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学校管理经验是: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尊重他人的尊严与价值,认识到人是提高工作效益的不竭源泉。“人是最重要的”,很多学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然而,一些学校的管理者仅仅是从口头上肯定,却没落实到行动中,更有甚者把管理的失败归咎于教师的不合作,却不对自己的管理是否有道进行反思,对是否真正关注和重视了学校人力资源这一要素进行思考。
培育和挖掘学校的人力资源,根据自己学校管理实践的体验,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把学校创建成学习型组织
1.营造校园“书香”氛围。要增强教师继续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去读书,不断为自己“充电”。读书的方法可以是有组织的系统培训,也可开展诸如“荐书——送书——好书导读——读书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在读书的同时,要求教师作学习笔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并定期进行交流。
2.立足教育实践,加强校本教研。要建设学习型学校,必须营造一个相互提携,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团队学习氛围,从校本出发,立足自身实践,把教研组或课题组看做一个团队,通过交流与共享,实现学校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学习,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3.制定生涯规划,争当品牌教师。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指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的力量和成就”。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汇集而成的。只有将个人愿景汇集起来,才能使共同愿景获得能量,才能朝向个人及团体想要追求的目标前进。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制订“生涯规划”,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当一名新教师加入后,让他先设定职业生涯目标,通过定性分析中的自我探索、自我剖析及定量分析中的具体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工作及各种行动,使其沿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我能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我可以往哪一条路线发展?从而确定自己最佳的生涯路线。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校的发展获得了永不衰竭的能量,同时也为教师架起了成长的阶梯。
二、转变学校的管理方式
现在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要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管理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变僵化管理为人性化管理。学校应有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仅用这些制度去“卡”老师,就是一种僵化的管理。教师大多是心智和心理都比较成熟的人,他们有自我认知,有较强的自律要求,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他们要求参与管理的愿望和能力较强。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授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教师都直接参与对话,与学校同心同德,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2.变控制管理为协调管理。学校领导的管理应从“把人管住”的封建式管理转变为协调管理,它要求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使师生能与团队、与社会和谐共存,人与人和睦相处,协调合作。当然,人与人的沟通与协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上下级之间,一般人对比自己职位高的人都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戒备心理。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放下架子”,主动走进教师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用实际行动和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同志加兄弟”的工作关系,使学校内部的内聚力最大,离心力最小,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
3.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学校工作仅有表面的平衡而没有发展潜力是不行的。管理要注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一个目标的同时,为下一个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使学校工作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良好状态。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师工作效能、效率的重要保证。首先,在评价内容的确定上,要体现学校工作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在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科研工作及工作量等方面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其次,在评价方法的使用上,要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点,将“硬性”评价与“软性”评价结合起来。比如,对教师思想品德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出勤,教学行为等显性指标,也要通过学生、家长、教师集体的评价,考察其隐性指标。再次,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不仅要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工资,晋级等挂起钩来,还应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依据。
总之,学校管理只有充分注重学校人力资源的培育与挖掘,针对各自的校本实际,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培植满足人性的发展土壤,开拓人性管理的新路子,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阶梯,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将是学校持续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
培育和挖掘学校的人力资源,根据自己学校管理实践的体验,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把学校创建成学习型组织
1.营造校园“书香”氛围。要增强教师继续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去读书,不断为自己“充电”。读书的方法可以是有组织的系统培训,也可开展诸如“荐书——送书——好书导读——读书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在读书的同时,要求教师作学习笔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并定期进行交流。
2.立足教育实践,加强校本教研。要建设学习型学校,必须营造一个相互提携,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团队学习氛围,从校本出发,立足自身实践,把教研组或课题组看做一个团队,通过交流与共享,实现学校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学习,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3.制定生涯规划,争当品牌教师。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指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的力量和成就”。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汇集而成的。只有将个人愿景汇集起来,才能使共同愿景获得能量,才能朝向个人及团体想要追求的目标前进。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制订“生涯规划”,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当一名新教师加入后,让他先设定职业生涯目标,通过定性分析中的自我探索、自我剖析及定量分析中的具体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工作及各种行动,使其沿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我能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我可以往哪一条路线发展?从而确定自己最佳的生涯路线。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校的发展获得了永不衰竭的能量,同时也为教师架起了成长的阶梯。
二、转变学校的管理方式
现在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要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管理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变僵化管理为人性化管理。学校应有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仅用这些制度去“卡”老师,就是一种僵化的管理。教师大多是心智和心理都比较成熟的人,他们有自我认知,有较强的自律要求,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他们要求参与管理的愿望和能力较强。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授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教师都直接参与对话,与学校同心同德,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2.变控制管理为协调管理。学校领导的管理应从“把人管住”的封建式管理转变为协调管理,它要求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使师生能与团队、与社会和谐共存,人与人和睦相处,协调合作。当然,人与人的沟通与协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上下级之间,一般人对比自己职位高的人都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戒备心理。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放下架子”,主动走进教师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用实际行动和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同志加兄弟”的工作关系,使学校内部的内聚力最大,离心力最小,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
3.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学校工作仅有表面的平衡而没有发展潜力是不行的。管理要注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一个目标的同时,为下一个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使学校工作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良好状态。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师工作效能、效率的重要保证。首先,在评价内容的确定上,要体现学校工作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在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科研工作及工作量等方面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其次,在评价方法的使用上,要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点,将“硬性”评价与“软性”评价结合起来。比如,对教师思想品德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出勤,教学行为等显性指标,也要通过学生、家长、教师集体的评价,考察其隐性指标。再次,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不仅要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工资,晋级等挂起钩来,还应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依据。
总之,学校管理只有充分注重学校人力资源的培育与挖掘,针对各自的校本实际,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培植满足人性的发展土壤,开拓人性管理的新路子,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阶梯,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将是学校持续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