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放养故事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没有一本作文书,从来不报课外班,想看啥书看啥书,想玩儿啥玩儿啥……这样的孩子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了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士的资格。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来看看这位妈妈的育儿经验——
  故事一 四岁半脱盲
  我儿子叫小A,生于1995年。我是个做事前习惯自己先做准备的人,孩子出生前,我就开始在市面上找育儿书,结果找到冯德全教授的《零岁方案》,如获至宝。
  冯德全,中国著名早教专家。他主导的“零岁方案”是我国当代历时最长、影响较大、实验人数最多的早教工程。
  冯德全沿用了巴甫洛夫的理念,认为一个孩子如果从三岁教育,就已经晚了三年。蒙台梭利也说,孩子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重要性超过一生中的任何阶段。早教包括智力开发和优良性格培养两方面,早期經验获得的信息,会像血肉一样长在孩子的身体里,长期发挥作用。早教原则是让孩子快乐学习,就是说,有趣地玩就是有效地学。
  孕期,我把随身听放在肚皮上给孩子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孩子一岁半时,我们开始教他识字。孩子爸爸找来废挂历,用毛笔、墨汁在背面写大字,一张挂历写一个,每天将挂历举到孩子眼前读十分钟。到两岁,孩子会说话时,自己就能读出挂历上的大字了。
  两岁半,他认识500多个字,《365夜儿歌》能全背下来(从他一岁半开始,我每天给他读,他能背但认不全里面的字)。四岁半,他认识1000多个汉字,能自己阅读浅显读物,基本达到了中国脱盲标准(农民1500字,城镇居民2000字)。
  我们不教他拼音(拼音是拐棍,反而耽误事),不让他看绘本(图画会分散孩子对文字的注意力),直接从插图极少的正规书籍开始读。我喜欢郑渊洁,买了大量郑渊洁的童话,我读他也读。小学入学前,他已经看了十几本郑渊洁的童话。
  之后,他进入了完全不受限的广泛阅读阶段,爱看啥看啥。我不要求他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之类的东西,怕破坏他阅读的兴趣。读书就是读书,是最好玩的事儿。
  还有一点,我家没有一本作文书,我不让孩子看任何作文书,只让他广泛地大量地阅读。
  教子感悟:提早认字、自主阅读,学龄前即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专注力。
  故事二 爱打游戏不上补习班
  小A的成长轨迹:某地级市某小学(四年级前)—郑州某小学(五六年级)—某民办名牌初中—郑州外国语学校。
  他的义务教育阶段相对顺利,其间也有波折。
  小学五年级他转学来郑,两地教材版本不同,一边是苏教版一边是人教版,语文差异很大;数学则比之前少学一章。他的考试成绩从年级第一一下子掉到班里中等偏下。这段时间,除了陪伴与安慰,还要信任孩子,相信他能调整过来。一年后,他的成绩回到班里前几名。
  初二开了《几何》课,第一次考试他考了80多分。去开家长会时,我看他面色阴沉,就对他说:“亚历山大大帝写了一首诗,给大臣看,大臣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想写一首歪诗,果然写成了。’你也无所不能,想考砸一次,果然考砸了。”我用玩笑为他减压。
  整个初中,只要增加新课,头几个月,他都会晕,之后才慢慢找到门道。上高中时,周围大多数孩子都报了课外班,家长们更是疯狂沟通报班信息,相互传染焦虑情绪。学校天天考试,孩子的成绩略有下降,家长们就觉得天要塌了。
  这些,我们陪孩子都扛过去了。我们不报任何班。我相信孩子,不打乱他的学习节奏,允许他有调整的过程,并悦纳他在这个过程中的低迷反复。既然一年有四季,树到了秋天都会落叶,我们干吗苛求孩子永远处在峰值和高点上?这不科学。
  孩子不报班,课余干啥?让他玩,想玩啥玩啥,包括打游戏。
  小学三年级时,他开始打游戏,我没管他。小学五年级,我在他床头发现一本他自己买的书《怎样戒除网瘾》(校门口书摊上的盗版书),偷笑了一阵子。既然他有自我管理意识,我就不叨叨了。他上初中时,我们去上海看世博会。看日本馆时,他告诉我,他对日本历史的了解来自于游戏。他上初中时,还对巴尔干半岛历史和局势有兴趣,自己做PPT海报,在学校搞了一场讲座。他说,这个知识也来源于一个游戏。上大学后,他依然玩游戏。大一,还一度打算努努力入选清华大学的电竞队,后来发现里面大神太多他打不过,才算作罢。
  教子感悟:一、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不打乱他的节奏,静待花开。二、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主学习才是王道。三、不会玩,就不会学。
  故事三 立志走进清华园
  8岁,他第一次去清华大学玩,照了游客照,还在校园内的荷塘边捡了个小石子拿回家。当时,他对清华大学的印象是:大,好玩。这是埋种子。
  高一,他所在的中学,每年都有四五十个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我当然希望儿子也能有这样的机会,便自觉不自觉地寻找契机。因工作需要,我要采访一个保送清华大学的女生,她也是儿子在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学姐,我决定让儿子参与采访。那天晚上,我和女孩聊了两个钟头,意犹未尽,于是请她吃饭,并让儿子作陪,我们边吃边聊。为此,我还专门给儿子请了假。儿子的班主任很严厉,但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采访结束,儿子和学姐成了朋友。一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就这样具化成了身边触手可及的人,而且这个人和自己熟悉,有交流有沟通,这很重要。
  儿子有了目标后,迸发出了强劲动力。高二,他苦行僧一样疯狂地学习。他在校内文科成绩第一,顺利入选清华保送生面试,但因种种原因复试未过。但孩子没有放弃,最终通过高考考入清华。这个过程极其艰苦,险象环生,孩子也受了巨大挫伤,但最终得见彩虹。
  苦难不是财富,对苦难的反省才是财富。通过奋斗,孩子变得更坚韧更强大,这就是成长。我给孩子开玩笑,有这么挫败的高三打底,你大学四年乃至读研,我都不会为你担心了。
  教子感悟:一、埋种子;二、定志向、树目标、搭台阶;三、努力达成。   故事四 大学及早找到方向
  小A对学术感兴趣。大二上学期,他与在美国名校读博的清华学姐长聊了一次,基本定下本科毕业去美国深造的方向。
  从大二开始,小A的想法有从“被教育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之后选定领域、深入阅读、了解前沿、发现问题、掌握方法、收集数据,最后实现“完整而独立”的研究。
  小A学习主动性强,为了做研究,在大三专门上了一门以难度高著称的研究生课程。为训练英语写作能力,他直接将工作语言转换为英文,作业与论文都用英文写。
  本科期间,他前后主导过多个清华大学资助的学生研究基金项目。大四参加全国专业年会,和比他年长五六岁的大学青年教师们同场PK并获奖。
  因为大二就决定了要出国深造,小A在大三放弃保研,着手申请美国大学,先后获得四所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士,两所顶尖大学的硕士邀请。最终,他选择了一所名校的直博。
  如今,小A在美国读博二。时逢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他在努力抗疫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身兼学生、老师双重职责。作为博二生,他要坚持学习研究;作为系里的助教,他要给本科生上课。他仍面临着人生巨大的挑战。
  教子感悟:进大学后要尽快缩短迷茫期,早定志向,之后一步步向着目标努力。大一时,不少学生转到经管等就业后更易挣钱的专业,小A不跟风不从众,听从内心的召唤,包括后来他放弃保研,都是为了圆自己的学术梦。
  故事五 三个关键词
  在陪伴小A成长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尊重与平等
  儿子两岁半时,我带他在姥姥家玩,我犯了错,他马上说:“你要给我道歉。”姥姥诧异地说:“这还了得!”我还是道了歉,因为这是我们约定好了的。他初中住校,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少,我在接送的路上抓紧时间和他聊天,并尽量说得有营养有干货,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历史文化、新書电影,完全像朋友一样无所不聊。
  关键词二:支持体系
  儿子有个性,独立,有思考能力,其实不为有些老师所喜。但我不会无原则地和老师站一起,也不会把家长会上老师的意见,不经消化一股脑地告诉孩子。在要求他尊重周边秩序的同时,我努力保全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保全他个性中的棱角和锋芒。
  关键词三:共同成长
  从儿子上小学起,我就带他一起买书。有次在书店,孩子羡慕地对我说:“啥时候我能像你一样不假思索地挑一堆书,就好了。”清华大学附近有个万圣书局,每次到北京,我必带他去,每人买一摞书,他要买的书开始比我的多了。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一生都需要成长,包括家长。当孩子看见家长不断学习,用力地活着,这比任何说教都有说服力。
  每次去北京,我还会拖着儿子去看展览。我们曾排6小时的队去故宫看《石渠宝笈》特展,因为里面展出的有《清明上河图》。下回再想看这张画,要再等30年。
  旅行读书听讲座写东西,看电影看话剧听音乐,这些都是学习。初三、高三,儿子放松的办法是看电影,电影卡存一千送一千,我们一年看掉一张卡。
  当你一直学习,把学习变得像呼吸一样,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孩子也会感到学习的快乐,并不断地学习。
  还有一点,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达成共识,遵循同一原则。我在家主导教育,孩子爸爸有时有异议,但从不公开唱反调,一直给予我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纪伯伦有首诗对我的影响很深:“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创造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没有比陪孩子成长更漫长也更有意义的事情了。我养育儿子,但不需要他回报我什么。我反而觉得,我的生命能变得如此丰饶和开阔,是缘于他。正如帕斯捷尔纳克所言:“感恩生命吧,你的赐予比索取多。”
  教子感悟:尊重,包括尊重孩子情感的发育与成长、挫折与教训。当家长权威和平等理念发生冲突时,要甘于让家长权威后退。支持孩子时,要无惧旁人的议论和社会的评判(认为你不懂事,娇惯或纵容孩子),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认知是,要清楚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绝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还有,要懂得适时放手——这是父母和孩子美好的彼此成全。
  (编者注:应本文主人公小A的要求,本刊对其本人名字和有关大学名称均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有些父母看自家孩子做事比别人慢,一认为孩子能力不行,二认为孩子没进取心,三认为孩子窝囊,容易受人欺负。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们一见孩子慢条斯理的样子,就想教训他。然而——  其他孩子吃完饭半小时了,文文还抱着碗  文文是个典型的“慢”孩子。文文爸经常对文文妈说:“这孩子这么磨叽,长大后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可怎么办呢?”这话听得多了,文文妈也担忧起来。确实,生活中文文做什么事都比较慢。比如幼儿园老师多次跟
不是,“一捂就晕”不过是影视剧里的艺术效果。但毕竟有毒副作用,千万不要尝试  最近,七氟醚上了热搜。不少人在网上讨论,七氟醚是不是真的能让人“一捂就晕”。  七氟醚也叫七氟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有点油状的液体,常温下能迅速挥发为带有特殊香味的气体。被吸入人体后,它会让人产生镇静、镇痛、遗忘、部分肌肉松弛等麻醉作用。加之其起效及恢复迅速,可控性佳,毒副作用少,因此它是近十余年来,全球麻醉医学界使用最
安全感是儿童的基本需求,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平和,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性格敏感,情绪容易波动。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认知标准,就会强行纠正,殊不知,孩子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才会表现出反常的行为。  案例一:  5个多月的宝宝多多特别爱吸吮手指,白天醒时吸吮,晚上睡觉前也吸吮。每次妈妈看见他吸吮手指,都会强行把他的手指从小嘴里抽出来。  分析:  半歲左右的婴儿吸吮手指,是非常普遍
喜欢的班主任调走,儿子闹情绪要转学  一天下午,张女士如约来到我的咨询室。刚刚坐定,她就迫不及待地诉说起儿子帅帅的棘手事情来。  张女士的儿子帅帅在一所重点初中读初三,再过几个月就要走上中考考场了,儿子学习成绩一向不错,能排在年级前20名。可秋季开学后,儿子发现他们的班主任换了,原来的班主任李老师调走了。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事,没想到给了儿子很大的打击。  对于儿子原来的班主任李老师,张女士比较熟悉
第一个最佳学习时间:清晨起床后  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处于新的活动状态,比较清醒。此时,无论认字还是记忆,印象都会很清晰。孩子趁这个时候学习一些难记忆但必须记忆的知识较为合适,如英語单词、数学公式、语文词句等。  第二个最佳学习时间:上午8点至10点  此时人的精力充沛,大脑容易兴奋,思考能力状态最佳。这个时间段是用脑的最佳时段,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充分利用。由于孩子刚刚到
问:我休完产假回到公司上班,公司允许我每个工作日提前一小时下班用于哺乳,但因为工作忙,我基本没有使用。请问,没有使用的哺乳时间,企业应该支付加班费吗?  顾女士(江苏镇江)  律师意见:女职工的产期、孕期和哺乳期,作为特殊生理需要,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特别保护。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哺乳未滿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
距离汶川地震发生已经一月时间,惊魂甫定的国人在经历一场场心灵震撼之后,开始思考,重建汶川需要如何行动。  让我们从突变之初的高层、灾难中的民众以及地震后迅速集结的几十万志愿者这三大利益攸关者的行动力来寻找汶川重建的希望和方向。  由此,本刊三位特约撰稿人将从各自专业化的视角,给出他们的判断。他们是——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陈海春教授;北京大学心理系谢晓非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早熟是教育成功的标志,甚至一些电视、网络媒体图谋经济利益,争相推出各类“童星”。至于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往往不为人知。本期,我们邀请儿童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教授鲍伟国先生,與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不值得羡慕的童星,不值得夸耀的小大人儿  顾文岩(9岁女孩的妈妈):每次在电视上看到童星表演,我都羡慕得不行。唱京剧的、演小品的、耍枪棒的、跳交谊舞的、练书法的……五花八门,孩子们
驾车上路,如果第一个路口碰到红灯,那么接下来的几个路口往往碰到的也是红灯。假如在遇到第一个红灯后改变行车路线或行车速度,就有可能避开接下来的一连串红灯  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埋怨:“蔡老师真是的,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一问才知道,语文课上蔡老师要求同学们背古诗词,每天背三首,而且要求四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儿子是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背,然后再由班长监督组长背。  儿子最怕背古诗词,用他的话说:“读到嗓子冒
被老师批评,他情绪失控,以头撞墙  小涛,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后,情绪失控,以头撞墙。老师吓了一跳,赶紧联系小涛的父母,说孩子的心理似乎出了问题,请他们来学校,把孩子接回去。  小涛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忙得很。接到老师的电话,两人顿时慌了手脚,赶紧将手头事务推掉,赶到学校。见到小涛,他们询问小涛怎么了,可小涛就是不说话。无奈,他们只好带小涛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他们来之前,小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