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园田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归园田居》(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整个诗歌意境恬静优美,表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由衷的热爱和赞美;语言质朴、自然、平淡,却平字见奇,淡中有味;整首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首尾呼应,形式上具有音乐之美和结构之美。此外,诗歌还体现了作者率真自然、鄙视权贵、厌恶官场、傲岸不屈、洁身自好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令人敬仰的高尚人格。全诗不仅给人以文学艺术的熏染,而且给人以精神的滋养和人格力量的震撼。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园田居》(一) 内在美 外在美
  
  公元405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陶渊明毅然辞官归田,第二年(公元406年)写了《归园田居》五首,表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其(一)最具代表性,诗中,诗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园田,同时抒发了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的无上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这首诗,可谓人人耳熟能详,多能背诵,清代有位评论家用“一幅村居图”五字评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全诗的图画美、自然美。
  下面从意境、语言、形式、人格四个方面来分析《归园田居》(一)的内在与外在美。
  一、意境美
  这首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意境美。几乎人人能背、作为全诗经典名句的,是诗中描写农村平常景物的八个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八句诗,三幅生动优美的画面,第一幅画:在方圆十余亩的土地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草屋,虽然简陋,却是桃红李白点缀于堂前,榆树柳树荫被着后檐,主人就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真是怡然自得。第二幅画:抬眼望去,不远处的村落朦朦胧胧,依稀可见,袅袅的炊烟悠闲地升起在人家烟囱上,一切都是那样安详、宁静。第三幅画:幽深的村巷中狗吠声远远传来,高高的桑树巅,鸡鸣声清脆悦耳。三幅画有动景,有静景,有远景,有近景,有声音,有色彩,整个场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线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富于镜头感、层次感,有听觉感受也有视觉感受,表现了乡村生活恬静优美、和平、温馨、富于生机和活力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很容易勾起读者美好的回忆,产生心灵的共鸣,情不自禁欲和作者一样归隐田园。
  好的诗歌都营造出一种“意境”,陶诗的“境”,不像谢灵运的山水诗那样只给人一幅单纯客观的山水画面,而是引人进入一种境界中去,所以我们读这首诗,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欣赏诗歌画面美(即“境”)的层面上,还应体会作者渗透于其中的“意”。这里,我们不仅能感觉到乡村生活的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而且能真切地感觉到作者对田园生活由衷的热爱,反衬出官场的黑暗和不自由,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作者虽无一字写人的活动,透过狗吠、鸡鸣、炊烟,我们却能自然联想起他《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样理想的生活场景,令人无限向往。
  二、语言美
  黄庭坚评价陶诗:“不烦绳削而自合。”朱熹评价陶诗是:“平淡出于自然。”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陶诗风格质朴、自然、平淡,则是一致的结论。这些用来评价陶诗的语言,都是很恰切的,陶诗语言平字见奇,淡中有味,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常常采用白描手法,铺排语少、典故少,渲染物色的形容词更少,精选几个普通的名词、动词,就能营造一种意境,显出不平常的诗意。在此诗中,“榆柳”、“桃李”配上“荫”“罗”两个动词,顿觉“榆柳”“桃李”情意绵绵,别有深致。“狗吠深巷中”,一个“深”字,让人可以想见幽深邃远的村巷那头,谁家的狗儿看到过往的人畜或是听到什么声响,毫无威胁地空吠几声,更觉村居生活的宁静安详;“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依依”,上下两句对用叠词,读来音节谐和,琅琅上口,更让人领略到一种悠悠邈邈、隐隐约约、情意绵绵的乡村远景。榆、柳、桑树、鸡、狗这些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顿觉奇趣盎然。读陶诗,好似田野的清风迎面徐徐吹来,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了。相隔一千六百年,不须多少解释,我们依然读得懂他的诗句,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多用平白如话的“田家语”,就好似我们身边的一位老者,把他的所见所感向我们娓娓道来,让人感觉亲切、熟悉。
  三、形式美
  这首诗五言一句,两句一联,一共十联,句式整齐,而且一韵到底,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美。在格律诗出现之前,作者即能如此娴熟地运用押韵、对仗等手法,足见其诗歌创作技艺的炉火纯青。同时,诗歌的首四句和末尾的四句在意思上前后呼应,使得诗歌浑然一体,具有一种结构美。
  四、人格美
  作者在诗歌开头就直抒胸臆,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的本性就是“爱丘山”,大自然的一切才是他的真爱,一个率真自然的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无异于诗人对自己前四十年人生的深刻反思,此时他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而且是“一去三十年”(当为十三年),真是追悔莫及。陶渊明他生活作风平易近人,思想品格耿介超拔,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是彻底地、决绝地远离官场,是真心归隐。所以他真心热爱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农作,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身心完全融于大自然,善于发现田园美,描绘歌颂田园美,说的是真言,抒的是真情,是一个坦坦荡荡、真实自然的一个隐者形象。因此当终于彻底回归自然后,他感觉就像笼鸟回归山林,池鱼重归故渊一样,身心得到真正的自由,禁不住喊出了自己的心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个“复”字,表现了他对重返大自然怀抱的无可言说的喜悦之情,好像遇见老朋友般亲切、温暖。从此中国诗歌文学中一个不愿在卑污的官场曲意逢迎,和那些官员们同流合污,性格傲岸不屈,耿介而又洁身自好的隐者形象,就永远伫立于后代文人们的心中了。他们都以陶渊明为精神楷模,以鄙视权贵、远离官场、啸傲山林、自尊守节作为他们诗歌所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李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就是陶氏人格力量的直接体现。
  总的说来,此诗不仅具有人格美、意境美这样的内在美,而且具有语言美、形式美这样的外在美,既给人以精神的滋养,又给人以文学的熏陶,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王起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5.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2.
  [4]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内涵及优势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对研究性学习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 研究性学习 案例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从教育学上来说,广义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有
摘 要: “有效课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高三历史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是通过解读《考试说明》、正确对待和科学使用教材与教辅材料、加强集体备课和对学生心理的疏导等手段的实施来完成的。  关键词: 高三历史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 建构     要搞好有效课堂教学,就必首先明确“有效”和“课堂教学”这两个概念。“有效”就是“能够实现预期目的”,“对活动结果作出的判断,反映的是活动达成预期结果的程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词汇教学。”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教师只有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能力。要提高词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按照《新大纲》的精神,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进行词语教学,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要抓住每个契机,“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这将为未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架起
摘 要: 两性在言语交际中遵从礼貌原则的情况不同,女性语言比男性语言更符合礼貌原则的要求。女性语言委婉得体,喜欢赞美对方,尽量与对方保持一致,使用间接性的语言,对于弱势的一方,不乏使用关爱同情的言语,而男性则相反。本文选取《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从策略准则和宽宏准则、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等方面,总结其中所体现的礼貌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礼貌原则 性别差异 《傲慢
摘 要: 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相整合的产物,它应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来进行教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教育游戏的运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需求,恰当的策略在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注入情感,从而使学生在使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可以从教学设计情感化和游戏化学习环境情感化两个方面出发。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育游戏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感触颇深:“在现代教育中,音乐教育同样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涵:首先,音乐教育能培养儿童具有爱国情感,对祖国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儿童是祖国的接班人,是祖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逐步树立长大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为以后进一步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品质打下基础。”每个星期一学校升国旗仪式上,我都会看到这
摘 要: 英文电影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开辟了崭新的思路,因而将英文电影应用于语言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本文以好莱坞经典音乐歌舞剧《音乐之声》为例,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了说明,并以此为契机,激发、训练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英文电影 高职英语 视听说教学 《音乐之声》 教学
摘 要: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两大哲学史上两大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他们对于美学的看法,尤其是美学中关于文学艺术的看法。本文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哲学观入手,分析由此所引发的两者对美学中“文学艺术与客观现实的关系”看法的差异。  关键词: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观 文学艺术观    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生活背景  在柏拉图时代,雅典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新兴
一、教育目标的基本维度与核心  教育,顾名思义,既教又育,教育结合。教育在其手段、目标和宗旨上都应是一致的。所谓教,侧重于传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主要指科学文化知识。它指向的是学生在其人生发展上的谋生发展的手段、技能和素质,“智”育占了较大的部分。所谓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和德行,主要指道德文化修养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它指向的是学生在其人生发展过程中立志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进行
高考《哲学常识》的主观题得分普遍低,考生在心理上存在畏惧感。自2008年至2010年,在甘肃省采用的全国统考卷中,《哲学常识》主观题始终保持20分的分值,且都以分析题和说明题的题型出现。我就《哲学常识》部分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哲学常识》部分分析、说明题的构成  在高考“文综”试卷中,分析、说明题由情境材料和设制的问题的两部分构成。情境材料涉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