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多元化 以特色促发展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特护班级的管理中,结合学生特点,边实践边摸索,通过多元化管理,以特色促发展。分别从环境造就人、以德育促教育、多平台打造班级明星、学以致用树自信、综合量化点燃学生激情、多彩生活把心留住、荣誉激励斗志七大策略与实践,探讨特护班级管理经验,主张德育为先,技能促教,以点带面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启动特色化护理班级教育发展模式,将最大化挖掘护理班级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施展自我的平台,激励学生树自信、扬正气,促进德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多元化新型护理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管理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立德树人和自主学习的培養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关    键   词]  多元化;特色教育;德育为先;综合量化;学以致用;点燃激情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4-0174-02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说山训》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先创造条件。班级管理亦如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就必须抛弃单一的管理模式,采取多种手段,构建多种载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营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育人氛围。
   就我带的15护1班来讲,全班共有学生47名,其中城市学生18名,农村学生29名;女生43名,男生4名;住校生37名,走读生10名;考试成绩总分350分以上有17名,300分以下有19名,无分数有11名;对于这样一个成绩、生源状况参差不齐的群体,管理起来相当不方便,很难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统一。为了带出这个班的“特色”,一年来,在不断学习有关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相关资料、请教老班主任的基础上,我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中进行了尝试。
   一、外化于“形”——环境造就人
   教育家吴非曾经说过:“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也是班级健康发展的保障。学生是班级文化的直接受益者。”教室条件有限,为了便于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开始行动了,自费冲洗班级照片,购买白板、壁纸、名人名言,解剖图谱,甚至钟表、鸡毛毯、锤子、钉子、双面胶等等,我带着班干部打扫卫生、布置教室、装订书柜、收集图书,从校纪班规到班级园地,从宣传板到红黑榜,从“今天我值日”到卫生清洁角……在我们的精心布置下,整个教室焕然一新。开学那天,走进教室的同学个个充满了惊喜,很多同学说:“老师,我觉得来到咱班有家的感觉,特别的温馨,我真心愿意在班里多待上一会儿。”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新集体,从一进班就能感受到与普通班不一样的文化氛围。美好的事物总是能给人带来希望,因为喜欢,自我约束力就会不经意间提高。
   二、内化于心——以德育促教育
   护理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好的不多,对学习产生强烈抵触的却很多。选择了这个专业多半是情非得已,但也心存一点希望,希望轻松地学习。所以如果还一味地让他们按照老套路学习,我觉得他们的希望很快就会破灭。那么,如何才能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呢?欲成才,先成人!我没有第一时间给他们把学习放在首位,而是带着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做志愿者,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向空巢老人送温暖、去敬老院做义工、为环卫工人发放爱心早餐、坚守爱心书屋、回收爱心衣物、做文明交通督导员以及到新华集贸市场和新荣社区义务劳动等,我相信爱是学生成长的原动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奉献中收获温暖和快乐,用公益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输入正能量。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学习上也开始有动力了。以德育促教育对于刚入校的护生来讲,切实可行,受益颇多。
   三、我的班级,我做主——多平台打造班级明星
   我们班的学生精力旺盛,但思想涣散,自尊心强,自卑心也强,身上的负能量太多,自控能力又太差,需要有新事物来捕捉他们思想的兴奋点。另外,他们正处于追梦的年龄,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星梦,如果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或她)当主角,我相信学生胆怯的背后定会有一种莫大的激动,很容易达到“自我实现”。于是我试用了一些“我能行、我hold住”的办法激励学生,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每日一讲
   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之前,让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大家推荐一句名言,并讲述推荐的出处和缘由。依此类推,按照学号,每天一人,每人一讲。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名学生都至少有一次上台的机会,班级全体同学可以收获近百条励志名言。最重要的是,“每日一讲”的时间是早晨,是一日之计,如果每天清晨都以正能量开启新的一天,日积月累,无形中就会锻造学生坚毅的人格,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二)自主学习
   由学习优秀、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作为小老师,在早晚自习带领同学们学习,通过领读、讲解、测评……让学生自己当主角,以生带生,采用数种不同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填补学生课余的时间。
   (三)班级特刊
   每月一刊,从主编、编委,到通讯员和作者,全都来自班内学生,将每个月班内发生的大事小情、好人好事等正能量事件,配以学生拍摄的照片,电子排版打印,形成学生自己的报纸,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既是读者又是作者,这样,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提升“美”育意识。    (四)主题班会
   每周班会主持人都是学生毛遂自荐,班主任仅做引导,主创团队和参与者都是学生。会后,由班主任和学生代表对班会和主创人员进行点评,肯定每个参与同学的表现。改变个别学生的怯弱性格,增强其自信心。
   (五)守则诵读
   按照学号,每天由一名同学站到讲台上领诵护士守则。领诵时,全体起立,右手放在左胸前,坚持每天诵读,铭刻于心,每位同学都是引领者。通过集体诵读这种精神洗礼,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神圣感得到了增强。
   就这样以活動为载体,让学生唱主角,多元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正面”的积极性。
   四、实践出真知——学有所用,价值陡增
   我们班多数学生选择护理专业都是家长的意愿,而自己对所学专业非常茫然,学习上无方向、无动力。针对这种状况,我尝试了以社会为舞台,以服务为导向,利用自己作为医学专业教师的优势,手把手教会学生基本的护理技能,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为空巢老人“献爱心、送温暖”。在活动中,组织学生为老人量血压、听心率、数脉搏、测血糖、协助排痰、中医保健按摩、指导呼吸功能锻炼等,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普及。通过为民服务活动,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深刻地体验到了专业优势和社会价值,增强了学习护理的信心和动力。
   五、我赶超,我争先!——综合量化点燃学生激情
   就我们班来讲,旧班规量化周期长、透明度不够高、问题不能及时暴露,奖惩不分明,学生意见大;而且单以学习成绩论高低,令学习差的同学感到永无出头之日,越来越消极。为此,我全面改革旧班规,采取综合评定(包括卫生、纪律、学习、好人好事、志愿者活动,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进步明显与否等),强调重点加减分项目、细化班规、责任到人。每人设定基础分,奖惩分明、每日公示、学生监督、实时查询、及时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每周评选进步之星、每月评选班级之星给予奖励,激励学生你敢我超的进取意识。
   六、带着学生一起玩——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把心留住
   护理专业学生课余时间宽裕,学习节奏慢、压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很低。精力旺盛的他们把大把的时间都花费在玩乐早恋、化妆打扮、寻衅滋事等方面,导致不学的越来越不学,天天费尽心思逃离校园去玩耍;想学的被环境所迫,要么跟着不学,要么想着退学。如何才能把学生的心留在校园里呢?我开始在课外活动时间想方设法带着学生一起玩,不玩都不行。集体参加的活动有团队协作游戏、跑步、跳绳、踢毽子、读书交流、演讲比赛等,以小组形式开展的有广场舞、啦啦操、丢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赛、太极拳、声乐练习、书法练习、写作绘画沙龙以及手工制作等,每人除了集体项目以外,必须选择一个小组项目参加,而且还要定期全班展示、同学点评、邀请专业老师考核,每组都有责任心强的小组长负责。然后周末再带学生分小组进行志愿者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将学生旺盛的精力转移到了正地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七、荣誉激励斗志——班级是我家,光荣靠大家
   我们不是优中选优的普通生组成的特护班,所以在每一项活动中,我都带领学生竭尽全力。有志者事竟成,通过刻苦训练,我们15护1班从新生军训会操一举夺冠到两年来大大小小的各项竞赛活动屡获佳绩,同学有了信心,有了荣誉感,做起事情来也有了斗志。通过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七大策略,我们班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由团队协作取代了自由散漫;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由积极承担取代了懈怠推诿;学生的爱心增强了,由乐于奉献取代了自私冷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懂得了“班级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的真正含义,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在良好的、惯常稳定的班级管理机制中,“特色之花”终会绽放,普通生一样可以成长为特护生。
   参考文献:
   [1]毕淑敏.你很重要[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05:70-82.
   [2]郑莹.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77-181.
   [3]熊华生.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1:177-181.
   [4]吴小霞.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4:96-97.
   [5]王锋,等.高校班主任工作手册: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6:35-36.
  编辑 郭起珍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美容美发企业用人标准不仅要求员工掌握熟练的技能,更注重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等软实力。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做好知识与技能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精神、职业情感与职业意识。通过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存在的职业素养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以 “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从工作室“六个合一”
期刊
[摘 要] 中职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奠定学生综合性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由于该课程知识覆盖面广、书面知识精简、知识难度较大,而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理论问题的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是困扰学生学习的重要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按照正常的教学要求,从理实一体的角度,重点实践和研究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师通过“雨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下,中职教育事业获得了诸多发展新契机,在校生也随之不斷增加。与同龄人相比,中职生往往都会更早地参与社会实践、投入工作岗位之中。因此,为了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项工作提出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未来就业发展需求,对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作出进一步优化。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教育;中职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决定了创新创业型学生培养的质量。理清了中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三创”实践建设教师队伍的对策与建议。“三创”具体指创新、创业、创造,在“三创”实践过程中,学校形成了“321”阶梯式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一是创新实践方面,通过考证、培训、竞赛、活动、社团等抓好职业指导师、班主任、社团指导教师三支队伍;二是创业实践方面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发展,不管是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还是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是现在教育领域内相关人士所要思考的问题。语文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课程,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能够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对多媒体的使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讨论,分析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针对性地
期刊
[摘 要] 中职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实践的课程,以服装专业立体裁剪技术为切口,结合中职形象设计专业特色和毕业设计要求,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立体裁剪,通过立体裁剪抽褶法、折叠法、缠绕法、重叠法的原理探索立体裁剪技术在中职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丰富毕业设计内涵,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对专业后续的毕业设计开展提供资料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毕业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一个需要永恒探讨和研究的世界性话题,课程改革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7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选择性课改指导性实施方案》。基于浙江省电商专业课改背景,分析新课改背后提出的新要求、新难题,结合专业特色,探
期刊
[摘 要] 卫生高职院校承载着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服务型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因此,“礼仪教育”是卫生高职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卫生高职校需要一以贯之的特色教育工程。对卫生高职校“礼”文化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卫生高职校;“礼”文化;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以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34-0138-02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显,心
期刊
[摘 要] 结合“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开展非常态下中职网店客服课程教学实践探究,提出特殊时期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所采用的基本策略及感悟思考。  [关 键 词] 互联网+;非常态;混合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4-0044-02   一、混合式教学探索实践背景   党的十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