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娜的觉醒:寻找自我的过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eng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凯特·肖邦在其著作《觉醒》中通过主人公艾琳娜的觉醒全过程的描述来展现作者对女性的身份、婚姻、家庭与自由等方面的思考。艾琳娜觉醒的意义在于她对自我的寻求。为了更好地理解“觉醒”的意义,本文从她觉醒的三个阶段进行探讨。
  关键词: 凯特·肖邦 《觉醒》 寻找自我
  
  一、引言
  凯特·肖邦(Kate Chopin)是19世纪美国的南方女性作家。生活在夫权统治的社会里,她感受着妇女们的悲惨命运。她们没有自我和独立人格,只是以丈夫的附属品的身份存在着。因此作为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凯特·肖邦在其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对妇女的身份、婚姻、家庭、自由等的思考,《觉醒》(The Awakening)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觉醒》讲述了主人公艾琳娜的觉醒全过程。她“觉醒”的意义可看作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本文对从过程的三个阶段对此进行探讨,以求得更好更全面的理解。
  二.寻找自我的过程
  1.艾琳娜自我意识觉醒和性觉醒
  作为《觉醒》小说中的主角,故事一开始,艾琳娜就困惑于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需扮演的三个角色:母亲、妻子及女人。不同于她周围的那些女人,她不遗余力地寻找自我、争取自由,这便是艾琳娜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作为一位母亲和妻子,艾琳娜并非是“贤妻良母”,她对这种她周遭人们所持有的这种“贤妻良母”的价值观丝毫不认同。他们坚持传统,认为贤妻良母就应该宠爱孩子、崇拜丈夫,为了家庭的幸福可以完完全全交出自我,以一个天使的形象管理着她们的家。作为妻子,她们即使无所事事也需待在家里,因为她们是作为丈夫的宝贵财富存在着的。她们无法作出任何选择,为了满足丈夫,只能将自己作为自我的需要抹去。这些传统贤妻良母的特征在艾琳娜的好朋友莱迪奈太太身上一览无遗。作为传统的拥护者,莱迪奈太太就像贤妻良母的标本一样,她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是传统贤妻良母的反映。在她的眼里,丈夫和孩子是生活的全部。为了他们,以及维持整个家庭的和谐,她可以完全放弃追求自我和自由的权利。如当还是夏天时,她就开始为孩子们制作冬天御寒的衣物。莱迪奈太太弹得一手好钢琴,可这并非出于她对艺术的热爱,而仅仅是因为钢琴可以让整个家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她享受着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也尽着全力为此付出着。
  然而,作为一年轻的美国女性,艾琳娜需要更多的自由和自我来支持自己的生活。她对周遭克里奥尔人的这种传统生活方式充满了疑惑,她尽全力地去寻找她真正所希望和想要的生活方式,而现状中的那三个角色都不是她所期许的。作为母亲,她却觉得孩子是一种束缚。当孩子们离开去拜访祖母时,她如释重负,觉得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作为妻子,她更希望和丈夫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作为他支使的奴隶抑或供他把玩的宠物。然而,和莱迪奈太太有着相同传统的丈夫的想法却和艾琳娜相左。在丈夫眼里,妻子无外乎是他自己的财富,她也需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如果不是的话,他的权威就相当于受到挑战。这时候,他会用把戏的方式来惩处。当艾琳娜对丈夫所发起的对话不感兴趣时,丈夫真的就对她开了个玩笑。也正是因为这玩笑,艾琳娜在那夜落泪了:
  她说不出为什么要哭。这样的经历在她婚后的生活中已经有过多次了。可是,从前发生的这类事情,同她丈夫对她的一往深情和忠诚不渝的诚实相比,又算得了什么。(10)
  虽然她对自己为什么哭也不清楚,可丈夫的玩笑让她开始对婚姻产生了质疑。事实上,这些年来,她也努力让这个家能和平相处。她不解,这种方式的母亲和妻子的身份并非她所愿,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的身份才是她需要的呢?偶然间和罗伯特出游时窥见的大海给了她一个模糊地答案:
  总之,彭迪列太太开始领悟到她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在这个茫茫宇宙空间所处的位置和同周围世界的关系。这种感觉犹如一种智慧的厚赐落在这位二十八岁的年轻妇人的灵魂上——或许这种厚赐比上帝平素赐给任何一位妇人的都要多些。(21)
  在大海的怀抱中,她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想作为一个体存在于这世间的愿望。这样的个体,不仅和男人处在平等的位置,而且高度地靠自己存活。然而,这样的想法还相当模糊,她依旧充满着困惑。即使这样,此时,艾琳娜很清晰地明白艾黛儿的生活方式并非她所追求的,她也不想依着丈夫的期望去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她想要的是一种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一种可以允许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生活。
  在那个社会中艾琳娜还扮演着另一个角色——女人。身为女人,她希望能和男人处在平等的地位。然而,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发语权完全被男人掌控着,这也让艾琳娜无法表达出心中所想。在她第一次拒绝丈夫之前,她总是遵从着丈夫的指令——这甚至成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她也因此渐渐失去了自我的表达。事实上,她很希望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希望自己能被别人理解。在她心里,只有罗伯特才真正懂她。他的陪伴和理解让艾琳娜的内心重新燃烧起爱恋之火——这可看作她性觉醒的开始。她开始重新审视她那没有爱为根基的婚姻。无论在他人眼里丈夫是多么完美,她却从未从他那体味到幸福。同时,她也开始意识到爱在她生命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强烈的爱的需求让她对罗伯特的感情越来越深。当她和罗伯特在安东尼太太的小屋时罗伯特就像天使般守护着她。这个场景让艾琳娜回忆了又回忆。但是,罗伯特要去墨西哥的决定给了她重重的一击,但同时也让她意识到他在心中占据的位置。这让她的性觉醒更前进了一步。
  对母亲、妻子及女人的角色的疑虑让艾琳娜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觉醒虽然她对这新的自我与性还是很不清楚。
  2.夹在梦想与现实的缝隙里
  由于认识到自我和极度地需要爱,艾琳娜模糊地察觉到较之作丈夫和孩子的奴隶,她希望过一种她能活出自我——不受世俗限制,做自己原意做的事——的生活。在度假回到奥尔良之后,艾琳娜就勇敢地开始尝试打破社会传统与习惯的束缚,毫不理会丈夫和其他人的反对。作为传统,星期二下午艾琳娜本应该穿上礼服在家招待客人,然而她逃离了。她不穿礼服,也没经过丈夫的允许就自己独自一人出去了。当丈夫问她原因时,她说她只是很想出去就出去了。她不遵从丈夫的话,也不顾社会制约束缚了。为了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独立,她把绘画当成自己的事业来追求,结识艾洛宾,然后在丈夫出差时搬进鸽屋独立生活。对艾琳娜来说,丈夫的那传统风格的大房子就像婚姻、家庭和传统的监狱把她束缚着,她想要打破它,获得自由。她改变了,开始有热情地生活。正如曼德莱特医生所察觉到的:“这位他向来熟悉的无精打采的女人完全变成了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她的话语热烈有力,目光和举止中没有畏惧和自卑感。(112)”他感到此刻的艾琳娜就像“明媚的阳光下精力充沛的魅力而健壮的动物”。虽然自己的改变让艾琳娜兴奋,但对这种独立自我的新身份,她还是充满了疑惑。她的所有举动都仅是源于她的直觉。她完全不清楚当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她只是觉得画画能让她暂时逃离现实;她只是觉得自己想成为像好朋友莱思那样完全不受婚姻、家庭还有社会的束缚。然而,当她按莱思的方式生活时,她陷入了更大的困惑——这种方式并非她所希望和追求的。莱思可以对一切不管不顾,尽情享受自己的音乐,可这却不是艾琳娜追求自我的最终目标。她更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让她享受于独立自我的新身份。从这点看,艾琳娜并不清楚如何在她的社会圈中以独立自我的身份生活。
  同时,性意识的觉醒也使她困惑不已。丈夫在察觉艾琳娜奇怪的举动后选择听从医生的意见,给她自由做一切她所想做的。这也让艾琳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面上看似乎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艾琳娜都已经能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可事实不然。她的身体依旧在寻找着复苏。对罗伯特的爱欲依然深深植根于她的内心。这么多年来,她从未从丈夫那里得到些许身体上的快乐。她期待着身体上的觉醒。家庭音乐会上的男士的个性吸引着她,虽然她发现自己并没真正被打动。接着,艾洛宾,这个和罗伯特有着同样工作的男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罗伯特,不过也只是肉体上的代替。艾琳娜一边从罗伯特给莱思的信件中源源不断地得到他的消息——这让她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另一边从艾洛宾的身体上寻求自己在身体上的快感。她满足于艾洛宾给她带来的满足感,这是她丈夫从未给过的,即使她很清楚地知道艾洛宾对她来说什么也不是,仅仅是因为“他的出现,他的举止,他那热情的目光”,以及“他的嘴唇与她的手指的接触都像兴奋剂一样,对她产生了作用”(125)。通过这种不正常的结合,艾琳娜品尝着爱情的甜蜜滋味。可是随着她和艾洛宾关系的更进一步,她有了一种罪恶感。然而,在这罪恶感的同时,她获得了一种对生活的领悟:
  更重要的是她获得了一种领悟,好像以往迷浸在眼前的那层迷雾消失了,使她能看清和理解生活的意义——它无非是一个由美和残酷构成的怪物而已。在那些强烈撞击着她的各种相互冲突的感觉中,既没有耻辱,也没有悔恨,但却有一种深深地遗憾,因为这部是一个使她燃烧着爱情的美酒,也不是使她畅饮人生美酒的爱情。(136)
  艾洛宾的吻的确唤起了艾琳娜肉体上的欲望,但艾琳娜还是对此产生质疑。因为这并非是爱的产物。她对丈夫还有艾洛宾有着深深的歉疚感,但这并无是一种“耻辱”。她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久之后她便搬进了鸽屋,继续寻找着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没有了丈夫和孩子的陪伴,她有时会觉得孤单,会想念她的孩子们。她去看望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耍,开始对自己摈弃他们独立生活的举措感到不安。艾黛儿建议她要多想着孩子,这也让她对自己选择有些后悔。她意识到“有时候人是应该想一想孩子们,并且越早越好”。(179)她陷入了独立自我和母亲两种角色的两难中,就像是被夹在现实和梦想的缝隙中。可是,对罗伯特的爱让她始终相信他可以带她冲破社会的牢笼得到自由。然而,这愿景最终也落空了。和彭迪列先生一样,罗伯特也很传统,他无法做到无视传统,无视艾琳娜已为人母的事实。他宁愿牺牲自己对她的爱也不愿去破坏彭迪列一家的完整。从某种程度上讲,艾琳娜的翅膀还不够硬朗,这使她无法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独立自我;同时罗伯特也无法给予她支持,帮助她挣脱社会、婚姻和家庭的枷锁。艾琳娜迷失了,迷失在梦想和现实的夹缝中。
  3.死亡是她觉醒的唯一出路
  孤立无援让艾琳娜不得不寻求大自然的帮助。正如第一次大海激发她对自我的渴望那般,她希望这次也能从它那获得释然,似乎也只有这样一种方法才能让她从束缚和梦想的失败中解脱:
  这是她平生第一次赤裸着身体站在海天之中,任凭阳光的抚慰和微风的轻拂,谛听着海浪的耳语。
  赤裸裸地站在天地间,是多么奇怪和可怕!又多么甜美!艾琳娜感到自己好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孱弱,在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里睁开了双眼。(184)
  艾琳娜脱去全部的衣服,让自己完全没有任何负担——来源于社会也来源于她内心实和梦想间的挣扎。她期待着彻底地觉醒,期待着找到一条适合她那独立自我的生活之路。她虽心怀理想,可现实却无法让她实现。她终也无法摆脱束缚。同那强大的舒服相比,她终究是太过孱弱渺小。无论她如何的努力,都跳不出那个困住她的圈。她第一次独自下海游泳,本以为可以摆脱束缚了,而丈夫的远远观望让这一切泡汤。她摔碎花瓶、扔掉戒指来表示自己的反抗,却被仆人看到,以至于她不得不重新将戒指戴上。无论她怎么挣扎,都无法逃离社会的眼光。这一切都预示着她追寻自我身份的失败终局。周遭的人群里,只有她一个人意识到了需要觉醒。她就像那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鹦鹉那般,想要表达却无人能懂。死亡是她觉醒的唯一出路,也只有在自然的怀中,她可以完全脱去一切来自生活的束缚,享受完全的自由。
  三、结语
  艾琳娜不遗余力地为挣脱社会传统的枷锁而努力着,可最终却失败了。这也是为何肖邦在小说标题上用“awakening”而非“awakened”的原因所在。觉醒的意义就在与艾琳娜寻求独立自我的过程。即便她到最后没有成功,她的勇气和获取自我和自由平等的愿望仍鼓励着更多的女性,去思考存在的意义,为她们的自由平等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戴雪芳.艾琳娜的觉醒三部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
  [2]甘文平.艾琳娜觉醒了吗——重读美国小说家凯特·肖邦的《觉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美]凯特·肖邦.觉醒[M].北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4]张梅.《觉醒》中女性身份重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尹姬.《觉醒》中的存在主义观——追求有意义的存在.安徽文学,2009,(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简单回顾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对批评话语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将其与积极话语分析作了简要的对比分析,指出积极话语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CDA) 积极话语分析(PDA)    1.话语分析简述  话语分析在1952年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Z.S.Harris首次提出,至今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朱永生曾经对话语分析五十年的发展作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语文课程的总取向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思维能力。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构建和推进合理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地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言语水平和思维品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置,“问
摘 要: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力”、“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学”、“动机教学”与“目的教学”等几组关系进行再认识,以实现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  关键词: 对语文教学 几组关系 再认识    我国语文教改的现状是“实践召唤理论”,只有从理论角度弄清问题,才能从实践中解决各种问题。我根据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着重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关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挖掘,分析了应运而生的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理论依据,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的教学模式的成功运行。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结果是:英语学习费时低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学
摘 要: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和平发展,就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睦、和平、和谐的深刻内涵,中国软实力提升已经引起世人关注。我们应从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理解与沟通;加快发展和加大对外宣传等途径来应对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和敌视,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 中国 软实力 和平发展    软实力是包括文化、价值观、制度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内的广义的文化实力,“软实
所谓感性认识,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个别外部属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律性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个体,在一个地方生活和成长,耳濡目染,会有很多感性知识在脑海中存在。在课堂上
摘 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教学,能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能使英语知识易教易学,从而显著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体态语 应用    闻名遐尔的世界电影大师卓别林在他的一生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有的动人,有的幽默风趣。然而,让我们回味无穷的不是紧张复杂的剧情或哗众取宠的台词,而是他对体
摘 要: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某一地区竞争力的需要,大力发展城市文化生态建设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生态建设时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本文以衡水市为例,从文化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措施,旨在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衡水市 文化软实力 文化生态建设    “软实力”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的概念,它相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之后,教学设计的疏漏往往不找自现。李镇西在《在反思中成长》中提出:“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李先生的“教育思考”其实就是“教学反思”。“成长=经验 反思”,这是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
摘 要: 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理论的角度而言,法学研究在科学性上的阙如导致了法学教育的困境。判解学分析法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吸取了传统研究方法思辨的精髓,以及新型研究方法对现实回应性的长处。法学教育者宜在该方法的指引下重构课堂案例教学法,从而使学生在提高知识与理论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理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为充分发挥判解学分析法对案例教学的指引作用,教育者需要在相应激励机制的促动下,消除高校教育去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