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制表史上,英法实属大国,如今故宫博物院里所展出的古董钟表,很多源自英法制造。但为何瑞士最终成为制表中心直至今天?这与欧洲宗教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有关。 16世纪上半叶,日内瓦以制造珠宝驰名。由于 1541年喀尔文的来临,禁止人们佩戴珠宝,饰金匠和上釉工匠不得不开始从事制造有实用性的腕表,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替瑞士的钟表业奠下磐基。 17世纪起,日内瓦的制表从业员地位提升,并于 1601年创立全球首个制表业公会,规定每位制表师必须把名字或标记铸于每枚其所装嵌的表底上,以作优良质素之保证。日内瓦逐渐形成一股庞大的制表业力量。 18世纪,蓬勃的钟表业发展至瑞士其他地区,当时住在汝拉山谷的年青人毅然外出学习制表工艺以改善生活,后回归故乡收徒传业,令这行在山谷中发扬光大。汝拉山谷是复杂机芯的起源地,山谷居民多为农夫,漫长冬季大雪封山,精密手表制作无疑为他们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机会。由于他们有空闲时间与精巧手工,加上山谷中丰富的铁矿,遂研制出日历机械,呜报机械及其他细致的钟表配件。
其实,不仅在日内瓦,沿着瑞士的侏罗山脉、与法国接壤的一长片地区都成为手工工匠的栖息之地,钟表谷应运而生。包括纳沙泰尔、拉绍德芳、侏罗山区、索伊米亚、比尔、格伦兴等。 20世纪 60年代,制表业的用工人数达到了顶峰, 1500家制表企业共雇佣员工近 9万人。
虽然瑞士制表地位崇高,但德国、日本仿佛追兵气势正盛。据悉,世界上第一枚怀表是产自德国, 19世纪时,格拉苏蒂镇更成为全球重要制表区域之一。但二战的烽火,使德累斯顿遭到重创,精密腕表制造几乎荡然无存。直至柏林墙倒塌之后,才复苏重现。朗格品牌的回归乃至一日千里的发展,再次证明了德国制表精髓的强大。我非常敬佩钟表师。他们是能将拥有历史沉淀的传统与今天的尖端技术完美地结合的雕塑家、艺术家。他们独特的专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使我们能够去拥抱星球并与神秘的宇宙共舞 ……这是老海耶克的感叹。
如此优秀的制表技艺理应世代相传。可 20世纪 70年代,日本发动了石英危机,几乎毁灭了整个瑞士制表业,让制表人才几乎断代,有的制表学校甚至只留有一名学生,大批钟表学徒转行。到 80年代中期,瑞士制表业尚存的 500 600家企业雇佣的员工总数仅为 3万人左右。之后,业内人士一直呼唤复杂技艺与手工艺的回归。幸得老海耶克力挽狂澜,挽救了瑞士机械制表业。 20多年前,随着机械表的回归,这个职业的价值开始回升。2011年,瑞士的 7所钟表学校共招收 425名新生,比2010年增加了 9%。毕业生人数达到 330名,也创下纪录。 1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一半。如今该行业吸引来的不仅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还有计划重新择业的成年人。
除了传统制表学校外,大的钟表企业也参与办学。尼古拉斯海耶克制表学校由斯沃琪集团前任主席老海耶克创办,已在全球设立了五所分校,分别位于中国、马来西亚、德国( 2所)及美国。入学申请者须通过五轮严格的入学考试。完成整个课程需要 3000课时,历时二至三年,具体的课时安排取决于学校所在国家的校历安排。历峰集团于 2008年创办瑞士制表学院, 2009至 2011年期间,学院分别在达拉斯、香港及上海设立分院。这些学院协助学生取得国际认可的 WOSTEP证书,该证书等同瑞士制造的质量保证。
如今年轻人会选择这行,其原因也许是大集团的福利诱人,又或者是能进一步接触奢华行业。其实,在表厂里,根本就没有奢华感觉,常面对的是锉下的金属屑。外观华丽有趣的腕表,在制造过程中是相当枯燥的,一道工序经年累月的重复操作,其技术人员、尤其是工匠们无趣而坚忍的工作,让人敬佩。有人说,钟表业的繁荣会让表匠们得益不少,但慢工出细活的传统工艺,其收入的增加速度快不起来。即便一些独立制表师或品牌高级制表专家出了名,但绝大多数表匠依然每天埋头苦干。
年轻人别以为进入制表学院,前途就会一片光明。如朗格制表学院,主要为朗格培养“储备人才”。优秀学生,有去朗格实习的机会。不过,学生先要通过一项“能力倾向测试”,表示“非常适合钟表行业”才行。往往你能否笑到最后,就看你的造化,也不乏有学生忍受不了那种长时间的寂寞而半途而废的。在欧洲的许多钟表学校,学生毕业一般有两种出路,受聘于大型的钟表公司,或单干成为独立制表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钟表学徒工选择双轨制培训,即一面在企业参加实习,一面在学校接受培训,近 35%的新生培训采用这种方式。未来,钟表匠的就业前景不好妄下定论,钟表业一直是个谨慎的行业,对于“石英危机”的经历,相信老一代钟表匠们仍心有余悸。加上其他方面的压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行业不会大批量培养钟表匠,或是降低要求,那无疑将是自掘坟墓。
上海英才中心更好的服务承诺
客户服务的旺盛需求,中国顾客日益增加的购表热情,以及在中国招募制表师面临的严峻挑战,促成了百达翡丽上海英才中心的诞生。这是百达翡丽在日内瓦制表工坊外设立的首个此类培训机构。这也是百达翡丽将近 175年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日前,百达翡丽总裁泰瑞 ·斯登先生亲自主持英才中心的揭幕仪式。
他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所有百达翡丽腕表在制作时都怀有一个目标,即恒久留传。我们有责任提供最高水准的客户服务,这是百达翡丽印记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相信,最出色的制表师能够分析一枚时计的整个历史并对其进行修复,不论这枚时计制作于今天,还是制作于1839年百达翡丽诞生之初。这就是制表工艺的迷人之处,这些东西你无法通过书本学习。今天,在各位尊敬来宾的见证下,我们实现了又一次突破,履行了我们的承诺,继续在客户服务领域进行投入。 ”
2005年,百达翡丽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8年来,品牌始终秉承持续稳步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对中国客人的服务质量。为满足中国腕表收藏家与爱表人士对于百达翡丽时计的需求,百达翡丽坚持长期投资,引入先进的维修设备,同时招募并培训制表师,以完善中国市场的客户服务水准,保障业务运作,最终展现出百达翡丽超凡的精美时计与卓越的品质承诺。 上海客户服务中心位于益丰外滩源,面积达 900平方米,可容纳近 30名售后服务人员,包括专业制表师、客服专员以及刚刚揭幕的百达翡丽上海英才中心甄选的 8名学员。中心的运营事务由百达翡丽全球客户服务总监劳伦 ·坎廷先生( Laurent Cantin)负责。他说:“从 2009年到 2013年,上海客户服务中心及北京客户服务中心接到的全面保养服务需求均增长了近 50%。为满足这一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决定系统招募并培训本地制表师,为中国客户提供最优服务。通过近一个月的严格招募流程, 8名学员,包括 4名男学员、 4名女学员通过了最终测试,加入我们的英才培养计划。课程为期两年,分为四个阶段。整个培养计划期间,学员需完成总共 3500小时的课程,包括制表理论、操作实践及英语。学员将在每个阶段接受测试,直至达到要求。完成整个培养计划的学员将获得相当于百达翡丽二级制表师的资质,可直接在客户服务中心工作,维修保养搭载基础机械机芯、自动机芯及石英机芯的腕表。 ”
在百达翡丽上海英才中心担任技术培训师的海斯 ·泰浩斯特先生( Gijs Terhorst),是在两年前加入百达翡丽的,他曾在日内瓦总部接受专业训练, 2011年起开始在北京客户服务中心工作,担任钟表技师。
百达翡丽印记、授权客户服务中心与百达翡丽英才中心,凭借长期秉承的工艺技术、源远流长的专业知识以及遵循百达翡丽最高标准与品牌价值培养的人才,必将成为推动品牌向前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确保每枚百达翡丽时计品质永恒,代代相传。
延续山的谷制里表热情
在汝拉山谷的 Sentier村镇以其高质量的技术和艺术创作著名,汝拉山谷技术学院 (ETVJ)就在此,这里是任何想要学习微型机械钟表工程、首饰制作和细观力学的人最佳学府。于是,自然而然地,该学院数位校友现在都在坐落于布拉苏丝邻村的爱彼表厂各部门工作。爱彼的研究与发展实验室主管 Gilles Pellet说:“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完全被课程内容所着迷。教授们分享他们对制表的热情,转递他们对这个一向尊重传统的职业的赞赏。 ”
这间独特的最高学府设立于 1901年。“当时,惟一的制表业学校在日内瓦。那些在汝拉山谷传承下来的公司,尤其是爱彼,于是决定在附近创建一所学校,以提供此行业需要的所有专业技术的培训 ”,自从 2001年以来担任校长的Lucien Bachelard如此解释。在过去 30年来,学校以惊
人的速度成长。在 80年代,只有 20名学生被训练成制表匠,而去年,已增长到 144位。校长接着说:“这样的成功反映了大家对瑞士制表专业的高度信心和尊重。虽然 70年代电子石英表的到来引起了危机,但人们对机械腕表的热情却从来没有消减。 ”
学院的课程设计成三或四年的阶段学习。在前两年,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技术。 Pellet说明:“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制作金属加工和运用各种材料,以及制造腕表的所有零件;譬如:如何切割齿轮、锉磨夹板、旋转平衡摆轮的轮轴 ”。第三年花在学习如何掌握最后完工及调整,从擒纵系统到游丝的装置,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机械功能,如计时码表或日历功能。为了也能够掌握其他复杂功能,进行如维修、翻新或制作摆钟的工作,有些学生会决定再留一年以专精技术。
打造制作绝世精品的专家
创立伊始,万国表就好像一座“钟表岛”,远离瑞士西区(传统制表业的集中地)——这是品牌必须自行周密筹划,以确保在聘用专精于机械表的巧手艺匠方面获有稳定来源的原因之一。品牌在这方面一向不遗余力。自 70年代后期,制表界对优秀的技师就求才若渴,但万国表早自1950年便已开始按照国家认可的认证标准开展学徒培训。这便造就了可容纳 37位学徒的培训中心于 1968年的创立。至 2001年,一套全新的实习生和学徒制度生效,为这些萌芽中的制表师提供更弹性的机会。
万国表的学徒培训工坊主张全面性培训模式。每年,万国表只招收最多 6位学徒,以 3至 4年学习万国表的基本制表技术;其 80%的时间留在学徒工作坊,余下 20%的时间在工厂实习。
万国表的学徒可从多方面学会制表大师的工艺。“remonteur”是上链系统、齿轮系统及机械运转训练 ;“acheveur”为擒纵机构的组成部分。 ˊgleur”(调“re校师 )集中在游丝及安装已完成的摆轮在腕表内。“retoucheur”微调机芯后, “termineur”把机芯组装到表壳内;而“rhabilleur”专精于维修服务。目标是让年轻的实习生尽可能全面地吸收专业知识。除了必要的实用制表技术外,还要兼顾他们的独立性、灵活度和创意以至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学习精神及团队精神等,对万国表而言,这些都是复杂腕表的制表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根据学徒章程,所有万国表的学徒将接受为期 3年的训练,毕业后可获得“实际制表师”的头衔。之后可选择再修读一个 4年的专业训练,专攻于“工业制造”或“rhabillage”(维修)。此外,万国表的“re部门也提供一个训练课程给希望成为 ˊgleur”ˊgleur”“re助理的实习生。
彰显年轻制表师的风采
GP芝柏表曾发布过《传统的新面貌:八位年轻制表师和钟表艺术》专集,为高级制表业界首见的出版概念。介绍 8位年轻制表师的工艺,并同时推出专集网上版。不但观察各位制表师的制表历程,并深入其生活、与亲友共处或独处的不同层面,呈现他们在制表工艺国度以外的兴趣嗜好及生活面貌。一改外界对制表工业的偏颇印象:制表工业绝非老气沉沉的古董工艺,而是充满活力,与时并进,书中介绍的制表师可谓个中典范。 GP芝柏表始终致力于培养有前瞻性的年轻一代制表人才。品牌自 2012年起,首创制表界之先河,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年轻制表师工作坊巡回展览,诠释品牌“传统的新面貌”。同时一再重申宗旨:要想让树籽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精心培育,确保它能世代相传。这便是 GP芝柏专注于培养年轻一代制表师的原因,他们将引领高级钟表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及更远的未来。正如人们常说的,如果时间是真正的奢侈品。那么,对于一间真正的高级制表厂而言,自当义不容辞,肩负起展望未来的责任。
今年,GP芝柏表年轻制表师世界巡回展再度开启了中国之旅。在探访了北京、济南和大连之后,巡回展正式登陆上海,在这里呈现制表的艺术,并展示包括革命性“恒定动力擒纵”在内的一系列别致精美腕表。期间,BQ记者特别采访到当今制表业界新一代年轻有为的佼佼者 Ste ˊphane Oes,他从瑞士纳沙泰尔 Haute Ecole d’ingeˊnierie(工程学院 )毕业,2007年加盟 GP芝柏表任 Construction Engineer (机芯制作工程师 ),目前担当 GP芝柏表机芯研发部门主管之职。他从 2009年开始投入“弹性挫曲游丝擒纵” (Buckled-Blade Escapement)项目研究,并参与构思和制作 2013年亮相的最终版本恒定动力擒纵腕表 (Constant Escapement)。
他告诉我们:“5年前我就接手成为这个项目的主管。在研发部门中,各自有各自的分工。除了我们提到的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外,还有制表师,涉及这个项目的人员一共大概有 10人左右。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有质疑、有挫折。我们没有现成可以参考的资料和实例,如何化解前所未有的难题是关键。所幸我们战胜了,这是制表师们 8年来的心血成果。 ”
德国制表业对于制表人才培育所做的贡献
德国格拉苏蒂镇是德国制表工艺的摇篮,其地名标牌上如是写道:“这里是时光居住的地方”。自 1878年起德国就开始意识到培养制表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当年的 5月 1日,Moritz Grossmann在格拉苏蒂镇创立了德国制表学校,之后,又相继建立了制表协会与基金会。
未来制表初人长才成
朗格新一年的培训课程已于 2013年 8月 19日展开。来自德国不同地区的 17名年轻学员均通过预审资格,他们会在未来三年,深入了解朗格制表技艺的奥秘。表厂同时培训两名模具工匠。朗格目前共有 41名专门制作钟表和模具的学员。
为何一些年轻人有志要成为传统的制表师?事实上,他们大多是技术“狂热分子 ”。有人是因亲友从事这个行业而有所启发,有人本来想当演员,却发现制作直径 30毫米机芯的工作台,才是他们挥洒才华的舞台。劳拉 ·施雷伯( Laura Schreiber)便是其中一人。今年,是劳拉 ·施雷伯在朗格制表学院当学徒的第三年。最初,她在教学工作室中尝试锉削、锯切、车削、钻孔等基本金工技术,同时在格拉苏蒂镇的职业学校上理论课。半年后,她终于接触到了计时仪器,导师运用时钟机芯向大家展示机械组件并逐一讲解功能。第二年,进入逐步制作腕表的阶段,他们开始了解怀表的设计、功能和修复工序,这是朗格 165年来所有事情的起点。今年是劳拉接受培训的最后一年,她已获选到灵斯泰德的丹麦制表学校参加交流计划,并将于丹麦的同事合力完成一枚腕表。语言方面不是问题,因为朗格在整个学徒计划中都会提供语言课程。
第三年的特别挑战之一就是参与一个专为未来制表匠举办的国际比赛。此前来自朗格的学员已先后两次赢得大奖。如果成绩够优异,就能在结业时继续留在朗格全职进行工作。而他们的未来,也将离制表大师不再遥远。
薪火相传的制表学堂
2013年 8月 19日,德国格拉苏蒂原创制表厂下属的阿尔弗雷德 ·海威格制表学校迎来了 28名新学徒入学。这 28名学徒中,24人将学习专业制表技能,4人将学习工具制造所必需的知识。相较于往年,其录取人数增长了近 1倍,这是这家萨克逊制表厂在全球日益增长的高级腕表需求下,所采取的与时俱进应对措施。
格拉苏蒂原创的总经理古特 ·威根(Gunter Wiegand)向新学徒们介绍了校长昆纳·莫勒(Gunnar Muller)及其教师团队。新一届的学员班已是这家制表学校自 2001年在格拉苏蒂镇开办以来的第 13届。在最初几年的运作中,该学院每年招收 12名制表师学徒。而今年,格拉苏蒂原创将制表师学徒的招生名额翻倍,招生范围也逐步扩大至德国各地。除了必修的理论课之外,在三年或三年半的培训期内,各式各样的专业实践课程让学徒们更深入地了解格拉苏原创制表厂的组装和维修领域。学校强调遵循国际培训标准,并与瑞士制表师培训与教育机构(WOSTEP)展开合作。通过这一合作,制表师学徒在通过结业考试后,将同时获得“德国熟练技工资格证书”,即 WOSTEP文凭。在开学仪式上,总经理古特 ·威根向新生承诺:若学徒结业时总评分高于 2.0(相当于美国和英国的 B级),将获得如今在德国极为宝贵的全职就业机会——保证能够在格拉苏蒂原创制表厂或任何斯沃琪集团下属公司就业。
天文学与本土制表工艺的传承
上世纪 30年代,两位制表师的出现改变了格拉苏蒂天文台的命运:奥托朗格( Otto Lange),其祖父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Ferdinand Adolph Lange);另一位名为赫伯特维姆普( Herbert Wempe)是 WEMPE天文台表厂( Wempe Chronometerwerke)的所有者。二人共同创办了格拉苏蒂天文台联盟。该机构旨在为年轻的制表师提供研究和进修机会,并承担钟表校对所的职责。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格拉苏蒂天文台联盟。数年前, WEMPE公司开始重建已逐渐沦为废墟的天文台,并建起了自己的手表生产车间。通过收购历史悠久的乌拉尼亚天文台, WEMPE将天文台表的传统继承了下去。不仅如此, WEMPE还特意充满信心地将自己的钟表生产基地建立在这个手工工艺的起源之乡。在WEMPE的努力下,制表师终于得以迁入格拉苏蒂乌拉尼亚天文台。
修葺好的天文台是当今德国惟一的符合德国天文台表标准的检测机构, WEMPE与德国图林根州和萨克森州的检测校准局在此密切合作。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在公司内部培养更多杰出的制表师, WEMPE公司自 2001年起与格拉苏蒂制表学校重新开始密切的合作。目前,汉堡总部的培训已完全转移到天文台,并在当地设立了第二个制表中心。由此,已消失了数十年的天文台表行业终于后继有人。可以想象,格拉苏蒂天文台的未来是多么令人期待。
其实,不仅在日内瓦,沿着瑞士的侏罗山脉、与法国接壤的一长片地区都成为手工工匠的栖息之地,钟表谷应运而生。包括纳沙泰尔、拉绍德芳、侏罗山区、索伊米亚、比尔、格伦兴等。 20世纪 60年代,制表业的用工人数达到了顶峰, 1500家制表企业共雇佣员工近 9万人。
虽然瑞士制表地位崇高,但德国、日本仿佛追兵气势正盛。据悉,世界上第一枚怀表是产自德国, 19世纪时,格拉苏蒂镇更成为全球重要制表区域之一。但二战的烽火,使德累斯顿遭到重创,精密腕表制造几乎荡然无存。直至柏林墙倒塌之后,才复苏重现。朗格品牌的回归乃至一日千里的发展,再次证明了德国制表精髓的强大。我非常敬佩钟表师。他们是能将拥有历史沉淀的传统与今天的尖端技术完美地结合的雕塑家、艺术家。他们独特的专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使我们能够去拥抱星球并与神秘的宇宙共舞 ……这是老海耶克的感叹。
如此优秀的制表技艺理应世代相传。可 20世纪 70年代,日本发动了石英危机,几乎毁灭了整个瑞士制表业,让制表人才几乎断代,有的制表学校甚至只留有一名学生,大批钟表学徒转行。到 80年代中期,瑞士制表业尚存的 500 600家企业雇佣的员工总数仅为 3万人左右。之后,业内人士一直呼唤复杂技艺与手工艺的回归。幸得老海耶克力挽狂澜,挽救了瑞士机械制表业。 20多年前,随着机械表的回归,这个职业的价值开始回升。2011年,瑞士的 7所钟表学校共招收 425名新生,比2010年增加了 9%。毕业生人数达到 330名,也创下纪录。 1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一半。如今该行业吸引来的不仅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还有计划重新择业的成年人。
除了传统制表学校外,大的钟表企业也参与办学。尼古拉斯海耶克制表学校由斯沃琪集团前任主席老海耶克创办,已在全球设立了五所分校,分别位于中国、马来西亚、德国( 2所)及美国。入学申请者须通过五轮严格的入学考试。完成整个课程需要 3000课时,历时二至三年,具体的课时安排取决于学校所在国家的校历安排。历峰集团于 2008年创办瑞士制表学院, 2009至 2011年期间,学院分别在达拉斯、香港及上海设立分院。这些学院协助学生取得国际认可的 WOSTEP证书,该证书等同瑞士制造的质量保证。
如今年轻人会选择这行,其原因也许是大集团的福利诱人,又或者是能进一步接触奢华行业。其实,在表厂里,根本就没有奢华感觉,常面对的是锉下的金属屑。外观华丽有趣的腕表,在制造过程中是相当枯燥的,一道工序经年累月的重复操作,其技术人员、尤其是工匠们无趣而坚忍的工作,让人敬佩。有人说,钟表业的繁荣会让表匠们得益不少,但慢工出细活的传统工艺,其收入的增加速度快不起来。即便一些独立制表师或品牌高级制表专家出了名,但绝大多数表匠依然每天埋头苦干。
年轻人别以为进入制表学院,前途就会一片光明。如朗格制表学院,主要为朗格培养“储备人才”。优秀学生,有去朗格实习的机会。不过,学生先要通过一项“能力倾向测试”,表示“非常适合钟表行业”才行。往往你能否笑到最后,就看你的造化,也不乏有学生忍受不了那种长时间的寂寞而半途而废的。在欧洲的许多钟表学校,学生毕业一般有两种出路,受聘于大型的钟表公司,或单干成为独立制表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钟表学徒工选择双轨制培训,即一面在企业参加实习,一面在学校接受培训,近 35%的新生培训采用这种方式。未来,钟表匠的就业前景不好妄下定论,钟表业一直是个谨慎的行业,对于“石英危机”的经历,相信老一代钟表匠们仍心有余悸。加上其他方面的压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行业不会大批量培养钟表匠,或是降低要求,那无疑将是自掘坟墓。
上海英才中心更好的服务承诺
客户服务的旺盛需求,中国顾客日益增加的购表热情,以及在中国招募制表师面临的严峻挑战,促成了百达翡丽上海英才中心的诞生。这是百达翡丽在日内瓦制表工坊外设立的首个此类培训机构。这也是百达翡丽将近 175年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日前,百达翡丽总裁泰瑞 ·斯登先生亲自主持英才中心的揭幕仪式。
他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所有百达翡丽腕表在制作时都怀有一个目标,即恒久留传。我们有责任提供最高水准的客户服务,这是百达翡丽印记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相信,最出色的制表师能够分析一枚时计的整个历史并对其进行修复,不论这枚时计制作于今天,还是制作于1839年百达翡丽诞生之初。这就是制表工艺的迷人之处,这些东西你无法通过书本学习。今天,在各位尊敬来宾的见证下,我们实现了又一次突破,履行了我们的承诺,继续在客户服务领域进行投入。 ”
2005年,百达翡丽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8年来,品牌始终秉承持续稳步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对中国客人的服务质量。为满足中国腕表收藏家与爱表人士对于百达翡丽时计的需求,百达翡丽坚持长期投资,引入先进的维修设备,同时招募并培训制表师,以完善中国市场的客户服务水准,保障业务运作,最终展现出百达翡丽超凡的精美时计与卓越的品质承诺。 上海客户服务中心位于益丰外滩源,面积达 900平方米,可容纳近 30名售后服务人员,包括专业制表师、客服专员以及刚刚揭幕的百达翡丽上海英才中心甄选的 8名学员。中心的运营事务由百达翡丽全球客户服务总监劳伦 ·坎廷先生( Laurent Cantin)负责。他说:“从 2009年到 2013年,上海客户服务中心及北京客户服务中心接到的全面保养服务需求均增长了近 50%。为满足这一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决定系统招募并培训本地制表师,为中国客户提供最优服务。通过近一个月的严格招募流程, 8名学员,包括 4名男学员、 4名女学员通过了最终测试,加入我们的英才培养计划。课程为期两年,分为四个阶段。整个培养计划期间,学员需完成总共 3500小时的课程,包括制表理论、操作实践及英语。学员将在每个阶段接受测试,直至达到要求。完成整个培养计划的学员将获得相当于百达翡丽二级制表师的资质,可直接在客户服务中心工作,维修保养搭载基础机械机芯、自动机芯及石英机芯的腕表。 ”
在百达翡丽上海英才中心担任技术培训师的海斯 ·泰浩斯特先生( Gijs Terhorst),是在两年前加入百达翡丽的,他曾在日内瓦总部接受专业训练, 2011年起开始在北京客户服务中心工作,担任钟表技师。
百达翡丽印记、授权客户服务中心与百达翡丽英才中心,凭借长期秉承的工艺技术、源远流长的专业知识以及遵循百达翡丽最高标准与品牌价值培养的人才,必将成为推动品牌向前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确保每枚百达翡丽时计品质永恒,代代相传。
延续山的谷制里表热情
在汝拉山谷的 Sentier村镇以其高质量的技术和艺术创作著名,汝拉山谷技术学院 (ETVJ)就在此,这里是任何想要学习微型机械钟表工程、首饰制作和细观力学的人最佳学府。于是,自然而然地,该学院数位校友现在都在坐落于布拉苏丝邻村的爱彼表厂各部门工作。爱彼的研究与发展实验室主管 Gilles Pellet说:“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完全被课程内容所着迷。教授们分享他们对制表的热情,转递他们对这个一向尊重传统的职业的赞赏。 ”
这间独特的最高学府设立于 1901年。“当时,惟一的制表业学校在日内瓦。那些在汝拉山谷传承下来的公司,尤其是爱彼,于是决定在附近创建一所学校,以提供此行业需要的所有专业技术的培训 ”,自从 2001年以来担任校长的Lucien Bachelard如此解释。在过去 30年来,学校以惊
人的速度成长。在 80年代,只有 20名学生被训练成制表匠,而去年,已增长到 144位。校长接着说:“这样的成功反映了大家对瑞士制表专业的高度信心和尊重。虽然 70年代电子石英表的到来引起了危机,但人们对机械腕表的热情却从来没有消减。 ”
学院的课程设计成三或四年的阶段学习。在前两年,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技术。 Pellet说明:“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制作金属加工和运用各种材料,以及制造腕表的所有零件;譬如:如何切割齿轮、锉磨夹板、旋转平衡摆轮的轮轴 ”。第三年花在学习如何掌握最后完工及调整,从擒纵系统到游丝的装置,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机械功能,如计时码表或日历功能。为了也能够掌握其他复杂功能,进行如维修、翻新或制作摆钟的工作,有些学生会决定再留一年以专精技术。
打造制作绝世精品的专家
创立伊始,万国表就好像一座“钟表岛”,远离瑞士西区(传统制表业的集中地)——这是品牌必须自行周密筹划,以确保在聘用专精于机械表的巧手艺匠方面获有稳定来源的原因之一。品牌在这方面一向不遗余力。自 70年代后期,制表界对优秀的技师就求才若渴,但万国表早自1950年便已开始按照国家认可的认证标准开展学徒培训。这便造就了可容纳 37位学徒的培训中心于 1968年的创立。至 2001年,一套全新的实习生和学徒制度生效,为这些萌芽中的制表师提供更弹性的机会。
万国表的学徒培训工坊主张全面性培训模式。每年,万国表只招收最多 6位学徒,以 3至 4年学习万国表的基本制表技术;其 80%的时间留在学徒工作坊,余下 20%的时间在工厂实习。
万国表的学徒可从多方面学会制表大师的工艺。“remonteur”是上链系统、齿轮系统及机械运转训练 ;“acheveur”为擒纵机构的组成部分。 ˊgleur”(调“re校师 )集中在游丝及安装已完成的摆轮在腕表内。“retoucheur”微调机芯后, “termineur”把机芯组装到表壳内;而“rhabilleur”专精于维修服务。目标是让年轻的实习生尽可能全面地吸收专业知识。除了必要的实用制表技术外,还要兼顾他们的独立性、灵活度和创意以至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学习精神及团队精神等,对万国表而言,这些都是复杂腕表的制表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根据学徒章程,所有万国表的学徒将接受为期 3年的训练,毕业后可获得“实际制表师”的头衔。之后可选择再修读一个 4年的专业训练,专攻于“工业制造”或“rhabillage”(维修)。此外,万国表的“re部门也提供一个训练课程给希望成为 ˊgleur”ˊgleur”“re助理的实习生。
彰显年轻制表师的风采
GP芝柏表曾发布过《传统的新面貌:八位年轻制表师和钟表艺术》专集,为高级制表业界首见的出版概念。介绍 8位年轻制表师的工艺,并同时推出专集网上版。不但观察各位制表师的制表历程,并深入其生活、与亲友共处或独处的不同层面,呈现他们在制表工艺国度以外的兴趣嗜好及生活面貌。一改外界对制表工业的偏颇印象:制表工业绝非老气沉沉的古董工艺,而是充满活力,与时并进,书中介绍的制表师可谓个中典范。 GP芝柏表始终致力于培养有前瞻性的年轻一代制表人才。品牌自 2012年起,首创制表界之先河,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年轻制表师工作坊巡回展览,诠释品牌“传统的新面貌”。同时一再重申宗旨:要想让树籽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精心培育,确保它能世代相传。这便是 GP芝柏专注于培养年轻一代制表师的原因,他们将引领高级钟表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及更远的未来。正如人们常说的,如果时间是真正的奢侈品。那么,对于一间真正的高级制表厂而言,自当义不容辞,肩负起展望未来的责任。
今年,GP芝柏表年轻制表师世界巡回展再度开启了中国之旅。在探访了北京、济南和大连之后,巡回展正式登陆上海,在这里呈现制表的艺术,并展示包括革命性“恒定动力擒纵”在内的一系列别致精美腕表。期间,BQ记者特别采访到当今制表业界新一代年轻有为的佼佼者 Ste ˊphane Oes,他从瑞士纳沙泰尔 Haute Ecole d’ingeˊnierie(工程学院 )毕业,2007年加盟 GP芝柏表任 Construction Engineer (机芯制作工程师 ),目前担当 GP芝柏表机芯研发部门主管之职。他从 2009年开始投入“弹性挫曲游丝擒纵” (Buckled-Blade Escapement)项目研究,并参与构思和制作 2013年亮相的最终版本恒定动力擒纵腕表 (Constant Escapement)。
他告诉我们:“5年前我就接手成为这个项目的主管。在研发部门中,各自有各自的分工。除了我们提到的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外,还有制表师,涉及这个项目的人员一共大概有 10人左右。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有质疑、有挫折。我们没有现成可以参考的资料和实例,如何化解前所未有的难题是关键。所幸我们战胜了,这是制表师们 8年来的心血成果。 ”
德国制表业对于制表人才培育所做的贡献
德国格拉苏蒂镇是德国制表工艺的摇篮,其地名标牌上如是写道:“这里是时光居住的地方”。自 1878年起德国就开始意识到培养制表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当年的 5月 1日,Moritz Grossmann在格拉苏蒂镇创立了德国制表学校,之后,又相继建立了制表协会与基金会。
未来制表初人长才成
朗格新一年的培训课程已于 2013年 8月 19日展开。来自德国不同地区的 17名年轻学员均通过预审资格,他们会在未来三年,深入了解朗格制表技艺的奥秘。表厂同时培训两名模具工匠。朗格目前共有 41名专门制作钟表和模具的学员。
为何一些年轻人有志要成为传统的制表师?事实上,他们大多是技术“狂热分子 ”。有人是因亲友从事这个行业而有所启发,有人本来想当演员,却发现制作直径 30毫米机芯的工作台,才是他们挥洒才华的舞台。劳拉 ·施雷伯( Laura Schreiber)便是其中一人。今年,是劳拉 ·施雷伯在朗格制表学院当学徒的第三年。最初,她在教学工作室中尝试锉削、锯切、车削、钻孔等基本金工技术,同时在格拉苏蒂镇的职业学校上理论课。半年后,她终于接触到了计时仪器,导师运用时钟机芯向大家展示机械组件并逐一讲解功能。第二年,进入逐步制作腕表的阶段,他们开始了解怀表的设计、功能和修复工序,这是朗格 165年来所有事情的起点。今年是劳拉接受培训的最后一年,她已获选到灵斯泰德的丹麦制表学校参加交流计划,并将于丹麦的同事合力完成一枚腕表。语言方面不是问题,因为朗格在整个学徒计划中都会提供语言课程。
第三年的特别挑战之一就是参与一个专为未来制表匠举办的国际比赛。此前来自朗格的学员已先后两次赢得大奖。如果成绩够优异,就能在结业时继续留在朗格全职进行工作。而他们的未来,也将离制表大师不再遥远。
薪火相传的制表学堂
2013年 8月 19日,德国格拉苏蒂原创制表厂下属的阿尔弗雷德 ·海威格制表学校迎来了 28名新学徒入学。这 28名学徒中,24人将学习专业制表技能,4人将学习工具制造所必需的知识。相较于往年,其录取人数增长了近 1倍,这是这家萨克逊制表厂在全球日益增长的高级腕表需求下,所采取的与时俱进应对措施。
格拉苏蒂原创的总经理古特 ·威根(Gunter Wiegand)向新学徒们介绍了校长昆纳·莫勒(Gunnar Muller)及其教师团队。新一届的学员班已是这家制表学校自 2001年在格拉苏蒂镇开办以来的第 13届。在最初几年的运作中,该学院每年招收 12名制表师学徒。而今年,格拉苏蒂原创将制表师学徒的招生名额翻倍,招生范围也逐步扩大至德国各地。除了必修的理论课之外,在三年或三年半的培训期内,各式各样的专业实践课程让学徒们更深入地了解格拉苏原创制表厂的组装和维修领域。学校强调遵循国际培训标准,并与瑞士制表师培训与教育机构(WOSTEP)展开合作。通过这一合作,制表师学徒在通过结业考试后,将同时获得“德国熟练技工资格证书”,即 WOSTEP文凭。在开学仪式上,总经理古特 ·威根向新生承诺:若学徒结业时总评分高于 2.0(相当于美国和英国的 B级),将获得如今在德国极为宝贵的全职就业机会——保证能够在格拉苏蒂原创制表厂或任何斯沃琪集团下属公司就业。
天文学与本土制表工艺的传承
上世纪 30年代,两位制表师的出现改变了格拉苏蒂天文台的命运:奥托朗格( Otto Lange),其祖父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Ferdinand Adolph Lange);另一位名为赫伯特维姆普( Herbert Wempe)是 WEMPE天文台表厂( Wempe Chronometerwerke)的所有者。二人共同创办了格拉苏蒂天文台联盟。该机构旨在为年轻的制表师提供研究和进修机会,并承担钟表校对所的职责。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格拉苏蒂天文台联盟。数年前, WEMPE公司开始重建已逐渐沦为废墟的天文台,并建起了自己的手表生产车间。通过收购历史悠久的乌拉尼亚天文台, WEMPE将天文台表的传统继承了下去。不仅如此, WEMPE还特意充满信心地将自己的钟表生产基地建立在这个手工工艺的起源之乡。在WEMPE的努力下,制表师终于得以迁入格拉苏蒂乌拉尼亚天文台。
修葺好的天文台是当今德国惟一的符合德国天文台表标准的检测机构, WEMPE与德国图林根州和萨克森州的检测校准局在此密切合作。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在公司内部培养更多杰出的制表师, WEMPE公司自 2001年起与格拉苏蒂制表学校重新开始密切的合作。目前,汉堡总部的培训已完全转移到天文台,并在当地设立了第二个制表中心。由此,已消失了数十年的天文台表行业终于后继有人。可以想象,格拉苏蒂天文台的未来是多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