并不遗憾,她很快乐也很满足。这同样也是每一位观众或每一位父母的共同愿望。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为父母早早离去,没有报答的机会而遗憾。但当我们有能力报答父母,想为他们买房买车改善生活条件的时候,他们也会说,“这些我们都不需要,我们过得很好,只要你过得好我们就满足了”。在叙事文本中,聚焦涉及到是谁在作为视觉、心理或精神感受的核心[2]。影片使用的这种双重聚焦手法使观众同时感受到女儿和母亲的心理,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体验。
  二.从幻想到现实
  影片的双重性不仅体现是双重人物视角方面,还采用了幻想与现实交织的双重表现手法。故事的前半段温馨又欢乐。青年李焕英年轻漂亮、朝气蓬勃,贾晓玲的各种计划状况不断,让观众忍俊不禁。但这终究不是现实,贾晓玲慢慢认识到自己并不能改变母亲的人生,并且随着她认识到这其实是母亲一直在配合她演戏,那种对母爱的歉疚和无以回报之心达到了高潮,观众们也都感动得泪水涟涟。她曾经想要开着最新款的车带母亲去兜风,可是后来发现,母亲已经离开了。这是后知后觉的自我内心省视,也把观众拉回了现实生活,深感尽孝要趁早,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不会回来。这也是穿越叙事常用的表现形式,但如果故事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就有只是贩卖情感之嫌。故事隐藏的母亲视角进一步充实了幻想与现实的张力,使影片更加发人深省。
其他文献
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本人对初中英语教学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本人将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谈谈如何高 效的进行英语教学。
内容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应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本次调查旨在用数据事实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经典阅读的现状与困境,并根据结果相应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探索传统美学的回归路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经典阅读 现状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提出应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杨璐(2016)提出了几个
内容摘要:谚语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各民族人民生活方式的反映。乌鸦对于中日两国人民来说是较为熟知的鸟类,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和乌鸦有关的谚语。本文主要对汉语和日语乌鸦谚语从外在特征、习性特征、预知能力和品性特征四大方面进行分别归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得知,汉语乌鸦谚语更多地表现了乌鸦的预知能力;日语乌鸦谚语更多地表现了乌鸦外在的具体特征。   关
课程诊改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的保证,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例,从诊改基础、诊改思路、诊改运行、诊改成效四个方面,对高职
内容摘要:对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部编教材而言,更加满足小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教师在利用部编教材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阐述了部编教材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对策主要包括“与家长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重视整本书阅读以及多选取趣味性插图,增加中国元素。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教材 阅读教学策略   部编版教材从2017年9月
内容摘要:曹禺和尤金·奥尼尔是二十世纪东西方戏剧届的领军人物。尤金·奥尼尔的创作使美国戏剧真正跨进世界行列并对世界戏剧做出贡献,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曹禺因其一系列经典的剧作被人们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从草创期走向成熟,自上映后便在世界各地进行演绎。把《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的悲剧冲突进行比较分析,可见曹禺和奥尼尔虽身处不同的国家、浸染着不同的文化,但他们的
在新课改的要求背景下,高中的历史教学课堂也要进行创新和改革,要在课堂过程中加入史料教学的环节,这样才能 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中史
内容摘要:本文从象征性的角度分析《蒹葭》与《等待戈多》,又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分析这两个作品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重点描写,从而对《蒹葭》和《等待戈多》产生新的理解。   关键词:《蒹葭》 《等待戈多》 过程哲学 比较   《蒹葭》和《等待戈多》作为东方古典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表面上看起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其内涵也相差较远,但从象征性和哲学内涵上来,二者又有一些相通之处。《蒹葭》和《等待戈多》
当前,信息技术手段正以其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利用 互联网技术对班级进行辅助管理,推动中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
提高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目前教学改革及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也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 趣及积极性,使其能自主参与到课堂中进行高效学习,更好的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