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婕:挣脱“林黛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9689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黛玉”是蒋梦婕人生的转折点。
  出演《新红楼梦》之前,她是一个处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中的芭蕾舞学生;成为“林黛玉”之后,她饱受非议,也得到了无数聚光灯的青睐。“花谢花飞”数年间,无论是阴影,还是光环,她都学会了“照单全收”。
  去电影院看《我不是药神》,她默默地擦起了眼泪;看世界杯,她大呼小叫地支持克罗地亚。接受《南风窗》采访时,她正准备一场新戏,“累死了”,但是嘴角却有止不住的笑意。
  原来,“林黛玉”笑起来是很明媚的。

变成林黛玉


  2月18号,蒋梦婕对这个日子可谓“刻骨铭心”。
  那天她正在考试。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她,没什么意外的话,能考上这所学校的本科,然后按部就班地过一个专业舞蹈演员的生活。
  一个电话改变了她的后半生—《新红楼梦》剧组让她去试戏。几个月以前,她和几位同学被一位“导演”挑出来,拍了照片,留下一些基本资料。在舞蹈学院里,这样“选演员”的方式司空见惯,大家都不觉得新鲜。有喜欢“刨根问底”的同学问了一句“什么戏”,导演说是大型古装剧。
  “我妈说必须先考完试,我爸说我自己决定。”蒋梦婕给家人打完电话就跑出了考场。“不考了”,她早就不想再过练芭蕾舞的日子。“其他的就没想,只觉得冬天的风特别大。”回到家,妈妈打了她一巴掌。毕竟,这只是一个“试戏”的电话,能不能演成、演什么角色,谁心里都没底。
  蒋梦婕性格开朗,从未想过自己会演“林黛玉”。到了剧组就是疯狂培训,“学表演,排小品,弹古筝,也有我的老本行学舞蹈。最辛苦的是减肥。导演问你能不吃东西吗?于是我就开始只吃早饭,中饭晚饭都不吃。”
  没想到“不吃东西”的背后另有深意。蒋梦婕穿上黛玉的服饰试镜,连叶锦添都觉得“像”。直到开机发布会的前一刻,她才明确知道自己演的是林黛玉。小说里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潇湘馆拍了三个月,到后来,我说话、走路、连坐着都是歪的,饿的。”
蒋梦婕穿上黛玉的服饰试镜,连叶锦添都觉得“像”。直到开机发布会的前一刻,她才明确知道自己演的是林黛玉。

  而且演黛玉,最难的戏不是哭,而是咳嗽。黛玉后期病重,常常咳嗽声重,气喘到晕倒。蒋梦婕其实没有“表演”晕倒,而是“真的很晕很晕”。“咳嗽不是说干咳,她是要用气来咳,所以咳到最后,完全没有力气,然后眼睛一黑,就倒在床上了。”
  制片人李小婉曾提到,为了贴甲片,蒋梦婕需要每天将自己的指甲磨到最短。一天,李小婉发现蒋梦婕的指甲雪白,已经和手指分离。蒋梦婕表示“不疼,还会长出来的”。
  时隔多年,蒋梦婕依旧清晰地记得初到《新红楼梦》剧组的情景,“压力超级大,因为你什么都不会,就去演女一号,那时就在想,天哪,我要演这么大一个角色,我该怎么办?”
  现在,蒋梦婕的微博认证中,第一个代表作依然是《新红楼梦》。蒋梦婕清楚自己遭遇的爭议,但从来不后悔接了“林黛玉”这个角色,也不后悔自己遭的那份“罪”。她觉得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让自己的人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逃离芭蕾


  “争这个角色的人很多。我从没想过能演林黛玉,只是害怕回去学舞蹈。”蒋梦婕做了个“心有余悸”的表情。对于她来说,这个故事起头于一个考场的逃离故事,高潮于“没打算再回去”的义无反顾。
  之所以再也不想回去,蒋梦婕的回忆里满是酸楚。“苦,真的太苦了。”她的体质并不适合学芭蕾,筋比别人硬,立脚尖也不快。裹着保鲜膜学习转圈,一转就是几十圈,练完直接瘫在地上—这属于最正常的基本功练习。当时的老师也严,批评蒋梦婕“付出200%的努力也比不上别人”,年纪小,又总是被否定,日子过得并不开心。
  从11岁到17岁,蒋梦婕用整整7年的时间学习芭蕾舞。远离父母,一个人生活,汗如雨下的练习,却永远只是表演时最边上的那个。蒋梦婕问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跳舞真的有意义吗?”
  因此,在艺考的高考现场,接到《新红楼梦》剧组打来的面试电话时,那股辛酸和不服输的劲儿混杂在一起,让蒋梦婕有了孤注一掷的决心。“我想给自己一个跳脱现在痛苦生活的机会,寻找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当时,蒋梦婕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被剧组选中,就意味着下一年还要备战高考,而第二年又恰逢高考改革—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但是演“林黛玉”未必比练芭蕾舞轻松。很多人拿蒋梦婕和87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相比,批评她连《红楼梦》原著都没看过。蒋梦婕并不忌讳这样的指责,她被导演李少红选中的时候,剧组的功课已经开始了。“我就这么直接进到剧组去学习礼仪和一些知识,因为剧组对演员的培养是非常全面的,然后要用我自己的理解去揣摩角色。”
  原著整整看了三遍,涉及林黛玉的部分,蒋梦婕都用笔划出来,翻来覆去读了无数遍,照着小说背台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蒋梦婕的林黛玉也只是“一千分之一”。首要的挑战反而是外型问题,蒋梦婕体态健康,少了弱柳扶风的病态美,只能裹上保鲜膜,套上羽绒服,围着大楼一圈圈跑步。
  她的性格也不“林黛玉”。蒋梦婕属于典型的射手座,什么事情都愿意尝试,大大咧咧,比划个OK的手势,指头都能戳到眼皮。又是A型血,有点强迫症。鞋子要摆好两排,哪儿拿出来哪儿放回去,洗脸洗几下,乳液怎么抹,甚至被子、枕头怎么放,都有自我要求。
  “林黛玉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人,不大众化,放在生活里不那么真实,有很多缺陷。”蒋梦婕评价林黛玉,“缺陷恰恰是她的魅力”。她公开说不喜欢“贾宝玉”这样的男生,“他是个富二代,自有一种吸引女生的公子富贵气。但他太过于博爱了。和他做朋友做闺蜜都行,做他女朋友就很痛苦。他不够独立,也不够负责”。

选择大过天


  《新红楼梦》让蒋梦婕得以成名,却也让她卷入了疑似潜规则事件。自从某微博网友爆料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与《新红楼梦》剧组多位女演员的不正当关系后,便有不少人猜测其所指对象包括蒋梦婕。
  对这一传闻,蒋梦婕的原经纪公司荣信达并未作出有效回应。2015年,在蒋梦婕的“解约声明”中,她特意提到了自己对多年来饱受谩骂以及公司不作为的难过和失望。在采访中,她明确表示,自己根本不认识刘志军,潜规则之说完全是造谣。

  南风窗:空闲时间你会做些什么?
  蒋梦婕:听听黑胶、去看看博物馆和美术馆。我曾经立志要走遍全世界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因为我觉得演员身处的环境本来就很喧嚣,如果有机会让自己静下来,会是非常好的方式。当时,我第一次去美国留学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去了大都会博物馆,那种震撼和给心灵带来的冲击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尤其是我当时的状态,一个人在美国没有朋友,甚至未来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当你真的置身于艺术面前,这些东西你都可以暂时抛却在脑后。
  也是那时起,我开始爱上了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听黑胶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我很喜欢音乐,从小就是周杰伦的迷妹,包括一些黑人音乐我也很喜欢,可能跟我的外表不相符,但那种很R
其他文献
我对说唱、电竞之类青年“亚文化”只有极为模糊的印象,大概知道有一帮人在离我似乎有点心理距离的另一个社会空间里玩这些。但直到它们从“边缘”一跃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娱乐文化活动或事件,被推上社会舞台的焦点,我才看清楚—哦,玩这些的人还挺多的哈。  街舞倒是一直欣赏,“灌篮”节目看过。而《中国新说唱》的前身《中国有嘻哈》,在2017年因为“皮几万”的那些事情,有不太深刻的印象。不过我记得其中的一个导师好像叫
今年高考已过,伴随着高校录取工作,“寒门再难出贵子”话题又被提及。而一些人更将这种讨论引向深入,认为是阶层的固化影响到了教育的质量,因为,作为阶层流动最大通道的高考制度,很难再像以前一样,能为寒门子弟提供向上流动的通途。  我在此想提出的是,倘若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那么今后的教育趋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援引一组数据。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参加高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
尽管“全球联动”被认为是过虑,但许多专家担心,在相同或相邻地域连续发生“相互关联”强震的担忧,很可能不是多余的。“南海海槽地带”或许近期会有发生强震的较大隐患。  4月16日南美国家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一周内死亡人数已升至646人。而这不过是近期地球上一系列地震中震级最强、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全球7级以上地震年均近20次,月均也就1.6次,但今年4月一周内就有4次(4·10阿富汗、4·13缅
外婆不让我们守在她身边。她说她的疼,我们替不了,只会彼此都痛苦。外婆今年87岁,她一生生育了5个女儿、2个儿子,她有14个孙子(女),重孙(女)也正在陆续来到这世上。  她认为她有这样的一生,也是可以坦然去死的人了。  去势不可挡。  但是我不想。不想那些疼痛就那么肆无忌惮得不到有效管理,不想她人生的最后一程走得那么辛苦。  她的疼只有吗啡才有效,但是,即使是通过正常的医护渠道,因为种种原因,我买
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从小开始,他经历了什么事件,在头脑上、心理上、人格上发生了什么而“变成”的,因此,可以从他现在是什么破解出他的过去,也可以从他的现在大致预测出他的未来。  很多人大概不会承认自己是一种心理动物。  我在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一篇文章《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中,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信息。  故事背景很长。但我简单交代:西方思想界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大学时的图书馆,晚上闭馆的时间一临近,就会响起《回家》的旋律,那是一首萨克斯世界名曲。  好美呀,演奏者,是在用呼吸和我们对话。  若在冬日,被这温暖的旋律送出来,仰望高天,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就会想,今天的我,跟昨天又不太一样了。  这个国家,不亦如此?今与昔,就在一首曲子的瞬间,焕然新生。也许在制度变革、社会发育、文化构成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无碍于这是一个新的中国。  新的中国。  铸
当北京的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同学说出了他那句大实话“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条件好又厉害的孩子”时,我有一种感觉:他的成绩好,不是以压抑了某些东西为代价的。  以往关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那些划分和争论,在现在已经破产。社会的巨变使教育裂变出了一种新的特质。  我的耳边回响着美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的一句话:“我们又一次面对发达工业文明的一个最令人烦恼的方面,即它不合理性中的合理性。”  
重读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时,我被他的一句话震惊了:“百分之九十的人学的百分之九十的知识是无用的”。  我想我明白马老师说的是什么。很多知识的生产,其方法论是非常可疑的,比如给动物做一个“实验”,然后用来说明人类如何如何;比如在实验室里给一帮人做“实验”,然后用来说明大家都怎样怎样。它们根本不考虑人不是猴子,而实验室的东西跟真实生活情境比已经失真甚至高度失真。  甚至有些知识生产出来,本来就不
在莫迪执政的第一年里,印巴边境交火达500多起。莫迪之所以迫不及待访问巴基斯坦,是为了制造一个和解的既成事实,这也是他以个人政治资本在押宝。  2015年圣诞节那天,印度总理莫迪再次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眼球:他在结束访俄并出席印度援建的阿富汗议会大夏揭幕典礼之后,在从喀布尔回国的途中,突然经停拉合尔,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一次几乎让所有人意外的访问。  访问持续两个半小时,莫迪向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庆贺生日,
纵使老板低下身板,“用工荒”仍难以缓解。  不知从何时起,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壹加壹商场边上的一块空旷平地,变成了一个临时“劳务市场”,每天搭起10几个招聘摊位,每个摊位面前都挂出巨大的招聘广告牌,“大量招聘18岁以上男女普工,月薪保证2500元以上”、“外资工厂 ,待遇好,急招”之类的字眼相当常见。  2月18日是大年初九,当天上午10时,江西人武莉与其他前来招工的企业同行一样,呆坐在摊位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