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教学强调以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习者兴趣与需要为中心,以班级教学的调适与分化为基本方向,以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的最大发展为目标。经过自己多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求,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才能依托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从而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的人格发展中获得意义。以下是我在语文课上的几点做法,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课前五分钟小故事演讲
   这个办法我已经运用多年,毕业的学生见到我,说起我的课,印象最深的就是语文课前那五分钟的小故事演讲。
   这个演讲的内容是有规定的,语文课嘛咱就针对语文来,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个成语故事,介绍一部名著,叙述一篇美文,介绍一位作家……内容呢是与语文有关的,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不管讲多长,必须是脱稿的,不能照着读;再一个就是要站在讲台上,面向全体同学和老师,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别小看这点要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很多学生选的内容没有记住,站在讲台上就忘记了,我就让他下一节课再补上;还有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声音像蚊子,只给自己听,我就让他一遍一遍的讲,直到全班同学听见为止。还有的同学站在讲台前手脚没处放,抬不起头,脸红脖子粗……我就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这是锻炼他们的好机会,以后走向社会,我们要跟别人打交道,不会说话怎么行。
   刚开始实行这个办法的时候,我很担心进行不下去,后来我发现这担心是多余的,许多学习不好的学生上课可以不认真听讲,可以不写作业,但是对这个任务他却兴趣盎然,是绝对不会忘记的。今年我教的一个叫周润发的学生,上课是从来没有课本的,只是看图画书的水平,那天我上课的时候看见安排表是他演讲,心想他肯定不会准备,已经在想怎样惩罚他了,(因为我这个节目不能中断,若是他不讲,后边就不好进行。)没想到他竟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今天还讲故事不?”我说你准备好了,他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不用想办法惩罚了。演讲时他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流利,态度自然、大方,看看现在的他你根本想不到平时他是一个上课睡大觉的孩子。我想,每个人都有一种想展示自己的欲望,都有一种想要被别人肯定的需求,他想告诉别人,我同样优秀。讲台前短短的五分钟,他肯定在背后偷偷练习过无数次。我“狠狠”的表扬了他,同学们也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看见他涨红的幸福的笑脸,挺起的胸脯。我心里真的很感慨,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成绩论英雄,让多少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深深的自卑,让他们的求学生涯暗淡无光。
   台上的学生演讲,台下的同学是不是就是听听而已呢?不是的。我的学生都知道,演讲仅仅是开始,他们必须认真听,因为这个学生讲完了,我的提问就开始了。针对这个学生的演讲内容,我会即兴给他们设计几个问题。这样就不会让演讲流于形式,真正的做到资源共享。有时我还会给他们引申开去,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故事。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就是枕着故事入睡的,不管多大对故事都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久而久之,他们能不喜欢上语文课吗?
   这短短的五分钟,我想很多孩子会终生难忘!
   二、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新课改告诉我们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有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整个教育界都在提倡“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改革了我的课堂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一)小组合作研讨课文
   我把全班分成14个学习小组,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每组有A、B、C、D四个同学。每学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每组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从几组开始提问,所以从文中至少要找出14个问题,这就培养了他们开动脑筋的好习惯。回答问题时每组派一个代表,不同等级的同学得的分数是不同的,A是最好的同学,他回答问题只得1分,如果是B,就会得4分,这就促使这个组的同学拼命教会那个较差的,有利于共同提高。这是必答题,然后还有抢答题,也是根据等级给小组加分。成绩高的小组我们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掌声、笑脸、班级日志加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动脑的习惯,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老师也不用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讲,学生也不用在下边懒洋洋的听了。
   (二)小组合作背诵课文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是要背诵的,以前都是老师亲自检查,但是全班那么多同学,又查不过来,久而久之,学生摸到规律,就会偷懒。新的课改理念让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把黑板分成三部分,一边写“男”,一边写“女”,另一边是组号,背过的同学就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在你的组号里写下相应的分数(这分数是你的等级,跟前边是一样的)。这里面既有男女同学的竞争,又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为了写上自己的名字,就会拼命的背课文。有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还用背,直接写上自己的名字不就得了?我还有一招:背过的同学可以互相检查,若是他没背过,从黑板上抹去他的名字,并倒扣他所在小组的分数。你不要担心学生会舞弊,学生的认真你是想象不到的。有一次背一篇课文,一个女同学黑板上写下了名字,马上有一个男同学去检查,然后毫不留情的上黑板把她的名字抹去,女同学待会又上去写上,男同学又抹去,几次三番,双方都快恼了,找到我,我亲自检查,原因只是因为这个女孩子背诵时有点停顿,男生就不让背过。这样的办法老师在课堂上多么的省心,学生的兴趣又是多么的高涨!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   一、从课题入手鼓励探究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课文
期刊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不厌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提高修改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我就作文修改谈谈自己的见解:   首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入手   一、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很简单,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或病句。于是一动笔
期刊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或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假腔假调、入股气息浓,或缺乏想象力、品如嚼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其主要原因。作文教学也必须遵循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生活实践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一、阅读、欣赏让学生感知生活,触摸生活   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质上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教师通
期刊
最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并着意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仅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
期刊
前不久,我的一个9岁的侄子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和6位同学一起到郊外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突然有四个男孩子把他们拦住,向他们勒索要钱。其中最大的男孩可能12岁左右,手中还拿着双节铁棍,威胁侄子和他的几位同学说,不拿钱就不准他们走。面对比他们大,而且手中还拿着武器的对方,侄子和他的同学并没有妥协,而是齐心协力,积极想办法对付。首先,他们捡起身边的石块或砖块,造成一种我们并不怕的气势,使得那四位男孩不敢轻易
期刊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数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亲密合作,共创和谐课堂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
期刊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施的关键是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
期刊
学能自得,是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的责任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如果我们把达成教学目标比喻过河的话,那么教给学生学能自得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以过河的舟楫。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自己选定学习目标,自己设疑,自己找到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才真正具备了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了,为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激起寻求自得的欲望   如果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感的人文学科,它可以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课堂上,老师居高临下教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学生则缺乏主动思考的体验,成了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了课堂的旁观者。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美,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都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我认为,作为一门人文性大于工具性的学科,无论是
期刊
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