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水晶之旅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明打小就跟水晶有着不解之缘,中学刚毕业,即被山东、河南两家水晶加工企业先后聘用。八十年代初返乡创业,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牵头成立了县眼镜协会,同时开起眼镜商行,带动全县年销售水晶眼镜10多万副,业界同仁称他“眼镜大王”。《中国地质矿业家列传》收录了他的事迹;199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前些年,他去过河北、内蒙古拓展新的创业空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20多个省区,也走过一段因投资不慎而受挫的弯路。当重返家乡时,看到东海已被授予“中国水晶之都”,并逐渐成为世界水晶集散地的时候,他萌生了探寻世界水晶产地,为东海寻求后续原料基地的想法和念头。
  
  第一次水晶之旅
  
  为此,便开始了他的跨国水晶之旅。
  在石家庄,听朋友介绍说非洲的坦桑尼亚有水晶,我便查阅资料看地图,进京办签证手续。2005年3月3日,由朋友做向导,晚上5点多钟从广州登机,经泰国停机,然后从埃塞俄比亚转机至坦桑尼亚。由于5个小时的时差、初出国门的兴奋和无法预料的国外水晶行情,让我一夜没合眼,只觉得那个夜晚特别的漫长和难熬。
  当地时间7点多钟,我到达了坦桑尼亚首府。离家时正值春寒,穿了一身棉衣。离开国门飞了近20个小时后,只穿一件单衣,也早已汗水淋漓。生长在四季分明的黄海之滨,很难适应高海拔的非洲气候,扑面而来的高温,让我喘口大气都吃力,更头疼的是语言障碍和饮食上的差异。一时间,感觉自己成了个“哑巴”和“睁眼瞎”。
  此行的目的和责任,很快让我冷静下来,开始逐渐适应着当地的生活和气候,并试着学习一些当地简单的口语会话。
  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步考察和市场调研,我准备进山实地看矿。车只能到山脚下,还有16公里的山路只能步行。从上午9点开始到中午12点半,才看到山里的水晶矿。这时,随身带的水果和矿泉水早就吃喝一空,又饥又渴又疲乏,水晶原料质地又不理想,待了不到一小时,就开始下山。恰巧天公作美,途中下起了大雨,不过在带来湿润和凉爽的同时。也给下山带来不便。在雨中我们一步一滑地往回赶,摔得满身泥水。
  到了山下。体重达100公斤的我腿肿脚起泡,连上车都不能抬腿。凌晨到达住所,一躺就是3天下不了床。而当身体有点好转之后,我便又马不停蹄地到其他矿山探矿。
  而正当业务有所进展的时候,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是5月12日的上午,我竟然遭遇入户抢劫!面对枪和砍刀,我暗暗告诫自己要镇静要稳重,在与歹徒周旋的时候,我凭借在山东学过的武功,反制住其中一名歹徒,逼着同来的人后退撤走。随即,我马上报告大使馆,并由使馆人员通知了当地警察。当然,这只是一个个案,而且又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外国人还都是向往中国和友好的。
  
  旅途中的故事
  
  首次出国吃苦、挨累、遇危险不说,还有变化莫测的市场行情让我吃足了苦头。采购回来的10吨水晶,原打算好好赚一把,未料白忙活几个月,最后还剩3吨压在家中。但也正是这次远行,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年9月,我第二次启程南下坦桑尼亚,继而前往莫桑比克、赞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继续寻找水晶、寻找机会。
  2006年春节的前一天,我赶到水晶资源丰富的马达加斯加岛国,与东海在此的水晶业主共度春节,并商讨合作事宜。正月十五刚过,我就踏上了苏丹、埃赛俄比亚、加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塞内加尔、摩洛哥、土耳其、古巴等国家的探矿行程。每到一国,我首先通过中国驻外大便馆介绍,前往当地的矿产部门和地质博物馆,了解水晶的分布、种类、储量和行情,收集第一手相关资料。
  为解决言语不通和请翻译开支大的难题,每到一处,我都细心打听当地翻译人员的手机号码,在与人交流时,采取电话远程翻译。一时间找不到翻译,就干脆打回国内请人帮忙。
  在国外,感觉花钱像流水一般,有时几千美元不到一个月便花个精光。有时花了钱,还吃不好睡不香。请人带个路,一天付给100美元人家还嫌少。一次,在外看到几家饭店做饭多是用手抓,顿时就没了食欲,可又饿得慌,无奈买回几个土豆,削了皮生吃上几口,就算是一顿午餐。在家,想减肥费尽心机也没效,而在海外不知不觉瘦了一圈,减下了10多斤。
  有一次,从利比里亚前往塞拉利昂探寻金红石,在途中遇大雨,路难行无比,原以为1000多公里路,20个小时可到,却花了50多个小时才到达,途中带的一天食品吃完后,只好随着司机采摘山林野果充饥。然而实地考察后发现找到的金红石不是所说的红发晶,而是一种涂料原料。在莫桑比克,到山里面看矿的途中,突遇降雨山体滑坡,司机紧急刹车,再看车头已经碰到了泥石流,如若早一步,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我想到的依然不是回逃,而是到泥石流中找矿,当捡到一块10多克重的紫晶时,我把惊吓劳累全都抛到了脑后。
  从古巴抵达莫斯科的行程,让我了解了俄罗斯一带的水晶分布及市场行情。在土耳其首府伊斯坦布尔宝石一条街,东海水晶饰品工艺品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我也从中看到了东海水晶产业的厂阔前景。在莫桑比克的克利马内市街头,摆放着一块2吨多重的大水晶,我真想把它给买回来……
  一次艰辛的水晶之旅,着实让我经历了许多,付出了许多,原本5年使用期的护照,仅仅一年间就被所到国家填满了签证和印章。此后几年间,我又去了5趟印度,6趟尼泊尔及老挝、缅甸等国家。到2010年底,护照就已用到了第3本。
  然而正是这一次次跨越国界的水晶之旅,让我了解了许多,收获了许多,也感悟了许多,尤其对“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和品味。然而,为家乡水晶之都找矿采矿出力、奔忙,我认为再苦再累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沿着东海连接世界的“晶光大道”,我将继续着水晶之旅新的征程。
其他文献
一壶老酒,不怕日久印青苔。掀开壶盖,斟一杯,不与人推换礼让、不闲话家常,一杯饮尽,即痴盲任诞,心清似空,糊涂不难。  黃 笠〖藏者〗  题名:【难得糊涂】  石种: 马达加斯加玛瑙  尺寸: 14×11.5×5cm  电话: 13822216868
期刊
前言:  我国对玉石的开发利用早在幾千年以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精美绝伦的和田玉被视为权利、纯洁、忠贞、亲善、友好的象征,它包含了我国从古至今的思想、道德、文化乃至国家政治等诸多方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  和田玉依附丰富厚重的历史背景,所以自问世以来就站在一个高度上,它经历了从生产工具到装饰品、实用品的发展过程。现在,和田玉作为工艺品、观赏石已走
期刊
十年来,黄龙玉的价格走勢缔造了一个奇迹,迄今为止,很难有哪种石头的经历能与它相提并论。自然,人们对与它相关的事物自然会更敏感些。  7月28日,张掖首届奇石博览会上,一个来自台湾的摊位引起了众人注意,而摊位挂出的横幅“福彩黄龙玉”正是焦点。正在出售的“玉石”其颜色非常美丽,在一小块石头上有着红、黄、白各种颜色,且色泽红亮金黄,质地细腻滋润,若不是注意它的名字,真会把它与云南黄龙玉混淆。  这是什么
期刊
在不同的河段里,由于组成河谷的岩石因地质时代、形成条件不同,两岸出露的岩性各异,加之河滩发育的时代有早有晚。所以,某些石种只会出产在特定的河段里,“龟纹鼓包石”就是典型一例。为了追索这一新兴石种,笔者终于在第六次寻根溯源中发现其源流的尽头!  所涉及的“淘金河段”交通位置、考察点分布详见引导图[图1]。    一  新石种龟纹石及黑金刚的发现由来    20多年前,听侄女韩爱华讲起曾在永胜县涛源乡
期刊
在全国石市很是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福建漳州九龙璧目前市场迅速转暖。除本刊此前报道(《中华奇石》2011年第4期)的大额成交频频出现外,最近山水景观类九龙璧的热销也颇有遍及全国的态势。  据漳州石友透露,当地近几年出现的赶展团,由最初的各类型九龙璧都带,到现在几乎只带山形石。他们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赶展,辗转全国,销售火爆。处于市场最前沿的赶展人,他们所带“商品”的种类,直接如实地反映了当前市场对于山
期刊
北宋苏易简在《砚谱·叙事》中说,“昔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研。’”黄帝时代距今5500余年,这大概是最早关于砚的记载。  1958年,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相当数量的彩陶器,同时出土了一件双格石研,研槽里面还残留着红色的矿物颜料。1979年,陕西临潼县姜寨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其中有一件带有盖板的石研,研的凹槽里搁着磨棒和几块黑色颜料,这些实物保存在陕西
期刊
根深了奇石赏评的五项标准“形、质、色、纹、韵”,乍见夏先生所说的“质、形、色、纹、象、意”,凭白冒出个“象”来,便觉得夏老是在标新立异,或者有点“哗众取宠”。于是没多大心思读,走马观花、三心二意,当看到夏先生说“质”,此“质”除以前所知的质(单指质地)外,还多了一个物理的质量的意义——“此为奇石的基础”。忽觉夏先生确有其独到之处,于是重振学意,从头细看之。  读到“象”时我更是反复学习,以解其意,
期刊
《中华奇石》2011年第6期(总第45期)刊登张原先生《赏石命名的源流关系》一文,笔者拜读后有相悖之见,与张原先生商榷,据由有三:    一、“马恩论”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
期刊
编辑您好!我是一个赶展人,朋友今年介绍我订了《中华奇石》,这刊物办得确实不错!在赶展的时候我会多带一些咱们的书,“她”给了我很多知识与乐趣,非常感谢你们带给我们这样一本好书!我注意到咱们第七期和第八期上都有文章关注“传统赏石的悄然回归”,特别是第八期东门昔我先生讲到的沙盘、水盘,我深有感触,朋友带的沙盘景石总能得到很多人青睐,所以我也想试着做一些。但这方面的东西我不知道哪儿有卖的,能否介绍一些卖沙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