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降血压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72岁,原来一直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直到1997年5月突发脑溢血,医生检测我当时的血压为172/120毫米汞柱。抢救治疗出院后,我的嘴略歪且流涎,语言有些不畅,特别是左上下肢麻木无力,行走离不开拐杖。有幸老伴鼓励我学习有关知识,我开始去图书馆、书店查资料,读报刊,做笔记,还陆续买回《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近20本有关读物,从中明白了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五年来,我同老伴密切配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摸索出控制血压的新方法。
  
  一、寻峰
  
  人一天中的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人还有自己的规律,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生物钟”吧!其中,血压波动性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在24小时内的周期性节律大多呈“双峰状”,即每昼夜有两次峰值和一个谷值,且有相对的稳定性。
  我使用自购的血压计监测自己的血压,找到了每昼夜超出正常高值的两次血压高峰时间段分别在0~2点和16~18点。找到这一特点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提醒我要在此“病理高峰”时段内百倍提高警惕,倘若忽视自我保护,再因过度激动、紧张、用力、用脑、疲劳、压力等引起“行为高峰”,两种高峰叠加形成“共震”,会大大增加脑溢血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其次是可以更合理地服药;三是便于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调整用药。
  
  二、选药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以达到降压的目的。我在医生的指导下,本着“个体化”用藥原则,经过实践选定了硝苯地平(心痛定)等三四种降压药备用。我只服用最适合自己且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从不人云亦云去寻找什么“好药”,或依照别人经验用药。药物基本选定之后,再查阅药物著作或请教医生、药师,甚至写信请教生产厂家,弄清所用的药物口服后到达血药浓度峰值(药效高峰)所需时间,以算好服药的提前量时间。
  
  三、服药
  
  我以自己为实验对象,在服用中、西两种不同药物的对比试验中发现,服药提前时间量不是某个固定常数,需视药而异。如西药硝苯地平,只需提前1.5小时左右,而中成药脉君安,则需提前5小时左右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我从药物著作中受到启发,这是由于所服的药物不同,它们各自在人体内到达血药浓度峰值(药效高峰)的时间不同所决定的。那么,如何具体确定服药时间呢?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因为血压高峰出现的具体时间,已在“寻峰”时明确,它便是服药时间的基点。而药效到达高峰(血药浓度峰值)所需时间,“选药”时也已明确,就把这个时间作为服药的提前时间,让药效高峰尽可能贴近血压高峰甚至叠合。5年来,我采用这种方法服药,其效果比过去每天早、中、晚3次服药更好,我的波动性高血压便较稳定地控制在138/80毫米汞柱上下。
  
  四、疗养
  
  在稳定控制血压的同时,我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了一些非药物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如养成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改进膳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按运动处方坚持每天步行50分钟左右等。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终于扔掉了拐杖,除左脚稍有麻木外,已基本恢复到病前的状态,而且在颈椎、膝关节、视力、排便等方面,较脑溢血前还有明显改善,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熟知和关心我的亲朋好友及老同事们也都感到惊讶!回想起来真后悔,在脑溢血前我没有多学点保健知识,结果兜了个大圈子,才从惨痛的教训中体会到:对高血压的防治,医生固然很重要,但自身的必要知识和毅力也很重要,有时这甚至是决定因素。
  为了方便记忆,我把防治高血压的过程编成了顺口溜:
  高血压不可怕,勤监测抓住它,选准药巧计划,提前服控制它;
  治与养三和七,学知识受益大,综合治靠毅力,有付出定回报。
  
  点评:
  
  何先生介绍了他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许多地方值得称道。
  1.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控制疾病的关键。有些患者不重视健康,得了高血压也不积极治疗,把医生的建议当耳旁风,服降压药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何先生不仅治疗的依从性好,更可贵的是他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强,即主动寻找血压波动规律,观察药物疗效,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宝贵信息。因此,他重获无价之宝——健康。
  2. 高血压是与环境因素、营养代谢密切相关的疾病。因此,“三分治七分养”是至理名言。这里的“养”是指非药物治疗,即改善生活方式,如饮食结构的改善、良好心态的保持、体育锻炼及体重的控制等,这些都取决于患者的态度及自觉程度。而缺少这一治疗基础,任何的药物治疗都会事倍功半。何先生悟出其中的重要性,因此他得以延年益寿。
  何先生把自己的高血压治疗经验比较专业、形象地告诉读者,比如,量体裁衣,即个体化治疗,这是难能可贵的。何先生已退休,因此不仅有条件,也有时间查医学资料,广泛咨询。对此,许多普通患者可能难以做到。但不要紧,医生会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只是希望广大患者能向何先生那样:改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好。如果还能为医生反馈更多信息,治疗效果会更好。
其他文献
寒冬腊月,冰封雪飘。有的家长又要担忧了,因为“非常时期”到了——要密切注意家里那个几乎每月都感冒的小宝贝。此宝贝轻则发热、咳嗽、流涕,重则来个肺炎,在此北风呼啸时节实在怠慢不得。  我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一则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简易疗法,使那些以前每年呼吸道感染不下10次的儿童,90%以上经过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下降,很多孩子患病次数减少了2/3,有的甚至一年感冒不到2次,而且病程
期刊
不曾想,折翼的雏鹰还能翱翔蓝天;不曾想,折枝的幼苗还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曾想,历经磨难的生命又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2004年7月14日,我做了垂体瘤切除手术。这次手术的成功,使我拥有了新的人生起点。回首这些年的治病经历,刚满20岁的我却有万千感慨……  初一的时候,我出现内分泌失调,体重一下子由60千克猛增到80千克,继而出现了闭经。就诊了很多医院,医生不是说我还未发育好,就是给我吃雌激素、打黄体酮
期刊
肿瘤患者中药调补的“三剑客”    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施行手术、放疗、化疗后,都会伴有全身情况的下降,尤其是免疫功能。而全身免疫水平的下降,又会直接降低人体本身的抗癌能力,从而增加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性。所以,在抗肿瘤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主题!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总是推荐枸杞、米仁、人参作为肿瘤患者的日常调补品。因效果殊胜,特称之为“三剑客”。  枸杞,除了强调产地外
期刊
我今年68岁,年龄未及古稀,却已有40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史。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在天津读书时就得了慢性支气管炎。秋冬季节稍不留意就会发病,经常咳嗽。毕业分配时,学校特别照顾我到气候适宜的广州工作。然而,温暖宜人的南方气候也不能完全解决我的问题。后来因工作繁忙,为了提神,我学会了吸烟。咳嗽、咳痰的状况犹如雪上加霜,越来越严重。但当时年轻,身体状况较好,我没把咳嗽、咳痰当回事   1
期刊
纯净水并非健康饮用水    浙江省饮用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在杭州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喝的桶装水98%是缺乏人体必要营养物质的纯净水。世界各国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健康饮用水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①没有污染,不含有害物质。②含有适量的矿物质,钙、镁等盐类的含量适当,即硬度要适中。③水的pH值略大于 7,呈弱碱性。而纯净水除了可以保证没有受到污染,不含有害物质外,硬度几乎为零,pH值一般在6.5以下,属
期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由外来各种毒性颗粒或气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由于气道分泌物增加,影响小气道而使其气道变窄,进而延伸到大气道,导致呼吸时气体进出不通畅。患者就会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呼气时。在医学上,慢阻肺是指一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慢阻肺是很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而且病程漫长,患者的病情常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急性发作时,必须去医
期刊
慢阻肺患者在早期时,往往只是抱怨“气管不好,痰多”,或一旦感冒了,咳嗽、咳痰就会加重,而且不容易好。随着时光流失,患者渐渐地觉得上楼梯或平地急行时比较困难,不如同龄人轻松,容易喘,且咳嗽及痰量增多。随后就会出现呼吸费力,稍微活动一下甚至静息时也会出现呼吸急促,胃口变差,越来越乏力。  慢阻肺的治疗要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戒烟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病因之一,戒烟后咳
期刊
服药次数与药物性质有关    高血压病人服药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降压药物和病人两个方面。在药物方面,主要考虑药物的吸收速度、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时间,半衰期(指药物消除时间)及药物吸收是否受食物的影响。而在病人方面,主要看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及血压的昼夜节律性。一般地说,消除慢(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服药次数少,而消除快的药物则服药次数多,例如,长效降压药(络活喜、波依定)每天可以服1~2次;中效降压药(尼群地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独自在远离家乡的胶东半岛从事社会卫生工作。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从何时起患上了肩周炎。在夏季气候潮湿或气压变化时,肩部酸麻胀痛难以忍受;冬季来临时,即使在暖和的屋内,也时感冷风透过棉衣直达肩胛骨。唉!当时才三十多岁,就得了“五十肩”。  1971年我到村里住点,住在一个五保户老大爷家,他知道我肩痛,叫我睡在他家的热炕头上。我睡了几天,感到肩部舒适,心想“寒者热之”还真有道理,寒凝
期刊
前两年,我曾两次在同济医院综合楼住院治疗。  除了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精心的护理、周到的服务之外,医师护士们的轻言细语,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轻言细语,说明言者心平气和,而闻者则会感到亲切、放松,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  轻言细语,说明言者冷静、有耐心,闻者就会注意聆听,而且也会愿意倾吐衷肠,这就有助于彼此的了解——病人就能更好地了解医生的诊疗意图,从而更好地进行配合;医生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