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经典阅读现状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应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本次调查旨在用数据事实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经典阅读的现状与困境,并根据结果相应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探索传统美学的回归路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经典阅读 现状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提出应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杨璐(2016)提出了几个经典阅读回归的障碍。他认为大众文化的流行对经典文本阅读产生了冲击,现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也阻碍了经典阅读的回归,考试的功利性也大大影响了经典阅读回归进程。一部优秀的经典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传承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的载体,是增强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方法之一。黄怡(2020)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具有重要作用,经典阅读能帮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同时还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上述研究都是探讨在具体阶段的经典阅读,前者主要是探讨纸质的经典阅读,后者是探讨小学的经典阅读,本次研究基于以上研究,着重探讨义务教育阶段一切形式的经典阅读。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经典阅读的现状,从而探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助经典阅读回归的路径,最终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在传统中华文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将传统之美烙入心中,弘扬光大。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依托问卷星调查平台,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义务教育阶段经典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此次调查对象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与初中学生。本次调查总计收到80份答卷。性别均匀,男女只相差一位,分布地为苏州地区六县一市。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共10题)具体如下:①生理情况:性别与年级;②主观阅读情况:经典阅读是否重要、对经典作品是否了解、学校是否重视经典阅读、是否希望经典阅读的考核或活动延续、是否认为经典阅读的未来可观;③客观阅读情况:学校如何要求经典阅读。旨在挖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对经典阅读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调查学校对经典阅读的要求。
   二.研究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经常阅读经典作品的占60%,虽然不在少数,但也绝不算多,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传统美学教育陷入僵化的时代。若是这个指数只是稍超过平均值,远远够不到回归要求。若是光从正面看,意识不到经典作品阅读危机,我们更应该从反面来看其潜在的问题。剩下的学生都是偶尔阅读,占到约50%。在这个教育普及、大多数家庭衣食无忧、学生们并不需要帮助家里农事的时代,这个阅读率远远达不到普及传统美学文化的要求。生产力、科技虽然进步了,但若是思想文化只是勉强跟上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时代进步、国家更加富强,思想必须是超越同等生产力下要求的思想等级。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在分析该问题时,可以发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十分两极分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不是认为经典阅读十分重要就是认为其十分不重要,几乎没有人选折中的选项“有点重要”。而选十分不重要的人数超过了10%,这无疑又加重了人们对传统经典阅读和传统美学前景的担忧。
   要想从根本上宣扬、发展中国传统美学,让学生们打内心认同经典作品的价值必须调查他们对经典阅读的主观想法。学校对经典阅读的要求只能是硬性要求,真正要了解还得从学生们的看法着手,也是本项目展开相关研究的最先出发点。调查结果明显有点令人失望。失望的不是有高达10%的学生们认为经典阅读不重要,而是这个答案的数据与上一答案的数据严重不匹配。也就是说,许多的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并不是出于主观的意愿,更不是因为想要发扬传统美学而去阅读。学校的硬性要求和教育部的考核成为了他们阅读经典作品的最先目的,这与发扬传统美学所需要的主观性相悖。
   (2)学生对所阅读经典作品的了解程度:近乎50%的学生选了“还算深入”,近乎40%的学生选了“一般”,而只有不到10%的学生选了“十分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论断:许多学生并不是出于主观意愿去阅读难懂的经典作品。
   将经典阅读的作品纳入考核范围有利有弊,益处暂且不谈,其中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们比起经典作品的思想,会更加关注经典作品的一些细节和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考核细节比考核思想更多,这可能是因为作品的思想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来说太难懂,但作品重要的就是其思想。并不能因为思想太难懂就不教了。更有甚者,期末直接给学生们几张纸,上面全是一本书的细节。几千年的文化、一个时代的缩影,最后只沦为几张纸的选择题,这样绝对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为了让考核的结果看起来美观而敷衍出题的话,学生们也会为了让成绩看起来美观而敷衍阅读。阅读必须为了整体放弃部分,而不能为了部分放弃整体,过于抠挖细节反而会使作品本身失去内涵和颜色。况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难界定什么叫“深入”,可能他们觉得的深入远远达不到真正深入的要求。所以乐观来看大约有10%的学生对阅读过的作品“十分深入”,不乐观的话可能连10%都远达不到。可见当代传统美学的形势是十分严峻,宣扬传统美学、继承经典作品精神不容乐观。
   (3)学校开展经典阅读相关活动:调查结果比例依次为83.54%的學校做要求后定期考核、55.7%设立相关课程、25.32%设立相关讲座、39.24%布置读书角、37.97%布置课后讨论。占大比例的是课堂上或者学校内的经典阅读,占少比例的是课堂下或者学校外的经典阅读。调查结果看来学校本身是十分重视的,学生们也都认为学校十分重视,说明学校的许多工作都是落到了实处。力是到了,但假如错了方向的话,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从结果看来,学校确实花了许多功夫硬性要求经典阅读。然而要知道,主观必须是最先考虑的出发点,如果强迫学生们考核经典作品,可能会适得其反。更何况,许多考核都是针对细节的,这种考核看似是考学生们的记忆力,实则不然。一整本书,只抽出一个小小的细节来考核,任学生的记忆力再强也是记不住的,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格列夫游记》中比赛的彩带各自代表了什么意思。”且不说记忆力一事,这样考核还可能造成学生们过多关注细节,可能对学生们日后性格的塑造也造成伤害,使他们持续关注、甚至纠结一些不必要的地方。    (4)关于经典阅读的未来:只有不到60%的学生选择了“十分可观”,许多学生还是选择了“一般”和“有危机”。学生们可能也意识到自己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和整个社会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他们急于获取后面的内容,而不注重知识的吸收和思想的解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大多很单纯,身上没有成年人思想的复杂性,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若是不能在孩童时多接收些新的思想和看法,将来再要接收就要花费许多功夫。刘辉迎(2019)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可见,经典阅读的未来也关乎着学生们的未来,更关乎着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的未来,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力倡导经典阅读,倡导传统美学的回归势在必行。
   (5)学生们最喜欢的经典作品:大多数学生提到《海底两万里》、《罗宾孙漂流记》、《简爱》、《骆驼祥子》、《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一类,先排除有只知道四大名著的学生的可能性。从书的分类来看,学生们更偏向于道理更简洁易懂、直接浮于纸面的书籍,如前三本。四大名著的內容虽然有趣,但这只对于读懂的人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要求读《西游记》、《水浒传》的原文。文言文对许多成年人来说都很晦涩难懂,更别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了。光是知道在讲什么,就耗费了他们很多心神。许多简体版都是经过删减,况且有些内容用简体是无法表述的,文言文也是“省略”的艺术,简体也可能无法准确传达一些词的全部含义。诸多困难造成了学生们更偏向于外国的经典作品,这也不利于中国传统美学经典的回归。
   三.传统美学文化回归的路径
   基于以上数据,本研究的项目组提出如下应对策略,探究传统美学文化回归的路径:
   (1)重视文本的主旨和整体。先从考核着手,在考核经典阅读时不应该太苛求细节而忽视了作品的主题与思想。要多考开放式题目,虽然增加了批改的难度,但可以在一个个的问题中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也更能理解那个时代的人及作者真正想法。开放式的题目不光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锻炼老师的思维能力,使一些老师在解读中主动去接受学生们的想法,从而反哺教学。许多老师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故步自封,局限于所谓的“经验主义”中,常常在否定学生们思想的过程中扼杀了一颗颗充满创意的心。
   (2)增加课后有关活动。比起要求课堂上的经典阅读,不如增加学生们课后对经典作品、经典人物的讨论,对这些讨论的结果进行评分,最后甚至可以纳入期末成绩中以增加其重要性。这样学生们便会真正在作品总的主旨思想和分思想上下功夫,还能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增进互相的理解、增加对作品和人物的多维度解读。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才能使传统美学文化真正回归校园。
   (3)推出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相关艺术作品。将经典作品融入各种适合学生看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形式不限,但要能引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在学生心中留下对传统经典的美好印象,从而方便日后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经典作品。要想传统经典作品真正回归,最重要的是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从内心认可经典阅读,而兴趣向来是最好的导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2012.
   [2]杨璐,经典阅读在中学生写作中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6.
   [3]黄怡,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20年24期,第58-59页.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传统美学文化的回归研究”(项目编号:XJDC2020103)。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黄金时期,浮躁的社会风气、开放性的社会环境给学生思想教育带来巨大挑战,传统 教育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教育引导模式的创新已然箭在弦上。新课程
内容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乡村振兴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而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门最为基础的学科,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并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科学施教的方法,努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本文就此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策略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乡村振兴和科
超常儿童主要指智力显著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以及在创造力或特殊领域中较同龄儿童具有高度发展能力 和卓越表现的儿童,但是他们往往心思细腻、内心脆弱,容易产生心理问
内容摘要:以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与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卡拉这两个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两次逃离,第一次逃离父母大家庭,第二次逃离婚姻的牢笼。比较她们逃离后面对同样的女性生存困境:经济困境、爱情困境、自我困境等。各自文本中的两个宠物(阿随与弗洛拉)也隐喻着女性由逃离走向回归这一逃离模式。   关键词:女性 逃离 困境逃离 模式   “逃离”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的母题,是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共
商贸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热门专业,近些年来逐渐得到学生的关注,因为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商贸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这也影响到了部分学生的专业选择。在商
高中物理课程是一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的学科,它注重探索真理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 维和学习态度,注重实验探究。物理的知识点是由表及里,从物质现象到
内容摘要:教育的根本,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其创业职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积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发展时期,其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已经成为现阶段中职教育的一大难题所在。针对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文章将围绕中职语文课堂教育的实施与
英语新课程的改革让中职英语课堂发生了很多的改变,而且也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老师开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生活,提高他们对学习
内容摘要:纵观鲁迅先生的小说,有众多故事发生在冬季,这些小说里的自然环境描写是非常独特的,通过具体分析构建起鲁迅式的冬日印象,并探讨这些语言的艺术特色,对于理解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和品味鲁迅的文学作品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鲁迅 冬季自然环境 特点   环境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为小说的故事提供了背景,又被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魏饴在《小说环境论》中指出:“小说自然环境的价值完全
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本人对初中英语教学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本人将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谈谈如何高 效的进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