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的诵读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诵读,是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引领学生深入体味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关键。可将诵读细分为“读准音调,诵出声韵”、“读懂词句,诵出意蕴”、“读悟诗境,诵出神韵”、“读拓积累,诵出情韵”这四个阶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课堂教学 ; 诵读策略
  小学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但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单一,以会背会默为最终目标,完整和谐的诗词艺术常常被讲得支离破碎,课堂缺乏美感和灵动,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对诗词的兴趣。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之根本所在,是引领学生深入体味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关键,是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学生能在诵读中得其意、悟其境、感其情、会其神韵。
  一、读准音调,诵出声韵
  在初学古诗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力求读得文通句顺、字正腔圆。古诗讲究韵脚合辙、平仄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因此诵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节奏、重音和停顿,特别是最后押韵的字要适当拖长些。教师可以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如果遇到不懂的诗句先含糊过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要担心学生懂不懂,老师最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正确地放声朗读,越流利越好。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可以初步直观地从整体上感受到诗词的音律美和声韵美,这既是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二、读懂词句,诵出意韵
  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热爱古代优秀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思想情感。小学生受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因此对古诗词的翻译不要过“死”,讲解不能过“深”,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大体内容,不需要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另,对一些字词还要依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比较生疏的字词。如“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是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有必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
  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等。由于古今的差异,学生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
  三、读悟诗境,诵出神韵
  诗词意境悠远,富于情感。要让学生领悟诗中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境界,体会诗情,这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也是最关键的地方。教师要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以诵读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多元诵读中入境入情。
  聚焦“诗眼”——品读 在教学中,可抓住关键字词,让学生会在品赏体味“诗眼”。如《江雪》,可抓住“钓”字进行分析,他真的是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引导学生读懂柳宗元虽困难重重却无所畏惧,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豁达情怀。
  巧设问题——诱读 教师在教学时应深层次地解读诗词,设计出一些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观书有感》,在学生基本读通顺后,可提出:“这首诗是否有点文不对题,诗中明明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诗题却是‘观书有感’,这水和读书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一问既揭示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创设情境——美读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习古诗词就要想方设法让其中的画面和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学生才会身临其境,获得美的体验。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结合诗词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挑起童趣。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穿插故事融入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配乐诵读渲染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
  导语铺陈——引读 古诗诵读,教师还可采用富有激情、极具感染力的引导性话语来铺陈渲染,一唱三叹。如《春夜喜雨》,先引导学生与春雨“对话”,营造情境,激趣探究,春雨为什么在夜间来到而不在白天降临?从而感悟春雨的品质。然后教师再用语言渲染,引导反复诵读诗句。赞扬、喜爱之情尽在这三读之中,学生对春雨的形象感知也愈发鲜明饱满,这样去诵读,得其声,得其情,得其韵。
  四、读拓积累,诵出情韵
  在古诗词的课堂中,我们还应该把教学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在对经典进行综合解读和感悟后,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量的积累,以诗带诗,以词引词,使教学更上一层楼,此谓之“拓展诵读”。所拓展的内容应与诗词文本自然融合,不可牵强附会,要把握尺度,“以一带多”。
  整合同主题作品。如,学习了李白的《赠汪伦》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一些关于“送别”的名句,如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这样的归类诵读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尽管诗人笔下的离别情景各异,但都道出了对友人的一片真情。
  把握同题材作品。如在学习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后,出示另两首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在诵读比较中不难发现三首诗的地点、时节、诗人的心情相同,但描写的西湖景色不同,描写手法也多样。以题材为桥梁进行拓展诵读,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总之,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方法,诵读让古诗词课堂韵味十足。“诗”活在诵读的每个当下,只有诵读才能保护“诗”的存在。我们要充分用好“诵读”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古诗词教学实践的智慧之门。
其他文献
鱼忘七秒,人忘七年。——题记这个秋天来得有点早,尽管只是初秋,但已透出一丝丝凉意了。我缩了缩脖子,双手不由得搂住了双肩。唉!这会儿又下起了毛毛细雨,细细的雨丝悄然滑进
在许多人童年的记忆里,或许都幻想过用萤火虫来照明。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萤火虫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最近,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能发出荧光的细菌.把数百万个细菌装在
不知怎么回事,我恍恍惚惚中被黑白无常夹着就走,来到了阎罗殿上。“扑通”一声,他们把我按跪在地。   这下把我摔得差点没爬起来,我挣扎着爬过去使勁儿地摇着阎王叫喊道:“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才活了六十二岁,还没有好好地体会生活,还没有好好地去爱我的家人和朋友,没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我甚至连一件小事都没有好好地完成过……”   “拉下去,不要再说了!”阎王的一声怒吼打断了我央求的声音,并用一种不满
3月25日,中石油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2号井发生井漏事故,万余名群众被紧急疏散转移.经过七天六夜奋战,事故被成功处置,由于信息畅通,疏散及时,处置得当,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凛冽的朔风摧落芳林了吗?不!苍松能凌寒而立,傲骨铮铮。凶狂的野火吞噬古原了吗?不!小草能破土重生,生机勃勃。险峻的高山阻绝通途了吗?不!大江能劈岩而出,雄风浩浩。自然万
本文研究了Banach空间中有限族渐近非扩张映象的修正Reich-Takahashi迭代程序收敛到有限族渐近非扩张映象的公共不动点的充分条件,改进和扩广了已有文献的相关结果.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国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
雨后的徽州,粉墙黛瓦朦朦胧胧,灵巧的船与古朴的桥勾勒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雪后的西湖,白雪皑皑,天地一色,无边的白雪与静谧的景色描绘出一种沉寂的意境美.人生道路,沿途的
[编者按]rn在上一期的“关注”栏目中,本刊记者的报道《维保报告“假打”消防重拳打假--四川省第六建筑公司消防专业分公司受罚纪实》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消防维保,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