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行政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主要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在相当程度上必须通过政府去实现, 而行政理念作为影响甚至决定全部行政行为走向的思想前导,又必然成为在政府行政领域自觉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重要前提,注重和谐行政理念的建设与创新,使和谐的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行政理念
  一.和谐社会与和谐行政理念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行政理念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具体而言:
  1.民主法治的行政理念即是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它将直接影响到行政行为是否民主和合法,能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政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能说话、敢说话、说真话的社会氛围。
  2.公平正义的行政理念即要求政府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解决社会事务。社会不公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政府行政行为,如行政裁决是否公平!公正,对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导下处理好诸如:三农问题、失业问题、医疗保障问题、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3.诚信友爱的行政理念,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作为行政理念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扬互助、友爱、诚信等优秀传统道德,与人民群众融洽相处,营造党群之间、干群之间、邻里之间、人与人之间、代与代之间和睦相处的氛围,有助于整个社会诚信、互助、友爱风气的形成。
  4.充满活力的行政理念,一切行政决策、行政活动、行政行为,只有尊重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支持有利于社会的一切创造活动、发挥人们的创造才能、肯定所有的创造成果,才能充满活力。充满活力的行政理念要求政府出台更多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才能的政策与措施,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建设和谐社会。
  5.安定有序的行政理念,家和万事兴,自古以来,我们就一直追求一个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社会。在今天,安定有序的行政理念,要求政府一切从大局出发,着力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定团结的良好社会秩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政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政理念要求政府的所有行政行为,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发展以满足当代人富足的生活需要,更要关注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以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求我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我国行政理念建设中的现象及问题
  和谐社会是我党和政府所要达成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这样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的达成,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行政理念即和谐的行政理念。但在现实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先进的文化理念相冲突,以官本位为主的落后的行政意识与先进的法治的行政理念并存交织,相互冲突,严重影响了先进理念作用的发挥;行政理念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同样给和谐行政理念的建设带来了不利等。
  由于缺乏和谐的行政理念作指导,粗暴的、甚至违法的行政行为难免时有发生,如在推行和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中,我们就看到很多粗暴无理、恶意的表达“宁可添座坟,决不添一人!”“宁可超生户倾家荡产,决不可抢生超生一胎!”等等,本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到了落实的时候,却因凶神恶煞般的口号,让百姓不禁胆颤,这些都是不和谐行政理念的最直接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直接影响到行政行为,在这样的行政理念指导下的行政行为又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以往我们也提出过许多很好的理念,如“为人民服务”等光辉思想,但真正使它变成公务员的内在追求,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我们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方面是“为人民服务”的牌匾高悬,另一方面是政府部门衙门作风严重。如此如何来构建和谐社会呢?因此,构建和创新行政理念,已经十分迫切地提上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三.如何加强和谐行政理念建设与创新
  1.加强和谐行政理念建设
  (1)行政文化建设的系统化。行政文化是一个系统,行政文化的建设就要求系统化"系统化的要求是把行政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建设,不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就是要求每一个理念的提出要有制度的保证和环境的支持"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在短的时间里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都得到从制度文化到器物文化配套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持。有计划的、持久的理念灌输和宣传才能使企业倡导的理念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同;通过规章制度和习俗的设计,使理念具体化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变成日常的外在的约束,使理念获得了实践的机会;通过器物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有利于理念实践的氛围,使理念获得实践的环境。内在的认同要求,又有制度和习俗的软硬约束,还得到环境的支持,理念就会比较容易得到贯彻和落实,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这就是为什么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原因,行政文化的建设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范例和经验。
  (2)行政文化建设的制度化、习俗化。只有将抽象的理念变为具体的规章制度,人们才容易遵循和实践,才能发挥理念的作用。由于旧的行政文化的影响,我国行政机关存在许多潜规则,如干部选用上的任人唯亲的潜规则,处事上的唯上的潜规则,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作用"这些潜规则从来不以文字形式出现,却以行政风俗、习惯形式大行其道,左右着人们的行政行为,因此,要使和谐的行政理念得以实现,关键是要领导带头打破潜规则,建立起新的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另外,使先进的行政理念变成公务员的自觉行为,还要改革行政习俗、制度化使公务员在硬的约束下实践理念,而习俗使公务员在软的约束下实践理念。我们可以通过典礼、仪式、节日、活动等方式强化理念,使它深入人心。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可以通过植树!环境保护、节水、节电等活动进行强化,通过这些活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时,和谐的行政理念才能得以实现。   (3)行政理念教育科学化、经常化。
  和谐的行政理念变成公务员的行为准则的过程,就是通过经常化的、形式多样的、手段新颖的宣传、培训、灌输方法使和谐的行政理念深入人心、获得认同的过程"我国有许多先进的行政文化理念未能内化为公务员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化手段落后,流于形式,使理念变成空洞的说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使和谐的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公务员的自觉行为,关键还是在领导带头践行的同时,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如遵循心理学的强化!从众!认同!模仿等规律)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要克服以往的教育!培训误区,突出抓好领导层的教育和培训,使公众和公务员学有榜样"最后,要注意教育的经常化,避免一阵风式的运动,注意长效管理。和谐社会构建必然要求先进的和谐行政文化、和谐的行政理念的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先进的和谐行政文化在长期的教育和培训中得到强化和弘扬。
  2.加强和谐行政理念的创新
  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注重行政理念创新的几个关键取向:
  (1)协调取向。
  政府是实现社会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其行政行为可促成社会的协调也可导致社会的不协调甚至严重失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本身就对某些地方、领域存在的这类问题具有鲜明针对性"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就看到并非是所有的地方政府和它的领导人都是真心实意贯彻这一科学、理性思想的。某些政府的行政行为,已经习惯性地养成了对急功近利的路径依赖。而因为发展失调而导致种种社会问题产生甚至为后任留下严重的问题隐患,却往往无法列上现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观察大量无视协调发展的行政行为,从深层次去看,不难发现行政理念层面上的原因,这就是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那种单一、片面、机械、畸形的政绩思维依然占上风。它无疑提示人们:一定要在发展思维中科学认识和处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全局与局部、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领域与领域之间的关系,确立协调发展理念。
  (2)平衡取向。
  一切的社会矛盾,根源无非是利益的矛盾;而矛盾的不能有效化解甚至是久拖不决,又多是因为政府以及其他对于化解矛盾负有责任的组织不能理性地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在1980年代,一项改革举措出台可以引起社会成员普遍、一致的反映,这样的历史条件已经不再。如今,对同一项新政,很可能在引发喝彩的同时也激生尖锐的批评。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形成一个具有立体特征的社会。例如前几年全国范围的公务员持续加薪,这项行政决策在公务员和其他可以通过增加公薪受益的社会阶层中获得欢迎,甚至在理论界有某些前卫学者将其冠之以/做大中产阶级的政策推进剂。可在广泛的民间,由于农民收入增幅持续多年走低,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员工生活水准极低,遭到的批评也十分引人注目。近几年,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其他成员热考公务员的现象,它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也是绝然相反的。这说明对利益关系的认识和配置,需要极其慎重,需要自觉而清醒的利益平衡意识。在现实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存在利益矛盾是正常的,但如果政府不能及时调处平衡利益矛盾,甚至还采取不利于缓解矛盾的行政行为,那就是不正常的了。这种情况下,妥善调解冲突,悉心化解矛盾,应成为基本的行政决策心理。
  (3)民主取向。
  在传统行政文化环境中,民主行政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十分生疏的概念。对于民主行政的忽略在实践中往往使政府的行政工作遇到未曾意料的障碍。近年来,一些城市政府在城市房地产业开发中和城市机动车辆管理方面由于不得当的行政举措往往引起矛盾和纠纷"细察矛盾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城市建设的发展项目和对于机动车辆管理的由头不合理,而是这些举措的决策过程未能充分征询公众的意见,决策原因未能主动获得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积极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行政民主化的程度较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日渐进步,民主越来越成为有效实现公共服务的前提,政府也越来越需要面对行政民主化的考验做出让公众满意的答卷。特别是在具有建设公民社会诸多必要条件的城市,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强有力。因此,体现民意的意识,动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相信群众作为社会主人能够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的意识,向社会公开政府政务进程的意识,欢迎公众监督和批评政府工作的意识,应成为政府今后的主流意识。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相当程度上必须通过政府去实现,换言之,如果政府的行政工作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逆或相脱节甚至仅仅是相滞后的,就必然要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受阻,"而行政理念作为影响甚至决定全部行政行为根本走向的思想前导,又必然成为在政府行政领域自觉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重要前提。因此,注重和谐行政理念的建设、宣传与创新,使和谐的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通联:136000东北石油大学)
其他文献
“教育是儿童生活的准备”。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和灵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实验,变传统的“书本知识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  一.创设情境,从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兴趣,开启探索之门  课前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自然、亲切的生活知识导入。如在进行“比例尺”教学时,我请学生将校园的平面图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
期刊
【摘 要】掌握英语教学原则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在教学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能推动英语教学的学科发展,我们可借助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想英语,正确对待母语,语言和言语的统一这几项基本原则,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 教学技能 母语  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英语学科的核心就是掌握教学基本原则,并践行于课堂教学。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英语教师一定要在掌握教学基本原则
期刊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总授课时数中约占三分之一左右,肩负着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任务。但练习课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并没有占据它应有的重要地位。练习课常常被当作新课的翻版,也常常被当作单一的作业课。许多教师设计练习无重点,无针对性,无主次,没有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有着教师混淆 了学科教学与科学数学的界线,片面地加深练习的难度,名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但事与愿违
期刊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关于写话教学,我在教学中认真摸索,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阅读,重视积累  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同步作文,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如红领巾报、故事会、童话系列、优秀作
期刊
新理念的课堂是呼唤对话的课堂,呼唤人性的课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营造对话的空间,创设对话的情境,构建对话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引人,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个性飞扬,使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生成出一片蓝天。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构建对话式课堂的点滴体会。  一.师本对话——潜心会文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所在。虽然对话式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在于其“生成性”,
期刊
根据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朗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  1.朗读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
期刊
打开小学语文教材,就像走进儿童的世界,走进生活的乐园,走进传统美德的殿堂,走进新时代的列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与作者产生共鸣,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学生领会文中处处蕴含的美呢?我想,唯有课堂上的美读!  一.拨动学生心弦,“心灵诵读”  “心灵诵读”就是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然后用合适的情绪把它读出来。这样的朗读,不是简单地一读了之,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
期刊
课堂提问应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训学生提问的勇气、方法和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一.创设氛围,给学生提问的勇气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需要,
期刊
【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儿童向少年的转变的青春期。他们特有的心理特征要求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提高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互动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等措施,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教学 能力 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口语交际在人们交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