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愚園路去

来源 :旅读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愚園路,上海永不拓寬的六十四條馬路之一,全長不到三公里,卻保留了諸多歷史建築。不少文人顯要居住於此,見證了彼時上海租界期的海派風光年華。
  築於一九一一年、因東端曾有愚園一所,故名愚園路,拓路完成後至今已經有百多年。東起銅仁路,向西延伸經過靜安寺、上海傳奇舞廳百樂門、汪公館,越過烏魯木齊北路、鎮寧路、江蘇路,最後抵達中山公園,橫跨了上海西部的精華區域,囊括一百零八幢小洋房、六十幢歷史建築和十一處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優秀建築有著多種多樣的風格,既有獨立式花園洋房,也有聯列式花園別墅及石庫門老式里弄等住宅。百年來,它們不但是許多政要學者的居所,更鐫刻著獨特內涵,與這些文人墨客共同沉澱出多元的愚園路風貌。即便舊巷里老弄堂在今日看來稍嫌殘破,其中承載的城市記憶與文脈卻是不可抹滅的。而這條已有百年歷史的愚園路,因應時代的交替與文化變遷,也在悄悄更新進行轉型。
  歷史與當代,變遷與轉型
  政壇名人如康有為、蔡元培、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作家茅盾、鋼琴家顧聖嬰、乃至張愛玲,都曾在這幽靜的百年馬路上居住與生活過。在張愛玲的小說《色,戒》結尾處,女主角王佳芝坐上了黃包車,對車夫說:「到愚園路」。而愚園路七四九弄也正是電影《色,戒》的拍攝地。張愛玲本人的生活印跡,也一直在愚園路圍繞,更平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天井、客堂問、過街樓,中西合併的建築風格濃縮在愚園路狹窄的巷弄中。真正的老上海人,都知道抄弄堂走近路,上海的弄堂有許多是貫穿兩條馬路的,行走其中,一邊欣賞弄堂間的洋房,也格外有情趣。
  除了不拓寬有歷史底蘊的道路、保留維護文物建築,如何將老舊破損的弄堂社區活化新生,也是城市發展中重要的課題。位於愚園路一0八八弄的宏業花園裡,帶著煙火氣、定位為「弄堂藝術生活體驗新空間」的愚園公共市集,做了很好的詮釋。
  一起冊來兜兜罷
  原是長寧區醫藥職工大學,現改建為愚園路的社區鄰里中心,藏身在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宏業花園小區內,內有曾為大軍閥段祺瑞之子段宏業於一九三0年前建置的房產,故此命名。步入巷弄後,首先看到的是低矮的弄堂客堂間」,門口寫著常見的上海話問候語「飯切過了伐?」「剛剛切好,冊來兜兜。」讓在地老大爺阿姨們感到份外親切。再往裡走,便是年初改造完成、全新兩層樓的「愚園公共市集」。
  整體三百六十多坪的時髦空間内,一樓是接地氣的社區食堂、小型菜場,與便民生活店鋪,旨在服務附近的鄰里居民。老上海熟知的弄堂老麵館、老字號的泰康糕點、「好吃到被打耳光也不願放下」的耳光餛飩、山東水餃等待色小吃店,皆以全新形象入駐其中。還有原本在街邊擺攤的顧爺叔修鎖、小趙裁縫鋪、小吳鞋匠鋪等小本生意,也享有零租金入駐,讓匠人在更好的環境裡安心為老街坊服務。
  柴米油鹽融入藝術空間
  這裡同時也是市集內的社區便民服務點,長者可憑老年卡或身分證在老年助餐點享折扣優惠;而小型菜場也在特定區域為老人提供免費配送服務,徹底解決居民柴米油鹽的生活問題。二樓則為社區藝術互動空間,為小區居民及周邊白領提供各類公共藝術展覽,目前由粟上海社區美術館、舞蹈教室和畫廊所組成,途中還會經過有着彩虹般美麗色彩的潑墨長廊,一站網羅生活便利與美學體驗。
  新型融合式的街區更新,除了要尊重傳統業態的便民服務,也要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美學與舒適要求.愚園公共市集透過空間改造、在融入當代藝術與美學的同時,也不忘調和原生居民的「煙火氣」,貼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配套措施與鄰里服務,才是社區更新的核心。空間改造能激發在地活力,而生活體驗的有機結合,更能提升老式里弄的生活品質,讓百歲老街重新萌發生機。
  不只是「又一家」百貨公司
  如果說愚園公共市集是將老式業態裝入新的容器升級,離它相距路程不到五分鐘的愚園百貨公司,則是在舊建築裡販售新一代的生活方式。位在愚園路岐山弄有九十一年歷史的保護建築,曾是「現代文壇三劍客」之一施蛰存先生的故居,後由長寧區江蘇路郵局物流中心所接管,去年底重新裝修成「愚園百貨公司」面眾。
  百貨公司在上海人心中其實佔有特殊情感位置,不少上海人仍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序號命名的百貨公司鼎盛時,上海從「第一百貨」到「第十百貨」每逢假日人頭攒動的盛況。而今老字型的百貨公司,已漸漸被現代新穎的大型商場取代、走向沒落。此時在前身為郵局的愚園路上開出一家以路為名的百貨公司,也獲賦予比單純消費與購物更深一層的意義。
  我在郵局購買潮牌
  愚園百貨公司匯集咖啡館、畫廊、買手店和展廳於一身,打造為潮流生活方式集合店。從門口大大的特色郵筒,到按店長直《人比例製作的趣味銀雕,即使路過也很難不受吸引進去,也成為網紅打卡的新地標。不同於傳統的百貨公司,愚園百貨內的咖啡區、潮品店、與畫廊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分界,整體點綴著霓虹燈的現代工業風格中,無違和地呈現原有西式洋樓中的內部結構,如羅馬立柱、拱門和歐式壁爐等復古設計,門框、樓梯和窗戶也都有最大程度的修繕與保留。
  位於前端的AKIMBO CAFELAB,忠實其實驗精神,處處可見試管杯、冰滴機器等裝置,同時呼應郵局前身,還巧妙並置了古董機械收銀機、老郵局留下的檔案櫃,以及各式有著愚園路元素的周邊產品。後方喝咖啡的區域,則由亦安畫廊展示的藝術作品包圍,只要中意,隨時可以打包帶回家。旁邊名為P.O.BOX的時尚買手店,則囊括國內外潮脾,與充滿年代慼的物件相映成趣。爬上狹窄的木樓梯,到達樓上曾是施蛰存老先生讀書、寫作的工作室,彌漫歷史慼的空間仿佛穿越到過去的韶光歲月。
  此外,二樓還有個寬敞的戶外露臺,在梧桐枝葉綠蔭扶疏下啜飲著咖啡,看著二芳民房窗臺外晾着的衣物隨風搖動,居民閒話家常的情景,尋常的生活氣息,蕩漾在年輕人喜愛的生活方式中,和諧卻不衝突,繼續滋養著百年愚園路的獨特氣質,讓當下和歷史彼此凝視與調和。
其他文献
隋文帝去世之前,最後一次前往仁壽宮中靜養;唐太宗整修了沉寂多年的仁壽宮,將它改名為九成宮;武后與高宗在這宮殿中,逐漸成長為並肩治理天下的天皇天后;玄宗亦曾來此避暑,但驪宮建成後,九成宮至此真正走入歷史。  上個月我們提過在唐代長安生活必須要注意的避暑問題,這是由於隋唐時代是中國史上的溫暖期,平均氣溫已經跟現在差不多,在沒有冷氣的時代實在難受。而原先的皇宮太極宮地勢低窪,每到夏天就悶熱無比,隋唐帝國
期刊
《紅樓夢》不僅是一部傳世的中國文學經典,更是後世取之不竭的靈感寶庫無論是器物細節的考證、戲劇創作的改編,乃至於宴席菜式的發想,都為古典的美學傳統傾注了不少摩登新意!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以《紅樓夢》所記載的菜色,最富江南氣息,加上作者曹雪芹懂吃,自己也會燒菜,經含英咀華後,遂有而今赫赫有名的“紅樓夢宴”。  它起源自北京,大盛於江南(含蘇北的揚州等),臺北也曾推出,造成一些轟動。就我個人而言,已承
期刊
在北京這個古老的城市,胡同是很特別的古都小巷,它的歷史可追朔到元代,然後逐漸於明清時期發展形成。經過數百年的演變發展,北京的胡同有數千條之多,因而有了“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這麼一句俗諺流傳下來。  這些胡同的名稱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紀錄下了不同時期的居住環境,反映了當時的文化背景,既是老北京人的生活體現,更是老北京歷史文化的象徵。這些胡同近北京城中心,到此拍照之餘,還可以在周邊逛逛附近
期刊
作為中國唯一同時與俄羅斯、朝鮮接壤的省分,吉林除卻薈萃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同樣蘊藉有豐碩的自然資源:火山、雪場、名山、大湖,無不經年煥發「長春」之美!  淨月潭森呼吸  消夏、戲雪在長春  儘管結廬人境,不少都會住民的心中卻猶仍嚮往一方森林美地,渴望唾手可得的自然綠意能潤澤自己疲憊的眼睛;這樣的想望對長春市民而言並非遙不可及,事實上,和市區相距不到半小時車程的淨月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恰恰使得“復得返
期刊
許多人前此可能到過哈爾濱,欣賞了國際冰雪節的壯麗奇崛,以及濃郁的俄式建築風情;或者曾走訪瀋陽故宮與偽滿皇宮博物院,感受滿清鵲起和沒落之間蒼涼的歷史對比——然而跨越國界,同時玩轉中、朝的行程,恐怕未曾有過一遭!  當然,除了乘著平壤國際萬景臺獎馬拉松賽舉辦期間、藉機深入神秘國度之外,不同季節前往等遼寧、吉林等東北地區,也多半能斬獲判然相殊的美麗。  冬夏皆好遊:北上遼寧、吉林  不若中國南方動輒處於
期刊
歡樂的暑假又要到了,爸媽準備好帶孩子出發、去哪兒創造美好的家庭回憶呢??  近年來親子出遊,越來越受到市場重視,各種專為親子包裝的超夯樂園、特色飯店、生態體驗等如雨後春芛般大量出現,沖繩、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很熱門的目的地,而中國大陸的海南島、上海迪士尼、珠海長隆……也漸漸成為臺灣人親子出遊的選擇之一。  本期《旅讀中國》首次以親子遊作為報導主題,蒐羅近年中國大陸最新最夯、口碑最佳的旅行目的
期刊
光是“神秘”、“鐵幕”,這兩個外界對北朝鮮的刻板印象便足以吸引人前往一探究竟,而每年四月舉辦的“平壤馬拉松”則是少數在常規旅遊行程中能見到北朝鮮另一面的機會。賽事當天,在體育場外便可見到平壤市民魚貫地進入場內,場內觀眾區座無虛席,數萬人齊聲吶喊歡呼,整齊劃一為參賽者加油,空前震撼!身處在跑道上環顧這偌大的體育場,個人在其中的尺度彷若一隻螞蟻般渺小,但全場的歡呼聲令人內心頓時湧現一絲“我很偉大”的念
期刊
在山西吃醋是大事,山西人對醋有著強烈的生活需求,當地著名菜餚山西過油肉,以陳醋提味,口感滑嫩聞有醋香,可以汁少些直接吃,也可以湯多些用來拌麵。  二0一八年五月我正要去北京,剛好當時山西商旅總經理遞來了邀請,於是就拐個彎兒去了趟山西,走了回太原、平遙、王家大院、喬家大院,不僅增廣見聞,更是好好地吃了三昔美食。山西在我的認知裡頭,從家中長輩口中、朋友聊天對話裡,或是外頭看到的,大概就只有閻錫山、煤老
期刊
恍恍惚惚間,彷彿時光倒回五年前,當我初抵南京,第一次站在這,那飄雪的夜晚,稚嫩的背包客肩起沉重的行囊,以為旅行就只是旅行,殊不知後來的人生都將以其為名。  近期因為忙碌於新書出版的取材,又一次地重返南京,這座在我心中難捨難離的城市。  陳浪  旅行作家、自由攝影師、行腳節目主持人,座右銘為:「你有在路上的信仰,那麼你所追尋,就會在路上。」20歲起義無反顧踏上背包客旅程,迄今足跡遍布全球百餘座城市。
期刊
「瀘湖秋水間,隱隱浸芙蓉。並峙波間鼎,連排海上峰。倒涵天一游,橫鎖樹千里。應識仙源近,乘槎訪赤松。」  富小時  從手機自拍素人開始學攝影、繪畫、漢服,並自創品牌「須爾閣」(xumige.taobao.com)任服裝設計師,致力於漢服創新。數年前在微博發起「帶着漢服去旅行」攝影計畫,將漢服帶出國門跨越時空,足跡遍布世界多地,希望能將東方傳統美學發揚光大。  微信號_dangshiphoto_xu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