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带来的机会和一本杂志带来的机会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这段时间一些读者和我们编辑部引发了很好的互动沟通,对于人人都苦恼的工作怎样才能变成人人都快乐的工作展开了各抒己见的探讨。而借此次编者话之际,我想也许可以进行一次更深入思考的交流。
  首先是我们现实工作更需要观念性还是操作性的内容?这个问题的本源实际是探讨事物的进程到底由理念还是利益( 操作性的东西通常能更直接地实现利益) 推动的。韦伯说:“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上的方向,在这轨道上,利益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行为。”也就是说从直接的关联上看,是“利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但是人们如何理解这“利益”,或者说,这轨道往什么方向去,却决定于人们的观念,尤其是人们的价值观,决定于什么是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他们觉得“最好”的东西,什么是他们认为最值得追求的东西。当然,这里对“利益”的理解必须是极其宽泛的观点,它不只是物质的、经济的利益,甚至也包括精神的“利益”。显然,在这个剧变时代,工作进程需要这两者的互为支撑和作用。而《职场》无法决定( 或者提高和提供) 人们工作的物质利益。
  那么《职场》能做什么?是为每个工作人实现快乐工作吗?这让我想起那句关于“民主”的名言:“民主的目的不是为人民谋求幸福,而是给人民为自己谋幸福创造机会。”换句话说,《职场》的目的也不是直接给予工作的快乐和成功,而是给千万个工作人为自己谋取快乐和实现成功的机会。如同“民主”这个概念一样,《职场》提供的是一种行动的思考体系、一种借鉴,而非行动本身。因为行为无法移植,但是思考体系可以移植和嫁接发展。
  如此,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工作需要哪些观念或者体系的借鉴?这里所理解的“观念”是这样一些关键词,它已经不是思想家处理的“概念”,而是变成社会上流行的东西,被许多人支持或者反对的东西。对“概念”的处理是需要一些特殊能力或训练的,而“观念”则是人人拥有的,虽然不一定能清楚系统地表达,甚至有时不一定被自身明确地意识,比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管有没有或者有多大的独创性。这种“观念”的源头虽然还是在“概念”或者说“思想”,但它已经不是一两个人的思想,而是千百万人的思想。这本杂志要处理的“观念”就是这样一些共享而非独享的思想,或者说是希望将某些独享的观念能够通过我们这个传播平台成为职业大场中共享的概念。
  那么这样的观念或者思想到底能对现实工作起什么作用,或者起多大的作用?其实当我们说观念起了作用的时候,并不一定是说它起的都是好作用,或者说起了作用的观念都是正确的。正如英国的一位智者断言,观念对人生活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与其中的错误程度恰好成正比。而吊诡的是,在这个喧嚣年代媒体的常态是我们过度引申而张扬的单线“进步观念”,可能它最有用的成分往往不那么引人注意乃至显得苍白无力,而它最真实的部分却是不那么有说服力或周全。这是《职场》杂志在选择人物乃至采访这些人物和事件背后的观念时发现的一个事实和困惑。
  而这样的吊诡也和有关民主的悖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众所周知民主不是万能药,它不能包治一切,甚至无法解决三个著名的悖论,即同意与效率之间、代表性与治国能力之间、冲突与认同之间的悖论。如果将第二组悖论中的“治国能力”更换成“掌控工作的能力”,你会发现这其中的内涵与我们碰到的、引发我们思考的困惑有多么深刻的一致。
  不过好在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往往需要通过一个观念的后果才能比较清楚地认识这个观念,而这个过程中除了时间的“中介”,我们还需要非常注意作为人的“中介”:观念往往是通过少数人、尤其是行动的少数人而对多数人发生作用的。
  而这应该是这本杂志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阅读他人历史和接近真实记录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山寨文化在今年来势汹汹。这个词儿据说起源于广东话,原来指的是一些没有正规品牌的电子制造厂,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的一种现象。由此衍生出山寨家族的诸多成员,什么山寨电影、 山寨飞机,甚至山寨周杰伦。善于把模仿变成超越的山寨创意,成了众人津津乐道的草根智慧。思想有多远,山寨创意就能走多远。本文的标题就依据此种精神,把周星驰也给山寨了一把。  下次你的同事再在你面前秀什么创
期刊
托斯卡纳羊排。泻湖上的贡多拉(Gondola)。带气儿和不带气儿的LEVISSIMA。百花大教堂到艺术学院路上的皮具市场。许愿池里的各国硬币以及旁边一家叫Gelateria 店里的坚果冰淇淋。西班牙广场GUCCI 店门口的炒栗子路边摊。  或许以上这些印象太深入人心,所以意大利停留在记忆中的一些时刻反而有点像个上个世纪穿着缎子旗袍、抹着蔻丹色指甲油、坐在有些烟雾缭绕且充盈着香薰味的大宅门儿里听西洋
期刊
叶锦添说他不相信文字,我想这是有道理的。在亲自“面圣”实行拍摄大计之前,我读了我们之前对他上万字的采访录音整理,并和面采他的两位记者一一核对讨论,同时恶补了若干媒体对他的采访,还看了他马上就要出版的新书,见面的时候,还是傻眼了。  如果用开心网的“第一印象”插件评价叶锦添,见他前,我会填“自我”和“沉默”,见他后,我只想填“气色好”和“Cute”。  哪个是正确的并不重要,人的复杂性和时空的限制决
期刊
肌腱,肌腱,肌腱!就是8 月18 日,刘翔让鸟巢里95% 的上座率中的大部分人觉得黯然失色、那天导致他不能如期发挥的那个部位。据说刘翔得的是“肌腱末端病”,属于从事跑跳项目运动员的职业病之一,就如同打网球的运动员易患腱鞘炎、射箭运动员易得“黄心病”、跳水运动员容易视网膜脱落一样,运动竞技在它健康积极辉煌的背后除了汗水,还有伤痛。展现这些运动背后容易受伤的部位,提醒我们在平日积极运动的同时,也学会根
期刊
罗伯特· 萨顿29 岁时进入了斯坦福大学做研究员。紧张、缺乏经验、办事能力弱让他看起来像个愣头青一样,第一学年结束时,他得到的教学评价差得惊人。不过呢,通过两个学年的努力,到第三个学年结束的时候,罗伯特·萨顿获得了他们系——工程学院管理科学及工程系的最佳教师奖,这可是学生投票选出来的哟!  可惜他没能高兴多久,一位同事在学生散去后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用罗伯特的话说,“脸上挂着专门做给别人看的灿烂
期刊
1972 年1 月17 日,世界级魔术师Rudy Horn 在慕尼黑的奥林匹克顶上骑着他的独轮车抛起圆环。那些圆环被抛起的时间点、衔接、转换、落下的速度等环节都被他精确到十几分之一秒,否则表演便不能顺利完成。  这一幕几乎可以被理解为奥运会筹建工作的精神图腾。Rudy Horn 相当于撑起“五环”( 奥运) 的背后那群人的群体符号,他高高抛起“奥运五环”,抛接动作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准确性、流程顺序、
期刊
  
期刊
摄影/江浩      这是一个“好公司”栏目从来没有涉及过的行业,这家默默无闻的TOP1公司从未生产过一件让普通大众耳熟能详、“一传十、十传百”的产品,但即便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它的员工也能做到用超乎想象的热情和诗意,让他们的劳动成果环绕我们周围,帮助我们的生活运转。  这里的工作通常被理解为枯燥,但这里又有我所见过最热情的工作者了,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充满热望地工作?  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我很难了解
期刊
在一段直击北京奥运测试赛“好运北京”后台的视频中,奥运形象总设计易茗拿着大号的腮红刷轻轻地在一位身姿挺拔的礼仪小姐左侧脸颊斜斜地向上扫到外眼角,仔细地端详一下后,又用指腹在颧骨处稍作调整——看上去和他在其他美容节目中给模特现场做妆容设计没有什么不同。而我,也的确想象不出奥运会中化妆造型工作的庞大和复杂。“不就是给模特化妆盘发么?”  可偏偏就是这个在视频中工作显得随心所欲的易茗告诉我:“抛开可以预
期刊
根据历届奥运会的经验来看,举办北京奥运会所需要的工作人员总数大约在4000 人。这些人要把一场有28 个体育大项、302个运动小项、10000 名运动员、20000名媒体记者参加的盛会运行下来——哦,对了,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机构还预测本届奥运会的观众人数将创历史新高,比上届雅典奥运会的观众人数“40亿人次”还要高——这4000 人所要面临的挑战不言自明。    总体工作进度表    北京奥组委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