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语文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积累,拟就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进行论述。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分层教学
  在一个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素质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便形成了“好、中、差”三类生,后者在学习中出现困难,通称为“学困生”。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怕苦怕累或贪玩,学习不努力。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适合自己的或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
  2、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原因
  (1)现在的学生几乎全为独生子女,有的家长素质较低,无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有的为了工作或忙于应酬,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甚至是保姆照顾,只管孩子能吃好住好就行,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无暇顾及,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自私、以我为主,合作互助意识差。
  (2)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3)在现代条件形成的网络时代影响下,一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引导而不能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使得孩子不是要想对他们说明什么,而是尽力隐瞒,所以生活在一种不健康的网络小说或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情感的依托,进而产生对现实认识不足和不能正确定位自己。
  二、学困生的转化
  我认为,有的放矢的“补差”方法是“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这一方法源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如何采用“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进行转化呢?
  1、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不是只有“差”,而没有优点和特长的;学困生往往不是因为笨,而是由于缺乏对语文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兴趣或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与辅导中,要对学困生仔细观察,挖掘其学习语文方面的闪光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抓住恰当时机去加以鞭策、激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的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对口齿伶俐、声音宏亮的学困生,抓住其具备较好朗读条件的优势进行朗读辅导训练,使学困生能出色地朗读课文,赢得同学们的赞许;对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的学困生,进行书法技巧指导,使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体,赢得同学们的钦佩……积极地去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分层教学,分类辅导,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与展示。这样,学困生就会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快乐,于是积极地参加“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以“一技”带动其全方位语文能力的提高。
  2、弥补缺欠,强化基础,提高能力。
  由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认识能力有缺欠,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学困生往往抓不住学习要领,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学中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达到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为了强化学困生的“感知—理解—记忆”的认识过程,必须对学困生进行易混淆字词的区别、重点语句再理解、写作技巧再分析等方面的教学;随着学困生的“缺、漏、错”的逐渐减少,完整、准确的知识便会在学困生的头脑中扎根,从而变“差”为中,进而为“优”。
  3、注重启发,细心引导,做好衔接。
  “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
  由于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欲望,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但新旧知识总是零乱的,孤立的贮存在头脑中。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要进行注重启发,细心引导的教学,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如讲“句子和句子成份”一节,讲到“大多数句子是由短语带上一定语气语调构成”时,为了助于学困生的理解和掌握,设计了“短语的概念、组成及类型等有关联知识的复习内容,为学困生检验自己已有知识的准确性提供机会,便于差生对识记有误的知识及时纠正,混淆的概念得到澄清。学困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使知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了。经过这样的教学与辅导,学困生观察就更加敏锐了,准确了,记忆时也会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学困生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的相应提高也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样,其学习差距也就大大缩小了。
  由此可见,了解学困生的成因,运用“分层教学、分类辅导”方式教学,可切实地调动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可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确保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新课程小学语文将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体现出语文能力综合性的课程价值目标,也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话题和交流平台。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口语交际教学,既涵盖了听话、说话的所有教学要求和目的,又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性。既然口语交际有别于听话、说话,那么口语交际教学显然为广大教师
摘要:依据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状况处于“青春期”,生命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的特殊时期,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心理的不够沟通、教法的不够得当、教材的不够合理、学生心理矛盾复杂、生理变化巨大、学习方法断层、学习习惯不良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与学 衔接  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测试中成绩一落千丈,暴露出了种种问题。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件令小巴迪得意的事是什么?  得意的是小巴迪写的一首诗。  师:什么时候写的?  生:在小巴迪7、8岁的时候。  师:说完整  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上节课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
摘要:在面对21世纪的新课改中,应注重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研究。本文主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探索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注重学习物理动机培养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最后提出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培养物理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动机 方法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物理学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恐怕难以估计。然而在现今中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因为其在中考中相对
摘要:类比思想是一种基本逻辑思维,它是将属性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总结出类似事物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积极导入类比思想的精髓,应用其中,将会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类比思想 高中数学 建议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一种新的教学思想逐渐被很多教师所采纳,那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类比思想。将类比思想应用在不同学科的教学当中,往往能够收
一、原文: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
摘要: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也应当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他们对现行的阅读测试题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阅读能力的核心元素是理解。面对学生阅读的现状,当前迫在眉睫的并不是“进一步强化”阅读能力的考查,而是首先要淡化考查,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接受阅读的熏陶,使阅读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阅读 测评 调查分析  现行的语文高考试卷,阅读测试已经占据了显著的版面。有专家评说,在
摘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转换成一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 培养  语文的学习,并不仅是写会几
【摘要】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现状来看,学习的效益不高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若解此惑,须对学生的  语文学习心理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对症下药",从而采取正确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心理障碍和谐环境  一、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及其倾向,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异常表现。语文学习  的心理障碍主要是识记、阅读、写作学习困难。他们不能把印在书上的符号,
摘要: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情境教学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为此,本人就如何巧设教学情境,让小学品德课教学绽放新的精彩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几点个总结的教学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 教学情境 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内在需求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