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生活,让习作充满活力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gro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儿童的内心灵性,形成于对生活的生动体验。探索儿童习作心理,对有效指导儿童习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牵手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儿童观察生活,记录生活;鼓励儿童写出真情实感,感受写作价值,让习作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一、创设生活化的习作环境
  
  教材中的习作,内容上虽尽力体现生活化,但大多仍是命题习作的形式。平时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指定习作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儿童习作实际上是显现教师心目中的好文章。为追求与生活的联系,教师所定的题目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差不多年年在写相近的题目,对习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所写文章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习作不露真情,更缺乏童心,失去自由习作的趣味。
  校园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生活是儿童习作的主要资源,校园里的读者意识,是催生儿童创作的主要动力。文章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有活生生、真实的读者,就能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在读者意识的引导下,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点,一人一事就成为了儿童互相表达的主要内容。儿童认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指导习作还要有意引导儿童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有意组织一些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丰富儿童的心理世界。
  
  二、构建生活化的习作课堂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习作的课堂,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课堂。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表达自己的追求、愿望或理想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和校园活动资源,指导其进行想象练笔。如:中华少年儿童习作比赛题目《假如我有七十二变》,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一次想象力的培养训练。一次活动,一个人物,一件事情都会成为小作者笔下的作品素材。有的课本资源可以用来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学生的想象空间非常广阔,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会逐渐培养起来。
  为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习作的题目要少作限制,给儿童较大的选择余地,使其有内容可写,有情可抒,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教师给一个“母题”,如《_____与_____对话》,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补充完整后再写。由于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会在给定的范围里自由想象,文章思路开阔,写起来较为灵活。再有,同一主题或题目写多篇文章,或结合课文进行写作,又能使学生体会习作的灵活性,领会多种不同写法的特点,发展创造性思维。对同一事件,学生从不同角度,可以拟出不同的题目,从多角度认识和表达,如“校园”,可写校园的景色宜人、过去的校园、未来的校园、校园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辛勤劳动,等等。对课文的某个片段追溯原因进行补写,推断后果进行续写等,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
  
  三、挖掘生活化的动力资源
  
  扩大创作交流组织,构建习作交流平台。要将学生独立习作变为集体或相互交流的习作,建立儿童自己的习作交流群。教师参与其中是最重要的读者,阅读中,要与儿童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教给儿童评价习作的方法,组织儿童进行习作的传阅、批改和评价等。儿童把自己的作品对全班同学朗读,找同伴阅读,请家长阅读,都会扩大习作的传播空间。教师在校园文化墙张贴佳句、佳作,在习作刊物上发表作品,参加系列习作大赛等,都是展示儿童习作水平的好办法。读者可以是同学、朋友、父母,其他学校的学生、当地社团甚至国外的朋友。总之,使学生在自己的习作被教师、同学、朋友、笔友、父母等读者阅读、欣赏时,在众多“读者”所给评语或评价中,感受到自己习作的快乐,最后,把儿童的习作张贴出来,让读者群加以品读、鉴赏,会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立笔友会,创建属于儿童自己的文学社团。笔友可以是同校同学、外校的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或社会中其他人士。笔友之间除相互欣赏作品之外,还可写信,告知对方本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近期发生的事情,以解决学生习作不看对象的弊病,并使儿童更好地看到习作的价值和功能。在笔友会的基础上,可以创办文学社团,出刊自己的手抄报,举办校园广播之声等,扩大习作交流空间,增强儿童的习作动力。
  总之,儿童习作的过程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牵手生活,激发儿童的创作热情,让习作充满活力,才会使儿童由学会表达到乐于表达,儿童的习作天性才会得到发展,习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往往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
人的健康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如今独生子女如林的社会里存在着很多的亚健康人群,他 Human health is: “Not o
学生的口语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课堂上、情境中、活动中、日常的积累运用中逐步提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一、有效地进行文本交流,在课堂中培养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运用语言的鲜活源泉,我们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激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广袤的中华沃土孕育了汉语文化,而汉字又可谓汉语文化之魂。汉字的书写历来为人们讲究和重视,古代书法家练字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名家的书法作品向来被人们视为珍宝,争相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书写训练不容忽视。面对书写训练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的情况,我们要正确认识书写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以及书写训练怡情养性、培养民族情感等功能,教学中处理好书写训练几个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基本性质,二者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不论学习课文,还是考试之前的复习,都不应忽视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应当如何体现人性化呢?  作为教师应是成熟的专业的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将教师的专业成熟概括为三个方面:“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工作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和谐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要使学生乐学语文、学好语文,关键在于激励,激励是语文教学的法宝,那么,如何创设激励机制,较好地运用这一法宝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多加赞扬,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的确如此,赞扬比责备效果好,鼓励比打击作用大,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学生的缺点、错误也不能指出,也要一味赞扬、鼓励?不是的。我认为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尤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基本性质,二者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不论学习课文,还是考试之前的复习,都不应忽视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应当如何体现人性化呢?  作为教师应是成熟的专业的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将教师的专业成熟概括为三个方面:“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工作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和谐
在多年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会把课堂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同时,很多县区等中等以下发展区域的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传统的教与学方法上。当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实际应用的领域狭窄,而小学计算机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教学基础相对薄弱等一些问题,使得小学信息技术课
从事教育近20年,三尺讲台陪伴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讲课是我的工作,回味每一堂课的起伏跌宕是我的乐趣,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何谓一堂好课?有人认为,教师讲得清楚,对教材把握准确,挖掘教材量度准确、恰当,就是一堂好课;也有人认为,教师课件做得时尚、生动,就是一堂好课;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学生听懂了,记住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就是一堂好课。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什么样的课称得上精彩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确,兴趣是一种意志趋向,求知的动力,一种主动性,一种驱动性。然而,我们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咬笔头,教师皱眉头”的现象,许多学生对习作畏惧、乏味,硬着头皮写作文,特别是中年级的学生更惧怕作文。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惧怕心理呢?我认为要依据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入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