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ladr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提出各种启发式问题,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体积”这两个概念,尤其对体积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首先拿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样高的,然后在其中一个玻璃杯的水中放入一块石头,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发现放入石头的杯子的水平面高了,教师追问:“放入石头的杯子的水平面高了是不是因为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学生马上否定。教师又问:“那是为什么?”学生抢答:“老师您放的石头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的建立已进入状态。老师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进杯里,学生马上发现第二杯的水平线超过了第一杯。老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答:“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大,它占的地方就大。”经过这样导入后再讲解,学生对体积的认识和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美育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单调的数学符号、枯燥的数学公式、无味的教学内容,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大厦的美丽与壮观,其实它们蕴含了一种哲学的美,一种朴素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中的美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图形美,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他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赋予数学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让学生从数学的显性美提高到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美。比如:栏杆的造形,房子的造形,体育器材的造形,服装的造形,头发的造形,家具的造形……等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去发现,去创新,从而
  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产生的故事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喜欢听趣人趣事,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足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既使学生可以了解丰富的数学历史知识,又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去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从而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比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棋盘上的学问”,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文中提出的问题,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主动去探索、去求知,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探索未知领域,寻求客观真理,从而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发现者与参与者,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球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又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渐爱上数学。
  
  五、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理解的目的。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去解决,因此我们要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比如,洗衣机用什么程序运行有利于节水;超市的营业额如何计算;盖一坐房子需要多少水泥、石子、砖头、人工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数学。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六、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在数学课堂导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中,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能力是数学课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教学第一线,老师们有很多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同行,我们不妨互相交流,取之所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教学成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创新能力教育呢?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等方面谈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观念 方法 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普遍存在。适者生存说明:“一个人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新型人才,使之更好地为社会出力。作为一名教育实践者,除了要使学生具有高
期刊
近几年,实施“五步程序”课堂教学,毕业班成绩一直名列全区第一名,创了新纪录。本人由教育学会中学物理研究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区政府授予“教学能手”、“百名标兵”称号。根据自己的实践,依照课堂教学的“五步程序”——诊断补偿、观察与思考、分析与结论、应用与练习、评论与展望,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诊断补偿    诊断补偿能督促学生及时反馈、巩固、提高理解旧知识,能使教师清楚学生对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科目之一,音乐教育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的特点,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音乐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学科优势,把德育教育贯穿和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  关键词:音乐 德育渗透    中学的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不仅要传授好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更加文明,适合社会需求的重任。因此,把学生培养
期刊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在于教师“教”的如何,而在于学生“学”的怎样,在于学生是否真正领会和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历史知识。因此,历史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情感得以自由释放,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在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听到了,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经历了,我掌握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参
期刊
摘要:文章以“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针对初中学生厌学情绪重,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灵活性的普遍现状,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这种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学、表达、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角色互换 能力 反思 教学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
期刊
摘要: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物理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的目的,是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应学会认知,这是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是视听并重的信息时代。作为学校的教学,传统的只凭教师讲、学生听的纯听觉传输和吸收知识的课堂结构,显然早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创造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有必要的、而且是科学的。电教媒体技术是教师创设情境的最佳方式;是激发情趣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件 作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
期刊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精彩。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自悟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呢?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必须深层次地去挖掘教材内涵,增补一些本地区的历史和当前国际国内的焦点热点问题,因为在教学中渗透地方史和新闻时事,有利于激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究他们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只要学生有了探究兴趣,这就为他们学好历史知识奠定了基础。  第一,渗
期刊
随着新教材中古代诗歌比重的增加,随着高考诗歌鉴赏题范围和题型的变化,古代诗歌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进一步优化。以下,我就古代诗歌教学的朗读、感悟、评赏、迁移四环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为此,我们应该明确:  1. 古代诗歌的文体特征。古代诗歌是韵文学,它与音乐是孪生姐妹,随着发展,其对韵律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韵律是古代诗歌美的特质之一。我国古代诗歌重意境、重表现。以言志、缘情为主流,相对叙事性而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