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很多学生不重视美术课的学习,再加上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单一,美术课往往上得沉闷乏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成了摆在众多美术老师面前的问题。
  1.重视自身需要,认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学生及家长,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都认为美术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只要学好了数理化等“主课”,音体美等“副科”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领会到美术对于一个人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意义,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在给学生上欣赏课之始,往往先要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美术知识的实际应用。比如,谈谈服装的造型和颜色的搭配,身体胖点的人应该穿竖向条纹和较深色的服装,因为在美术图案中竖条纹和深色都给人以收缩感,相反瘦一点的应该穿横向条纹和浅色的衣服;有时也和学生探讨一下居室的装修装饰、学校黑板报的设计和汽车的造型等方面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接着我会谈到美术对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发展个性等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对艺术了解的程度经常被作为考查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准。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能使学生结合自身需要产生了解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
  2.适当“藏”点知识
  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结合美术自身特点(静态地、含蓄地表达人的情感、思想与认识)和高中学生思维特点(不限于对事物外部现象的了解),教师可挖掘美术自身的趣味性因素,适度引导,留有余味,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国画时,不应对其特色与精神作平铺直叙的介绍,可选择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学生既有兴趣又有疑问,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内容导入,比如象形文字的演变。首先,教师展示象形文字挂图并设疑:“挂图中的图像是什么?像什么?”学生有了各种答案,同时有了困惑,也有了期待。随后,挂图逐页翻过的同时质疑:“文字的源头是最古老的绘画,由最古老的绘画又衍生出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书画同源”。再质疑:“草书与最初的甲骨文相比较有何突出特征?”又共同探讨出:有了一种超越物象本身的神采。由此便迁移到国画中来,总结出国画的一大艺术特色——形与神的统一,与西方传统绘画(放有关幻灯片)相比较,体现着中国艺术独特的魅力——人与自然的融合、感情的真挚与感觉的质朴。整个教学过程由于较好地保持了艺术本身的含蓄性,有效知识的传授是潜移默化的,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情境,最终使学生领悟到“藏”在国画艺术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由此可见,由艺术本身的含蓄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了这种含蓄而引发起探究情境,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对教师亦产生了敬佩之感,自然增添教学魅力。
  3.正确选择欣赏作品,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我发现学生往往对自己非常熟悉的美术作品表现得心灰意懒,没兴趣,对完全陌生的作品则无动于衷。只有对那种似乎知道一些但又比较陌生的审美对象和具有极高民族特色的本土艺术才会有极大的兴趣。而那些十分新颖,富于变化,对比强烈的艺术品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在选择欣赏对象时我尽量选择形式感强的,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凡·高的《向日葵》等。还要选择人类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蒙娜丽莎》等,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对比着给学生介绍,也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熟悉的作品要引起他们的兴趣,最好换角度讲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例如《蒙娜丽莎》学生大多知道,但学生真正看到了什么呢?只是一位妇女肖像而已。“为什么这幅画会成为世界名画,流芳千古?”“神秘的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作者达·芬奇是怎样一个人?”当种种问题提出后,学生观看的兴趣大大增加,脑筋也开动起来,很快进入状态。对于很抽象的作品,学生看不懂也就谈不上共鸣,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他们先补充基本的视觉知识和经验,点、线、面的构成,对比,平衡,和谐等一般形式美法则等,例如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时,把他画的具象的《公牛》和抽象的《公牛》放在一起展示讲解,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引发共鸣。除此以外,还要大力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选择一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作品,如家乡的蜡染、刺绣、竹编、踏虎的凿花艺术、苗族,以及瓦乡族的挑花艺术、菊花石雕、泥塑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并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的情绪情感不是只凭教师的几句话几个问题就能调动起来的,学生情感达到与作品共鸣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中间的桥梁是联想和想象。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教学快捷的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在课前编辑好课件,教学中就能将课题的知识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入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用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例如,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美术作品,他们的代表作品较多,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不可能在一课时间内对他们的代表作有较全面的观赏和分析,学生更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现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在课前将选择好的作品图像、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分析等素材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系统地,连续地,反复地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教材上因篇幅限制而没有介绍的优秀作品)。这样,在一节课中能比较轻松地让学生多欣赏三十余幅作品,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机会和空间。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校园电视台为平台引入名师课堂,可以实现以解决教学难点为主的协同教学。利用校园电视台,可以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蓬勃发展,也能使教育技术教学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高中校园电视台的目前现状,调查了校园电视台和其他校园媒体的利用情况,比较了这两种媒体的优势,突出了校园电视台的优点。对如何利用校园电视台作为平台在教学中协同教学进行了调查,并对如何利用校园电视台在学校日常管理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美术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美术活动中,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要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美术教学中不应拘泥于教材规定的内容,而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让学生在美术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 美术感悟 美术欣赏 学生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趣激学。把生活融入美术,让学生体味美
摘 要: 传统课堂存在如下缺陷: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习惯于集体化找结果;对学生意义的忽视;对课堂各个因素的理解过于狭隘。本文在新课标理念下,就如何避免这些缺陷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 课堂效率 途径 新课标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  1.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习惯于集体化找结果。  例:某校小学四年级数学课,课上师生互动,但提问的词仅限几个:“对不对”、“是不是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都应重视,围绕各自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课教学 德育教育  “教育德为首,求学先做人”说的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时,必须首先重视德育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育,其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但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职
一、德育是个什么活儿  有的老师说德育是细活儿,小活儿,长期的活儿,我很认同,因为这一语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艰辛,繁杂琐碎,不易出成绩。我想这也是那位老师自谦的词,其实德育是大活儿,而且是难干的活。说德育大,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么?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儿。说德育难干,是因为德育的隐性、广泛性和迟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数来衡量,是显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么衡量,恐怕不好说,一个
学位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小人书”这个名词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新华书店里早已难见其踪影。对于已过知天命之年,或者花甲之年的我们,小人书的记忆也日渐淡漠,成为我们书柜里的永久珍藏。童年的第一本小人书  我的童年,不像现在的孩子,年年都有丰厚的压岁钱,还有手机、电脑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就连电视机都没有普及到家家户户。我们小时候最大的乐趣,除了自制各种玩具之外,就是手里能有几毛钱一本的小人书看,这个小小的愿
期刊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患者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围术期护理,B组给予常规
摘 要: 兴趣、情趣和乐趣是三种相互紧密联系、具有积极效应的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实现学习兴趣、情趣和乐趣的形成、发展和转化的全过程,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兴趣 情趣 乐趣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
王占黑  第一次逛到豆瓣上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我立刻想到了十年前《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在那篇叫作《穷孩子没有春天》的稿子里,“春天”指的是中国的一线高校。阶层固化,教育资源向上集中,超级中学显现,种种原因使得偏远地区,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借助高考这一当下最公平的选拔进入“985”高校的概率越来越低,作者在采访个例之余也表达了教育之外的焦虑:农村的未来在哪里。  我還记得当时看到这篇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