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部门作为高校管理工作重要支柱也应主动因事而化、因时而新。文章以北京语言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新媒体运营情况为例,探讨如何将新媒体作为工作抓手,提升后勤部门影响力,促进“汗水后勤”到“智慧后勤”快速转型。
关键词 高校后勤;新媒体;作用与阻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050-03
北京語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素有“小联合国”之称。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建校以来一直保持着国际化的发展格局与多元化的服务理念。经过多次社会化改革,北京语言大学后勤服务集团自2009年成立以来,秉承“和谐、奉献、自信、创新”的精神,将“服务育人”的宗旨根植于心。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为更好地服务师生,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北语后勤于2012年下半年成立后勤315中心专职负责沟通宣传与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社交平台(如人人网、新浪微博、网易邮箱、微信公众平台)架起了与师生交流桥梁的同时利用新媒体推动智慧后勤建设。
1 新媒体在高校后勤工作应用中的作用
新媒体涵盖了多重数字化的媒体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更多的是以网络为媒介,借助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媒体,具有形式多样化、选择多样化、内容个性化等特点。“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正逐步从“汗水型”转变为“智慧型”,将高科技运用到后勤服务工作中,一改昔日人们“后勤工作就是又脏又累”的认识,利用新媒体提升服务质量与速率,增强后勤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1.1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导的宣传工作
为迎合“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各高校先后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以“开放办后勤”为理念,宣传后勤服务态度,弘扬后勤服务精神,展现后勤新形象,让师生们对后勤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北语后勤微信公众号自2013年11月18日至今,发出推送近千条,总用户数超过5 800人,在校园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宣传目的。
在数百条图文推送中,有两篇阅读量破万,其中一篇名为《原来这才是清晏楼早点的正确打开方式》。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倡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敦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广大师生能够更好的平衡工作学习与生活,文章用精美的照片和诱人的食物点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想要去吃早饭的热情。
该条微信推送一经发出,师生们便争相转发,文章中的内容成为了校园里热议的话题。众多校友也在朋友圈转发评论,抒发对食堂对母校的思念,用一顿早饭,连接校内校外,激发所有北语人的情怀。一天之内阅读量就突破9 000次,阅读人数是关注人数的3倍。有学生评论说:“这么厉害,不去吃早饭简直没天理了”。有校友表示:“毕了业才知道学校的食堂有多好,甚是想念”。更有外校学生转发写到:“别人学校的早饭”。表达出了无尽的羡慕。文章发出的第二天,便有同学因为看到文章而到食堂吃早饭,选取文章中最吸引他们的早餐。与此同时,文章的发出也意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看到食堂的早点竟然如此美好,鼓励学生从眼前、身边的平凡事物看到最本真的美丽,学会珍惜、把握当下。
截至目前,该条推送的阅读量已经达到了1.1万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积极影响。另一篇发布于2019年3月6日的推送《咬一口清晏楼的糕点,整个心都是春天》阅读量突破1.7万。几年间,公众号又相继发出了多条深受师生们喜爱的推送,让大家了解后勤,喜爱后勤,让后勤服务更加开放化、多元化。以一条推送连接后勤与在校师生,连接校内外,让师生们通过微信推送对后勤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以达到后勤工作宣传沟通的目标,彰显了后勤工作“微力量”。
与此同时,北语后勤微信公众平台还设置了“服务大厅”“@后勤”“认识我们”三个一级模块,及“失物招领”“网上报修”“车辆预定”“我要吐槽”等十一个二级模块,是师生们了解后勤服务的窗口,是接受投诉、问询、意见的渠道,“北语后勤”微信公众号自成立至今,除了定期的图文推送外,共受理师生问题超过6 000条,投诉咨询问题会在每月底定期汇总并做出小结,师生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更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满意率逐年提升。
1.2 以数字后勤服务大厅为基础的服务工作
除去基础的后勤服务工作动态展示与宣传外,数字后勤服务大厅还在较显著的位置呈现后勤所提供的便捷服务,为学校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积极与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资源共享,师生们可以使用工号、学号进行系统登录,随时发表投诉建议、招领失物、领取邮件包裹、对后勤工作建言献策,后勤设有专岗专人及时进行处理。相较于微信公众平台所存在的“文字消息保存5天,其他类型消息只保存3天”的时限问题,信息保存时间长便是数字后勤服务大厅的优势所在,在增加与师生的可沟通时长的同时,延长了管理员可操作时间。
2 新媒体在高校后勤工作应用中的阻碍
北语后勤315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除专职信息员进行24小时的热线电话接通与平台信息维护外,成立后勤学生记者团,先后招聘数十名学生记者。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重点,新浪微博、公共邮箱、24小时热线电话等作为辅助,通过人文宣传及投诉咨询,促进了与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将从前鲜为人知的后勤员工工作状态、精神面貌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师生面前。通过8年的不断改革创新与实践,315中心工作趋于稳定,但在新媒体运用中,任然面临着以下问题。
2.1 人员不足,缺乏高素质专业团队 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掌握新媒体技术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后勤员工的文化水平相对有限,具有一定文学素养、宣传水平、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员不足也就成为了新媒体在高校后勤应用中的阻碍。此外,专业培训的缺乏与人才培养计划的不完善也直接导致了新媒体应用发展受阻。以宣传工作为例,各二级单位的信息员皆未受过专业的培训,如何从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素材与宣传点是亟待解决的,即使發现宣传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落实于文字,致使宣传工作无法得到长期发展。
2.2 重视不足,缺乏主动性宣传意识
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复杂繁重的,后勤员工也是一头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忽视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少部分人在近几年开始关注并相信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但仍有大部分员工保持着老旧的传统思想,认为“响鼓无需重锤敲”,只要踏实做好工作,必然能够得到认可,缺乏自我宣传的意识。
2.3 形态单一,缺乏个性化创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高校后勤的新媒体运用形式则趋近于单一化。北语后勤的网上交流平台方式已经逐步由微博、人人网、邮箱、微信公众平台四种,集中于微信一种。现阶段微信普及度极高,基本上可以达到人人都在用,各大高校后勤均设有各自的微信公众号,但这也就造成了新媒体运用形式的单一,缺乏符合各校特色的创新形式。在过去的8年间,微信应用在高速发展,但在未来的五年,微信是否会被其他应用所取代?微信的影响是否还能如今天一样广泛?
3 新媒体在高校后勤工作应用中的新形式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北语后勤与师生的交流平台逐渐集中于微信公共平台一种,此时,如何丰富、完善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探索新形式即成为了后勤信息化建设路程中所要面对的必然问题。
3.1 掌上后勤App
为将传统“汗水型”后勤转化成“智慧型”“科技型”后勤,一些高校已经采用外包或自主研发两种方式,开发手机端后勤服务App,将多个平台整合统一,减少资源消耗,实现手机端与PC端系统的信息同步。通过智慧后勤手机管理系统,创建“微报修”、“微监督”、“微预约”、“微快递”“微招领”、“一卡通”等服务,让师生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手机App完成报修、建言献策、投诉咨询、场馆预约、快递领取、失物招领及一卡通充值挂失。利用高科技手段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全面建设高校智慧后勤,提升服务效率,让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更加便捷。
3.2 网络直播
互联网进入直播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收看者,人人也都可以成为主播,网络直播具有成本低廉、互动性高等优点。当下,直播平台发展迅猛,国家主流媒体也纷纷运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有效宣传,教育部也鼓励学校在食堂、配餐间等安装监控录像设备,做到“明厨亮灶”,多校食堂后厨已实现电视或网络直播。高校后勤一直以来都将食品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北语后勤饮食中心也在食堂后厨操作间安装了摄像头,让师生可以吃的安心吃得放心,同时也通过不定期的图文推送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因此,直观的视频直播或许是高校后勤饮食卫生监督的最优选择。此外,在众多类型的推送中,最受师生喜爱的便是有关饮食的内容,有不少同学也在好奇一些糕点或菜式的制作方法,如果能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后勤服务的宣传,相信宣传的效果能够事半功倍。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应用对高校后勤工作来说,无疑是一把重锤,如何在做好校园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展现高校后勤的风采也是高校后勤员工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利用新媒体技术,彰显后勤“微力量”,使高校后勤逐步从“汗水后勤”转变为“智慧后勤”,让后勤工作发展的理念从“响鼓无需重锤敲”转变为“响鼓还需重锤敲”。
参考文献
[1]张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6):100.
[2]林正荣.互联网+战略思维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5(4):21-22.
[3]刘燕飞,张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4(5):20-21.
关键词 高校后勤;新媒体;作用与阻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050-03
北京語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素有“小联合国”之称。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建校以来一直保持着国际化的发展格局与多元化的服务理念。经过多次社会化改革,北京语言大学后勤服务集团自2009年成立以来,秉承“和谐、奉献、自信、创新”的精神,将“服务育人”的宗旨根植于心。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为更好地服务师生,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北语后勤于2012年下半年成立后勤315中心专职负责沟通宣传与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社交平台(如人人网、新浪微博、网易邮箱、微信公众平台)架起了与师生交流桥梁的同时利用新媒体推动智慧后勤建设。
1 新媒体在高校后勤工作应用中的作用
新媒体涵盖了多重数字化的媒体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更多的是以网络为媒介,借助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媒体,具有形式多样化、选择多样化、内容个性化等特点。“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正逐步从“汗水型”转变为“智慧型”,将高科技运用到后勤服务工作中,一改昔日人们“后勤工作就是又脏又累”的认识,利用新媒体提升服务质量与速率,增强后勤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1.1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导的宣传工作
为迎合“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各高校先后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以“开放办后勤”为理念,宣传后勤服务态度,弘扬后勤服务精神,展现后勤新形象,让师生们对后勤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北语后勤微信公众号自2013年11月18日至今,发出推送近千条,总用户数超过5 800人,在校园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宣传目的。
在数百条图文推送中,有两篇阅读量破万,其中一篇名为《原来这才是清晏楼早点的正确打开方式》。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倡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敦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广大师生能够更好的平衡工作学习与生活,文章用精美的照片和诱人的食物点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想要去吃早饭的热情。
该条微信推送一经发出,师生们便争相转发,文章中的内容成为了校园里热议的话题。众多校友也在朋友圈转发评论,抒发对食堂对母校的思念,用一顿早饭,连接校内校外,激发所有北语人的情怀。一天之内阅读量就突破9 000次,阅读人数是关注人数的3倍。有学生评论说:“这么厉害,不去吃早饭简直没天理了”。有校友表示:“毕了业才知道学校的食堂有多好,甚是想念”。更有外校学生转发写到:“别人学校的早饭”。表达出了无尽的羡慕。文章发出的第二天,便有同学因为看到文章而到食堂吃早饭,选取文章中最吸引他们的早餐。与此同时,文章的发出也意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看到食堂的早点竟然如此美好,鼓励学生从眼前、身边的平凡事物看到最本真的美丽,学会珍惜、把握当下。
截至目前,该条推送的阅读量已经达到了1.1万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积极影响。另一篇发布于2019年3月6日的推送《咬一口清晏楼的糕点,整个心都是春天》阅读量突破1.7万。几年间,公众号又相继发出了多条深受师生们喜爱的推送,让大家了解后勤,喜爱后勤,让后勤服务更加开放化、多元化。以一条推送连接后勤与在校师生,连接校内外,让师生们通过微信推送对后勤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以达到后勤工作宣传沟通的目标,彰显了后勤工作“微力量”。
与此同时,北语后勤微信公众平台还设置了“服务大厅”“@后勤”“认识我们”三个一级模块,及“失物招领”“网上报修”“车辆预定”“我要吐槽”等十一个二级模块,是师生们了解后勤服务的窗口,是接受投诉、问询、意见的渠道,“北语后勤”微信公众号自成立至今,除了定期的图文推送外,共受理师生问题超过6 000条,投诉咨询问题会在每月底定期汇总并做出小结,师生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更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满意率逐年提升。
1.2 以数字后勤服务大厅为基础的服务工作
除去基础的后勤服务工作动态展示与宣传外,数字后勤服务大厅还在较显著的位置呈现后勤所提供的便捷服务,为学校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积极与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资源共享,师生们可以使用工号、学号进行系统登录,随时发表投诉建议、招领失物、领取邮件包裹、对后勤工作建言献策,后勤设有专岗专人及时进行处理。相较于微信公众平台所存在的“文字消息保存5天,其他类型消息只保存3天”的时限问题,信息保存时间长便是数字后勤服务大厅的优势所在,在增加与师生的可沟通时长的同时,延长了管理员可操作时间。
2 新媒体在高校后勤工作应用中的阻碍
北语后勤315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除专职信息员进行24小时的热线电话接通与平台信息维护外,成立后勤学生记者团,先后招聘数十名学生记者。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重点,新浪微博、公共邮箱、24小时热线电话等作为辅助,通过人文宣传及投诉咨询,促进了与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将从前鲜为人知的后勤员工工作状态、精神面貌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师生面前。通过8年的不断改革创新与实践,315中心工作趋于稳定,但在新媒体运用中,任然面临着以下问题。
2.1 人员不足,缺乏高素质专业团队 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掌握新媒体技术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后勤员工的文化水平相对有限,具有一定文学素养、宣传水平、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员不足也就成为了新媒体在高校后勤应用中的阻碍。此外,专业培训的缺乏与人才培养计划的不完善也直接导致了新媒体应用发展受阻。以宣传工作为例,各二级单位的信息员皆未受过专业的培训,如何从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素材与宣传点是亟待解决的,即使發现宣传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落实于文字,致使宣传工作无法得到长期发展。
2.2 重视不足,缺乏主动性宣传意识
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复杂繁重的,后勤员工也是一头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忽视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少部分人在近几年开始关注并相信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但仍有大部分员工保持着老旧的传统思想,认为“响鼓无需重锤敲”,只要踏实做好工作,必然能够得到认可,缺乏自我宣传的意识。
2.3 形态单一,缺乏个性化创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高校后勤的新媒体运用形式则趋近于单一化。北语后勤的网上交流平台方式已经逐步由微博、人人网、邮箱、微信公众平台四种,集中于微信一种。现阶段微信普及度极高,基本上可以达到人人都在用,各大高校后勤均设有各自的微信公众号,但这也就造成了新媒体运用形式的单一,缺乏符合各校特色的创新形式。在过去的8年间,微信应用在高速发展,但在未来的五年,微信是否会被其他应用所取代?微信的影响是否还能如今天一样广泛?
3 新媒体在高校后勤工作应用中的新形式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北语后勤与师生的交流平台逐渐集中于微信公共平台一种,此时,如何丰富、完善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探索新形式即成为了后勤信息化建设路程中所要面对的必然问题。
3.1 掌上后勤App
为将传统“汗水型”后勤转化成“智慧型”“科技型”后勤,一些高校已经采用外包或自主研发两种方式,开发手机端后勤服务App,将多个平台整合统一,减少资源消耗,实现手机端与PC端系统的信息同步。通过智慧后勤手机管理系统,创建“微报修”、“微监督”、“微预约”、“微快递”“微招领”、“一卡通”等服务,让师生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手机App完成报修、建言献策、投诉咨询、场馆预约、快递领取、失物招领及一卡通充值挂失。利用高科技手段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全面建设高校智慧后勤,提升服务效率,让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更加便捷。
3.2 网络直播
互联网进入直播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收看者,人人也都可以成为主播,网络直播具有成本低廉、互动性高等优点。当下,直播平台发展迅猛,国家主流媒体也纷纷运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有效宣传,教育部也鼓励学校在食堂、配餐间等安装监控录像设备,做到“明厨亮灶”,多校食堂后厨已实现电视或网络直播。高校后勤一直以来都将食品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北语后勤饮食中心也在食堂后厨操作间安装了摄像头,让师生可以吃的安心吃得放心,同时也通过不定期的图文推送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因此,直观的视频直播或许是高校后勤饮食卫生监督的最优选择。此外,在众多类型的推送中,最受师生喜爱的便是有关饮食的内容,有不少同学也在好奇一些糕点或菜式的制作方法,如果能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后勤服务的宣传,相信宣传的效果能够事半功倍。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应用对高校后勤工作来说,无疑是一把重锤,如何在做好校园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展现高校后勤的风采也是高校后勤员工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利用新媒体技术,彰显后勤“微力量”,使高校后勤逐步从“汗水后勤”转变为“智慧后勤”,让后勤工作发展的理念从“响鼓无需重锤敲”转变为“响鼓还需重锤敲”。
参考文献
[1]张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6):100.
[2]林正荣.互联网+战略思维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5(4):21-22.
[3]刘燕飞,张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4(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