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发现曾侯墓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28日,湖北省随州市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批西周铜器。经现场调查,确定是一座已破坏了的墓葬。2011年1月1-17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残存的2座墓葬(编号M1、M2)进行了清理,出土鼎、簋、斝、觚、方壶等青铜器30余件。经过勘探,在这两座墓葬周围又新发现了80余座墓葬,一处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家族墓地由此浮出水面。
  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地是2011年湖北的一次重要考古发现,也是201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一发现之所能够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是因为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随州市擂鼓墩发现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后,三十余年来在湖北再次发现曾侯墓;而且这个曾侯墓早至西周早期,比曾侯乙还要早500余年。
  在已揭露出的65座墓葬中,绝大多数都有葬具,尽管葬具已朽,但从残留的痕迹可判明为一棺一椁墓或单棺墓。棺底都铺垫一层厚约0.10.3厘米的朱砂。
  绝大多数墓葬都有随葬品,共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739件(套),其中,青铜器多达325件,其器类主要有鼎、簋、鬲、唐瓦、觚、觯、斝、觥、爵、卣、盘、岙、尊、曐、壶、面具、钺等,且部分铜器饰有大量铭文。
  陶器尽管大多破损,但都能复原,很多陶器都与铜器共存,成为判定年代的可信依据。
  原始瓷器出土较多,约30余件,全都可复原,是湖北地区所见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器类主要有尊、罐、豆、瓮等。
  漆小器比较多见,不论大墓小墓部有出土。受当地土质的影响,漆木器大多腐朽,但痕迹极为清楚。部分漆木器上还可见清晰的彩绘纹饰。通过朽痕可判定有案、俎、盘、豆等器类。部分漆木器的豆盘内还有意识地放置有2—3粒小石子。
  玉器数量也较多,多为佩饰,主要有璧、环、管、璜等,其中以各种动物造型的佩饰最为多见。石器主要有石圭、石锛、石器、砺石等。
  根据出土器物的形制特点,其年代应为西周早期。其中,大量西周有铭青铜器和原始瓷器的出土,是本次发掘的一个亮点。本次发现的青铜器铭文总字量达400余字,铭文内容除常见的一些西周早期的族氏文字和方国名外,也见有大量为过去所不见的人名。对于排定墓地的世系及与其他方国和族氏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次已见的族氏文字有16例之多,是全国已知发现最多的族氏文字的商周墓地。这些族氏文字大多见于商代和西周早期,说明西周早期曾国与这些方国和氏族都有往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古文字为过去所不见,对于古文字学的研究也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所发掘的这批墓葬中,5座墓葬出土的铜器中都发现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其国属显应为曾。根据墓葬规格、出土铭文及体质人类学的鉴定表明,部分墓主身份明确,初步判定,M65可能为曾侯谏墓,M2似为曾侯谏夫人娩氏墓,M3、M4可能为曾侯谏之嫔妃,M27可能为晚于曾侯的另一代曾侯夫人墓。其他墓葬或可都与曾侯家族与臣僚相关。
  这批资料公布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这个西周的曾国与曾侯乙究竟是不是同源?有学者认为叶家山所发现的曾侯不是姬姓,而是姒姓曾国,也就是甲骨文所见的夏商时期的曾或缯,即与姬曾无关。但从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和文化面貌看,我们认为与姬姓曾国应有关系。
  不论是从规格还是规模上看,叶家山高等级贵族墓地在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均为湖北过去考古发现所仅有。
其他文献
龙作为人们理想中至高无上的神物,其身上所汇聚的英勇、尊贵、威武自然也就成了权势和祥瑞的标志。古往今来,人们把对中华民族这个最重要文化符号的钟情和挚爱,书于笔端,塑于案头,绘于器上,将龙纹神秘而威严的形象广泛应用到青铜器、陶瓷器、玉器、建筑、壁画、珐琅、织染刺绣等各种器物和材质上,使其成为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常见且寓意深刻的重要题材。  龙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据现有考古资料,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
期刊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国西南边疆文化发祥地之一,佛教的传人也随这一通道而进入云南。古代南诏、大理国子民“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珠”。弹丸之地的苍洱境,其佛艺盛况被后人誉为“苍山与洱水,佛教之齐鲁”。因此南诏大理国被称为“妙香佛国”,它流传下来的佛教艺术珍品,成为最能体现这段区域文化内涵的典型代表,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期刊
从文献记载情况来看,虽然早在明代晚期汝窑即被文人士大夫列为柴、汝、官、哥、钧、定等六大名窑之一,但到了现代,由于柴窑的时代是五代,其遗址及实物又一直扑朔迷离,于是人们就渐渐不提柴窑,从而衍生出汝、官、哥、钧、定窑等宋代“五大名窑”的说法,而且汝窑被推为五大名窑之首。  历史上,对于汝窑遗址所在地位于今河南省汝州市虽无非议,但对具体位置是在何处,长期以来却一直不清楚。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工作者对
期刊
汝窑的产地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的清凉寺村,古代属汝州所辖,故名。宋人记载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窑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稀少,弥足珍贵,故为后世谈瓷者所津津乐道。因汝窑传世品最少,也最名贵。宋人《坦斋笔衡》中说:“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仅有二十年,所以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当时的《清波杂志》中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 
期刊
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最初为释迦摩尼去世后,弟子为了纪念和瞻仰而雕刻的造像,后来逐渐演变为佛门弟子纪念、恭敬那些因佛法修行而成为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造像。佛教从东汉始传人中国,在经过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到唐代,虽然仍未完全摆脱宗教的羁绊,但艺术上已完全进入成熟阶段。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继续了南北朝以来的风气,进行大规模的造像石窟和寺庙的修建,因而出现了内容更丰富、表现范围更扩大、技巧更熟练的众
期刊
拍场真是一个与天堂和地狱接轨的好去处:当她爱你的时候,就让你上天堂;当她恨你的时候,就送你去地狱,尤其是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年两季砺练着人们承受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能力。2012年春天的市场,正像我们在总结去年秋拍时所说:“让艺术品再飞一会儿”。  她真的只飞了那么一会儿。  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相比,大洋彼岸热闹非凡。5月2日,苏富比在纽约举行的印象派及现代艺
期刊
鸂鶒多与爱情、爱怜、思归、缠绵、萧散、豪放或友爱、仁义、逐害,或幽怨、愁怅、无奈相连。杜甫《卜居》:“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风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另一首《鸂鶒》:“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看云莫怅望,失水任呼号。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卜居》尽显魏晋名士王子猷之萧散、豪放,而《鸂鶒》则透出鸂鶒入笼之愁怅,但可养羽毛、避鹰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长
期刊
2012年5月14日,惊闻罗哲文先生因病仙逝,悲痛万分。此前虽知先生已住院多月,但听闻噩耗仍觉十分突然。罗老生前作为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中国长城学会、中国紫禁城学会的名誉会长,毕生致力于古建筑研究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的离世是中国文博界的一个巨大损失。原以为正值“米寿”的罗老身体一直很好,想不到竟然走得这样快,回首往昔,令人唏嘘不已。  罗哲文先生是新中
期刊
宋代是中国瓷坛百花争艳、名品迭出的时代。被世人称颂的宋代五大名窑一汝、定、官、哥、钧,以及北方地区的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南方的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等,烧制出各具艺术特色的瓷器,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清丽素雅的汝瓷,绚丽缤纷的钧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耀州窑瓷,粗犷豪放的磁州窑瓷;“汁水莹润如堆脂”的官窑瓷,满布“金丝铁线”的哥釉瓷,青翠欲滴的龙泉窑青瓷,……宋代瓷器生产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民间
期刊
尼泊尔作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有悠久的佛教造像史。在尼泊尔,从事佛教造像的主要是纽瓦尔人,属蒙古人种,他们使用铜、木、石等多种材质制造佛教造像,其中铜质造像由于多数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流传下来的最多。纽瓦尔风格铜造像绝大多数采用红铜,并鎏金,十世纪后,很多造像镶嵌宝石,更显精美华贵。  从七世纪开始,尼泊尔工匠就来到吐蕃,帮助藏人修建佛教寺院,制造佛教造像。尼泊尔造像的风格深刻影响了藏传佛教造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