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是我的,却还是很想要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长大后自己站在讲台上,对着台下的听众/学生说话时,才赫然发现,原来从台上往下看,每一个人在做什么,其实都一目了然。
  学生时代,自以为高明地躲在课本背后、桌子底下偷偷摸摸地做一些上课不能做的事情(如吃零食、写/传纸条),老师都看得到(甚至有热心的同学下课后跑去跟老师报告),也都很清楚我们在搞什么鬼,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某种程度内默许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雍·卡拉森的《这不是我的帽子》,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在大海的深处,有一条小鱼,趁着大鱼在睡觉的时候,不告而取了他的帽子。小鱼儿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可他实在喜欢这顶帽子,且他以为自己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趁着大鱼睡觉的时候拿走,还打算到手之后跑去大海深处中水草茂密的地方躲起来。他天真地相信,大鱼不可能知道是他不告而取,就算知道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他!
  小鱼儿逃离事发现场,打算前往藏身处时,碰到了一只(好心的?)螃蟹,承诺绝对不会对大鱼透漏他的行踪,让他放心地去吧!
  结果,螃蟹不但向大鱼告密,且大鱼早就胸有成竹,知道事情是谁干的,且一直尾随在小鱼儿的后面,也不急着戳破,就等小鱼儿自以为完成了天衣无缝的计划后,再出手!
  小鱼儿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不但执行过程有了破绽,还过分信任路上遇到的陌生螃蟹,过分天真的诸多假设,让他只看见了他想看见的结果,却看不见真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卡拉森的《这不是我的帽子》,以极其简单的文字,优美洗炼的图画,交织堆栈出一个完整而精彩的故事。
  出场人物仅有三(大鱼、小鱼、螃蟹),事件进展过程也很简单(小鱼不告而取了大鱼的帽子、逃走中遇见了承诺不会告密的螃蟹、螃蟹背叛指出小鱼去向、大鱼取回帽子),却点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辨的道德议题。
  像是,碰到自己很喜欢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到底可不可以不告而取?如若不能不告而取,是否有其它好方法令自己的心愿得到满足?
  螃蟹算是说谎、背叛吗?螃蟹为什么一方面承诺不泄漏小鱼的行踪,一方面又对大鱼泄漏小鱼的行踪?他要不可以不要承诺小鱼,要不就应该坚守承诺,还是承诺在某些特定时刻可以被打破?
  小鱼儿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最后为什么会失败?是因为他做错事所以失败,还是因为他计划不够缜密所以才失败?如果行动够缜密,确定不会失败时,就可以不告而取吗?
  常常我们是否就像小鱼儿,自以为做了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去做一些在道德上不是那么站得住脚的事情?其实背后早有人(或神?)监控着一切?(卡拉森的故事,颇能够与创世纪的人类始祖吃下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的故事放在一起来探讨)
  卡拉森的《这不是我的帽子》的篇幅虽短,却从头到尾毫无冷场,也的确只是写给孩子们读的故事书,却不代表没有深度,没有值得深入探索的议题。文字与图画配合得天衣无缝,各自说着一个故事的不同部分,两者所呈现的反差成了故事的幽默与高潮所在。这是一部精彩的开放式多元解读文本,全书的每一个句子、每一张图片都可以反复深入阅读与思辩,难怪一出版就在国际上获奖无数。
  卡拉森的《这不是我的帽子》示范了一部好的作品,未必要字数多或概念难,关键在于,能否透过文字的铺陈排比,将所讨论的问题矛盾点凸显出来。因此,清楚、简单、明了地说好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极为优秀的作品。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用来引导孩子思考诸多道德规范的作品,不用担心故事讲了一个不道德的事件会误导孩子错误理解不告而取,作者透过反面推论的方式,以更令人信服的方式铺陈了一个帮助孩子建构道德思考规范的步骤。道德规范其实常常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很多灰色地带,好的社会化机制应该是帮助孩子透过细腻的个案解析理解各种思考的取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同理犯错者的内心,培养孩子同理与怜悯人的宽容力。
  童书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社会化工具,许多父母都透过童书教导孩子学习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与道德规范。但是,常常有些童书先带着非得如何的预设进行书写,结果童书成了大人灌输社会主流价值的工具。卡拉森的《这不是我的帽子》透过先行松动原本的道德规范,让读者先以同理心接受犯错者的作为,之后再以一系列的故事推进导引孩子深入思考。试着跟你的孩子分享这本书的故事,聆听他们的解读。我相信,那会是很有意思的一趟思辨之旅,念读此书的大人也一定会获益良多。
其他文献
2007年3月,一家中国背景的出版社在英国伦敦悄然注册。这家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全资海外子公司——中青(英国)国际出版传媒有限公司(CYP International Ltd.,以下简称为中青国际),从商业意义上讲,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投资成立的以中国文化艺术出版为主的出版公司。中青国际在同年4月伦敦书展的首次亮相,即吸引了国内外同业者和媒体的关注。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文化和出版
期刊
大约1980年代,住家对街小巷内有家冰果室。军绿色的刨冰机,冰块在钻刀下高速旋转着,只约几秒钟,冰花一碗堆如小丘高,老板娘一大匙接着一大匙挖着各式配料,花豆、粉圆、粉粿、绿豆、红豆、芒果,五颜六色;豪爽淋上两大匙糖水与果酱,刨冰的沁凉瞬间隔绝夏季一波波热浪,在小巷里以嘉年华会的色彩宣告夏季来临。曾几何时,西式、日式冰品大举登台,人们喜爱日本的宇治抹茶雪糕,喜欢有着各式变化、夸张华丽的Cold St
期刊
不论是令人心碎的《萤火之森》也好,还是大热的“部长”和小萤恩恩爱爱的日剧《萤之光》也好,更不用说高畑勋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感人至深的《萤火虫之墓》。在海的那边,人们对萤火虫的关注以及倾注的感情,都更热烈也更深切。萤火虫这种微弱而又美丽的小生灵,在带给人希望的同时也让人绝望。  小的时候去过乡间农田,和农村的小姑娘一起拔了萝卜、拽了生菜,仰着脖子,看了一夜漫天星宿,却没见到一只萤火虫。告别了那个夜晚
期刊
近几年,每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召开记者会,在会上赠予来宾的礼品书中,总少不了集团旗下的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浦睿文化)的图书产品。这家于2011年11月成立的图书出版公司,凭借着自己对细节的专注和打磨,在集团旗下的众多强社中脱颖而出,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小而美”的出版路线。  专注对细节的雕琢  浦睿文化的前身是上海世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由浦睿文化总经理陈垦于2006年创办的。早在
期刊
九云梦  作者:金万重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天竺高僧六观大师弟子性真机缘巧合之下与卫夫人座下八位仙女相逢而生思凡之心,投胎为唐朝淮南道杨处士之子杨少游,杨少游考取状元,位尊丞相,生六男二女,皆光耀门楣。晚年致仕就闲,方知一世荣华皆为师父法力幻化而出的黄粱一梦。  勾阑醉——戏话·戏画  作者:沐斋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整本书均为由戏而生发对历史、文化、艺术和现实生活的感慨,视野
期刊
哲学家波普尔在《历史主义贫困论》里用了一整本书来说明历史决定论是行不通的,他认为人类知识的增长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而人类是不可能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预先知道自己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认为历史会按照一定规律达到一个必然结果的论断都是错误的,进一步说任何历史预言都不可能存在。  纳特·西尔弗在《信号与噪声》一书中也认为,预言是行不通的,但是预测和预言是不一样的,后者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人们正在各
期刊
原点出版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隶属于台湾大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的出版品牌。出版社以出版视觉、艺术、摄影、家居美学等题材书籍见长,后涉猎居家风格等,致力于突破性的创新提案,并执着于“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美好的生活提案”的理念,从创立至今已形成了清晰而典型的小众精品路线。  原点现任总编辑葛雅茜喜好艺术,对图像情有独钟。在创立原点之前,她曾任职于《雄狮美术》,这是一本在台湾美术界颇有影响的专业杂志,也出版
期刊
我们的生活从不欠缺爱情,却永远独独少了某一种。就像是,爱情小说千万种,有人对独眼的小说怀有万分钟情,沉溺其中。  情感,一直是独眼擅长书写的部分。  独眼忆起上初中时写周记,因为无事可写便随意胡诌了一个母子的情感故事,这篇周记被老师拿到课堂朗读,并且感动到哭。而较为正式的写作,是在1998年上大学之后,独眼开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2003年起在水木清华BBS连载小说,这些文字于2005年被世纪文景的
期刊
舒羽的第一本随笔集《流水》,是又一个小小的文本奇迹。说“又”,是因为三年前读到她的第一本诗集时,就曾有过类似的感叹。这些年一出手就写得像模像样的大有人在,但一出手就能像舒羽那样由心及手,由语言及神情,都直指诗艺根本的,到底是凤毛麟角。这两年听说舒羽在大写散文,不免就想,一个能把诗写成那样的人,散文随笔必也差不了。但读了《流水》,我不得不说,其品质之超卓仍大出我预期,想不称奇都难。  奇在哪里呢?奇
期刊
“可以吃饭喽!”专注于翻阅书籍时,从没有想过,会有书店的店员前来善意地提醒用餐时间到了。毗邻台中教育大学,匿身于台中市民权路旁的巷弄中,鱼丽其实是一家复合了餐厅“鱼丽共同厨房”的书店,既执着于功夫菜厨艺的制作传承,亦在酒足饭饱的口腹之欲外丰富精神粮食。  鱼丽有句漂亮的开业标语,“住家附近要有什么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们的答案是:一间书店和一家好馆子。”入口门把以甲骨文刻有娟秀古朴的“鱼丽”二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