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现代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前那种旧的直接硬性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陈旧和落伍了。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方式要求我们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字:数学教学 学生 主体性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多年来,小学数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教学课程。通过开设这门课程,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吸收,而是通过自己的所学,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的过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应用等能力。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建构的原因
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大多数都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固定的理论知识,学生被动的在课堂或者课下进行消化。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成果让人十分堪忧,这种教师主导一切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平等和和谐,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并不高。
1、 教学观念落后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发展教育也是我国一直在大力倡导的。但是,虽然国家一直在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作为我们的教育中心。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教以师为重的观念一直普遍存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培养和表现,只是单纯的被动接受和学习知识。在落后的教学思想的的影响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丧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
2、 教学课程与实际脱节
教学课程脱离实际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进行教学。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能完全跟着老师走,因此,脱离实际的数学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堂氛围不融洽
长久以来以师为重的思想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并不平等,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由来已久,这些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固有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让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变成了奢望,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建立的方法
1、建立互相合作的學习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积极合作的伙伴关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指导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以一个管制者,灌输者的身份,去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的反感情绪。建立互相合作的学习模式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学生的想法和思路,可以在学生学习结束之后和他探讨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使他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学习经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渐适时的给学生空间和权力,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也得到了锻炼,表达能力也获得增长,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需要建立老师和学生民主、平等的地位。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长久以往,学生会慢慢地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越来越自信,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体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慢慢的感受到他们的价值和成就感。
3、 创新数学教学内容
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需要改变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前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因素。然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设计那些让学生感兴趣,参与程度高的课程,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喜欢的教学课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学生增加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怀着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教育活动本来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就必须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小学生学习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合理和最佳的教学方式,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才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小学教学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这样,我们广大教育者才能真正做到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申蓉.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策略的解析[J],成功(教育版)2012(2)
[2]吕会珍.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
关键字:数学教学 学生 主体性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多年来,小学数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教学课程。通过开设这门课程,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吸收,而是通过自己的所学,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的过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应用等能力。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建构的原因
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大多数都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固定的理论知识,学生被动的在课堂或者课下进行消化。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成果让人十分堪忧,这种教师主导一切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平等和和谐,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并不高。
1、 教学观念落后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发展教育也是我国一直在大力倡导的。但是,虽然国家一直在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作为我们的教育中心。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教以师为重的观念一直普遍存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培养和表现,只是单纯的被动接受和学习知识。在落后的教学思想的的影响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丧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
2、 教学课程与实际脱节
教学课程脱离实际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进行教学。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能完全跟着老师走,因此,脱离实际的数学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堂氛围不融洽
长久以来以师为重的思想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并不平等,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由来已久,这些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固有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让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变成了奢望,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建立的方法
1、建立互相合作的學习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积极合作的伙伴关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指导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以一个管制者,灌输者的身份,去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的反感情绪。建立互相合作的学习模式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学生的想法和思路,可以在学生学习结束之后和他探讨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使他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学习经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渐适时的给学生空间和权力,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也得到了锻炼,表达能力也获得增长,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需要建立老师和学生民主、平等的地位。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长久以往,学生会慢慢地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越来越自信,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体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慢慢的感受到他们的价值和成就感。
3、 创新数学教学内容
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需要改变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前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因素。然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设计那些让学生感兴趣,参与程度高的课程,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喜欢的教学课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学生增加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怀着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教育活动本来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就必须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小学生学习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合理和最佳的教学方式,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才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小学教学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这样,我们广大教育者才能真正做到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申蓉.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策略的解析[J],成功(教育版)2012(2)
[2]吕会珍.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