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一只1.5万的“饺子”,让许多人品咂良久。产地哈密的石友无不惋惜:这样好的“饺子”再也找不到了,1.5万太便宜工,座该留在哈密;买方河北石友则颇为得意:“饺子”要留着,10万也不卖。
“饺子王”是怎么来的?
原藏者邵巍:那是2007年左右,蛋白石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经常下戈壁的就会发现,在同一个风口带上的石头形状容易相似。当时,我就觉得这一块儿出的蛋白石形状大小挺像饺子的,可以收集“饺子大餐”。随着饺子越买越多,石农或是石友也帮着留意,只要下戈壁捡石头,凡是见到像饺子的蛋白石都会带给我。那时,本地的石友都挺喜欢这一新石种,但刚出来价格很便宜。我通常都是按堆买。一堆十个、二十个的,三五十元一个的,品相就挺不错了。“饺子王”就是从一次买回的一堆“饺子”里发现的,也是目前我收藏的500个饺子中,最经典最形象的。
“饺子王”露过脸吗?
原藏者邵巍:第一次露脸是在2007年深圳龙园石展上。我带了70多个饺子,与“饺子王”一起摆在一个案板上展示。亮相后,尤其受到了爱吃饺子的北方人的喜爱,并且都盯上了“饺子王”。但当时,我想以四万元将70个一起卖出去,所以没有成交,2009年,“饺子王”在《中华奇石》杂志第5期刊出,之后一直深藏家中。
成交过程:
现藏者王勇:今年在《中华奇石》上,一看到“饺子王”就非常的喜欢,于是联系到藏者,对方开价最低15000元,当时从杂志上只能看到一个观赏面,并不确定其他面的效果。6月乌鲁木齐石展期间,李彦森会长一行顺便去哈密,我委托他和随行的行家老师替我看看。于是,李会长专门到邵先生家里看石,给我的回话是。“‘一饺子王’,名不虚传,”就这样,1万5,“饺子王”到了我手里。
“饺子王”变“饺子酒”
现藏者王勇:“饺子王”一买回来,我就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层示它。先后为饺子配过瓷盘、木盘,但都略显单调。后来经朋友推荐,选了一个木质小笼屉。并配以酒壶、酒碗组合。小品正和“饺子就酒。越暍越有”这一俗语,寓意“越过越好”。后又有朋友提议,原配的玉质酒壶雕件与主石不搭,如果换成奇石会更好。为此,我专门去了趟左旗,寻找到合适的酒壶。
10万?迅速看涨的身价
石家庄李彦森:此石一到石家庄,就有入出两倍的价钱想买。石家庄对适合精致赏玩的小品组合石非常认可,内蒙的戈壁石,新疆的戈壁石、泥石等,都很受欢迎。蛋白石质地优秀。就更不用说了。经过展会亮相,“饺子酒”受到京津玩家的青睐,目前价格已出到10万。
2011年8月,“饺子酒”亮相石家庄展会并荣获金奖,再一次以新的组合形式刊登在2011年《中华奇石》第11期上。对于现藏者王勇来说,“饺子”的行情一路看涨,也令他倍加珍惜,并将此石从店里收回家中,不会轻易出手了。
背景:神奇蛋白石
哈密资深玩家马永红:蛋白石是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也叫欧泊。哈密的蛋白石发现于靠近罗布泊300多公里的戈壁滩上,分布不均匀。追溯蛋白石的发现时间,大概在2003年、2004年。当时的风凌石和硅化木等成名较早的哈密奇石是本地市场的主流、因此对蛋白石关注不多,在市场上也只是零星的出现几块,是石农或石友捡石头时顺便带回来的。到了2007年以后,随着风凌石、树化玉、火山岩等本地老石种资源接近尾声,这时期市场上出现的新东西变少,渐渐地,有人将蛋白石拿出来卖,市场上更多的目光也便投向了它。2009年左右,随着疆外知名赏石专家对蛋白石的认可与持续购买。更大大增加了蛋白石在产地甚至全国的知名度。价格开始飞涨。
小编看成交:
蛋白石的市场价格在五年间涨了不止10倍。市场上的通货也渐渐由地表的变成了地下的,且零碎的小块已上百元。今年7月份哈密展上,记者发现,很难在摊位上见到品相好的蛋白石。一块不到拳头大的地表蛋白石,质地细腻,包浆浓厚,饱满的椭圆形,石商开价1万,并且表明没有多少还价的余地。而在藏家家里收藏的蛋白石精品,已经轻易不会出手。蛋白石多出圆形、贝壳形状,变化不大,能形成如“饺子王”般惟妙惟肖的形状十分难得。因此,无论从蛋白石本身的石种来看,还是从此石以形为主的观赏要素来看,1.5万元的价格不算高。这也难怪,哈密本地的石友们连呼:太便宜了,这么好的“饺子”,不该只卖这个价钱的,早知这个价格就能卖,不如留在哈密!
通过“饺子王”的成交案例,我们探讨的似乎不能仅仅是它成交价格的高低。我们发现,这只“饺子”从哈密到石家庄,从“饺子王”变身“饺子酒”。身价由1.5万到3万、10万,显然,再次成交的价格会有一个可喜的提升空间,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是蛋白石石种的少而珍贵,也不仅是可以乱真的象形程度,还有它所在的哈密和石家庄两个不同市场的综合环境,以及对奇石的精致包装和文化挖掘。哈密石友之所以会惋惜“饺子王”卖便宜了,是他们在掌握丰富资源的同时,已经开始意识到量买精卖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保护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当然,如何做到这个“精”字,并不仅仅是一两件成交就能体现的,还需要更多石友的探讨,实践与总结。
“饺子王”是怎么来的?
原藏者邵巍:那是2007年左右,蛋白石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经常下戈壁的就会发现,在同一个风口带上的石头形状容易相似。当时,我就觉得这一块儿出的蛋白石形状大小挺像饺子的,可以收集“饺子大餐”。随着饺子越买越多,石农或是石友也帮着留意,只要下戈壁捡石头,凡是见到像饺子的蛋白石都会带给我。那时,本地的石友都挺喜欢这一新石种,但刚出来价格很便宜。我通常都是按堆买。一堆十个、二十个的,三五十元一个的,品相就挺不错了。“饺子王”就是从一次买回的一堆“饺子”里发现的,也是目前我收藏的500个饺子中,最经典最形象的。
“饺子王”露过脸吗?
原藏者邵巍:第一次露脸是在2007年深圳龙园石展上。我带了70多个饺子,与“饺子王”一起摆在一个案板上展示。亮相后,尤其受到了爱吃饺子的北方人的喜爱,并且都盯上了“饺子王”。但当时,我想以四万元将70个一起卖出去,所以没有成交,2009年,“饺子王”在《中华奇石》杂志第5期刊出,之后一直深藏家中。
成交过程:
现藏者王勇:今年在《中华奇石》上,一看到“饺子王”就非常的喜欢,于是联系到藏者,对方开价最低15000元,当时从杂志上只能看到一个观赏面,并不确定其他面的效果。6月乌鲁木齐石展期间,李彦森会长一行顺便去哈密,我委托他和随行的行家老师替我看看。于是,李会长专门到邵先生家里看石,给我的回话是。“‘一饺子王’,名不虚传,”就这样,1万5,“饺子王”到了我手里。
“饺子王”变“饺子酒”
现藏者王勇:“饺子王”一买回来,我就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层示它。先后为饺子配过瓷盘、木盘,但都略显单调。后来经朋友推荐,选了一个木质小笼屉。并配以酒壶、酒碗组合。小品正和“饺子就酒。越暍越有”这一俗语,寓意“越过越好”。后又有朋友提议,原配的玉质酒壶雕件与主石不搭,如果换成奇石会更好。为此,我专门去了趟左旗,寻找到合适的酒壶。
10万?迅速看涨的身价
石家庄李彦森:此石一到石家庄,就有入出两倍的价钱想买。石家庄对适合精致赏玩的小品组合石非常认可,内蒙的戈壁石,新疆的戈壁石、泥石等,都很受欢迎。蛋白石质地优秀。就更不用说了。经过展会亮相,“饺子酒”受到京津玩家的青睐,目前价格已出到10万。
2011年8月,“饺子酒”亮相石家庄展会并荣获金奖,再一次以新的组合形式刊登在2011年《中华奇石》第11期上。对于现藏者王勇来说,“饺子”的行情一路看涨,也令他倍加珍惜,并将此石从店里收回家中,不会轻易出手了。
背景:神奇蛋白石
哈密资深玩家马永红:蛋白石是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也叫欧泊。哈密的蛋白石发现于靠近罗布泊300多公里的戈壁滩上,分布不均匀。追溯蛋白石的发现时间,大概在2003年、2004年。当时的风凌石和硅化木等成名较早的哈密奇石是本地市场的主流、因此对蛋白石关注不多,在市场上也只是零星的出现几块,是石农或石友捡石头时顺便带回来的。到了2007年以后,随着风凌石、树化玉、火山岩等本地老石种资源接近尾声,这时期市场上出现的新东西变少,渐渐地,有人将蛋白石拿出来卖,市场上更多的目光也便投向了它。2009年左右,随着疆外知名赏石专家对蛋白石的认可与持续购买。更大大增加了蛋白石在产地甚至全国的知名度。价格开始飞涨。
小编看成交:
蛋白石的市场价格在五年间涨了不止10倍。市场上的通货也渐渐由地表的变成了地下的,且零碎的小块已上百元。今年7月份哈密展上,记者发现,很难在摊位上见到品相好的蛋白石。一块不到拳头大的地表蛋白石,质地细腻,包浆浓厚,饱满的椭圆形,石商开价1万,并且表明没有多少还价的余地。而在藏家家里收藏的蛋白石精品,已经轻易不会出手。蛋白石多出圆形、贝壳形状,变化不大,能形成如“饺子王”般惟妙惟肖的形状十分难得。因此,无论从蛋白石本身的石种来看,还是从此石以形为主的观赏要素来看,1.5万元的价格不算高。这也难怪,哈密本地的石友们连呼:太便宜了,这么好的“饺子”,不该只卖这个价钱的,早知这个价格就能卖,不如留在哈密!
通过“饺子王”的成交案例,我们探讨的似乎不能仅仅是它成交价格的高低。我们发现,这只“饺子”从哈密到石家庄,从“饺子王”变身“饺子酒”。身价由1.5万到3万、10万,显然,再次成交的价格会有一个可喜的提升空间,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是蛋白石石种的少而珍贵,也不仅是可以乱真的象形程度,还有它所在的哈密和石家庄两个不同市场的综合环境,以及对奇石的精致包装和文化挖掘。哈密石友之所以会惋惜“饺子王”卖便宜了,是他们在掌握丰富资源的同时,已经开始意识到量买精卖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保护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当然,如何做到这个“精”字,并不仅仅是一两件成交就能体现的,还需要更多石友的探讨,实践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