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西去(中)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里,性和死亡一直是不可触碰的禁忌话题。前者源于歪曲,看不到性的美好,于是就只有下流、淫秽乃至肮脏,即使心头无比向往,却又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后者源于恐惧,不愿意面对生命终止的必然,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期到来,总害怕“说曹操,曹操到”,于是就掩饰、委婉甚至讳莫如深。其实,两者都因无知而深受其害。
  小时候问起什么是死,大人轻则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搪塞过去,听过稍微浪漫点的说法就是“人死后天上就多了一颗星星”;重则大声呵斥,强行终止这个不吉利的话题。可是,我们内心关于死亡困惑的纠结解开了吗?依然没有。
  2020年12月15日,四川泸州一名小学生跳楼自杀,他在自杀前留下一封遗书,上面写道:“我活得太累了,我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2019年4月15日,成都一名14岁男孩坠楼,还告诉别人“不要救我”。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17岁的男孩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排名第二的死因。
  我们往往把孩子的自杀归结于孩子的承受能力弱,打不得骂不得,一点委屈就要寻死觅活,这就是全部原因吗?
  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自杀,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死亡的代价是什么,他们把死当作远离爸妈唠叨的一条捷径,就跟离家出走一样稀松平常。死亡成了他们抵抗父母的對策,成为逃避惩罚的手段,殊不知,恰恰相反,唯独缺乏的是对生命的敬重。
  巴雷特说:“只有认知死亡,才可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这个关于生命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有责任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正视自然规律,是他们的权利。不仅是孩子,在所有人类所面对的问题中,最大最重要的命题,就是生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正视死亡教育,也许就能帮助孩子对生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敬畏,也多一份珍视。因此,开展死亡教育已经是急需提上议事日程而不可忽视的事情。
  让人欣喜的是,一些学校已有相关的尝试。
  广州市二十一中作为心理示范学校,生命教育曾以辅导课形式出现。学校曾设置这样的情景:“假设在泰坦尼克号上,所有的人都即将面临死亡的威胁,你会先扔谁下去?最后留下谁?如果让你在这个时候写一封遗书,你会写什么?”这样的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死亡心理、死亡体验有初步感知,也能了解内心的真实情感。
  一些学校还让学生到殡仪馆、敬老院、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或实践,略窥死亡面貌。如此,在和孩子谈论死亡时,就可以坦诚相待,让孩子知道死亡真正的含义。因为,获取生命认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直面死亡——每个人对生命越无知,越无法重视生命本身。
  但是,死亡,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情,成年人尚且感到迷惘不安,更何况孩子?死亡在一个孩子身上引发的焦虑、好奇与恐惧,我们要如何应对?我们如何谈论死亡的无可避免?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做,而是无从下手,那就挤出时间,带领他们看一些书本和电影吧,但愿这些能让孩子们在理解死亡的同时,得到某种程度的慰藉。
  《鸭子、死神与郁金香》([德]沃尔夫·埃布鲁赫):一个雪花飘落的冬夜,鸭子平静地死去。死神温柔地抚平它的翅膀,目送它的尸体顺着河水远去,怅然若失,但这就是生活。
  《当世上只剩下我们俩》([瑞典]乌尔夫·尼尔松/文[瑞典]伊娃·埃里克松/图):这是一场想象中的死亡。很多孩子都这样想象过,如果灾难发生了,我该怎么办?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灾难比爸爸妈妈的消失更可怕?
  《小伤疤》([法]夏洛特·蒙德利克/[法]奥利维耶·塔莱克):妈妈不在了,要怎么保留她的味道,要怎么收藏她的声音?要怎么做,才不会忘记她?
  …………
  看日本电影《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主演本木雅弘,2008年出品),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差不多快要丢掉的传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体会每个人都会成为送别之人和被送别之人,感受骨肉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工作的自豪,有笑、有泪,更有一份别具一格的感动——只愿你曾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唯愿人人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而不至于把过世的人当成垃圾处理。正如宫崎骏在《千与千寻》里面所言:“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问题的关键是,作为老师,面对生命的无常与死亡的残酷,你有顺其自然的淡定与驾鹤西去的坦然了吗?(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设计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说,无论是国家的发展需要,还是高中生个人成长的需求,都指向了“价值观”这一核心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才有了可能。因此,在高一入学伊始,引导学生关注
期刊
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创新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以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某些知识时,借助
期刊
曹操是三国时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又是运筹帷幄的统帅,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层人士,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曹操精兵法,善诗歌,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期刊
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的综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剧作家为了演出而创作的剧本,我们称之为“戏剧文学”。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类体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  一、戏剧文学教学现状  1. 戏剧文学被教材边缘化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为例,仅仅在必修
期刊
与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以“主题”组合单元的编排方式不同,八年级单元编写开始凸显“文体”主线。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一共有8篇说明文,它们承担着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任务。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说明文  一、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说明文阅读教学要关注两个要点:  1. 说明文这种文体有“劝说”的功能,具有客观、明确、
期刊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以下三种状况: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师生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写作训练,但收效甚微;写作训练中功利现象严重,学生为考试而进行写作训练,机械模仿范文和死记硬背范文的现象较普遍;学生写作水平低下,不能自由真实地表达,汉语式表达影响文章的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并不断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在倡导交际语言教学理念的初中英
期刊
孔丘放下名利的包袱,周游列国,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成就万世师表;李时珍潜心医著40年,踏遍千山万壑,考古证今,穷究物理,《本草纲目》悬壶济世,“药圣”美名扬四海;爱迪生醉心电气工程试验,留光、留声、留影,帮人类留住五彩缤纷的世界;看那仅做社交的马化腾,那仅做网购的马云,那仅做造车辆的李书福……面对这些丰功伟绩,我们惊叹、羡慕,甚至多出些许嫉妒,于是我们哀叹命运之不公、生活环境之恶劣、体力智力之差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个班主任的成功,不是以学校领导的评判而定,不是以自己的荣誉而论,而是以学生、家长的肯定及自己的良心安乐与否去论定的。班主任是良心活,只要一个班主任“眼中有学生,肩上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并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长自我为己任,不断学习与思考,那就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熟的班主任。  十三年的班主任生涯(12年高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教学重点是统计思想,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统计思想,笔者及所在工作室开展了“两课三思”的研修活动.  两课:  1.2018年10月1日至17日,备课阶段;  2.10月18日,磨课阶段.  三思:  1.备课阶段对课题的深入思考;  2.磨课后改进教学设计的思考;  3.授课后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现以《10.1 统
期刊
前不久,笔者有幸到重庆八中参加西部名校联盟第六次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深度教学与深层学习”为活动主题。笔者聆听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郝正军先生所作的“优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精彩报告,几位老师关于深度教学与深层学习的阐释和见解,活动还交流展示了西部9位名校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活动对高考9个学科都安排了两节关于深度教学与深层学习的同课异构研究课,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聆听了重庆八中唐卓伶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