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初中地理资源探索乡土地理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教学资源之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习乡土地理内容,培养学生爱国和爱乡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态度,注重挖掘更多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围绕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展开分析,了解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价值,凸显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再提出促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应用范围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在初中地理阶段渗透乡土地理,能更贴近学生生活,使教育更具有意义。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在他们身边的乡土地理有趣生动,课堂中能运用乡土地理辅助教学,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能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更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因此初中地理课堂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笔者从事地理教育工作十多年,一直很重视地理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乡土地理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乡土地理的定义
  先秦文献《列子·天瑞》中的“有人去乡土,离六亲”,是对乡土最早的文献记录。乡土地理是对乡土一词的延伸,现代对乡土地理的理解,是指省区以下比较小的地区的综合地理情况,一般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概况,例如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还有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以及当地的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等。中学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的地理事物是生动的、具体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不需要借助太多的媒体手段,学生就可以简易理解,借助乡土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把重难点简单化,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
  二、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一)乡土地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新课标提倡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因此培养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传统的地理教材比较枯燥乏味,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课堂上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地理现象的本质。而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乡土地理则是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感知,让学生对它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本土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直观性。让学生了解对他们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即使他们将来不学习地理专业,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也会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有用,因此课堂上要多运用乡土地理,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特殊天气”这一章节内容时,比较常见的特殊天气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其中好几种特殊天气在广东地区出现不多,所以学生了解并不深刻,而对于台风天气,学生再熟悉不过。广东省是受台风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每年夏秋季节广州市必经历几次大型台风天气,学生对台风的破坏力印象非常深刻。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广州市台风天气的情况进行讨论,并且针对本地实际情况提问:为何频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又是如何命名的?学生对台风的名字本来就很好奇,经笔者提示后,马上展开讨论。有的说台风带来水灾,有的说台风刮倒了大树,有的说台风刮倒了灯塔,等等。从他们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这些现象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乡土地理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
  随着年龄增长,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学科中一些难懂的、抽象的地理概念,理解难度较大。这时需要我们利用存在学生周围,为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教材。这些教材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快速接受一些新的地理知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交通枢纽”这一概念时,“什么是交通枢纽”“哪里会出现交通枢纽”是难点内容。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校门口的汽车站,以及本镇的公交车枢纽站,把难懂的概念用乡土地理解释。再如,讲授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现象,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地理问题,单凭书本插图是很难理解透彻的。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广东夏天和冬天的天黑情况,由于都是平时亲身的经历,学生经过提示后对“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结论的印象特别深刻。
  (三)乡土地理作为实例补充,使课堂内容通俗易懂
  一直以来,初中地理教材都是以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为主,知识范围较大。学生多数是长期生活在某一地方,教科书没有把当地的乡土地理内容列入教科书。课堂上教师把乡土地理内容作为教科书以外的实例补充,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讲授“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时,笔者导入了广东著名河流珠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广东地区的河流冬天是否结冰,从而简单轻松地让学生理解“结冰期”这一概念。又如讲授“温带大陆性气候”时,学生仅仅凭书本地图很难理解该气候的特征,于是笔者告诉学生新疆的一句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一句谚语表达出新疆在该气候下一天内的温度变化,这样一来,学生都理解到这种气候的特点是温差大。比起单纯从书本获取文字信息,这样的教法更通俗易懂。
  (四)乡土地理能激发爱乡之情,让学生为家乡建设而努力奋斗
  每个人都对故乡有独特的情怀,故乡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一花一草都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在地理课堂中讲解乡土地理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爱乡之情。
  在讲授“我国的交通”这一章节时,笔者结合时下最新式的交通工具——高铁,为学生介绍广东省的武广高铁是广东开通的第一条高铁,也是我国的运输大动脉,在中国高铁交通网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笔者又为学生介绍目前广东省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暂未开通高铁,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热情。   三、地理课堂中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的策略
  (一)提前熟悉当地乡土地理
  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对当地的地理概况了如指掌。现在很多教师并非本地人,对本土地理不是很熟悉。所以,要做好乡土地理介绍,必须先熟悉当地环境,提前收集本区域的地貌特征、河流概况、气候情况、风景名胜等资料,还有一些乡土文学、乡土地理等资料。这些资料涉及面广、范围大,不是一朝一夕能收集好的,这要求地理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收集资料,在收集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和提高。
  (二)把乡土地理与课本知识有机整合
  不管是学习中国地理还是乡土地理,都离不开教科书,而教科书的内容范围较大,知识点不是很详细,更不可能把各地方的鄉土地理都列入教科书。因此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注意把书本知识和乡土地理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插图,通过提问、多媒体演示等方法,运用分析、比较、假设、推理等思维方式,精讲多议,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谈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并根据课本内容,联系乡土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比喻,形成准确的、全面的乡土观念。
  例如,教科书中关于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对学生来说,这类知识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有一道练习题提到:五一节和国庆节的昼夜长短情况?根据教科书的地图,很多学生想不出答案。后来笔者让学生联系身边实际,五一节是接近夏天的,请学生想想夏天的天黑情况,国庆节是接近冬天的,冬天的天黑情况又如何?当笔者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后,学生得出了五一节昼长夜短、国庆节昼短夜长的答案。这样一来,有机整合了书本知识与乡土地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利用网络资源,切入乡土地理
  伴随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丰富了地理学科的教育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改革,更为乡土地理教与学的模式改进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源,使得乡土地理探究性学习有了便捷的搜索方式,从而使乡土地理探究性学习推广更加便利。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形成过程等问题,通过情景再现或创设情境,动画演示等方法能很好地解决。例如,在讲解初二上册民俗风情这一内容时,笔者把广州市端午节开展龙舟竞渡、重阳节登高等一些民间风俗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这不仅使学生对本地的节日风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乡土地理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学习乡土地理要多进行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走出教室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例如野外考察、观光旅游、举办宣传讲座等。错综复杂的自然环境会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不断动手动脑分析、思考。这不但有利于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调查能力。
  例如,讲授“等高线图的地形判读”这一章节的难点内容时,学生难以理解什么是鞍部,什么是山谷山脊,什么是陡坡缓坡。这种情况下,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实地观察,看具体地形情况就能一目了然。再如,学习“地图”这章节,课后笔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室,绘制校园平面图。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认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基础知识,达到最终的目标。
  四、结语
  乡土地理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重大意义,乡土地理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它贴近生活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把乡土地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符合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希望将来更重视乡土地理,把乡土地理引入课堂中,使地理课堂更受学生喜爱。
其他文献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呈现出三大系统:多元的素材导引系统、隐含的习作技巧系统、适切的习作指导系统。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单元教学?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做法,认为习作单元的教学应以习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实现“生活”向“素材”的巧妙转化,促进“读文”与“习法”的相互融通,落实“习得”向“分享”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学
期刊
摘要:分组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既发挥了生生互帮互助作用,又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艺考生数学基础一般较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情况,笔者在多年的高三艺考生数学学科备考教学中进行艺考生数学分组教学的实践探索,摸索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艺考生数学分组教学策略,采取内部探究讨论式、小组间合作互助式、小组间竞争式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艺考生备考复习课堂
期刊
摘要:课堂调控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组织富有趣味的课程内容。文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出实际可操作的技巧和策略:适当的活动和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定时限提高效率来养成专心的习惯,在家按时作息以提高时间观念;引导交流和倾听,抽时间与学生谈心,设立交流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听和说;用心平气和的态度来教育,用赏识和赞美来激励学生学习;引导签订公约,量化评比,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秉承育“全人”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通过“语言+环境+行为”的育人途径,对学生进行“三善”教育,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营造充满正能量、凝心聚力、积极阳光的班集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心理能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三善”教育;班集体建设;积极情绪  一、妙用“语善”——用“心”育人  教育学生,笔者一直秉承“语善”原则,即多说鼓励学生的
期刊
去年,我教的是一个基础较好的班级。今年,恰恰相反。当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接手的是一个基础薄弱的班级。学生的普通话大都不标准,有些学生甚至连声母、韵母都不会读。至于懂得什么叫比喻句、拟人句等知识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根据现实情况,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有很多以前就应该学会的知识,我都要从头再教。我耐心地上课,有时为了讲明白一个知识点,我不得不放下正在讲授的新课,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旧知识的
期刊
作为“好运北京”重要赛事之一的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于2007年11月11日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地89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官员参加了本届盛会。    中国队独领风骚    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共派出19名国内顶级武术高手,其中武术套路9名(男4名、女5名)、武术散手10名(男6名、女4名),参加当今武术界最高级别的赛事。9名套路选手在比赛中无
期刊
摘要:“雨课堂”是中职数学教学中使用较广泛的智能教学终端,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巩固等环节。文章分析了中职生使用手机及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介绍了雨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任意角的概念”为例,演示如何利用雨课堂进行实操,从而提出充分利用雨课堂的优势、搭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等建议,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中职数学;教学应用  
期刊
摘 要:文章从“确定德雅教育思想,构建育人架构体系”“基于坚守本真提炼‘德雅’文化精华,探求发展实施‘德雅’文化教育”“课程再造凝聚‘德雅’文化品牌,新样态引航展示‘德雅’文化风范”几个方面论述学校建设之路,办学思想落实的实践之路。充分体现校长办学思想如何在管理、教学、课程、教师专业成长、育人、家校共育方面落地,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办学思想;德雅教育;办学特色  一、德育教育思想确定
期刊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号召,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积极策划并实施校外劳动实践,围绕着劳动教育的五维目标——认知性目标、参与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在研学实践中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了劳动体验和技能学习,学校在探索与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劳动实施经验。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基地;五维目标;研学实践  一、劳动实践背景  近年来,国家多次颁布关于落实劳
期刊
摘要:写作训练,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基于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对高效课堂的建设需求,结合所在学校师生实际情况,文章探究了中职学校“一课堂、两参与、四循环”写作教学模式,教师以鼓励学生“开心写——大胆写——一起写——独立写”为4步循环渐进目标,各目标由浅入深设计3节课堂教学,进行4步循环教学,力求以写作为切入口提升素养,促进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