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我们的错误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min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政治课是在思想上对未成年人集中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学科。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课程学习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允许学生的思想进行交流与碰撞,更要允许学习者思想上出现错误并能自觉把这些错误呈现于大家面前。“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人犯错误是种成长的过程,只有错误才能让人获得经验,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是在不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中前进的。
  一、正视学习中的错误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大家都不喜欢面对错误,因为犯错误总是让人觉得很不快乐,觉得很难堪、很羞耻,心里生气又感到很麻烦。正因为这样,学生常常会隐瞒所犯的错误。这种担心忧虑会伴随一种抑郁,抑郁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反应力,使学生出现思维迟钝、做事吃力症状。这正是政治课有时沉闷的症结所在。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科学家把两种新化学物质进行混和,创造出一种气味独特的气体。因为怕被骂,所以她没跟主管提起此事。这个试验本来可能会有很棒的结果,但科学家却因为害怕、羞愧或无知而隐瞒她的“过错”,她发现的气体可能有毒、也可能相当有用,但她却永远无法知道了。这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如果我们不重视并审视我们的错误,就无法从错误中学习,有可能丧失更有意义的东西。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李开复说过:“如果你碰到墙跌倒了,那只能证明墙后的东西你多么地想要。是的,它不是我们的障碍,只是用来看看,我们有多勇敢!”作为政治课这门特殊的学科,在学习政治知识过程中特别需要学生能有寻找不同看法、制造不同层次矛盾的勇气和睿智。
  二、从错误中提高学习能力
  其实如果没有错误、没有充分暴露问题或是大家都忽视、拒绝错误的话,就会严重破坏一节课的学习。没有犯错,加上拒绝利用犯错去学习,最后就会阻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因为“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这更会威胁到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赋予人们犯错误的更大空间时,创新便会繁荣兴旺。就连圣雄甘地也很重视错误的价值,他认为:“如果不包括犯错误的自由,那么,自由就不值得拥有。”法国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老板在对众多应聘者进行面试时,只问了同一个问题:“以往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在获悉大多数应聘者都是一贯正确时,他却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一个犯过多次错误的“倒霉蛋”,理由是:“我不要20年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我需要的人才,是他犯过无数次错误,但每次都能及时吸取教训、立即改正。”如果我们不公开谈论过错,我们就失去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和机会。我们得学着用正面的态度看待错误,重视错误所带来的机会。要这样做,参与政治课教学的组织者和被组织者当然就得先改变态度,转变教与学的理念。我们得丢弃难为情或自认失败的态度,坦然地谈论错误。我们也要自信,他人会理解并支持我们所做的努力。
  三、保持政治课魅力,就要进步、就得实践、就得犯错
  要进步就得实践、就得犯错,尝试必然会出现错误。如果没有错误,那就表示教与学中没有尝试找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生存和成功的新方法,否则就是试得不够。教学中为弥补不足的经验避免犯错,就以安全和保守的方式,一再重复老经验、老方式,一旦这种情况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政治课就会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失去应有的魅力。没有了魅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很注重职员在过去工作中犯错误的经历,不但优先录用那些曾经有过犯错经历的人,而且经常鼓励职员在工作中犯错误。一些老牌大公司,如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他们在员工中极力提倡敢于失败的创业精神,对员工充分授权。还有一些企业,提出了更为“荒谬”的用人原则:如果经营管理人员在一年内不犯“合理错误”,就要卷铺盖走人。这些案例的潜台词就是:你可以犯错,但你要在磕磕碰碰中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反复栽在同一个坑里。
  从错误中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帮助政治课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变革大潮并能乘风破浪。有迹象表明,人们谈论错误的态度已经逐渐开始转变。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它让我们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乐于将错误引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不再惧怕错误,让我们正视错误!
其他文献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行了三年,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争议和问题,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惟和创造性,已成为教育学界的共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顺理成章。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以下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以模块化知识编写的新版历史教材,相比旧教材有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一时很难适应;教学任务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
所谓多媒体,就是声音、图像、文字、图形、视频等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具体到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以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形象直观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说话,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形象直观。多媒体技术让初中历史课堂精彩纷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教材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脉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的插图为例,谈一谈自己对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认识。  一、插图的价值  人教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看作学习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将新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前。教师可提供相关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对于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既可以与同学进行探讨,也可以将其反馈给教师,寻求教师的帮助。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载体,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作教学视频,以供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下面笔者就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第三章第一节《
选修教材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陪衬,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价值。而且选修课程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选修课的特点,实施不同于必修课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为例,谈一谈高中历史选修课的特点和教学策略。  一
一、课例背景  对于该课内容,课标的要求是: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根据学情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自主形成“铁路干线空间分布的基本框架”,为后续的农业、工业及区域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的学习也是“中国行政区划”知识的应用与提高,更是“中国自然环境”的拓展与延伸,所以该课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由于该课内容涉及大量的铁路线名称,并且铁路线空间分布复杂,学生学
一直希望所钟爱的地理课堂能够以沐浴春风般的感觉展示给学生。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笔者认真研究新课标,感悟新课程理念,通过一节节的课堂实践,终于使地理课堂有了沐浴春风般的感觉。笔者认为沐浴春风般感觉的地理课堂教学就是使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教师“巧”用语言,“巧”妙联系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巧”呢?  一、巧妙导入,引人入胜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
【摘要】 本文通过前期智慧课堂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构建基于智慧课堂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具体教学实践,旨在探索该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满意度。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模式;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崔红梅,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大数据时代,信息推送的定制化、及时性以及受众群体对这种信息接收方式的认可度,给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容乐观。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期望对指导初中生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意义;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马美英,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五中学。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英语阅读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没有问题就没有求知欲,也就不会思考,其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乐于提问  问题意识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对认识对象或已有结论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