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工科高校专业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新一代: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具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但目前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呈现课程离散化、知识碎片化特征,课程没有明确目标,知识没有有效的组织架构,使得学习能力本已偏弱的二本高校学生不能紧跟教师上课思路,学习效果极差。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项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应受到进一步重视。教师在授课时,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宏观辨识、科学探究、证据推理、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则负责完成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发挥辅助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创新、实现多元化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适当的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差异化教学,制定适合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认知。
利用MWP967KV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及红外观测仪探测数据,对邢台市两次降水个例发生前的水汽含量(IWV)、液态水含量(ILW)和云底高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状云降水的IWV、ILW在降水前2~1 h的增幅要大于层状积状云降水发生前的IWV和ILW增幅,但降水前2~1 h的IWV、ILW绝对值却是层状积状云降水大于层状云降水;层状云降水的云底高度在降水前2~1 h的降幅要小于层状积状云降水发生前的云底高度降幅,且降水前2~1 h的云底高度绝对值也是层状积状云降水小于层状云降水。IWV呈持续增加时
案例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把复杂的、枯燥的地理知识简单化、趣味化。然而,目前多数地理教师所用的教学案例大多来自教材,难以起到拓宽视野的作用。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常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但是没有一定组织规则的合作探究是没有灵魂的,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探究。本课题组尝试将学习共同体模式引入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过程,利用地理教师共同体力量制作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案例,同时用学生学习共同体组织模式取代传统的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由虚假的浅表学习走向真实的深度学习。
美术创作的环境条件包含多种要素,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机、认知、课堂行为甚至人格形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该文从可视环境因素和不可视环境因素两方面入手,论述中小学美术活动中环境条件的作用与重要意义,同时结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在当下面临的问题,以《设计制作环境雕塑》一课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在教育事业之中,提升教育效率和效果,并且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能帮助历史教学进一步具象化,帮助学生吸收历史知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也能帮助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的整体发展。
利用逐小时ERA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从环流形势、中尺度特征、物理量诊断等方面,对2019年8月2日甘肃省河东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上干下湿的环境条件下,由低层切变线触发而产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落区与相对湿度大于90%的区域及能量锋的位置相对应;台风“韦帕”外围的暖湿气流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地形的抬升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上升运动,促进对流发展;风切变导致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造成局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湿位涡分量等值线密集区对降水落区具有一定的指示
康德的审美共通感理论连接了主体内和主体间两个层面。在主体内层面,它涉及知性和想象力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主体间层面,共通感表现为保证鉴赏判断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规范性原则。这种经由主体内的诸认知能力一致达至主体间的协和一致的理念,包含的置身于每个他人的位置的公共意蕴,在20世纪的哲学理论中为被延伸至政治领域,为现代化情境下化解个体与共同体的分裂提供了新的思考。但审美共通感的反思最终指向的是先验性,它的普遍立场是抽象的,无法在经验领域为解决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只有将现代化境遇下的共通感问题置于具体
黑格尔将教育学视为使人们合乎伦理的一种艺术,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地塑造人”的教育观。首先,“伦理地塑造人”的教育是除去“自然的质朴性”的教育。黑格尔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伦理性教育,作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中介,教育超越个体自然本质,促使人从简单的自然欲望向着具有自由精神和普遍伦理精神的存在者发展为目标。其次,“伦理地塑造人”的教育是实现自我解放的教育。黑格尔认为,教育是获得自我解放和自由的基础性环节,通过教育,人能够从消极无我或者恣意妄为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教育即是对人进行道德教化,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旨归,
环境正义是全球的重要议题。现实的环境问题、文化观念、信息碰撞提出了普遍关注环境正义的要求。与环境权相关的生存权与健康权以及对人的尊严的承认,蕴含了人际间环境正义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拓展出了种际环境正义的要求。它们共同证成了环境正义的价值合理性,且作为决定性的道德理由促使我们推进环境正义。为此,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观念的改变、个体能力的提升、制度的保障。作为可能条件,唯有制度先行,观念与能力两翼并进才能不断实现国内环境正义与全球环境正义,继而实现代际环境正义与种际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实现环境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