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监狱为哪般?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ao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饥寒交迫的流浪汉苏比,实在熬不过寒冷的冬天,想去监狱里求得喘息。于是,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饭不付餐费,用石头砸橱窗,偷别人的伞,调戏妇女……干了这些坏事,都没有让他如愿进监狱。后来,被教堂里的赞美诗感动,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想改邪归正时,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
   监狱,关押犯人的场所。东北话叫“笆篱子”。
   进了“笆篱子”,空间有限,受人管制,失去了自由,所以,没人愿意进监狱。流浪汉苏比本来是个好人,千方百计干坏事想进监狱,是被生活逼迫的。
   相比流浪汉苏比,有的人生活无忧无虑,甚至还非常优渥,既没做什么坏事,也没有人逼迫,却自己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会有这种事?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两位人物。
   姜后是周朝周宣王(前827年——前781年)的妻子,年幼时,受到良好教育,不仅有姣好的容貌,更是一位贤德女子。周宣王刚即位时,勤于政事。后来,懒于朝政,常留在后宫歌舞升平。对此,姜后十分担忧。她想:丈夫身为天子,责任重大,如此贪图享乐,岂不重蹈其父周厉王逼民造反的覆辙?想到这里,姜后就摘下了头上的簪子和耳环等象征王后身份的饰品,换上普通女子的装束,然后让人禀告周宣王,就说由于自己无德无才,贪图享乐,影响连累了君王不理朝政,给人留下君王好色而忘德的印象。长期这样下去,诸侯叛离,百姓怨声载道,国家就危险了!而危险的根源就是我,请君王治罪于我吧。
   听到禀告,周宣王惭愧不已,忙问王后现在何处?来人回答:姜后在永巷里。永巷,是宫内一条狭长的小巷,起初是宫女、嫔妃居住的地方,后来,成了关押宫中女性罪犯的监狱。
   周宣王急忙赶到永巷,向姜后道歉:“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列女传·周宣姜后》)后来,在姜后和众臣辅助下,周宣王以国家为己任,以文王和武王为榜样,励精图治,開创太平局面,诸侯各国纷纷前来朝见。史称“宣王中兴”。
   另一位自己把自己投进监狱的人叫阳城(约735年~805年),唐代德宗时期的一位官员。
   《旧唐书·阳城传》等记载,唐朝道州这个地方,很穷。但再穷,也得纳粮交税。官员为了政绩,搜刮民财,孝敬皇帝,保住位子,永远是第一位的。但阳城来到道州做了刺史,偏偏不替皇帝着想,而是替老百姓着想,不肯搜刮老百姓,自然完不成上级交给的税收指标。在政绩考核单上,自己给自己打分,满不在乎地打了个最末等——“城自署其第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
   下下?真好意思!这下,把上面惹怒了——好你个阳城,收不上来税,你让皇帝喝西北风啊?“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调查阳城!
   得知上面派官员调查自己来了,阳城竟然不去迎接,甚至连个照面都不打。判官问阳城手下的迎接人员:“阳城怎么自己不来?”阳城手下的说:“刺史闻判官来,以为有罪,自囚于狱,不敢出。”俺,俺……俺们老爷把自己关进监狱里了。
   非但不迎接判官,判官反倒要去监狱里探监他——“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我不是来查办你的,只是来看望您!气不得,恼不得,还得说客气话。
   可不管判官怎么劝说,阳城就是不回衙门,而是住在接待判官的宾馆外。大街上不知是谁家扔了一扇破门板,好么,阳城就白天黑夜吃住全在这块门板上了。“寝馆外以待命”。堂堂刺史来这么一出,“判官不自安,辞去”—— 判官待不下去,只好打道回府了。
   《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流浪汉苏比,想进监狱的目的,是解决个人温饱,而姜后自己把自己投进监狱,是为了社稷长治久安,阳城把自己投进监狱,是为了黎民百姓减少负担。流浪汉苏比想进监狱,得借助警察,而姜后和阳城进监狱,利用的,却是自己的身份和手中的权力。
   利用手中的权利,自己把自己投进监狱,不图私利,而是为国为民——这样的“父母官”,老百姓欢迎!
  童玲/图
其他文献
《无违》(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是当代著名作家王跃文的最新力作,也是他的首部人生随笔集。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从个人成长、官场的人性剖析、文学创作宗旨等方面,用心记录着他的深邃思考,传递出作家“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无违于自己,无违天地”的美好执念。  书中,王跃文以坦诚的笔墨,回忆自己从那个弱不禁风的乡下娃,到走出家门赴外求学,再到成为职业作家的奋斗历程。童年的他,家境贫寒,父亲又被错划
期刊
看手機微信,常常碰上一些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段子,最近盛传的《真精辟,什么是医生》,就是这样一条幽默感十足的好段子。  医生,词典和教科书上给的释义是,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  百度百科里,则有医生是急救天使,是白衣天使,是生命的保卫者,是生命的守护者,是可爱的人,可敬的人等称谓。  上面这两个定义都明白无误,中规中矩。但段子里的“医生”却是这样说的:什么是医生?医
期刊
民以食為天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种说法,语出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稍后一些,在陈寿《三国志》里,也有类似的表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从古到今,对民以食为天这么一个命题,无论庙堂之高,抑或江湖之远,好像不曾有人提出质疑。这是因为大家都明白,任何一个人,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食物的摄取,此之谓以食养生。并且,这种摄取,要终其一生,一直延续
期刊
任何一株花草树木都不急,万物从容。  在一年中,它们至少都要开花一次,都有属于自己最美丽的瞬间。它们不提前,也不滞后,不慌不忙,从容不迫。梅花开放的时候,桃树静静地看着。植物开花只是自己好玩,轮番做游戏,或者开给它们的情人看的,惺惺相惜。它们的情人是谁呢?它们从来不会告诉人们,大约是那些蜂蝶吧。  这些花草从来不急,有没有人看见,都不急。  况且,没有人看见,就不开花了吗?  不要急,任何一個成功
期刊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的作文题为关于劳动的主题。让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讲演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无疑具有明确而积极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高考作文的这一题目显然是针对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而有意为之的。   毋庸讳言的是,很长时期以来我们在大、中小学的教育中存在着过度重视学习分数,对
期刊
初夏时节,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应该是蚕豆的清香味了。这样的日子,到乡间田埂上、小道边走一走,即可领会到“花海”“麦浪”的内涵,尤其是那碧绿的蚕豆叶下,硕硕的豆荚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愉悦感和踏实感。在乡村,人们常将五月赞为“豆熟麦香的红五月”,一盘香喷喷、绿淌滴的炒蚕豆令多少人垂涎!  又是蚕豆飘香时。  依稀记得小时候,五月在我眼里也算是向往的佳期之一了。适值青黄不接之季,白里带着黑点点的蚕豆花开的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乡下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口水缸,洗锅刷碗洗脸烧饭都用此水缸里的水。为取用方便,水缸无一例外地被摆放在灶台旁边,上覆以杉木板。水缸用粗陶制成,上大下小,腰身粗壮,内部光滑,外刻花纹,通身敷釉,足以盛下三担水。  我父亲是泥瓦匠,经常出外干活,晚上无法回家,母亲便担负起挑水的重活。  水井位于一公里外的山边。每日清晨,天朦朦亮,母亲便悄悄起床,轻轻打开大门,担着水桶,消失在晨雾里。村路崎
期刊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警钟”版以《贫困县倒下的县委书记》为题,用了整版篇幅报道福建省诏安县委原书记何德发严重违纪违法案。一个县委书记的“事迹”能在中纪委主管的报纸占一个整版,说明事情不算小,情節不算轻。更多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只说文中提到的一点:当了县委书记的何德发,常常把“诏安我最大,是我说了算”这句话挂在嘴边,而他自己的忏悔录也说道:“2016年6月,我任县委书记的目标实现后,便彻底
期刊
大都市人流熙攘,小村庄则静若水影。城里人偶到村庄,便有不一样的感觉。不过,村庄虽小,姿态各异,仅那些边角只影,也能让你看个够。  新芽初绽时,大自然开始萌动,小村庄最先知道这个讯息。天空没有一丝云,空气里仿佛要滴下水来,枝条上攒动着星星点点的绿意。春的纤指一抹,庭院、水边、屋的背后都变成了一弯柳叶。廖稀村落,静立在一片新绿里,无论你去高冈,还是水边柳林,心中自有几分得意。风吹动万千细条,这里那里都
期刊
少则二十天,多则一个月,总要去一次理发店。而在苏州,这着实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儿。发廊、发屋,发型或形象设计工作室之类,太多,但居然没有哪家能将头发和胡子一并打理。所以,客居快两年了,我大多在回老家时顺便理发。胡子虽不是太复杂,但每有理发,我都喜欢刮脸或曰修面,喜欢刀片和脸部亲密接触的那份舒坦。  终于寻得一家发廊。师傅二十多岁,居然还扯上了老乡关系。他对我法外加恩,根据我的要求,理发时破例给我加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