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两岁(十六)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p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童:(平均)体重11.83千克
   身长85.6厘米
   头围48.1厘米
   胸围48.6厘米
  女童:(平均)体重11.25千克
   身长84.5厘米
   头围46.9厘米
  胸围47.4厘米
  
  生理、心理发展
  
  现在的宝宝越走越快,很快就会跑了。开始跑得不稳,会经常摔“跟头”,但宝宝不怕,爬起来接着跑。通过跑动,宝宝四肢的协调动作发展得越来越好。除了到处跑,这个年龄的宝宝还喜欢跳跃。先是一踮一踮做出跳的姿势,很快就会两脚一先一后跳起来,但落地时是“啪嗒”两声。当然,到2岁以后,宝宝就能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宝宝的另一个兴趣是帮妈妈干活,最喜欢爸爸招呼他把拖鞋拿来,爷爷叫他把帽子送过去,宝宝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搬进搬出,忙得不亦乐乎。这时宝宝的最爱摆弄小东西,比如将小豆豆装进瓶子里,然后再倒出来;用小手抠抠这,捅捅那。当然,这时爸爸要看护好宝宝,封闭家中的电插座,以防发生意外事故。随着手的灵巧性的提高,宝宝能毫不费力地叠6~8块积木,会一页一页翻书,会用勺吃饭,还洒得不多。
  这个年龄的宝宝几乎能听懂成人的所有指令,会说很多物品的名称,还会说一些动词,并且开始将两三个字组合起来,比如:“妈妈抱”、“上街街”。最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宝宝开始说“我”这个字,表明自我意识的发展到了能将自己从外界客观世界中分离出来的水平,标志着宝宝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亲子教养
  
  当宝宝会跑后,活动量增加,这时,爸爸妈妈既要鼓励和帮助宝宝进行各种尝试,又要确保他的安全。宝宝开始学习双脚跳时,可拉着他的小手做跳的动作,还可在高处(宝宝伸手差一点就能够到的高度)悬挂一些玩具,鼓励宝宝跳起来触碰。另外,要注意练习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弹跳的感觉。让妈妈拉着手从高处跳下可是宝宝最喜欢玩的游戏呢!宝宝在运动中喜欢得到大人的鼓励,如果没有别人的“加油”,宝宝容易丧失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当宝宝因不能完成某个动作而生气时,爸爸妈妈应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支持和鼓励他再试试,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勇气和自信心。
  宝宝喜欢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应该给他提供充分的机会,比如帮助大人拿东西、模仿扫地、擦桌子等,这将帮助他发展新的技能。有意识给宝宝独立做事的机会,以激发他进一步去做的兴趣。进餐时,可以让宝宝与家人一起坐在餐桌旁,练习自己用勺吃饭。宝宝喜欢观察家庭成员的习惯和行为,并且会模仿着去做。因此,家庭成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寶宝会说很多单字后,妈妈更爱跟宝宝说话了。当宝宝笨拙地把名词和动词连起来说:“妈妈抱”,妈妈别提多心花怒放了。但别忘了逗引宝宝继续与你对话:“上哪去呀?”平时,妈妈还要经常训练宝宝对自我的认识,比如拿着帽子问宝宝:“这是谁的帽子?” 教宝宝知道“我”、“我的”的含义,并能适当地表达。
  
  营养与喂养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在乖乖吃饭的同时,开始表现出对食物的好恶。但是,这种偏好并不固定,每天都可能变化,今天完全不吃的食物,明天有可能成为他的最爱,并且这种好恶与烹调方法有很大关系。这一阶段,是培养宝宝不挑食、不偏食的关键时期。
  


  人的口味主要由后天培养形成,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群有不同的食物口味偏好。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是适合于人类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反复接触而逐渐适应。当宝宝有几次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千万不要立即下结论,甚至避免再给孩子吃这种食物。如果认定宝宝不爱吃而不去努力,会人为使宝宝往偏食方向发展。其实,宝宝可能只是有几次不喜欢吃某种食物,这时候不要强喂,但也不要轻易放弃,除非宝宝对这种食物出现过敏反应。家长可以过一段时间,变一种烹调方式再喂。如此反复几次,宝宝就会接受。反之,如果宝宝喜欢吃某种食物,也不要让他吃得太频繁,因为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宝宝对这种食物的厌烦,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品尝其他食物的机会,使可供选择的食物品种越来越少,导致营养的不均衡。
  
  紧急情况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较为常见的症状是皮疹,皮疹的种类多样,以寻麻疹或湿疹样皮疹较为常见,还有的宝宝会表现为哮喘。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出现过敏。一般而言,鱼鲜类、蛋类、乳类等含异体蛋白较多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过敏。如果宝宝在进食上述各类食物后出现皮疹或哮喘时,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宝宝上医院诊治,不能想当然地给宝宝用药。除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过敏药物治疗外,应尽可能确定过敏源,以避免再次过敏,可到专科医院做过敏源的筛查。对于容易过敏的宝宝,进食新的食物时,最好从少到多,逐渐加量,衣服、被褥最好选择纯棉制品,平时多让宝宝参加与年龄相适应的锻炼,增强体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过敏的现象一般会逐渐减轻。
  
  编后语
  
  两年后的今天,《我两岁》专栏将如期结束。在此,感谢广大读者对此专栏的厚爱!今后,我刊仍将不定期刊出有关孩子养育方面的知识,敬请读者继续关注。
其他文献
服药次数与药物性质有关    高血压病人服药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降压药物和病人两个方面。在药物方面,主要考虑药物的吸收速度、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时间,半衰期(指药物消除时间)及药物吸收是否受食物的影响。而在病人方面,主要看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及血压的昼夜节律性。一般地说,消除慢(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服药次数少,而消除快的药物则服药次数多,例如,长效降压药(络活喜、波依定)每天可以服1~2次;中效降压药(尼群地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独自在远离家乡的胶东半岛从事社会卫生工作。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从何时起患上了肩周炎。在夏季气候潮湿或气压变化时,肩部酸麻胀痛难以忍受;冬季来临时,即使在暖和的屋内,也时感冷风透过棉衣直达肩胛骨。唉!当时才三十多岁,就得了“五十肩”。  1971年我到村里住点,住在一个五保户老大爷家,他知道我肩痛,叫我睡在他家的热炕头上。我睡了几天,感到肩部舒适,心想“寒者热之”还真有道理,寒凝
期刊
前两年,我曾两次在同济医院综合楼住院治疗。  除了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精心的护理、周到的服务之外,医师护士们的轻言细语,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轻言细语,说明言者心平气和,而闻者则会感到亲切、放松,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  轻言细语,说明言者冷静、有耐心,闻者就会注意聆听,而且也会愿意倾吐衷肠,这就有助于彼此的了解——病人就能更好地了解医生的诊疗意图,从而更好地进行配合;医生也能
期刊
我今年72岁,原来一直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直到1997年5月突发脑溢血,医生检测我当时的血压为172/120毫米汞柱。抢救治疗出院后,我的嘴略歪且流涎,语言有些不畅,特别是左上下肢麻木无力,行走离不开拐杖。有幸老伴鼓励我学习有关知识,我开始去图书馆、书店查资料,读报刊,做笔记,还陆续买回《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近20本有关读物,从中明白了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五年来,
期刊
口唇健康是容貌美的关键。口唇神经分布、血液供应都很丰富,正常状态下应该是红润的。但进入秋冬季以后,由于周围环境湿度明显降低,人们在感到皮肤变干的同时,口唇也出现了干燥、脱屑、开裂等现象,令人烦恼不已。当然,口唇干裂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环境气候因素外,还有营养、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让双唇不再干裂。    * 营养和感染因素    常见于儿童的口角炎,是在维生素B2(
期刊
冷空气说来就来,气温随之一降再降,患感冒的人数也节节上升。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很容易传播,一人患病往往殃及周围人,因此,感冒正时时刻刻威胁着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要防感冒于未然,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最重要。大家都知道,在增强抵抗力方面,维生素C是数一数二的功臣,但面对市面上各种维生素C产品,究竟如何选择,用多少剂量,才能有效增强抵抗力呢?  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建议,日常补充60~80毫克的维生素C即可以满足人
期刊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的脚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列出的几点注意事项,虽然很简单,但却有助于人们避免或减轻脚部问题的不适。     关于鞋子     当你运动时,一定要穿适合该项运动的鞋子,如长时间站立就需要穿一雙质量较好,并具有缓冲作用的软底鞋;如参加特殊运动,则需要穿专用鞋。   每天都要换鞋,即使是工作鞋也不例外。   鞋的后跟不要超过2厘米。   买鞋时要穿上两只鞋走几步,不要
期刊
慢阻肺是一种需要长期防治的疾病。然而,目前不少患者对慢阻肺的防治存在误解,以致影响了慢阻肺的防治。现在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预防观念。据统计,约90%慢阻肺由吸烟引起,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空气污染、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过敏体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过氧化物、煤焦油等可引起支气管和肺脏的慢性炎症,许多人在吸烟早期无异常感觉,但长期吸烟最终导致支
期刊
每年初冬季节,各类保暖内衣广告开始在街头巷尾闪亮登场,功效非凡的御寒、保健效果,各种让人摸不着北的“新名词”“新概念”,令不少消费者晕乎乎地掏了钱。保暖内衣真有那么灵吗?    保暖功能——夸大    保暖内衣当然应该保暖,但很多广告却准确无误地告诉消费者:一件保暖内衣能顶二三件羊毛衫。言下之意,一件内衣足以抵挡严寒。其实,这种说法太模糊,羊毛衫有厚有薄,参照物不一,保暖效果可能大相径庭。检测表明
期刊
骨质疏松,可谓家喻户晓。上了年纪的人感到腰颈、膝关节、髁关节等部位疼痛时,往往会联想到它。的确,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公共保健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骨質疏松大多有遗传,假如家庭中有40岁后发生非创伤性骨折者,其他成员(如子女、姐妹)就有易患骨质疏松的倾向。饮食营养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老年患者饮食量减少,相对缺乏蛋白质、钙、磷、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都会加速骨量的流失,造成骨质疏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