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生命的欢乐,就在手中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_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游戏;游戏精神;游戏文化;特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17-03
  按照《辞海》的定义,游戏是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游戏,被普遍认为是人的天性。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和内核,主要包括自由精神、创造精神和体验精神,追求自由、愉悦和创造。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在我看来,教育的一个重要甚至核心的功能是:让学校倡导游戏,让儿童学会游戏,让生命享受游戏!
  基于这一认识,我在十年前开始了“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构想与实践。
  构想:筑一座欢乐园,守护童心
  十年来,我先后在南通市郭里园小学、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南通市实验小学担任校长。这十年,是我从普通教师转身为学校管理者的十年,更是我在教育思想和管理实践上产生巨大变化的十年。这种变化,是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角度,向儿童成长和学校教育的立场转变一步步开始的。其出发点,就是游戏。
  当时,郭里园小学是一所新创办的学校,学生除了施教区的孩子,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但我和同事们都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都不善于游戏。别看孩子们说起游戏来满是向往,但当我尝试着给孩子们提供一些传统游戏的机会时,他们表现出了不应有的迟疑、笨拙和无知。这一发现,让我感到可悲和压力,也开始想要弥补和改变。
  我和同事们设想,通过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游戏活动,通过一堂、两堂甚至更多游戏主题公开课,把孩子们重新送到自然的天地和游戏的空间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这种“涟漪效应”远远不足以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践证明,如果游戏仅仅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存,以孩子的稚嫩,是无法构建一个游戏精神的乌托邦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构建一座尽可能大的城堡,来保护这些孩子的天性,并“攻城略地”,对外拓展,扩大孩子“自由、自在、自然”生长的空间。
  由此,“游戏文化”特色学校的建设构想应运而生。我们以转变新时期的儿童观、教育观为突破口,以回归传统游戏文化为媒介,引导儿童感受自然,亲近自然,不断发展完善儿童的精神世界,不追求孩子去成为什么人或去钻研什么东西,而是让他们在游戏文化中发现自己想要什么东西,了解自己是什么人。
  在我们看来,“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大有可为。
  首先,有利于积淀传统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有其弥足珍贵的价值成分,并凸现出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游戏文化”正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推动特色教育和特色学校建设。
  其次,有利于引导审美创造,丰富儿童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往往是艺术,艺术往往是游戏,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一切又都是那么理所当然。英国美学史学家李斯托威尔认为儿童像原始人一样,把现实与梦想混淆在一起,把无生命的东西与有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则认为,儿童最早的冲动就有要以这种实践活动去改变外在事物的意味。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了自己活动的结果。俄国小说家果戈里强调,儿童的游戏里潜藏着艺术创造的欲望和动力。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性、创造性,以及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我们对这一要求深为认同,并认为,引入游戏,或置入游戏,这样的培养目标将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更为切实和全面的体现。
  第三,有利于适应时代要求,促进持续发展。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游戏文化和游戏精神是儿童创新思维的活力,是儿童创新能力的基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舞台和情境,而游戏文化的熏陶和游戏精神的培养,正是这一目的能够实现的重要推力甚至是核心动力。
  在学校顶层设计中,我们试图达到以下目标:
  1.努力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拓展游戏精神内涵,逐步建立自身特色,实现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研究和开掘游戏活动在文化熏陶、德育渗透、发展学能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用游戏化学习策略改进学科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3.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宜孩子身心发展的校本人文读本,改变教师、家长、学校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建一座游戏文化特色的欢乐园,守望童心,呵护童趣,培育智慧,锻炼能力,成为我们坚定的教育追求。
  实践:这生命的欢乐,就在手中
  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主要包括五大块:
  1.“游戏文化大乐园”
  就是以校园人文环境、游戏环境建设为核心,以“启迪童年,放飞童年”为基本设计理念,提高学校环境的游戏文化含量,让学校成为游戏文化的大乐园,让学生学在玩中,乐在其中。
  2.“游戏思想进课堂”   各学科广泛开展游戏化学习策略在学科中的运用研究,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一是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游戏文化成分,二是设计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学习游戏,三是确立游戏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地位。如:游戏化拼音教学注重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掌握新知,快乐学习,使拼音教学科学高效又不失童趣;“游戏作文教学”的研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和习作指导结合起来,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探索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每学期都要完成一项研究内容,包括一篇游戏作文的设计方案、一堂游戏作文课、一篇游戏下水作文、一个现场游戏的创意设计、一篇游戏教学的论文……数学学科最大限度地发掘、利用和优化教材中的游戏资源,并经过合理设计,将课外游戏运用到教学中。要求各备课组每学期设计适合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的10个游戏。这些研究都是自下而上的,从一线教学实践中来,从一线教师的个人教学课题中来,
  3.“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
  我们以主题大单元活动的形式,围绕游戏的主题,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组成“相似块”,使有限的教育从深度、密度上拓展空间,从而提高教育的凝聚力量。学校每年都举办规模盛大、参与率超过100%(除了全体师生,许多家长也前来参加活动)的游戏节活动,各学科轮流唱主角,将学科特点与游戏精神融入游戏活动设计中,如体育游戏节、英语游戏节、科学游戏节、音乐游戏节……每次校园游戏文化节都分“美化环境”“优化读本”“泛化活动”“活化教研”四大板块,历时一个多月,周周有不同的精彩,天天有诱人的游戏。这样的安排保证了活动的生命力。
  4“游戏文化教育资源”
  我们积极挖掘游戏文化资源,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掌握10种儿童游戏,大力开发课始游戏、课中游戏、课尾游戏和大课间游戏资源。学校还建立了游戏资源库,对游戏资源进行整理、优化、利用。
  5.“游戏文化校本课程”
  学校依凭游戏节和学科研究,成功策划、研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进行了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如第二届游戏节编写了读本《童心在游戏中放飞》,第三届体育游戏节编写了读本《我的奥运,我的舞台》等,这样,就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实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融合。
  我们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就是要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全面提高儿童的身心素质和实践能力。
  2006年,郭里园小学的《游戏文化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在此后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建设游戏文化特色学校,我们让孩子们把生命的欢乐,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离开郭里园小学后,我先后就任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南通市实验小学校长,并分别在两校开展“情趣教育”实践与研究、具有“南通味”的“勤敬文化”实践与研究,其中,都饱含着游戏文化元素,体现着游戏精神。如在“情趣教育”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了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包粽子”“迎佳节、猜灯谜”“挂香袋”“画龙舟”“斗蛋”等,其中就渗透了丰富的游戏元素;在“勤敬文化”实践中,我们依托寺街这一社区文化资源,组织了“学说南通话、知晓南通人、阅读南通事、吟唱南通谣、描绘南通景”等系列活动,“拾房子”“滚铁环”等传统游戏融汇其中,在游戏之乐中呈现出浓郁的儿童味、南通味、文化味。
  教育学者刘铁芳说,教育是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一种使灵魂尽可能容易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建一所游戏文化特色学校,让儿童的灵魂在游戏中“自由、自在、自然”地转向,转向健康、茁壮、自然、快乐,我们研在其中,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张菊荣 困难中的机会在哪里  杨九俊 高扬生命的旗帜  陆丽瑾 我眼中的“她们”  张苾菁 寻找成长路上的美丽风景  杨建英 只拣儿童多处行  叶莲芳 融情于教 融乐于学  朱文华 坚守是一种选择  范建银 重构场域与惯习: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学校管理  万代红 支持儿童:教育应有的情怀  吴金根 特色:名校生成、发展与超越的支点  赵月华 让孩子在尊重与关爱中成长  李如密 郇支星  教师课堂教学
教育家,承载的那份神圣  在儒道传统文化被消解之后,在后现代多元思想风靡之时,国人心目中,诸如“天理”、“道”等具有神圣气息的词语带来的神圣意识越来越缺失。然而,神圣是永远存在的,它需要人们去探寻、去感受、去体悟,同时,神圣又是伟大的,它吸引着人们甘愿去付出,去奉献,甚至是去牺牲。  “教育家”便是一种这样的神圣——  他敬畏教育,从而以整个身心投入教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缘成为教师,更不是每个人都
摘要:建校数十载,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几代中专人抢抓机遇,负重前行,实现了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到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学校的跨越发展。学校的办学能力日益增强,办学层次日益提升,办学特色日益鲜明,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示范建设;成功教育;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
摘要:中国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倾向有其合理性,但城市教育不应成为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性质是一样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应该相同,即健全完善的教育体制,实现内在规定性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在观念上确认农村教育的性质;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向农村学校输送高素质的教师。  关键词:中国农村教育;城市化倾向;走向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
一口气读完《窗边的小豆豆》。  准确地说,我是花了四个晚上将书读完的。对于阅读速度比较慢的我来说,这是比较快的一次。因为多数时间是坐在床上阅读,有一次不小心,翻书页时竟然把先生的手给划破了,只得愧然地下床给他找创可贴。先生笑我说:“看得这么入迷?小豆豆,一看就是小孩子读的书!当老师的,跟小孩子差不多!”其实,是他自己也悄悄凑过来看书才被划到手的——这是他自己后来承认的。  是的,我们被书中的描述深
近期,《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接连收到喜讯:在第二届江苏期刊编辑岗位技能大赛中,杂志社喜获组织银奖,杨孝如获个人金奖;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教育理论刊物优秀编辑评选中,颜莹被评为优秀编辑;在江苏省期刊协会组织的江苏期刊“明珠奖”优秀个人评选中,杨孝如获优秀编辑奖。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将继续加强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岗位技能的优化,打造一支理念新、能力强、水平高的编辑队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做真人”是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美国教育家杜威则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从社会的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天性的新环境,激发儿童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促进其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它是学校综
摘要:在对“我们怎样做才能对学生最好?”的反思和追问中,加拿大基础教育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教育质量问责是为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公信力服务;“公平不等于一致”,教学计划的多样性决定教育的公平性,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品质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而培养了守规则、会合作、懂感恩的高素质公民。  关键词:加拿大;基础教育;质量问责;公平教育;品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志码: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早期学习潜能,教师应根据“幼儿、社会、课程”的综合要求,更多地关注幼儿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通过真实的生活经历活动使幼儿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在一种自然的、广阔的环境中,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原生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在小学阶段,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并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启蒙和培养,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小组活动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取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使用,所以构建一个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的活动小组已成了组织开展这门课程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多样化组建,给孩子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