鸂鶒与鸂鶒木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鸂鶒多与爱情、爱怜、思归、缠绵、萧散、豪放或友爱、仁义、逐害,或幽怨、愁怅、无奈相连。杜甫《卜居》:“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风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另一首《鸂鶒》:“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看云莫怅望,失水任呼号。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卜居》尽显魏晋名士王子猷之萧散、豪放,而《鸂鶒》则透出鸂鶒入笼之愁怅,但可养羽毛、避鹰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长物志》谓:“鸂鶒能敕水,故水族不能害。蓄之者宜于广池巨浸,十百为群,翠毛朱喙,灿然水中。他如乌啄白鸭,亦可畜一二,以代鹅群。曲栏垂柳之下,游泳可玩。”《尔雅翼》:“黄赤五彩者,首有缨者,皆鸂鶒耳。然鸂鶒亦鸳鸯之类,其色多紫。”《本草纲目》:“鸂鶒其游于溪也,左雄右雌,群伍不乱,似有式度者,故说文又作溪鹉。其形大于鸳鸯,而色多紫,亦好并游,故谓之紫鸳鸯也。”
  以潞槌命名之木材称之为鸂鶒木,完全以文似而得名。《新增格古要论》:“鸂鶒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西番作骆驼鼻中纹子,不染肥腻。尝见有作刀把者,不见其大者。”从上述诗文之描述,与现在所见的源于非洲、缅甸之鸡翅木是不相符的。鸂鶒木究竟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木材呢?
  何为鸂鶒木
  有曰鸂鶒乃杞梓木。《晋书·陆机陆云传》:“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杞梓木为两种不同之良材,此处喻为品质优秀之人才。有斑纹的梓木日文梓,“色白而质轻,理有细纹,足油,可以燃火。相传凡木落叶,任意仆仰。梓木落叶,片片皆仰,入而耐久,胜于凡木,是木之难得而可贵者。以滴水于上,成珠,久而不散者,为真。又有色淡紫者,俗名石梓公,油更足,疑即楸木,亦不可多得。以燃火涌油者,为真。《埤雅》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罗原云:屋室有此木,则余木皆不震”(清·张嶲《崖州志》)。对于梓的赞美近乎于神化,用杞梓为鸂鶒木之代名词也无不宜。
  有日鸂鶒木乃相思木。《太平广记》引《述异记》曰:“晋战国时,卫国苦秦之难,有民从征,戍秦不返,其妻思之而卒。即葬,塚上生木,材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广东新语》则称:“相思木似槐似铁力,性甚耐土。大者斜锯之,有细花云,近皮数寸无之。有黄紫之分,亦曰鸡翅木。犹香榔呼之鸡鶒木,以文似也。花秋开,白色;二三月荚枯子老如珊瑚珠,初黄,久则半红半黑。”相思木即红豆树,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红豆树属约120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30余种,主产华南。木材硬韧,纹理美观,材质优良,种子可作工艺品及装饰品。
  鸂鶒木有曰鸡翅木。《崖州志》:“鸡翅木,白质黑章,如鸡翅。身多结瘿,又名瘿子木。”《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认为,“鸡翅木”是指这种木材特有的灰褐色和黑斑条而言。颇似以鸂鶒称安迪拉红硬木(Andirainermis)一样,用来说明其外表,但植物学归属分类仍是困难的。在同一商业名称之下似乎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木材。
  从艾克先生《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的论述中可以得出以下看法:
  鸡翅木是指硬度较高、具美丽鸡翅纹而多种不同树种的木材。如铁刀木(Cassia siamea Lam)、红豆树(Ormoma hosiei)或进口的苏木科(Caesatpinacea)中的一些木材。
  现在也有许多植物学家将苏木属从豆科中独立出来设苏木科,将铁刀木归人苏木科铁刀木属,故一些鸡翅木出自于苏木科也就不奇怪了。《红木》国家标准规定三个树种为鸡翅木:非洲崖豆木(Millettia laurentii)、白花崖豆木(M.1eucantha)、铁刀木(Cassia siamea)。《红木》标准界定了以上三个树种为鸡翅木,并规定鸡翅木类木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才能称为鸡翅木:
  ①崖豆属(Millettia)和铁刀木属(Cassia)树种。
  ②木材结构甚细至细,平均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200μm。
  ③木材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0.80g/cm3
  ④木材的心材、材色是黑褐色或栗褐,弦面上有鸡翅花纹。
  我们通过解剖明清两朝的鸂鶒木旧家具残件、建筑残件发现,鸂鶒木的构成并不止一个树种,大致包括铁刀木、红豆树属的几个树种及孔雀豆。产于缅甸、非洲等地的鸡翅木来到中国则在清晚期、民国乃至近二十年,理应不包括在鸂鶒木之列,但《红木》标准已将其纳入,故暂且将其容人鸂鶒木范畴。
  《新增格古要论》谓“鸂鶒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广东新语》则称其“白质黑章如鸡翅”。这是明清学者对于鸂鶒木特征的一个基本描述,与我们所见非洲及缅甸鸡翅木的特征完全不一样,这也是将二者排除在鸂鶒木范围之内的主要原因。
  几种相关木材的特征
  铁刀木
  边材:浅白至淡黄色,心边材颜色明显。
  心材:栗褐色或黑褐色,有时呈大块黑褐色或墨黑色。心材底色有时呈黄色或金黄色,具栗褐色或黑褐色条纹,此为铁刀木之一种,前者从颜色及纹理大大逊于后者,与古代家具所用铁刀木区别明显。
  生长轮:明显
  气味:有一股难闻的臭味
  纹理:有细如发丝的鸡翅纹,回转自如,金黄色、咖啡色交织。有时呈大片空白而无图案,仅有绞丝纹或直纹。如径切则咖啡色及金线斑点明显。
  光泽:加工打磨后具光泽,光泽持续长久,几百年之铁刀木老家具仍保持明显的光泽。
  油性:新切面油性依产地、树龄而不一样,多数油性不够,比重大者则油性重。
  手感:新切面多数有毛茬,手工打磨困难,且棕眼较长,十分明显。开料存放1年以上经加工打磨,手感明显好于初期,比重大者手感顺滑。
  气干密度:0.63-1.01g/cm3,产于福建等地的铁刀木有比重大者。红豆树
  边材:淡黄褐色,与心材区别明显。
  心材:栗褐色,颜色均匀一致。
  生长轮:不明显,故红豆树之心材鲜有深色或浅色条纹分割。
  气味:无
  纹理:细密的鸡翅纹十分明显
  光泽:明显
  油性:中等,加工成器且长期使用则有明显薄而腻的包浆。
  手感:一般,新切面毛茬较多,刨光后也有阻手之感。
  气干密度:0.758g/cm3
  白花崖豆木(又称“丁纹”、“缅甸鸡翅木”)
  边材:浅黄色或浅灰白色
  心材:新开面颜色呈浅黄色或浅咖啡色,久则呈黑褐色或栗褐色,黄色也有但偏少,黑色条纹明显,心材颜色比较均匀一致。
  生长轮:不明显
  气味:无
  纹理:径切面有细长的深色细纹,弦切面则呈满面鸡翅纹,线条较红豆树、铁刀木粗,图案规矩呆板而少有变化。
  光泽:较之非洲鸡翅木、铁刀木、红豆树、缅甸鸡翅木之光泽鲜亮明丽,这与其比重油性重大有很大关系。
  油性:新切面油质感强,锯末潮湿而易手捏成团。
  手感:光洁滑润
  气干密度:1.02g/cm3
  孔雀豆(又称海红豆)
  艾克先生及王世襄先生均提到了孔雀豆,疑似为红木。生长于海南岛的孔雀豆与相思木(红豆树)之心材特征近似,广东及海南岛明清时期的旧家具有少部分为孔雀豆所制,但藏家一般将其归入孔雀豆木之列。
  孔雀豆的种子殷红鲜亮,可做环链手镯及其他爱情饰物,王维诗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处之红豆即为孔雀豆之种子。孔雀豆心材红褐色或黄褐色,久则呈紫褐色,鸡翅纹不明显,仅局部呈散状鸡翅纹,其余部分并无特别可爱的花纹。气干密度0.74g/cm3
  综上所述,古之鸂鶒木应源于铁刀木、孔雀豆及红豆树属中细纹如丝、黑黄相间似鸂鶒纹者,而近年进入中国的缅甸、非洲鸡翅木,满面大花而无缝隙者则不在鸂鶒木之列。
其他文献
华侨博物院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门市,面对着碧波荡漾的大海,与我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它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辉”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1921年創办厦门大学后,1956年又一伟大教育工程,当年从全国各地征集6000多件文物。这里介绍三件馆藏的一级品瓷器与大家共赏。  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瓶  五联瓶因其造型而得名,又称魂瓶。通高36.5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11.5厘米(图一)。
期刊
北宋汝窑青瓷盘  口径15 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底刻“甲”字铭款及1772年  御制诗:“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钉迹属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乾隆壬辰新春御题钤  印二:“太孙”、“古香”  北宋汝窑青瓷盘  口径14.9厘米  底刻“甲”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汝窑青瓷盘  口径18.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底刻1775年御制诗
期刊
这件汝窑青釉水仙盆是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唯一一件宋代汝窑器。水仙盆平面呈椭圆形,口沿残缺,经过细致打磨后镶铜口,器底四个如意云头足,香灰色胎,釉质温润如美玉,釉面开汝窑特有的细碎纹片,俗称“蟹爪纹”。整器满釉裹足支烧,底有六个芝麻钉支烧痕。  这件汝窑器是1959年由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交吉林省博物馆(今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四个文物图书及特种手工艺品进出
期刊
山东省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石雕艺术精品展,展出一件精美的石雕艺术作品——唐代皆公寺造像龛碑。该造像碑出土于山东广饶县南赵寺村得一口水井内。通高50.5厘米,石质坚硬,呈黄褐色,造像碑呈半舟形,高浮雕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五身像。  造像碑顶浮雕有一半身盘臂化佛,坐于覆莲台上。被两个飞天所承托,飞天对称手持宝珠放置胸前。下面两个飞天手持排箫,一个放置嘴边做吹奏状,一个放置胸前。飞天头戴遮耳帽,臂挂飘带,上身
期刊
龙作为人们理想中至高无上的神物,其身上所汇聚的英勇、尊贵、威武自然也就成了权势和祥瑞的标志。古往今来,人们把对中华民族这个最重要文化符号的钟情和挚爱,书于笔端,塑于案头,绘于器上,将龙纹神秘而威严的形象广泛应用到青铜器、陶瓷器、玉器、建筑、壁画、珐琅、织染刺绣等各种器物和材质上,使其成为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常见且寓意深刻的重要题材。  龙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据现有考古资料,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
期刊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国西南边疆文化发祥地之一,佛教的传人也随这一通道而进入云南。古代南诏、大理国子民“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珠”。弹丸之地的苍洱境,其佛艺盛况被后人誉为“苍山与洱水,佛教之齐鲁”。因此南诏大理国被称为“妙香佛国”,它流传下来的佛教艺术珍品,成为最能体现这段区域文化内涵的典型代表,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期刊
从文献记载情况来看,虽然早在明代晚期汝窑即被文人士大夫列为柴、汝、官、哥、钧、定等六大名窑之一,但到了现代,由于柴窑的时代是五代,其遗址及实物又一直扑朔迷离,于是人们就渐渐不提柴窑,从而衍生出汝、官、哥、钧、定窑等宋代“五大名窑”的说法,而且汝窑被推为五大名窑之首。  历史上,对于汝窑遗址所在地位于今河南省汝州市虽无非议,但对具体位置是在何处,长期以来却一直不清楚。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工作者对
期刊
汝窑的产地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的清凉寺村,古代属汝州所辖,故名。宋人记载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窑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稀少,弥足珍贵,故为后世谈瓷者所津津乐道。因汝窑传世品最少,也最名贵。宋人《坦斋笔衡》中说:“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仅有二十年,所以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当时的《清波杂志》中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 
期刊
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最初为释迦摩尼去世后,弟子为了纪念和瞻仰而雕刻的造像,后来逐渐演变为佛门弟子纪念、恭敬那些因佛法修行而成为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造像。佛教从东汉始传人中国,在经过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到唐代,虽然仍未完全摆脱宗教的羁绊,但艺术上已完全进入成熟阶段。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继续了南北朝以来的风气,进行大规模的造像石窟和寺庙的修建,因而出现了内容更丰富、表现范围更扩大、技巧更熟练的众
期刊
拍场真是一个与天堂和地狱接轨的好去处:当她爱你的时候,就让你上天堂;当她恨你的时候,就送你去地狱,尤其是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年两季砺练着人们承受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能力。2012年春天的市场,正像我们在总结去年秋拍时所说:“让艺术品再飞一会儿”。  她真的只飞了那么一会儿。  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相比,大洋彼岸热闹非凡。5月2日,苏富比在纽约举行的印象派及现代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