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失调与科技进步: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研究述评与展望

来源 :工业经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资源的索取与对环境的干涉已渐渐超出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并对人类的社会活动造成极大的破坏。在此情况下,如何实现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工业经济与环境间的主要关系为EKC曲线。研究涉及工业地理学、社会学、工业生态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不足之处在于国内研究较为落后国外、视角单一和工业-环境作用机理的研究不足。梳理发现二者关系的研究建立在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工业经济布局、技术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和政策是影响二者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工业经济;环境;关系;不同学科;研究不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7866 (2016) 03-245-09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3.002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resource extrac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has gradually beyond the scope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bear, and the social activity of human were damaged. In this case, how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 study. The m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s the EKC curves . Research involving industrial geography, sociology, ecology, economicsi and so on , shortcoming in relatively backward foreign, domestic research perspective, single and mechanism research of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 F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n the basis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layout, technical level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 market and policy are
  一、引言
  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的特征决定了在工业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虽然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未必是工业活动的必然结果,但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内在影响是毋庸质疑的。
  目前為止,国内外学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工业经济的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的减慢,这会使得地区和国家采取粗犷型的发展模式,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这对国家和区域来说是一个不利的恶性循环。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工业发展与环境的问题,在政策上多有支持。“十三五”规划强调,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必须走自己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保护环境。
  因此,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源头、未来发展方向,并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对发展中国工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文献分析法为主,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进行述评,最后给出建议。
  二、关于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推动了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间关系的研究。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与《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提到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同,在任何的方向和视角下,可持续性发展都要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既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规范。1协调发展是处理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间关系的最优决策。
  若要协调工业经济与保护环境间的关系,两者间相互作用机理是必须得到关注并加以研究的。20世纪90年代,Grossman(1991)[1]、Pananyotou(1993)[2]等人依次对工业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在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环境会随着工业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而不断恶化;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环境会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得到改善。这种倒“U”型关系在学术界被称为“环境库玆涅茨曲线(EKC假说)”(见图1)。EKC假说的转变模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可以借鉴并且利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治理污染,以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道路。
  总之,如若国内外学者和政府探索出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真正关系,类似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便可以促使环境质量的转变提前发生。
  三、不同学科视角下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研究述评   工业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下的一个分支,这也就使得工业经济与环境系统变成一个相当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不同的学科和方向(如:工业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工业学、哲学、伦理学等)分别在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工业经济与环境间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可以得出处理两者间协调发展的办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主要学科视角下的研究进行具体的分类述评。
  1.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认为彼此有关联的经济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接近会带来成本的减少以及规模经济的产生。在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工业地理学视角下工业经济与环境间的研究是从古典工业区位理论创始人Weber(1909)开始的,他认为工业区最好的区位是费用较小的区位,这是由于交通对区位费的影响,所以成本较少的工业企业的区位也就是最佳区位[3]。后来的学者在weber研究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化,将工业地理学视角下的研究与环境进行了联系,如Herod(1995)提出,人力资本同样是工业区位研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工业活动是人、地理环境和资源三者的互动[4]。
  20世纪70年代,国内学者日益重视工业化、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提出人地关系是区域经济(工业化)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业地理学作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和分布特征。吴传钧(1991)对PRED协调发展进行了全面而又确切的解释,他认为固定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动态协调关系[5]。20世纪末,国内学者在吴传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建立了区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模型,对工业经济与环境间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的分析。21世纪,国内学术界认为工业地理学的探索是在既定的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合理分配工业生产活动的有效活动空间,既工业区位的合理布局。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工业区的选址和布局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工业区位的空间布局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任何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必须具体落实到一个固定的区域上。
  2.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研究
  在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论在协调各个工业行业间的发展方面,还是在处理工业经济与环境间关系方面,政府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政府的政策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到工业经济的发展,其中以“环境规制”说最具代表性。
  根据李真和张红凤(2012)的解释,环境规制是指在环境污染具有外部不经济性条件下,政府通过相应政策和措施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局面[6]。
  目前,海内外学者在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观点上,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在环境规制对工业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1)将环境规制作为自变量,技术创新为调节变量,然后通过数据和模型计算前者对于后者的影响,再延伸到环境规制对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2)分区域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环境的影响。(3)研究固定区域内环境规制对污染性较高的行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国内学者关于环境规制的研究虽然在模型和理论上在借鉴外国学者研究基础上已经成熟,但多为被动型的环境规制研究,没有在污染发生之前进行预测并给与合理的政策建议。
  无论环境规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生态环境在此种条件下将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将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这对于我国的工业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3.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研究
  生态工业是源于生态学的一个理念,力求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齐头并进。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对于生态工业的研究是从Forsch和Gallopoulos(1989)发表的《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开始的,而后美国在1991年召开了第一届生态工业研究会,对于生态工业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13]。
  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工业的定义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知,但从各种定义的目的来看,生态论和工业论为当前最主要的两种观点:(1)生态论:生态工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2)工业论:生态工业是为了促进工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最小的伤害。以上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学者及观点见表2。
  上表说明,现有学者对生态工业的定义大多是建立在改善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的基础上,其目的也多为建造一个经济和生态可以达到平衡的工业发展模式,即工业得到发展的同时,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自己的正常运行。
  国内外学者认为,不同企业按照循环理论和生态理论形成的生态工业园是生态工业最基本实践方式,而且生态工业园在减少污染和创造收益上都有提升。同时,发展生态工业对我国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其可以在根本上解决我国传统的旧工业模式中的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的情况,改善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4.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里面,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是分离的,对资源-环境体系的认知是建立在环境的外部性特征的基础上。大多数环境经济学学者认为:在工业和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彻底消除污染是无法达到的目标,但两者间存在一个可以协调的平衡点,即污染最小点。所以,多数经济学家在研究工业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不会以解决污染为目的,而会通过对市场和政府提出相关建议去解决环境的外部性问题,从而减少污染。
  以經济学理论对待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Boserup(1980)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说明了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无法被彻底消除,而市场自身的理性可以调节工业-环境的协调性[16]。   国内以经济视角研究经济增长(工业化)和环境协调关系的研究最早期是定性的研究,如齐爱平(1983)就计划经济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认为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国民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维持好整个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17]。政府应该用综合平衡方法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政策当中。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的研究模型和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工业化)与环境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刘睿劼等(2012)通过WTP-DEA模型对我国2000-2008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工业总产值在初期随着技术和从业人员的增加而增加,在工业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时,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会收到环境的破坏而受到抑制,后期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使得工业经济-环境系统达到平衡[18] 。
  目前,国内对经济学视角下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模型多数建立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其中以环境EKC假说最多,但是国内学者并没有通过对我国经济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建立自己的模型和理论。
  四、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研究的不足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视角和生态工业视角下对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政府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建议,也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但总的来说,国内外在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 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较为落后
  国内的研究多是建立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开发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的能力较弱。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是从欧美国家开始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欧美地区,理论、模型和方法多是在探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目前,国内学术界在此方面研究所用的模型多为EKC曲线、CGE模型、VAR模型和系统动力模型等。但这些模型是欧美学者以工业化进程较高城市或国家为基础所建立的模型和理论。我国地处亚洲,地域广大,各地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不同,加上特有的地理环境、社会和政治环境等都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国内学者应该当在这种条件下研究出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模型、理论和方法。
  2. 研究视角的单一
  经济-环境系统是一个不仅巨大而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不可能简单的包含一个或者两个方面的因素,所以仅仅从几个学科视角来探索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研究并不能从整体上满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全部要求。
  3. 工业-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不足
  经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很难研究透彻,大多数学者不能将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本质进行透彻的描述,这也导致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五、总结与述评
  纵观国内外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经济与环境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他们以差异的视角作为切入对工业经济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期可以得到让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方法。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相同视角下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是由于不同学者对于概念的界定以及指标的选取各不相同,所以不可以对研究结论一概而论。
  1. 衡量经济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标准:生态环境承载力
  目前,在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的研究中,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学术界认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能够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最大承受力,不是生态环境所具有的特征量,也不是由人类意志所改变的标准,它是由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一个中间量。
  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工业经济活动都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甚至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现在的许多生态问题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生态环境承载力。在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将生态环境承载力、人口承载力、工业化程度以及资源索取程度等不同层次的概念进行了融合,提出了新的工业地理环境承载力概念。国内學者以此为基础对国内各省各市的工业地理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2. 工业经济与环境系统失调的主要原因:市场与政策的失灵
  从一个区域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是一种经济行为,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学术界普遍认为,如果在工业经济活动中,价格不能正确反映出工业活动的收成和花费,反而带来工业资源稀缺性的消息时,这种市场失灵便会导致工业经济与环境系统被破坏。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不对称和滞后性,市场与政策的失灵会带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带来价格的巨大变动,使得价格更加无法正确的反映工业活动的价值,便会进一步使工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无法修补的破坏。而在市场失灵、资源被浪费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时候,政府对工业活动进行干预便成了必要的举措。但是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就使得政府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经济收益上,强化资源市场失真,而并非在剖析市场失灵的真正原因使两者重新达到平衡。
  因此,在工业活动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自身是无法使得两者得到协调发展的,还需要加入许多其他因素,如:环境投资、技术创新和控制工业发展速度等。
  3.工业经济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区域工业经济规模、工业化程度、工业布局和结构对固定区域的资源和生态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工业产业的结构及其重、轻工业的布局,它们的合理性都会对生态造成极其重大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不合理的工业经济布局会使得受污染区域过多,并且难以治理。这是由于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会将工业企业变得分散,无法做到统一规制和管理,从而扩大了受污染区域,而受污染区域的过于分散同时使得污染无法被统一治理。同时,相关学者在对此作出了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合理的工业布局有利于提高对工业三废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消除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   4. 解决工业经济-环境系统失调的主要方法:提高科技水平与产业转型升级
  在工业活动中,影响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性的因素有很多,在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技术是解决工业经济-环境系统失调的最主要方法,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环境规制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时,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将技术作为调节变量存在研究中。同时,政府和企业需要以提高科技水平为基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工业效率,即使得工业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价值转变,工业活动从高能耗高污染的粗犷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到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在现实中,技术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也就是在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人类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及开发程度与生态保护能力的相对滞后,从而使得当下无法迅速的通过技术来解决生态问题。唐未兵(2014)等学者认为对于在环境保护中的技术投资不仅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但由于目前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环境保护技术的相会滞后,使得环境保护技术不能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19]。
  六、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经济与环境关系未来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在对本研究下相关文献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接下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 多学科、多视角的整合
  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巨大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学科和视角,所以国内外的学者应该对各学科和各视角下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整合,并对经济与环境间的相互机理给出一个合理的理论。只有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才能对工业经济发展给出更加准确和合理的建议。
  2. 在工业经济指标体系中加入技术创新变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国在加速工业化程度的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人才和科技的发展,所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也是评价工业化程度两个指标。而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将技术创新变量应用到经济与环境中的研究仍然较少,未来的学者可以根据国内的情况将技术创新变量加入到本类型研究的分析中,以填补和丰富我国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创新驱动视角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演进及实现路径研究》(13BJY072)和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突破与跨越:新常态视域下贵州产业园区竞争优势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5SSD02)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Grossman G M,KruegerA B.Economics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353-377.
  T Panayotou.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ive hoods in the Third World [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5.
  Weber A.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c]//Trans C J.Friedrich.Chicago:Unversity of Chicago Fress,1929.
  Herod a.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labor soloidarity and the geography of the global economy[J].Economic Geography,1995,71(4):341-363.
  吴传钧.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 经济地理,1991,(03):1-6.
  李真,张红凤. 中国社会性规制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家,2012,(10):48-57.
  Sneeringer, S.E.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 Urban Encroachment On California’s Dairy Structure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1,36(3): 590-614.
  叶祥松,彭良燕.我国环境规制的规制效率研究—基于1999~2008年我过剩及面板数据[J].经济学家,2011,(6):81-86.
  宋馬林,王舒鸿. 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13,(03):122-134.
  孙伟,江三良,韩裕光. 环境规制、政府投入和技术创新——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视角[J]. 江淮论坛. 2015,(2):34-38.
  Urpelainen.J.Frontrunners and laggards: The Strateg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under Uncertainty [J].Environmental&Resource Economics,2011, 50(3):325-346.
  赵霄伟. 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与地区工业经济增长——基于空间Durbin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14,(07):82-92.
  RA Frosch,NE Gallopoulos.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Sci Am[J].Scientific American,1989,261(1):144-152.
  曹永辉. 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机理与对策研究——以生态工业园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09): 945-948.
  杨文举.发展生态工业探析[J].绿色经济,2002,(02):56-59.
  Boserup.Are the really depletable resources?In C Bliss and M Boserup(eds).London;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M},1980.
  齐爱平. 关于计划经济与环境保护关系问题的探讨[J]. 重庆环境保护,1983,04:47-51.
  刘睿劼,张智慧.基于WTP-DEA方法的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2):125-129.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经济研究,2014,(07):31-43.
其他文献
司命小仙闯了祸,她竟然伙同帝女,将月老宫里的红线焚了个干净!  月老线  新晋不过百年的司命小仙流絮伙同帝女连月闯了祸,两根炮仗焚尽了月老宫里的红线。  换在平日里,焚了便焚了,她们在天宫中惹下的祸端也不止这一件。连月甚得她天后娘亲的欢心,天帝也就对她们平日里的作为睁只眼闭只眼,糊弄糊弄便过去了。  这日子太舒服了,便免不得有些懈怠,今儿个连月招呼流絮一起去放炮仗,流絮未思索便去了。古语有云,阴沟
期刊
撰文:《个人电脑》实验室  编辑:王旭宋晶晶  美编:彭嘉鸣    在经过了Carmel、Sonoma、Napa之后,英特尔将我们带到了加州101公路的下一站——Santa Rosa,尽管这列移动计算快车依然会继续向前行驶,并将在2008年到达Montevina,但我们依然有足够的时间体会一下Santa Rosa的独特风光。在这列快车上,《个人电脑》一直充当着讲解员的角色,在Santa Rosa这
期刊
摘 要:为尽快改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然而,不同类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彼此绝非独立存在,可以在多方面加强相互合作,实现协同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在新兴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对我国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分布格局现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期刊
摘 要: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经济战略转型和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使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長期稳定关系,而且脉冲响应和方法分解结果显示,短期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有负向影响,但是在长期,总体为正面效应,但作用较小,效果并不显著。此外,城镇化对于其自身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冲击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
期刊
摘 要: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我国亟待形成强大的制造能力、创新能力,在追求提质增效的长期目标下,培育工业经济增长新动力。本文通过分析重庆、河南、贵州、江西四省市的发展经验,总结了打造地区工业增长新动力的基本思路,即补产业链短板、物流短板、载体短板;降低交易成本、物流成本;并从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制度变革、加速要素市场改革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为其他省市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增长新动力;供给侧改革
期刊
作者有话说  每一场不再见都有缘由,就像每一次的针锋相对都只是因为喜欢。再遇时井妖古怪精灵,上仙死皮赖脸,可谁能想到经年前,一个意气风发不知悔为何物,一个痴心念念不知恨为何物,阴差阳错两人再难相见。所幸最后幡然醒悟,又得上天垂怜,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仙气不足请充值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口井。  如果不是一个意外,大约到这里就可以说全剧终了。可是这个意外偏偏发生了——有一天,虽然英俊却又无比猥琐
期刊
壹  苏栈赶到祭坛时,仪式已经开始。  云国在与凉国的对战中接连败退,云国的人为了祈祷战事顺利,要用神祭将本国天女烧死,以祭告神明。  苏栈自然是对这种迷信的事嗤之以鼻,他飞身而出,烟雾弹和暗器齐发,成功地闯进火阵救下天女。  他拉着天女跑了很远才停下,天边雷声阵阵,落下了倾盆大雨。他笑道:“这场雨若是早点来,便也能救了你的性命,这才是老天的怜悯。”  “你不是云国的人。”她道。恍神间他已经脱下外
期刊
虽然女汉子一人就能撑起一片天,但是嫁人这事儿也决不能落他人之后。想有个如意郎君,就必须能文能武威震一方。我们的女主,就很勇敢,为了女儿她爹,把命都给整没了!可是,谁能告诉她一声,女儿她爹也是爱得深沉啊!  今  我醒来的时候,正躺在浮戏宫的玉床上。我一睁开眼,旁边的人立马跑出去大声通报:“帝君,云若帝姬醒了……”  我只觉心中疲累,于是再次闭上眼。  随后听到推门之声,有人走了进来。他说:“云儿,
期刊
摘 要:长三角地区是全国船舶工业企业的集中地,聚集了全国近50%的企业。然而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船舶工业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市场销售行情日趋恶化的情况,债务危机导致资金链断裂、工厂倒闭、人员下岗、造船完工量大幅度下降。长三角船舶工业过剩产能的化解要避免破产重整带来连锁反应,应以重组为主,在重组过程中,多方应发挥协同作用,从各自的资源条件出发,共同承担重组成本,分享重
期刊
【经年】  亲爱的南方:  你好吗?  今天许琛不知去哪儿参加了个婚礼,回来后大半夜还跑到我家来,把一束捧花扔在我怀里,说让我赶紧找个男朋友,早点嫁出去。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希望我嫁人。他说,我嫁人了,他才好爱人。  你知道吗?那时我真的差点儿脱口说出:那我嫁给你好不好?  可当我抬头看见他被灯光照着的、温和的眉眼正微微弯起对着我笑,快要说出口的话突然就卡在了喉咙里。  我不敢说,我怕一说出来,以后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