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面广,量大,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年代多,时空跨度大。要使初中学生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历史学观点,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根据笔者从教经验,简单讨论了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而把初中历史教好。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而来把初中历史教好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是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重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确立好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此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二、重视教学导入
充分利用和历史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对某堂课是否感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效果是否优良,导课是前提。所以,教师一开始上课就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通过提问,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汉武帝军事上的大一统”,先问学生:“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几块金牌?”学生回答:“51块”,我接着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一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据〈汉书霍去病传〉,霍去病以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候”,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冠军的官衔。那霍去病有什么战功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就知道了。又如用时事联系史实。我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这样导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国共产党到迄今为止召开了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和第二届代表大会的简况。”还可以用歌曲导入。比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就先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问:歌词里的“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不感到枯燥。
三、创设历史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把教育科学和艺术融为一炉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情境教学常借助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手段和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例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播放一曲《在松花江上》,那如泣如诉的歌声必然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东北,大众的苦难让学生无不动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让学生无不愤慨。再如,关于北京人的教学,可以把有关北京人生产生活的情况图挂起来,创设一个“史境漫游”的历史场景,让学生看着周口店一带的自然景观,感受身边野兽出没的情景,该是多么有趣而且记忆深刻的旅行啊!
四、努力钻研,不断丰富积累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门无所不包,无不涉猎的社会学科。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要掌握与之相关的语文、政治、地理知识,而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知识以及艺术、体育、民风民俗等都要有所了解。专业而广博的知识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如在讲“百万雄师过大江”一目时,我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使学生充分体会毛泽东在听到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推翻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时的喜悦心情,同时让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的情景,这样不仅增强了授课的感染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如在学习“革命摇篮井冈山”一目时我先跟学生一起哼唱《红米饭南瓜汤》接着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政治观点,就能把知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多读书、多总结、多反思,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吐故纳新。只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加上优秀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信服你,在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巧妙设计提问
课堂提问能够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讲课的主题上来,当然,课堂提问必须有一定原则。教师要善问,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维。问什么,怎么问,大有讲究。提问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存在的疑难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设计问题必须选准突破口,切中要点。
六、采用多媒体,让教学充满魅力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适当、适量地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既能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又能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一目时,可再现当时学生高呼口号、举着标语游行的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时代氛围,进而认识当时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带头作用。又如在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目时,可放《七子之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使学生感受香港、澳门被列强占领后渴望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而来把初中历史教好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是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重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确立好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此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二、重视教学导入
充分利用和历史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对某堂课是否感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效果是否优良,导课是前提。所以,教师一开始上课就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通过提问,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汉武帝军事上的大一统”,先问学生:“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几块金牌?”学生回答:“51块”,我接着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一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据〈汉书霍去病传〉,霍去病以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候”,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冠军的官衔。那霍去病有什么战功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就知道了。又如用时事联系史实。我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这样导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国共产党到迄今为止召开了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和第二届代表大会的简况。”还可以用歌曲导入。比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就先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问:歌词里的“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不感到枯燥。
三、创设历史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把教育科学和艺术融为一炉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情境教学常借助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手段和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例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播放一曲《在松花江上》,那如泣如诉的歌声必然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东北,大众的苦难让学生无不动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让学生无不愤慨。再如,关于北京人的教学,可以把有关北京人生产生活的情况图挂起来,创设一个“史境漫游”的历史场景,让学生看着周口店一带的自然景观,感受身边野兽出没的情景,该是多么有趣而且记忆深刻的旅行啊!
四、努力钻研,不断丰富积累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门无所不包,无不涉猎的社会学科。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要掌握与之相关的语文、政治、地理知识,而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知识以及艺术、体育、民风民俗等都要有所了解。专业而广博的知识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如在讲“百万雄师过大江”一目时,我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使学生充分体会毛泽东在听到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推翻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时的喜悦心情,同时让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的情景,这样不仅增强了授课的感染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如在学习“革命摇篮井冈山”一目时我先跟学生一起哼唱《红米饭南瓜汤》接着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政治观点,就能把知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多读书、多总结、多反思,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吐故纳新。只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加上优秀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信服你,在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巧妙设计提问
课堂提问能够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讲课的主题上来,当然,课堂提问必须有一定原则。教师要善问,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维。问什么,怎么问,大有讲究。提问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存在的疑难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设计问题必须选准突破口,切中要点。
六、采用多媒体,让教学充满魅力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适当、适量地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既能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又能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一目时,可再现当时学生高呼口号、举着标语游行的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时代氛围,进而认识当时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带头作用。又如在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目时,可放《七子之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使学生感受香港、澳门被列强占领后渴望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