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学学习生活适应性调查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ang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学生入学前与大学一年后的变化,通过分析学习、人际交往、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因素,基于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及预科学生本身探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这个集体,推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
  [關    键   词]  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学生访谈;问卷调查;预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128-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家对预科教育的进一步重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数量的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初入陌生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也愈发明显。[1]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不仅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还符合高等教育的特征,是少数民族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过渡的关键期,所以更好地适应预科教育阶段的生活,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曾有学者指出,预科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生活、心理适应困难三部分,也有其他学者提出类似的观点,指出预科学生适应性问题主要有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大学新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心理接受度等方面的适应障碍,这些方面对于“00后”大学新生而言尤其明显。对接受预科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他们与汉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因价值观、文化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存在一定的心理适应期,在这一阶段调整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焦虑、自卑、压迫等负面情绪,这对适应大学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少数民族因为生长环境、所居住地经济发展程度、区域文化等特殊性,与汉族学生在交往、共同学习、语言交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
   基于以上简略综述,关于初入大学环境的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成果是较为丰富的,这为进一步研究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学学习生活适应性提供了实质性的参考标准。但是接受预科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上述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预科学生,本文针对接受预科教育的少数民族对预科阶段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性展开专门的研究,为他们可以尽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参考意见。
   二、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学适应性问题的表现
   经过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处于预科学习阶段的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相似的消极表现,即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人际交往的范围较窄、不愿意向他人表达自我、自尊与自卑相互交织等,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如下。
   (一)学习方面
   进入大学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学生要离开生活已久的家乡,预科教育的学习、生活环境也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相对于高中学习来说,大学的学习环境更加轻松、自由,因为习惯了高中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过渡。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在高校参与预科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只有19.53%的学生会经常向老师请教,73.15%的学生会偶尔向老师请教,甚至还有7.32%的学生从未向老师请教。这个调查结果表明,预科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会主动请教自己的老师,而更倾向于老师主动为他们解答,还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预科阶段的学习成果决定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进入的大学和专业,预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由于预科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西部偏远地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直接参与大学专业课程学习是很吃力的,需要有预科学习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过渡。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少数民族学生在预科学习的过程中,有13.21%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非常有压力,他们总是会担心自己的预科成绩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而71.36%的学生在预科学习上有一点压力,但是同样也有15.43%的学生有较好的心态,他们安于现状,所以在预科学习中不会感受到多大的压力。
   (二)人际交往方面
   影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阶段人际交往方面的最大因素可以归结为语言差异,因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使用的是本民族的语言,在国家通用语言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困难。语言障碍会使他们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感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不自觉地会将自己划分在自己的交际圈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有31.25%的预科学生表示语言障碍确实会限制与其他学生的正常交际。同时,他们本身持有的性格和心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沉淀为他们所遵从的文化传统,这些同样也会成为与其他学生开展正常人际交往的限制因素,从而限制他们的层次和范围。
   为了缓解少数民族预科学习阶段的适应性问题,我们引入了四类支持起源,其中包括社会成员身份支持、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和工具支持。当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进入陌生的环境后,在寻找支持时都会倾向于寻找本民族的同学,并向他们倾诉。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预科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与其他各民族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在遇到一定的问题并需要相应的支持时,82.36%的人会优先选择与自己同民族的同学寻求帮助,当有一些娱乐交际活动时,也会优先选取自己本民族的同学来共享娱乐活动。
   (三)心理方面
   从地区分布来看,参与预科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偏远的西部地区,那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环境也相对来说较为封闭。所以当他们来到大学后,因为周围的环境比较陌生,语言、习惯等都会限制他们与其他同学的交往,长期的独处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在学校中难以找到自己舒适的归属感。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高校中只有53.68%的参加预科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喜欢当前的大学生活,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对预科阶段的生活没有感觉甚至不喜欢,这对他们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生活方面
   饮食问题是少数民族学生到新环境中较为在意的问题。虽然我国各大高校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都设置了相应的餐厅,但是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较少,很难满足学生饮食上的多元化需求。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能够习惯高校食堂饮食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只有62.37%,有33.08%的学生认为学校可以供给他们的饮食菜品是十分单一的,还缺乏家乡正宗的味道,所以不太习惯高校饮食,还有4.55%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习惯学校的饮食体系。
   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学习阶段,一般都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生活环境的改变易使他们水土不服。调查结果显示,在江浙地区上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82.62%的人会认为当地的气候与家乡的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潮湿的气候总会让他们的皮肤产生过敏性的反应。这种环境的差异性甚至在长达一年的预科学习时间段里有断断续续的适应性障碍。
   三、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学适应性问题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想要解决预科学习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问题,需要综合考究多方面的因素,可以从社会、学校、教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本身四个层面来综合探讨。
   (一)社会方面
   国家和社会作为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完善相关政策的保障机制,为民族教育的落实投放更多的资本支持。要明确适应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更新和完善相应政策,尤其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建设。
   同时,适当地扩大内地少数民族内高班的规模,因为曾有相关调查显示,有过内高班学习经历的少数民族学生要比没有相应经历的学生更快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所以,国家和社会可以重新考究内高班的规模设置,适当扩大招生规模,让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尽早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他们对新环境、新生活的适应性。
   (二)学校方面
   首先,作为实施预科教育的主体,高校应该优化预科教育的学生培养体系。始终强化和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从教育教学、日常生活、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向预科学生传达来自学校的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建立强烈的归属感。优化学校的氛围,相关部门可以编制少数民族知识手册,并组织在校全体学生研读,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宣介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强化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程度,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其次,创新帮扶服务机制。学校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民族教育政策的基础上,可以创新资助的方式,从情感交流的层面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安全感。比如可以通過勤工助学、设置相关奖学金来实现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金钱资助;也可以通过“结亲”的方式组建老师—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相互交流、关爱机制。学校还要完善相关的硬件、软件设施,比如在食堂增设特殊的窗口,并聘请少数民族的厨师为预科学生打造特色菜式,切实解决预科学生的饮食问题。
   (三)教师方面
   在教学方面,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高校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在准备教学内容和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适应度和接受度,并根据课堂表现适时做出动态调整。在教学管理方面,可以选择责任心较强的任课老师来担任预科班的班主任,并为相应的班级配备少数民族辅导员老师,保证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有效性。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去了解预科生的生活状况,多与他们贴心交流,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尽早适应新环境、新生活。
   (四)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本身方面
   预科生想要在新学校中找到归属感,最关键的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首先,预科生必须主动接受新生活,主动融入新环境。其次,要把完成预科任务和取得好成绩作为最终目标,主动学习好的学习方法并提高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的能力,以踏实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约束自我,并根据课程内容尽快做出调整。最后,要学会克服一直以来的依赖心理,主动向同学和老师阐述自己的不安并向他们寻求解决方法,接纳别人的意见,改变自我封闭状态。
   四、小结
   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说,因为所接受的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适应性问题。针对问题发生的源头做出详细的分析,并从社会、学校、教师、预科学生本身等出发,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预科教育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慧.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现状及帮扶措施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5):120-123.
   [2]张钦峰,王一涵,魏艺.浅析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9,6(56):269-270.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探索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模式。从课程定位、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成效与反思等方面,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在文学写作的审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  [关 键 词] 文学写作;应用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1
期刊
[摘 要]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且目前有关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较少, 因此,基于问卷星调查结果,精准分析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项目,对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将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需求;教学困难和障碍;培训项目  [中图
期刊
[摘 要] 目前水利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人才缺口大,市场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水利技能人才填补市场空缺,学院从三种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发展,定向培养的落地实施,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使用方面入手,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强、技能比赛成绩优异、受企业欢迎、就业满意度高的水利人才,服务于社会。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以赛促学;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5
期刊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逐年增大,近年来伴随着这一现象的产生,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山西工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保障及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其地位非常重要。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人才需求,是高职教育从业人员努力的基本方向。在“百万扩招”的大背景下,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前期该校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精神和多元人才培养相关情况为依据和切入点,探究该校在多元人才培养领域的方法模式及典型经验
期刊
[摘 要] 分析当前企业用人的三大变化:用人供需数量变化、用人供需结构变化、供需匹配方式变化,针对高职物联网专业企业订单班和普通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就业问题,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六大应对策略,学生要做好行业、组织、职位调研,做好个人期待管理、充分盘活人脉资源;学校要为毕业生搭建有效的就业渠道、开展就业指导线上服务、及时同步宣导就业平台及政策。  [关 键 词] 高职毕业生;就业
期刊
[摘 要] 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测绘基础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比较强,应用范围广。以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探究高职本科培养模式下不同专业所开设的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方法。主要从课程讲授的内容及学时、实验及期末考核方式、各项成绩的占比这三方面进行课程的考核改革实践,既兼顾到不同专业对测绘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又加大了过程性考核的比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 键 词] 高
期刊
[摘 要] 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结合广西医科大学实际,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已进行了一段时间,改革的成效已逐渐显现出来,此时需要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深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从招生考试改革、培养模式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严格落实医教协同的要求,深入推进培养改革,不断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积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是新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在印尼成立境外分院,与当地学校联合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不仅推动了当地高职教育发展及社会进步,也为印尼培养出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針对境外办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发展规划、教学师资、企业合作等方面深入思考并提出推进境外办学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期刊
[摘 要]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国家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育部监测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还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状态数据是学校教学管理研究的基础,充分利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数据填报分析功能,能够准确反映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现状。以重庆工程学院为例,指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重要性,通过纵横向比较,找准学校所处位置,寻找差距,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