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广,绘本这种独特的儿童文学体裁已经逐步受到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不少老师欣喜地发现了这种为孩子十分喜爱的儿童文学读物,开始将它引入小学生习作,言其激发了孩子习作的兴趣,解决了习作“无米之炊”的问题。然而,绘本作文的意义应该远不仅于此。
加拿大诺德曼教授认为: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活了100万次的猫》,一部关于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这是一个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时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100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一个极简短的故事,一只粗线条的虎斑猫,却令人回味再三,余韵缭绕。笔者努力在课堂中利用绘本中三种故事的交融,发展儿童的语言、思维、情感、想象以及表达力等,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解,绘本作文《活了100万次的猫》就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了——
图文交融阅读:激活内化的语言
绝大多数绘本都有一个故事。《活了100万次的猫》就属于这一类绘本。虎斑猫的人生经历是绘本的灵魂,统领着文字和图画。而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不仅是交融的,而且可以生成比原来更加丰富的内容。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对绘本文图关系列出的乘法算式:文*画=图画书。笔者深以为然,并充分重视学生读文和读图的交融,以激活其内化的语言,达到发展儿童的目的。
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在叙述虎斑猫前100万次毫无生趣的人生经历时,选取六次极具代表性的经历为例,文字结构一致,很有节奏感。而与其交融互补的图画,则和文字共同构筑了奇妙的文学想象的世界。教学中,让儿童一边自主阅读很具特点的文字,一边仔细观看图画,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我引导儿童展开想象,让他们自然地学习绘本中文字表达方式,并用自己内化的语言讲述自己拓展的故事。
师: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他的这100万次生活的经历吧。
生1:有一次,猫是国王的猫。国王爱打仗,总是发动战争。但国王很喜欢这只猫。打仗时,把猫装在漂亮的篮子里,总是带在身边。可是,猫很不快乐。有一天,猫被箭射死了。国王抱着猫哭得好伤心好伤心,可是猫没有哭,猫不喜欢国王。
生2:有一次,猫是水手的猫。水手很喜欢这只猫,带着猫走遍了全世界的大海和全世界的码头。不过猫很不快乐。有一天,猫从船上掉了下来,水手连忙用网把猫捞上来,可猫还是淹死了。水手抱着猫哭得很伤心很伤心,可猫没有哭,猫不喜欢什么水手。
生3:有一次,猫是马戏团魔术师的猫。猫讨厌什么马戏团。马戏团的魔术师喜欢表演一样魔术,就是把猫放在箱子里,然后把箱子和猫一起切开,接着再把箱子合起来,而猫又变回一只活蹦乱跳的猫,不过猫很不快乐,有一次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失手了,真的把猫锯成了两半。魔术师抱着切成了两半的猫,哭得好伤心好伤心,把猫埋在马戏团的后面。不过猫并没有哭。
生4:有一次,猫是一位孤独老太太的猫。猫讨厌什么老太太。老太太每天抱着猫,从小窗户往外看。猫整天在老太太的腿上睡觉。终于,猫老死了,摇摇晃晃的老太太抱着死了的猫,哭了整整一天。老太太把猫埋到了院子的树底下。不过猫没有哭,猫不喜欢老太太。
生5:有一次,猫是小偷的猫。猫讨厌什么小偷。小偷总是带着猫在黑黑的街道上,像猫一样轻手轻脚地走路。小偷只到养狗的人家去偷东西。趁着狗对猫叫的时候去撬开保险箱。有一天,猫被狗咬死了。小偷抱着猫和偷来的钻石,在黑暗的街道上一边走一边放声大哭。回到家以后,他把猫埋在小小的院子里。这一次,猫也没有哭,猫并不喜欢小偷。
生6:有一次,猫是一个小女孩的猫。猫不快乐,因为它不喜欢小女孩。小女孩有时把猫背在背上玩,有时紧紧地抱着猫睡觉。她哭的时候,还会用猫的后背来擦眼泪。有一天,猫被小女孩后背的带子给勒(lēi)死了。小女孩抱着死去的猫,哭了一整天,然后,她把猫埋到院子的树底下。
师:为什么虎斑猫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过?
生7:他生活得不快乐!
师:(板书:不快乐)虎斑猫不快乐,在叙述他六次生活经历的文字中,你在哪些细节中感受到了?
生8:这几段文字中,开头都是说“有一次,猫是某个人的猫”,这就是在说,猫属于别人,而不是自己。他当然不快乐!
生9:我还发现,这些文字中的一个细节,“猫没有哭”,而他的主人都是哭得很伤心很伤心。他活了那么多次却从不哭,这也是因为他根本不快乐!
绘本中的这几段文字叙述非常有特点,我力求让儿童自主阅读,相对完整地感知故事,并且引导儿童带着问题思考,在文字中找寻细节,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与虎斑猫对话。
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儿童读图。我努力把握好绘本的图文关系,仍然紧扣“虎斑猫不快乐”这一内容引领儿童学习在图画中捕捉细节,深入观察,图文互补。
师:(出示六幅图画)绘本的文字和图画是相互补充、交融着的。虎斑猫啊虎斑猫,你讨厌着每一个养你的人,都心生厌倦了!对于文字中的这个意思,同学们,你能不能也敏锐地在图画中找到呢?
生1:我看出猫的表情,不屑一顾,讨厌这样的人生。
生2:我看出它的动作,双手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
此时,儿童不仅自主阅读了绘本中文字叙述的故事,还读懂了图画暗示的故事。两个故事互相交融,在孩子脑海中生成了更为丰富的第三个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漫游在这样的文学的世界里,情感更加丰富,认识更加深刻了。所以,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口头表达的练习。为儿童的第三个故事的倾吐搭建了平台。
师:阅读绘本,不断地找寻、观察文字和图画中的细节,从而进行深入地思考,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想象一下,这100万次中还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出示)
有一次,猫_______是的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9:有一次,猫是飞行员的猫。飞行员很喜欢虎斑猫,每次出去执行飞行任务都要带着它。有一天,飞行员在高空飞行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只好打开伞包平安降落。可是,猫却没有受过这样的专业训练,摔死了。飞行员哭得很伤心很伤心,把猫埋在家里的后院里。猫一滴眼泪也没有流。猫不喜欢飞行员。
生10:有一次,猫是医生的猫。医生很喜欢这只酷酷的虎斑猫。每天回家,医生都要一遍遍地为猫洗澡、清理皮毛。医生总喜欢猫干干净净的。可是,猫很不开心。有一个异常寒冷的日子,医生仍然坚持给猫彻底地洗了个澡,结果,猫生了场重病,死了。医生哭得很伤心很伤心,把猫埋在家中一棵大树底下。猫,没有哭。
……
师:虎斑猫啊虎斑猫,皇权显赫的生活你不快乐,周游世界、变幻无穷的生活,你也不想要,你到底想要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自由……
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到作品中,在与绘本中的文字、图画进行互动、对话后,表达了心中构建出的新的故事。既发展了自己的想象、表达力,又加深了对故事的体验,更加贴近虎斑猫的内心,感受到人生快乐的基础是自由!
丰满“被少化了的语言”:找寻“自己的影子”
绘本用图画讲述故事,但是图画与图画之间有中断性。一般认为,绘本中,图画更加重要,但是文字也并不是附庸。绘本中的文字有着“车之轮、鸟之翼”的重要作用。作品中的语言都有被少量化的普遍规律。 绘本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作品中的文字对儿童进行想象、思维及表达练习?我努力促使“被少化了的语言”在儿童的心中变得丰满起来,并在文学的天空中寻找“自己的影子”,用外在的语言把丰满起来的“第三个故事”表达出来,主动发展自我呢?。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领着孩子一起阅读虎斑猫的一百万零一次的人生经历。孩子们主动运用课的前半部分掌握的阅读绘本的方法——图文交融、捕捉细节,感受到虎斑猫与前面一百万次人生经历最大的不同:他爱自己,更重要的是他爱白猫和自己的孩子胜过爱自己。当书页翻到了两只猫相互偎依着,静静地躺在如诗如画的田园之间的时候,孩子们动情地读着那张纯美的图画旁的文字,深深地为他们的幸福而感动,特别是两只相互爱着的猫温柔地咕噜咕噜,相互回应着。孩子们自然地走进虎斑猫的内心世界,感受幸福、追求幸福的情感被触动了!作品中少量化的语言,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表达的训练。当孩子们捕捉到图画和文字中的幸福细节之后,我这样启发孩子们:
像这样的幸福生活情景何止这一个呢?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亲人之间那些难忘的、甜蜜的幸福生活场景,虎斑猫的一家一定也拥有过,那又会是怎样的呢?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写一个虎斑猫一家幸福生活情景。
(出示:记得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多想永远地和白猫一起生活下去呀!)
课堂上,孩子们放飞想象,情感奔涌,很快写下了各不相同却又感人至深的生活情景。譬如:
记得那天,虎斑猫和白猫依偎在一起,只是那样简单安静地靠在一起,他们目光悠远地向前方望着。
瞧,他们的大儿子在那片绿油油充满生机的草坪上打滚,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小缝,很享受地在绿色“地毯”上翻滚。温和的阳光轻柔地洒在他的身上,暖暖的。
他们的二儿子很惬意地躺在小草、鲜花之上,看见蓝色纯净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好美,好美。午后的轻风吹拂着他身上的长毛,一切都沉浸在美好之中。
………
这时的他们,眼里荡漾着幸福的涟漪,就这样静静地,悄悄地,白猫在虎斑猫怀里睡着了,幸福地睡着了,嘴角挂了恬静的浅浅微笑,而他们的孩子呢,似乎还不知疲倦地玩耍,嬉戏。虎斑猫看着这一切,也开心地笑了。
他多想永远地和白猫一起活下去啊!
再如:
有一天,虎斑猫捉了一条很大的鱼,准备回家和妻子,孩子们好好分享。一进门,白猫和孩子们就大叫:“哇,这么大的一条鱼呀!”大儿子看后,还咂了咂嘴。等白猫烧好了鱼,虎斑猫提议道:“我们开始吃吧!”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坐到了桌前,虎斑猫亲昵地拍了拍孩子们的脑袋,说道:“孩子们先吃吧。来——”说完,他就给每一个孩子都夹了一块鱼。“不,爸爸先吃,爸爸先吃。”孩子们都懂事地说道,将碗里的鱼又夹给了爸爸。“那还是你们善良,美丽的妈妈吃吧,这可还是妈妈做的。”“嗯,妈妈先吃,妈妈先吃。” 孩子们附和道。“不——”白猫羞涩地低下了头,将碗朝外推了推。“你吃你吃”“不,你先来”……这声音一直在屋里回荡。最后,他们商量好,一起吃下第一口。“嘎吱——”,全家人都要下了一小口,细细地嚼着,“啊!真香!”虎斑猫多想和白猫永远地一起生活下去啊!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孩子们当堂的片段练习既是对虎斑猫一家生活情景的想象,也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再现。一个个不尽相同的幸福生活场景投射出来的是孩子们“自己的影子”。“嘴角浅浅的微笑”、“一家人同时咬下美味的食物”、“送别离家的小猫时不舍的眼神”……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和虎斑猫碰撞着、交流着,并情不自禁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经验,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这其间,发展着的不仅是儿童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更是儿童的情感。
这一设计的尝试,使我受到了鼓舞:绘本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作品中少量化的语言,调动儿童潜在的语言,丰满儿童的语言,鼓励儿童表达自主构建、表达绘本中的“第三个故事”,发展儿童的精神。我们大有空间可为。
让阅读撞击心灵:领悟一生的意义
绘本的“故事”统领着文字和图画。绘本作文教学的生长点之一应该是故事的“灵魂”。《活了一百次的猫》中虎斑猫的故事是关于生命意义的。我在教学设计时努力体现这样的做法:
对比、撞击:课堂学习的前两个板块:阅读、了解猫的过去,尝试口头表述猫的前半生经历;阅读、感受猫的一百万零一次的人生经历,并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感情和虎斑猫一起体验爱与被爱。紧接着的是师生共读整本书中最让人揪心伤痛的一页——猫搂着死去的白猫仰天嚎啕!刚刚还沉浸在人生幸福场景交流中的孩子们,一下子在忧伤的音乐声中陷入虎斑猫失去亲人的悲伤中。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猛烈地撞击:虎斑猫爱白猫胜过爱自己,看到自己最亲的人静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此时,多少曾经拥有的幸福的细节,温馨的细节一一浮现在虎斑猫眼前,也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读着读着,孩子们的心也不知不觉就和虎斑猫贴紧了。他们和故事中的猫一起体验生命的意义,一起流下晶莹的泪花。
而这一切,缘于前两个板块中孩子们充分阅读、感受故事,体验绘本的情感。图文交融的阅读,激发儿童内化的语言,并且仿照着绘本中的叙述方式,想象、表达着儿童脑中的第三个故事。主动体验猫的前半生虽然是个不死身,却活得浑浑噩噩,心生厌倦。激发孩子在绘本故事中找寻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影子”,调动儿童的生活经验与积累,利用绘本图文创生的情境,指导儿童表达。这一次的表达,儿童主动地丰满了绘本中“被少化了的语言”,练习写作并讲述自己心中关于幸福生活情景的“第三个故事”,也是儿童对幸福生活本真的理解与表现。这两个板块的充分感受、体验,为孩子在课堂上形成强烈的对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链接、感悟:课的一开始,我由孩子初次接触书名的好奇心出发,引导孩子提出疑问。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猫怎么能活这么多次呢?他为什么要活这么多次?”当孩子们共读最后一页“猫再也没有活过来”,看着眼前那幅淡淡的风景画时。我引导孩子们回到课堂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上来。讨论“猫还想活过来吗”?这是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命题。孩子们在课堂上综合了前两个板块的体验和情感,链接生活,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生命的理解。有的说:“猫不想再活过来了,因为自己最亲的人都走了,他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有的说:“猫这一次人生已经值了,没必要再活过来了。”还有的说:“虎斑猫这一次太痛苦了,因为他失去了最最幸福的生活。他再也不想活过来了。”
我的绘本作文课《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结束后,主持会议的老师说:“相信今天听课的孩子会长久地怀念,相信听课的老师们今晚回家要失眠了。”是啊,《活了一百次的猫》这部经典作品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永久的,我们也是在和儿童一起感受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幸福人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加拿大诺德曼教授认为: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活了100万次的猫》,一部关于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这是一个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时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100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一个极简短的故事,一只粗线条的虎斑猫,却令人回味再三,余韵缭绕。笔者努力在课堂中利用绘本中三种故事的交融,发展儿童的语言、思维、情感、想象以及表达力等,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解,绘本作文《活了100万次的猫》就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了——
图文交融阅读:激活内化的语言
绝大多数绘本都有一个故事。《活了100万次的猫》就属于这一类绘本。虎斑猫的人生经历是绘本的灵魂,统领着文字和图画。而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不仅是交融的,而且可以生成比原来更加丰富的内容。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对绘本文图关系列出的乘法算式:文*画=图画书。笔者深以为然,并充分重视学生读文和读图的交融,以激活其内化的语言,达到发展儿童的目的。
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在叙述虎斑猫前100万次毫无生趣的人生经历时,选取六次极具代表性的经历为例,文字结构一致,很有节奏感。而与其交融互补的图画,则和文字共同构筑了奇妙的文学想象的世界。教学中,让儿童一边自主阅读很具特点的文字,一边仔细观看图画,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我引导儿童展开想象,让他们自然地学习绘本中文字表达方式,并用自己内化的语言讲述自己拓展的故事。
师: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他的这100万次生活的经历吧。
生1:有一次,猫是国王的猫。国王爱打仗,总是发动战争。但国王很喜欢这只猫。打仗时,把猫装在漂亮的篮子里,总是带在身边。可是,猫很不快乐。有一天,猫被箭射死了。国王抱着猫哭得好伤心好伤心,可是猫没有哭,猫不喜欢国王。
生2:有一次,猫是水手的猫。水手很喜欢这只猫,带着猫走遍了全世界的大海和全世界的码头。不过猫很不快乐。有一天,猫从船上掉了下来,水手连忙用网把猫捞上来,可猫还是淹死了。水手抱着猫哭得很伤心很伤心,可猫没有哭,猫不喜欢什么水手。
生3:有一次,猫是马戏团魔术师的猫。猫讨厌什么马戏团。马戏团的魔术师喜欢表演一样魔术,就是把猫放在箱子里,然后把箱子和猫一起切开,接着再把箱子合起来,而猫又变回一只活蹦乱跳的猫,不过猫很不快乐,有一次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失手了,真的把猫锯成了两半。魔术师抱着切成了两半的猫,哭得好伤心好伤心,把猫埋在马戏团的后面。不过猫并没有哭。
生4:有一次,猫是一位孤独老太太的猫。猫讨厌什么老太太。老太太每天抱着猫,从小窗户往外看。猫整天在老太太的腿上睡觉。终于,猫老死了,摇摇晃晃的老太太抱着死了的猫,哭了整整一天。老太太把猫埋到了院子的树底下。不过猫没有哭,猫不喜欢老太太。
生5:有一次,猫是小偷的猫。猫讨厌什么小偷。小偷总是带着猫在黑黑的街道上,像猫一样轻手轻脚地走路。小偷只到养狗的人家去偷东西。趁着狗对猫叫的时候去撬开保险箱。有一天,猫被狗咬死了。小偷抱着猫和偷来的钻石,在黑暗的街道上一边走一边放声大哭。回到家以后,他把猫埋在小小的院子里。这一次,猫也没有哭,猫并不喜欢小偷。
生6:有一次,猫是一个小女孩的猫。猫不快乐,因为它不喜欢小女孩。小女孩有时把猫背在背上玩,有时紧紧地抱着猫睡觉。她哭的时候,还会用猫的后背来擦眼泪。有一天,猫被小女孩后背的带子给勒(lēi)死了。小女孩抱着死去的猫,哭了一整天,然后,她把猫埋到院子的树底下。
师:为什么虎斑猫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过?
生7:他生活得不快乐!
师:(板书:不快乐)虎斑猫不快乐,在叙述他六次生活经历的文字中,你在哪些细节中感受到了?
生8:这几段文字中,开头都是说“有一次,猫是某个人的猫”,这就是在说,猫属于别人,而不是自己。他当然不快乐!
生9:我还发现,这些文字中的一个细节,“猫没有哭”,而他的主人都是哭得很伤心很伤心。他活了那么多次却从不哭,这也是因为他根本不快乐!
绘本中的这几段文字叙述非常有特点,我力求让儿童自主阅读,相对完整地感知故事,并且引导儿童带着问题思考,在文字中找寻细节,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与虎斑猫对话。
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儿童读图。我努力把握好绘本的图文关系,仍然紧扣“虎斑猫不快乐”这一内容引领儿童学习在图画中捕捉细节,深入观察,图文互补。
师:(出示六幅图画)绘本的文字和图画是相互补充、交融着的。虎斑猫啊虎斑猫,你讨厌着每一个养你的人,都心生厌倦了!对于文字中的这个意思,同学们,你能不能也敏锐地在图画中找到呢?
生1:我看出猫的表情,不屑一顾,讨厌这样的人生。
生2:我看出它的动作,双手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
此时,儿童不仅自主阅读了绘本中文字叙述的故事,还读懂了图画暗示的故事。两个故事互相交融,在孩子脑海中生成了更为丰富的第三个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漫游在这样的文学的世界里,情感更加丰富,认识更加深刻了。所以,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口头表达的练习。为儿童的第三个故事的倾吐搭建了平台。
师:阅读绘本,不断地找寻、观察文字和图画中的细节,从而进行深入地思考,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想象一下,这100万次中还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出示)
有一次,猫_______是的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9:有一次,猫是飞行员的猫。飞行员很喜欢虎斑猫,每次出去执行飞行任务都要带着它。有一天,飞行员在高空飞行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只好打开伞包平安降落。可是,猫却没有受过这样的专业训练,摔死了。飞行员哭得很伤心很伤心,把猫埋在家里的后院里。猫一滴眼泪也没有流。猫不喜欢飞行员。
生10:有一次,猫是医生的猫。医生很喜欢这只酷酷的虎斑猫。每天回家,医生都要一遍遍地为猫洗澡、清理皮毛。医生总喜欢猫干干净净的。可是,猫很不开心。有一个异常寒冷的日子,医生仍然坚持给猫彻底地洗了个澡,结果,猫生了场重病,死了。医生哭得很伤心很伤心,把猫埋在家中一棵大树底下。猫,没有哭。
……
师:虎斑猫啊虎斑猫,皇权显赫的生活你不快乐,周游世界、变幻无穷的生活,你也不想要,你到底想要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自由……
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到作品中,在与绘本中的文字、图画进行互动、对话后,表达了心中构建出的新的故事。既发展了自己的想象、表达力,又加深了对故事的体验,更加贴近虎斑猫的内心,感受到人生快乐的基础是自由!
丰满“被少化了的语言”:找寻“自己的影子”
绘本用图画讲述故事,但是图画与图画之间有中断性。一般认为,绘本中,图画更加重要,但是文字也并不是附庸。绘本中的文字有着“车之轮、鸟之翼”的重要作用。作品中的语言都有被少量化的普遍规律。 绘本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作品中的文字对儿童进行想象、思维及表达练习?我努力促使“被少化了的语言”在儿童的心中变得丰满起来,并在文学的天空中寻找“自己的影子”,用外在的语言把丰满起来的“第三个故事”表达出来,主动发展自我呢?。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领着孩子一起阅读虎斑猫的一百万零一次的人生经历。孩子们主动运用课的前半部分掌握的阅读绘本的方法——图文交融、捕捉细节,感受到虎斑猫与前面一百万次人生经历最大的不同:他爱自己,更重要的是他爱白猫和自己的孩子胜过爱自己。当书页翻到了两只猫相互偎依着,静静地躺在如诗如画的田园之间的时候,孩子们动情地读着那张纯美的图画旁的文字,深深地为他们的幸福而感动,特别是两只相互爱着的猫温柔地咕噜咕噜,相互回应着。孩子们自然地走进虎斑猫的内心世界,感受幸福、追求幸福的情感被触动了!作品中少量化的语言,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表达的训练。当孩子们捕捉到图画和文字中的幸福细节之后,我这样启发孩子们:
像这样的幸福生活情景何止这一个呢?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亲人之间那些难忘的、甜蜜的幸福生活场景,虎斑猫的一家一定也拥有过,那又会是怎样的呢?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写一个虎斑猫一家幸福生活情景。
(出示:记得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多想永远地和白猫一起生活下去呀!)
课堂上,孩子们放飞想象,情感奔涌,很快写下了各不相同却又感人至深的生活情景。譬如:
记得那天,虎斑猫和白猫依偎在一起,只是那样简单安静地靠在一起,他们目光悠远地向前方望着。
瞧,他们的大儿子在那片绿油油充满生机的草坪上打滚,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小缝,很享受地在绿色“地毯”上翻滚。温和的阳光轻柔地洒在他的身上,暖暖的。
他们的二儿子很惬意地躺在小草、鲜花之上,看见蓝色纯净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好美,好美。午后的轻风吹拂着他身上的长毛,一切都沉浸在美好之中。
………
这时的他们,眼里荡漾着幸福的涟漪,就这样静静地,悄悄地,白猫在虎斑猫怀里睡着了,幸福地睡着了,嘴角挂了恬静的浅浅微笑,而他们的孩子呢,似乎还不知疲倦地玩耍,嬉戏。虎斑猫看着这一切,也开心地笑了。
他多想永远地和白猫一起活下去啊!
再如:
有一天,虎斑猫捉了一条很大的鱼,准备回家和妻子,孩子们好好分享。一进门,白猫和孩子们就大叫:“哇,这么大的一条鱼呀!”大儿子看后,还咂了咂嘴。等白猫烧好了鱼,虎斑猫提议道:“我们开始吃吧!”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坐到了桌前,虎斑猫亲昵地拍了拍孩子们的脑袋,说道:“孩子们先吃吧。来——”说完,他就给每一个孩子都夹了一块鱼。“不,爸爸先吃,爸爸先吃。”孩子们都懂事地说道,将碗里的鱼又夹给了爸爸。“那还是你们善良,美丽的妈妈吃吧,这可还是妈妈做的。”“嗯,妈妈先吃,妈妈先吃。” 孩子们附和道。“不——”白猫羞涩地低下了头,将碗朝外推了推。“你吃你吃”“不,你先来”……这声音一直在屋里回荡。最后,他们商量好,一起吃下第一口。“嘎吱——”,全家人都要下了一小口,细细地嚼着,“啊!真香!”虎斑猫多想和白猫永远地一起生活下去啊!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孩子们当堂的片段练习既是对虎斑猫一家生活情景的想象,也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再现。一个个不尽相同的幸福生活场景投射出来的是孩子们“自己的影子”。“嘴角浅浅的微笑”、“一家人同时咬下美味的食物”、“送别离家的小猫时不舍的眼神”……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和虎斑猫碰撞着、交流着,并情不自禁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经验,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这其间,发展着的不仅是儿童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更是儿童的情感。
这一设计的尝试,使我受到了鼓舞:绘本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作品中少量化的语言,调动儿童潜在的语言,丰满儿童的语言,鼓励儿童表达自主构建、表达绘本中的“第三个故事”,发展儿童的精神。我们大有空间可为。
让阅读撞击心灵:领悟一生的意义
绘本的“故事”统领着文字和图画。绘本作文教学的生长点之一应该是故事的“灵魂”。《活了一百次的猫》中虎斑猫的故事是关于生命意义的。我在教学设计时努力体现这样的做法:
对比、撞击:课堂学习的前两个板块:阅读、了解猫的过去,尝试口头表述猫的前半生经历;阅读、感受猫的一百万零一次的人生经历,并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感情和虎斑猫一起体验爱与被爱。紧接着的是师生共读整本书中最让人揪心伤痛的一页——猫搂着死去的白猫仰天嚎啕!刚刚还沉浸在人生幸福场景交流中的孩子们,一下子在忧伤的音乐声中陷入虎斑猫失去亲人的悲伤中。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猛烈地撞击:虎斑猫爱白猫胜过爱自己,看到自己最亲的人静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此时,多少曾经拥有的幸福的细节,温馨的细节一一浮现在虎斑猫眼前,也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读着读着,孩子们的心也不知不觉就和虎斑猫贴紧了。他们和故事中的猫一起体验生命的意义,一起流下晶莹的泪花。
而这一切,缘于前两个板块中孩子们充分阅读、感受故事,体验绘本的情感。图文交融的阅读,激发儿童内化的语言,并且仿照着绘本中的叙述方式,想象、表达着儿童脑中的第三个故事。主动体验猫的前半生虽然是个不死身,却活得浑浑噩噩,心生厌倦。激发孩子在绘本故事中找寻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影子”,调动儿童的生活经验与积累,利用绘本图文创生的情境,指导儿童表达。这一次的表达,儿童主动地丰满了绘本中“被少化了的语言”,练习写作并讲述自己心中关于幸福生活情景的“第三个故事”,也是儿童对幸福生活本真的理解与表现。这两个板块的充分感受、体验,为孩子在课堂上形成强烈的对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链接、感悟:课的一开始,我由孩子初次接触书名的好奇心出发,引导孩子提出疑问。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猫怎么能活这么多次呢?他为什么要活这么多次?”当孩子们共读最后一页“猫再也没有活过来”,看着眼前那幅淡淡的风景画时。我引导孩子们回到课堂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上来。讨论“猫还想活过来吗”?这是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命题。孩子们在课堂上综合了前两个板块的体验和情感,链接生活,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生命的理解。有的说:“猫不想再活过来了,因为自己最亲的人都走了,他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有的说:“猫这一次人生已经值了,没必要再活过来了。”还有的说:“虎斑猫这一次太痛苦了,因为他失去了最最幸福的生活。他再也不想活过来了。”
我的绘本作文课《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结束后,主持会议的老师说:“相信今天听课的孩子会长久地怀念,相信听课的老师们今晚回家要失眠了。”是啊,《活了一百次的猫》这部经典作品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永久的,我们也是在和儿童一起感受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幸福人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