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古本屋奇谈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kldafk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问:东京有什么好的?搔脑踟蹰,常常无言以对。
  如今“世界是平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海客归来再谈瀛洲,已然无奇可谈。想想自己旅居东京多年,虽归国日久,且又时常进出,仍念念不忘彼处风物,说到底,无非也是一种念旧之情。对我来说,东京可圈可点之处并非没有,比如东京神田的“神保町古本屋一番街”,也就是旧书店专门街区,或可称一奇。
  神田神保町地属文京区,算得全国文教的首善之区,明治大学、筑波大学、日本大学、顺天堂女子大学、御茶之水女子大学等享誉国内外的高校在此荟萃,是全国最大的学生街。文教区渊源于江户时代幕府在此设立孔庙“汤岛圣堂”,也是幕府官学大本营昌平坂所在地,十七世纪起就是东日本出版与书籍流通的集散之所。神田神保町的古本一条街,早有“爱书家的麦加”美称,百多年来一直是书蠹们的朝圣地。从靖国通大街一直延续到长段上,大大小小书店栉比林立有180余家,而形形色色的古本屋也为这个书店城增添了别一特色。神田的“神保町古本街”里经营各种古旧书籍的店铺至今仍有一百三、四十家,占全国同类书肆的绝大比重。旧式书店屋宇,沿街对排,气派很大,据说有数万种数百万册古旧书籍在这里集散。这种规模和气势,据说不仅在日本,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流通景观。
  日本虽小,却被公认为“读书大国”,日本人因而享有“爱读书的国民”的美誉,这也许是日本纸质出版业和实体书店业长盛不衰或虽衰不死的深沉原因吧。泡沫经济崩溃,出版业的红火气势却依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近来才开始出现几许后继乏力的衰相。与此相反,专营二手书籍的古本屋却是一枝独秀,活力一点也不亚于景气好的大书店。
  价格低廉,贴近真正爱书人的消费层次,应该是神田古本街得以安渡景气劫波的要因。日本“失去的20年来”,经济迟迟没能走出低谷,上班族腰包紧缩,原本稀松平常的书籍之费显得腾贵起来,一本新书,动辄上千几千日元,如果是专门研究类的书籍,印数量少,价格更贵,加上廉价而便利的电子读物普及,上书店购新书的客源在减少。而神田古本街的生命力最根本的还是价格上的颠覆,一般只有原价书的3~5折,有的古本屋,门口整整齐齐码放的文库本、单行本,一律都是百日元本(相当于5~6元人民币),甚至50日元本,以收入水准而言,也就我国的白菜价。如果遇到每周一度的“古本祭”(旧书集市),降价更猛,甚至成捆打包甩售,有如筑地鱼市收摊前的大贱卖。神田古旧书店一条街之所以生意红火长年不衰,正是以大量爱读书而又收入不丰的阶层为依托的,来客主要是学生、教师、企业基层工薪族和各种有着特殊爱好的人士。这一阶层虽囊中未必丰裕,但稳定而持久,历朝历代都有这么一些群体。一百多年来,人间沧海桑田,浮世几度盛衰交替,而神田神保町书店街却春色依旧。
  品类丰富繁多,包罗万象才是古旧书店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在这里走一遭,不禁惊异世上居然还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学问:自然科学、东洋医学、汉学、儿童、建筑、宗教等部门种类齐全之外,盆栽、鸟类养殖、钓鱼、占卜、绝版漫画、方志家谱、山岳探索、妖怪奇谈、电影海报收集、刀剑兵器、春宫画研究、江户风俗等偏门另类杂学领域,或大或小都有专门店,各分秋色。比如“山本堂”专营古代汉语文史哲类古籍旧本,其中不乏明清的善本古籍,在这里居然可以看到像朱舜水、王阳明、傅山的著作的线装和式善本,还有明治末年出版的《芥子园画传》,四巨册价格才10000日元;“田村书店”是专营德、法古典文化的书店;“一诚堂”则是出售刀剑兵书和日本江户时代印刷的地图;还有剑侠小说专门书店“海坂书店”——熟悉藤泽周平武士小说的人应该知道,其店名来自藤泽虚构的小说舞台“海坂藩”;“池宫书店”,专营以江户时代的林业管理为中心,涉及相关的治水、水利及地理、植物的古代自然书籍等,在这里,还邂逅了令我等中国人倍感亲切的内山书店,熟悉文坛掌故的人的人应该知道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分量。内山书店的总店就赫然伫立在神田古古本街的醒目之处,据说是日本最齐全的中国大陆和港台出版的图文书店,从毛泽东、鲁迅、白先勇到先锋派苏童、格非、余华等人的代表作都收集得十分齐全,书店醒目处陈列着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的作品系列。顶层还出售中国的文房四宝、书画挂轴、工艺品和中国最新上映的电影海报和唱片,那感觉完全是中国气派,与日本书店的氛围迥然其趣,徜徉其间,恍然如归故国。记得当年我第一次身临其境时,心里涌起一种很亲切、很暖和的如见古人的欣喜和惊奇。
  神田古本街的书卷气与各处散发出的咖啡浓香、煎茶清韵浑然一体,构成令人怀念的安宁闲雅气息。神田所在地“御茶之水”,与茶之间也有一段渊源。此处高地原为神田山,山谷低缓,林壑幽美,从北边高林寺有清泉脉脉流出,汇成“茗溪”。从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起,两个半世纪以来,神田山谷的“茗溪”泉水被专用水道引往江户城将军府邸,作为“殿上”一族的“御用饮茶之水”。由此因缘,周边学府同窗会或校歌多以“茗溪”命名,而附近以“茗溪”命名的商家店铺就更多了。幕府垮台后,很多经营茶寮、茶屋的商人看重这里的御茶灵水,纷纷沿溪开店,一度茶香蒸腾。明治维新后,在全盘西化热潮中,平山伐木,在这里大兴学府城,和洋合璧的“吃茶店”成新时代学子时尚,取代了古板的旧式茶屋。如今每隔几家书店或街道就有各种装修风格的茶馆、咖啡屋,不仅成了购书人途中歇脚阅读的雅室,不少学者文人更将其作为写作、聚会、交流的据点。对爱书家来说,得半日之闲,逛逛书肆,淘几本爱读之书,累了在书店街角静处洁净雅致的“吃茶店”里,品尝创店百年来口味一以贯之的咖啡,或古法特制的煎茶、抹茶蛋糕、冰激凌,隔着落地玻璃窗眺望古书街特有的闲散风景,确是劳碌旅途中的一种无上的享受。
  神田古本屋一条街始于自明治维新初年,一个半世纪以来,书香余泽不仅为年轻的东京都增添文化气息也哺育了无数文人学者。日本历代文坛很多名家都与古本街有着不解之缘,比如在日本有国民作家美誉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年轻时家境清寒,无以致书,常光顾神田古本屋“立读”,后来功成名就仍念念不忘神田书店街的恩德,感叹平生学问,大多来自逛古旧书店云云。司马氏写《坂上之云》,涉及日俄海战时海军联合舰队队长东乡平八郎独创的“丁字战法”,下笔之际还得请高山书店掌门人协助全面搜索核实;写幕末英豪传《宛如飞翔》时,“全面占有资料”,将神田古本街有关西乡隆盛的书籍悉数买下研究。今年刚过古稀之年的作家逢坂刚,年轻时常来此流连,大学毕业后入日本一流的广告公司博报堂就职,养家糊口之余孜孜执笔写作,1986年以《卡迪斯的红星》入围第96届直木文学奖而登上文坛。生计无虞后,他辞职专心读写,干脆把书房构筑在神保町古本街边上的铃兰通道上,就为了方便逛书店街。上午写作,午饭后就离开书房在书店街上逛成了日课,每月花在收购旧书的费用是2~20万日元(1500元~15000元),长年累月,积攒的专业图书汗牛充栋,简直可以开个专类图书馆。读早期留日学生的回忆录,我发现神田古本街经常出现在留日先贤的笔下,比如周氏兄弟留日时经常光顾神田,他们就住在神田附近的本乡町的留学生会馆里,离书店一条街也不过一箭之遥。长兄先期归国谋生,周作人与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结婚继续留在东京游学,日语水平日趋上手,生活与情趣渐渐“日化”,夜间常穿着宽舒的和式“浴衣”,趿着木屐在这一带书坊间散策流连成了留日生活的一大乐趣,晚年犹然津津乐道。
  如今经济不景气,工薪层不比以往,前程渺渺,战战兢兢是常态,有些常年浸淫古本街的上班族,一咬牙一跺脚,拿出多年积累,干脆辞职加入古本屋经营者的行列。人生海海,浮世碌碌,能在这里寻得一方净土,寄托身心,不也是生涯至福吗?每次在这里行走徜徉,我都这样想道。
  逛书店,据说是一种精神散步,而徜徉在一条有着百多年历史的古旧书店街上,感觉上,则多少带有几分访古寻梦的旅情,这也许是旧书店街的特殊魅力吧。比起寻常书店,古本屋仿佛更具浓郁的书卷气,很容易令人感受到类似岁月流逝所形成的那么一种沉潜气质,别有一种令人怀旧的气息。有些百年老店依然保留几分江户时代的店铺风格,屋檐压得很低,厚实陈旧的原木书架,晦暗的光线,四处弥漫的古旧书籍的霉味,古朴婉转的乐声似有若无飘飘渺渺,沁入书店的每一个角落,书架上的每一道缝隙,时时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逛古本屋,多了一分自在,一般进店,没人跟你打招呼,除非您是“老书蠹”,也未必有人暗中拿眼盯着你,像周作人笔下早年东京的书店里,居中大桌边,大蜘蛛一样趴着,监视“雅贼”的掌柜是看不到了。而名气大来历久远的老店,则是另一番气象,掌柜伙计也多是一些待人接物从容不迫、举止谈吐文雅不俗的中老年人,或在晦暗的光线中看书,或在店内一角埋头整理书籍,或和常客娓娓交谈。由于长年古旧行业的熏陶训练,古本屋里不乏卧虎藏龙之辈,从事这一行业的大多通晓典籍,博雅多识,历年多有奇人出,像出版家、版本学家,报刊主编、收藏家层出不穷,甚至也有从古旧书行业中崛起的桂冠作家,比如出久根达郎,从一家古本屋学徒到摘得1993年度直木文学大奖,为古本行业增添了一段传奇。
  神田古本屋一条街,多少宝藏在其中,只待有缘人。有国民作家美誉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说:有志于为学者,不一定非要上大学,只要常光顾古本屋和图书馆就够了。
其他文献
初夏的宁波,梅雨才刚刚开始。  雨点轻轻敲打车窗,一路随我们前往宁波市区70多公里外的宁海香山广德禅寺。抵达时,已是华灯初上。  这座始建于明初的古刹,经过重新整修,焕然一新。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雄伟庄严。庭前摆放着几盆枝干虬曲的柏树,给禅院平添了许多禅意,亦使人联想到著名的禅门公案“庭前柏子树”。  春茶香,禅意浓。佛教文化苑里,十余方茶席次第摆开。席上,一件插花,一幅字画,一碟茶点,皆是布席者
期刊
2008年,我曾前往浙江湖州寻访顾渚紫笋及茶圣陆羽的踪迹,居住于湖州的大茶兄给了我很多帮助。在他的茶室里,我们一同品饮安吉白茶祖的茶。此茶鲜美异常,清甜温润,回甘良久,如玉色般的芽叶浸于越窑青瓷碗内,极美!怀念至今。  每一年,我们都会交换自己喜欢的茶品。每每收到他的茶,先一眼看到纸袋上那一手漂亮而俊逸的字体,心中已然喜悦,便觉自己寄与的茶品,未免粗砺。每年这样的分享,没有间断。  成都的夏夜,取
期刊
温暖的红色、褐色似乎在事茶的炉具、瀹茶器里占了主要色调,但其实也有例外,比如南丰泥炉。想古时夏日,山中有竹有溪,溪边有茶亭,茶亭旁又有专事煮水的一阁小亭,梳着发髻的茶童燃起柴火,轻轻盖上一层榄炭,慢摇蒲扇,青烟从屋檐下飘出,幽寂的山间便有了带着松脂香的烟火气息。这气息里的炉膛逐渐温热直至炽热,令周遭的空气也增加了热度。而这小炉看上去却清凉如故,毫无燥热感。何故?原来这是一只外形六棱、每一个棱面上印
期刊
展会外景  年度茶业盛事——第十五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4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将于11月20-24日继续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C区盛大举行。本届展会将全新升级,进一步彰显“全球茶业第一展”的龙头地位,中国乃至全球茶市“风向标”和“温度计”的效应不断加强。  据悉,本届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上届的50,000平方米扩展到70,000平方米,有上千家中外优质企业参展,展品更加丰富
期刊
安溪人制作铁观音的历史差不多已有300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代代安溪茶人摸索出了最合适、最能体现安溪铁观音特色的制作工艺。但近20年来,安溪人为了开拓市场,不断改变制作工艺,创造出许多新口味,却也越来越偏离传统。时至今日,面临诸多市场压力与挑战的安溪人渐渐回味过来,开始重新踏上回归正统、追寻古早味的道路。  “正味”情结  2001年,随着清香型铁观音的热销和空调做青技术的普及,“拖酸茶”渐渐
期刊
一堆零散无序的花材,经由纤纤巧手,或剪或裁,或去或留,便组合成一件精雅的花艺作品,将自然界中最淳朴、最明净的美好呈现出来,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一堆零散无序的花材,经由纤纤巧手,或剪或裁,或去或留,便组合成一件精雅的花艺作品,将自然界中最淳朴、最明净的美好呈现出来,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常定华眼中的中华花艺。她来自台湾,是台湾中华花艺基金会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广和传授中华花艺。许多媒体将她伺花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浙江是全国茶园面积最大、产茶量最多的省,但如今浙江茶园面积已落在贵州、云南之后,产量又略输福建,茶叶批发市场规模不如广州、北京和济南等地。在此背景下,200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战略构想;2011年,西湖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龙井茶原产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2012年,“杭为茶都”建设被列入“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茶都建设成为杭州经济社会
期刊
不论是民间的茶道教室还是学校的茶文化科系,讲授小壶茶法总是要这样安排上课的内容才能有效地让学习者理解与应用:  假设以一周二节课作一单元,第一周先让大家了解小壶茶法在各大泡茶法中的位置与所需的道具。各大茶法尚有盖碗茶法、大桶茶法、浓缩茶法、含叶茶法、抹茶法、旅行茶法、冷泡茶法、泡沫茶法、煮茶法。玻璃杯泡法归入含叶茶法,鉴定杯泡法归入小壶茶法,很大的大壶茶归大桶茶法,小一点的大壶茶归小壶茶法。  第
期刊
当我们说禅茶的时候,禅茶该是一种茶道表现的内涵与形式之名称,而不是“禅加茶”就等于是禅茶。“禅加茶”是现在一些人的做法,他们把禅的元素排列入泡茶喝茶的过程,比如一定要到寺庙里才可以办禅茶的茶会,否则没有信心让大众臣服这是禅茶;比如一边泡茶一边请一位禅师在旁讲解禅的典故与学说,你泡你的茶,我说我的禅。或将“禅饰品”加进茶席,比如:在背景挂一幅大大的“禅”字,穿上禅修的服饰泡茶,或在深山野林盖了间禅式
期刊
12月20日至28日,是我第六次到广东最大的产茶区梅州市的时间,期间考察了平远、丰顺等茶区,经过大埔、梅县、蕉岭、兴宁等县城,参观了几家具指标性的茶企,颇有感触。客家茶产业还是有很大的提升和进步的空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扬客家传统茶文化的家庭教育。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分布全球9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家人约有1亿。  自古客家人就喜欢种茶、喝茶。客家的“原乡”福建、广东、江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