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正确贯彻落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以陶印的制作为纽带将篆刻和陶艺两门学科融合,提升通用技术课堂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陶印;篆刻;陶艺;融合;通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184-01
1.概念特点
为正确贯彻落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各个专业科目,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利用技术跨学科融合学习的特点,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开拓实践等方面开展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形成新的跨学科的融和的课程活动,对改善现有的通用技术课堂活动形式,提升通用技术课堂品质有重要意义。教学成果也越来越显著。篆刻与陶艺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走进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为了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为世人所重视。
运用陶印制作的课程设计,将同源同流的艺术门类融合,开拓学生视野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優势分析。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的篆刻和陶艺课程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操作教室,为学科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陶印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要烧造完美的陶印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陶印的造型与印文的设计,运用陶艺和篆刻两门学科知识来打造完美的陶印艺术,即上承传统又下有创新,提升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应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将篆刻与陶艺课程融合的教学意义
(1)增加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艺与篆刻都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即独立又交织,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融合,印章最初的起源就是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以陶印的制作为纽带将两门课程融合,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的课程资源。
学生如果尝试选修两门课程,通过动手设计印纽造型再通过学习篆刻艺术把印纽造型与印文、印章的整体有机统一,这无疑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能力水平。
(2)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篆刻制印采用的材料除了印石以外还有陶印,相对于价格水涨船高的印石,即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又廉价的陶印让许多业内人士看到了新的方向。陶印的粘土选择多样化,不仅拓宽了制作原料的选择,而且在做印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原材料的稀缺或单一,这也为陶印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而多样性也是构成美的要素之一。提高学生的美学品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可以从我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熏陶下形成新的美学品味,从而创造出匠心独运的作品。
3.篆刻与陶艺课程融合的教学策略
(1)根据陶印艺术的特点,合理融合陶艺和篆刻课程教学。陶印艺术的刻制过程结合了捏塑与篆刻的制作工艺,印纽的设计与印文、印章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让陶印的整体有机统一,这是需要制作者对泥料、造型、色彩、审美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篆刻书法功底。因此学生单选陶艺课程进行设计制作印纽造型的同时,就能感受到篆刻艺术的审美趣味;学生单选篆刻课程参与陶印章的刻制时,泥坯上创作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泥料的泥性,感受陶艺“土”的魅力,短短的体验课程也能倍增学生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当然前后选择两门课程的学生,完整参与印坯的造型和印文的设计制作之后,其作品更能体现制作者的独有个性,制作过程的完整统一促进两门学科的艺术统一。
(2)立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要求,定制课程教学计划。高中通用技术学业要求学生通过本专业模块的学习,能知道传统工艺的门类,能依据传统工艺项目中的某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分析与探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学生工艺作品认识的视野。
陶印章因刻制程序及材料的不同,有以下两种形:第一是刻泥,直接在晾干的泥坯上制印;第二是刻陶,将干燥的泥坯印纽烧制成陶后进制印;陶艺两天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徒手成型三大技法及基本装饰方法,选用其中生动形象的手捏成型技法教学生设计制作陶印印纽造型,然后将完成的泥坯晾干烧制,再提供给篆刻作为习作材料进行刀法练习和印文创作,学生手捏的陶印印纽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加上篆刻印文的创作,迸发出的无穷创意,进一步挖掘出陶印美的可能性,推动当代陶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完成后的作品肖形印还可以作为肌理工具用于陶艺作品装饰中,开拓作品装饰题材。
4.结语
陶艺和篆刻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制陶者需要对泥料的特殊性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而陶印的制作区别于石刻,印章材料的不同会导致创作技巧的不一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如何使两门学科融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平衡,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思考、实践和探索,不断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2]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重庆出版社,2006.5
[3]点击中国篆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8
[4]印学研究民国印学研究专辑.山东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陶印;篆刻;陶艺;融合;通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184-01
1.概念特点
为正确贯彻落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各个专业科目,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利用技术跨学科融合学习的特点,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开拓实践等方面开展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形成新的跨学科的融和的课程活动,对改善现有的通用技术课堂活动形式,提升通用技术课堂品质有重要意义。教学成果也越来越显著。篆刻与陶艺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走进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为了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为世人所重视。
运用陶印制作的课程设计,将同源同流的艺术门类融合,开拓学生视野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優势分析。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的篆刻和陶艺课程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操作教室,为学科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陶印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要烧造完美的陶印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陶印的造型与印文的设计,运用陶艺和篆刻两门学科知识来打造完美的陶印艺术,即上承传统又下有创新,提升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应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将篆刻与陶艺课程融合的教学意义
(1)增加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艺与篆刻都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即独立又交织,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融合,印章最初的起源就是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以陶印的制作为纽带将两门课程融合,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的课程资源。
学生如果尝试选修两门课程,通过动手设计印纽造型再通过学习篆刻艺术把印纽造型与印文、印章的整体有机统一,这无疑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能力水平。
(2)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篆刻制印采用的材料除了印石以外还有陶印,相对于价格水涨船高的印石,即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又廉价的陶印让许多业内人士看到了新的方向。陶印的粘土选择多样化,不仅拓宽了制作原料的选择,而且在做印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原材料的稀缺或单一,这也为陶印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而多样性也是构成美的要素之一。提高学生的美学品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可以从我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熏陶下形成新的美学品味,从而创造出匠心独运的作品。
3.篆刻与陶艺课程融合的教学策略
(1)根据陶印艺术的特点,合理融合陶艺和篆刻课程教学。陶印艺术的刻制过程结合了捏塑与篆刻的制作工艺,印纽的设计与印文、印章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让陶印的整体有机统一,这是需要制作者对泥料、造型、色彩、审美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篆刻书法功底。因此学生单选陶艺课程进行设计制作印纽造型的同时,就能感受到篆刻艺术的审美趣味;学生单选篆刻课程参与陶印章的刻制时,泥坯上创作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泥料的泥性,感受陶艺“土”的魅力,短短的体验课程也能倍增学生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当然前后选择两门课程的学生,完整参与印坯的造型和印文的设计制作之后,其作品更能体现制作者的独有个性,制作过程的完整统一促进两门学科的艺术统一。
(2)立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要求,定制课程教学计划。高中通用技术学业要求学生通过本专业模块的学习,能知道传统工艺的门类,能依据传统工艺项目中的某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分析与探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学生工艺作品认识的视野。
陶印章因刻制程序及材料的不同,有以下两种形:第一是刻泥,直接在晾干的泥坯上制印;第二是刻陶,将干燥的泥坯印纽烧制成陶后进制印;陶艺两天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徒手成型三大技法及基本装饰方法,选用其中生动形象的手捏成型技法教学生设计制作陶印印纽造型,然后将完成的泥坯晾干烧制,再提供给篆刻作为习作材料进行刀法练习和印文创作,学生手捏的陶印印纽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加上篆刻印文的创作,迸发出的无穷创意,进一步挖掘出陶印美的可能性,推动当代陶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完成后的作品肖形印还可以作为肌理工具用于陶艺作品装饰中,开拓作品装饰题材。
4.结语
陶艺和篆刻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制陶者需要对泥料的特殊性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而陶印的制作区别于石刻,印章材料的不同会导致创作技巧的不一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如何使两门学科融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平衡,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思考、实践和探索,不断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2]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重庆出版社,2006.5
[3]点击中国篆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8
[4]印学研究民国印学研究专辑.山东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