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该是阅读的桥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ch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应当是为人服务的,而不应成为摆布人类的暴君。如果人类无法摆脱技术的专制,如果可以容纳一切的芯片惟独不能容纳梦想,如果人们尚不能全然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行为方式,那么,真正的现代化,就还没有到来。”随手翻开某作家的书,读到这段写于新千年来临之际的话,竟不自觉地联想到了时下的大众阅读。
  现在的我们,早已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现代化。然而,诚若那位作家所担忧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正自扮演着“摆布人类的暴君”的角色——起码,文化阅读方面如此。当前,已有太多的人无暇翻开一本书仔细阅读,取而代之的是终日沉迷于手机,热衷于在网上刷微信朋友圈,习惯于在搞笑诱人的短视频里废寝忘食……
  网络,俨然成为了一堵墙,一堵横亘在文化阅读与为数众多的人群之间的高墙。墙的一边,是网络助推下文化出版业的日趋发达,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图书如过江之鲫,电子书、VR技术等令现代出版如虎添翼,社交媒介使出版物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成为可能;而在墙的另一边,则是愈见其多的人渐次沦为手机的奴隶,对于文化阅读,说起来重要,但真要见诸行动却是次要乃至不要。
  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一桌文化阅读的满汉全席就摆在自己面前,可我们偏偏视而不见,总是在不由自主地低头玩手机,难道真要等到年华消逝,精力不济、能力不逮时,才发出悔不当初的嗟叹,体验惆怅痛楚的滋味吗?
  有道是,“墙,推倒了便是桥”。网络带来的技术便利,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不会阻碍个人阅读,而且还能够成为改善阅读的难得跳板。
  以网络信息技术之便利促进个人阅读水准的提升,并非没有成功范例。“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无疑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他通过自己绘声绘色、深入浅出的讲书方式,帮助许多人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讲,通过在网上与受众的广泛深入互动,促使他每年阅读大量的书,并且在阅读输出中不断增强读书效能。网络信息技术助推其把阅读做成了事业,因阅读而带动了他人,影响了社会,也较好地实现了阅读价值的多方面变现。
  在我的微信读书群里还有着这么一帮人,他们虽然寂寂无名,虽然素未谋面,虽然相隔天涯,但彼此因志趣相投而凑在一起,大家互晒阅读清单,交流读书体会。彼此有过激烈争执,也有过点赞鼓励。有的因阅读感悟而撰文发表,有的因不甘寂寞而经营起了个人公众号,还有的因阅读积淀而付梓成书,凡此种种,使得他们从网络空间不断走向阅读的纵深,在阅读的纵深中进一步体味阅读的充实与乐趣。
  细想起来,无论是阅读内容的选取、文化养分的汲取,还是阅读吸收后的高效能输出,网络以其技术支撑与渠道优势,为热爱阅读的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它不该是阻碍阅读的墙,反而更有条件成为引渡读者的一座宽阔通达的桥。如果说,在一些人那里,阅读趋于迷失,網络信息技术成为了“摆布人类的暴君”,那么,需要反省的,只能是被摆布者自己。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书院就在家门口,一有空闲就去看看,学到了好多知识,是书院让我的日子越来越好。”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金塔镇红光村的陈光菊是当地一个普通的特色林果种植户,家中种植了近6亩的桃树,还开办了一个“巧婆婆农家手工黑醋”作坊,年收入10多万元。  “我能够把桃子种好,把黑醋销售好,书院功不可没。”陈光菊表示,一有空闲,自己就会来书院看书,“桃树的病虫害防治,黑醋制作、销售,我都在书中找到了办法”。  陈光菊口
期刊
1946年3月4日下午,叶挺被中共中央从国民党军统局的监狱里营救出来。在出狱后的第十个小时,他就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也是他继22年前在莫斯科向中共旅莫支部写过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后,直接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的第二份入党申请书。他是这样写的:  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
期刊
看到《植物私生活》这个书名,您可能会好奇:植物的“私生活”到底有些什么呢?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买回了这本书。打开一看才明白,所谓植物的“私生活”,就是指植物身上的超强本领与鲜为人知的秘密。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植物看似默默无闻,但实则充满智慧。历经亿万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它们历练出一套与动物完全不一样的生存本领。它们没有眼睛,却知道日出日落,冬去春来;它们没有大脑,却足智多谋,用令人意想不到的办法来
期刊
1  文学它确实是需要天赋的,天赋很重要,可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但是天赋是不能教的。另外一部分则由你的生活经验来决定。应该说,文学还是有一部分可以教的东西,这部分就是技术性的东西。比方说,小说的虚构能力,框架和结构,包括语言,那么我至少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语言是好的语言,什么语言是垃圾语言。这种东西我觉得还是可以培养的。  2  作家,起码要有一个虚构的能力。比如,你告诉我你有很多的生活经验,
期刊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个配角:“老布”,布鲁克斯。他在肖申克监狱中待了几十年,负责管理监狱中的图书馆。后来他被保释,却因为无法融入社会、无力享受自由而绝望自杀。在唏嘘的同时,我也不禁好奇:真实监狱里的图书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监狱中的图书馆》这本书,把那个神秘的地方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作者阿维·施泰因贝格做过两年的监狱图书馆管理员,书中所写的一切都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整本书像一部关于监狱图书
期刊
1  顾毓琇6岁时,就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进了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俟实学堂”。1915年,13岁的顾毓琇考入清华学校,在这座留美预备学校中学习八年,是梁思成、梁实秋、闻一多、孙立人的同窗好友。  毕业后,顾毓琇赴美留学,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深造,仅用时三年半,就相继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不仅成为第一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创造了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最
期刊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風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期刊
在人类浩繁的工具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书,其余的皆为人体的延伸,诸如显微镜、望远镜是视力的延伸;电话则是语言的延续;犁耙和刀剑则是手臂的延长。而书则完全不同,它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在《凯撒大帝和克雷奥帕特拉》一剧中,萧伯纳曾说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人类记忆的中心。书便是记忆,此外,还是想象力。什么是对往事的追忆?还不是一系列梦幻的总和吗?追忆梦幻和回忆往事之间有些什么差异呢?这便是书的职能。  
期刊
1990年底,一位中国女作家赴日本交流,会场上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她:“你从满洲国来?”这句话令她错愕,更感到羞辱。  她来自中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那里属于中国,从来都不是日本人的故乡。  01  一件小事在普通人心中,是一个结。引到作家笔下,就成为一篇旷世大作。  迟子建怀揣着这件事,一直想写点什么,为她土生土长的这片东北土地整理那段幽暗的历史。一旦动笔,这将是她写作生涯中最艰巨的考
期刊
76年前的夏天,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在敌人的经济、军事封锁下,第一版《毛泽东选集》在重重困难中诞生。  整风运动的学习风气提供了有利的氛围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了大型文献集《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前者收录文件500多件,后者近200件。1943年10月,又编辑出版了《两条路线》(上下册)。以上这些文献集的出版,对整风运动中帮助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