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江苏职业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省规划纲要》)对今后 年江苏职业教育的事业发展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杨湘宁:《省规划纲要》为江苏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同时也设定了奋斗目标和要求。不论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还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等。都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快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的质量建设。《省规划纲要》是江苏职业教育今后十年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也是我们衡量某一项具体措施成效和价值的基本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规划纲要》,必将有力地提升职业教育整体的办学能力、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
记者:《省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描绘具有什么样的“江苏特色”?
杨湘宁:《省规划纲要》中的“江苏特色”是比较浓厚的,主要体现在重制度设计、重改革进取、重规范建设。《省规划纲要》中提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技能型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制度”、“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校企合作办学促进条例”等,以及需进一步完善的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等等。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必将对职教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制度就像杠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革促发展、创新求突破一直是江苏职教发展的特色,多年来,江苏职业教育呈现的生机勃勃的面貌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就是秉承了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省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探索特殊领域和专业五年制高职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成立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联盟”、“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互通的高中阶段学籍管理平台”、“遴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创新试点学校”等,就是这种特色的体现。规范建设是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落实《省规划纲要》、实现质量提升、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布局调整、加快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都是围绕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核心来加强规范建设。
记者:《省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专章的提法为“创新发展”,为什么这样说?
杨湘宁:江苏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瓶颈性的制约和障碍。江苏职业教育在坚持大力发展、优化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推动职业教育跃上新台阶。《省规划纲要》要求,我省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2012年前,在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先行试点,着重围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进行改革创新。创新发展是现阶段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需要职教人具备前瞻的眼光、敢于尝试的胆识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创新发展”不仅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记者:在《省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中提出建设人才培养“立交桥”。职校毕业生注册升学、职教和普教的互通是其中重要环节,其具体构想是什么?
杨湘宁:“立交桥”是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学历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升学就业交接互通的教育架构。建设“立交桥”是教育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培养造就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根本要求。就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要逐步探索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乃至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衔接沟通、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省开通对口招生试点,满足了部分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已为社会各行业培养输送了15万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受到了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总体来说,中职毕业生深造的途径、渠道还不够通畅。2011年,我省将在全国率先实行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试点,并逐步健全完善注册入学制度。扩大注册入学范围和规模。为更多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打通路径。职教、普教互通需要统一的学籍管理平台支撑,目前职教、普教双轨办学,彼此转学尚有一定难度,我们将以学籍管理制度创新为突破,逐步实现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籍的统一管理,改变一考(中考)定终身的局面。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教育的机会。
记者:专章提到职教“增强吸引力”、“提高发展能力”、“人才培养”、“完善体系”、“健全现代职教制度”几大方面。如何理解这几个方面的关系?
杨湘宁:这几个方面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完善体系、健全制度,职业教育才有更强的吸引力、有更好的发展活力,而职业教育的一切改革发展措施,最终要着眼于人的培养,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有了吸引力和发展活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吸引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反之,当职业教育真正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必然会加强。这几个方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职业教育内部到外部,对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作出了相关规定。全面贯彻实施《省规划纲要》,形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循环。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实现新的大跨越和大发展。
记者:您对广大职教工作者贯彻落实《省规划纲要》有什么建议?
杨湘宁:我想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职教工作者,校长、教师、教研人员、行政人员,在《省规划纲要》里都看到了与自身职责息息相关的部分。首先,就是要学习《纲要》,吃透政策精神;其次,伴随着我们的制度设计,伴随着工作进展,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结合具体岗位和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让《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成为现实。对一个职教工作者来说,学习理解《纲要》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自觉地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让纸面上的要求变成现实中的努力和收获。
杨湘宁:《省规划纲要》为江苏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同时也设定了奋斗目标和要求。不论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还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等。都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快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的质量建设。《省规划纲要》是江苏职业教育今后十年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也是我们衡量某一项具体措施成效和价值的基本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规划纲要》,必将有力地提升职业教育整体的办学能力、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
记者:《省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描绘具有什么样的“江苏特色”?
杨湘宁:《省规划纲要》中的“江苏特色”是比较浓厚的,主要体现在重制度设计、重改革进取、重规范建设。《省规划纲要》中提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技能型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制度”、“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校企合作办学促进条例”等,以及需进一步完善的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等等。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必将对职教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制度就像杠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革促发展、创新求突破一直是江苏职教发展的特色,多年来,江苏职业教育呈现的生机勃勃的面貌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就是秉承了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省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探索特殊领域和专业五年制高职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成立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联盟”、“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互通的高中阶段学籍管理平台”、“遴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创新试点学校”等,就是这种特色的体现。规范建设是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落实《省规划纲要》、实现质量提升、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布局调整、加快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都是围绕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核心来加强规范建设。
记者:《省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专章的提法为“创新发展”,为什么这样说?
杨湘宁:江苏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瓶颈性的制约和障碍。江苏职业教育在坚持大力发展、优化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推动职业教育跃上新台阶。《省规划纲要》要求,我省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2012年前,在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先行试点,着重围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进行改革创新。创新发展是现阶段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需要职教人具备前瞻的眼光、敢于尝试的胆识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创新发展”不仅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记者:在《省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中提出建设人才培养“立交桥”。职校毕业生注册升学、职教和普教的互通是其中重要环节,其具体构想是什么?
杨湘宁:“立交桥”是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学历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升学就业交接互通的教育架构。建设“立交桥”是教育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培养造就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根本要求。就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要逐步探索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乃至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衔接沟通、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省开通对口招生试点,满足了部分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已为社会各行业培养输送了15万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受到了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总体来说,中职毕业生深造的途径、渠道还不够通畅。2011年,我省将在全国率先实行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试点,并逐步健全完善注册入学制度。扩大注册入学范围和规模。为更多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打通路径。职教、普教互通需要统一的学籍管理平台支撑,目前职教、普教双轨办学,彼此转学尚有一定难度,我们将以学籍管理制度创新为突破,逐步实现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籍的统一管理,改变一考(中考)定终身的局面。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教育的机会。
记者:专章提到职教“增强吸引力”、“提高发展能力”、“人才培养”、“完善体系”、“健全现代职教制度”几大方面。如何理解这几个方面的关系?
杨湘宁:这几个方面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完善体系、健全制度,职业教育才有更强的吸引力、有更好的发展活力,而职业教育的一切改革发展措施,最终要着眼于人的培养,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有了吸引力和发展活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吸引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反之,当职业教育真正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必然会加强。这几个方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职业教育内部到外部,对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作出了相关规定。全面贯彻实施《省规划纲要》,形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循环。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实现新的大跨越和大发展。
记者:您对广大职教工作者贯彻落实《省规划纲要》有什么建议?
杨湘宁:我想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职教工作者,校长、教师、教研人员、行政人员,在《省规划纲要》里都看到了与自身职责息息相关的部分。首先,就是要学习《纲要》,吃透政策精神;其次,伴随着我们的制度设计,伴随着工作进展,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结合具体岗位和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让《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成为现实。对一个职教工作者来说,学习理解《纲要》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自觉地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让纸面上的要求变成现实中的努力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