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信息化” 守望苏派“诗意”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手段追求的目标是“效率”,而语言与文化的掌握和吸收不是完全可以讲效率的,甚至更多依靠的是“涵泳”与“顿悟”,是一种熏陶渐染。语文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微妙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法用“信息化”手段去随便缩短简化的。这个“涵泳”、“顿悟”的过程也正是语文诗意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我们应该保持苏派“清简、灵动、精致、厚实”教学的诗意风格,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保持清醒头脑,守望中职语文教学苏派“诗意”。
  【关键词】反思 信息化 中职语文 苏派教学 诗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89-02
  清简、灵动、精致、厚实,传承熏染自然而形成的苏派教学风格充满了“诗意”,特别体现在语文教育教学上。时下,教育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者的一种共识。教育信息化确实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信息化”毕竟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而不是教育教学内容实质。过分强调和追求“信息化”可能会造成对教育实质内容的伤害甚至消解。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和严重。“信息化”作为一种手段可能对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教学有着超越性的提高效率的作用,但是语文不是纯粹可以用“效率”来衡量的学科,过分追求“信息化”手段必然会消解语文教学内容实质内核,也导致语文教学失去“清简、灵动、精致、厚实”的苏派诗意风格。《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关注企业文化和专业(行业)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其中“让学生吸取民族文化精华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等目标不是靠“信息化”手段能实现的。信息化手段追求目标的是“效率”,而语言与文化的掌握和吸收不是完全可以讲效率的,甚至更多依靠的是“涵泳”与“顿悟”,是一种熏陶渐染,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语文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微妙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法用“信息化”手段去随便缩短简化的。这个“涵泳”、“顿悟”的过程也正是语文诗意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我们应该保持苏派教学“清简、灵动、精致、厚实”的诗意风格,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保持清醒头脑,守望中职语文教学的苏派诗意。
  一、摒弃信息化的功利化追求,回归语文教育的本真状态
  信息化追求效率至上原则,信息化的课堂往往力求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把握更多的知识。而这正与应试教育不谋而合,因而对应试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复习效率,对学生进行限时强化训练,接着利用白板等信息化工具展示学生答案,进行高效率讲评,纠正学生解题训练中出现的偏差,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在中职学校特别是对口单招教学这一块,体现得尤为明显。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极致使用,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应试技能,而不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并没有让学生在“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导致学生更加沦陷在“题海”中无法解脱,进而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之感,根本无法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已。信息化背景下的应试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远离语文教育本源,学生除了解题还是解题。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只是教会了一大批考试高手,却埋没了不少语言文学人才。苏派教学追求“厚实”,厚重稳实,志存高远,执着挺拔,内含正直,厚德载物,心怀宽广。信息化背景下纯粹追求功利的应试化教育教学是严重违背苏派教学这一原则的,无法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无法“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我们要摒弃信息化的功利化追求,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力求回归语文教育的本真状态。
  二、避免信息化的唯形式倾向,展现语文教学的本质魅力
  时下,信息化教学追求上课信息化手段使用频率,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于是有些信息化教学设计硬是把简单的师生交流复杂化,为体现信息化而无限制滥用使用信息化手段,这种行为和信息化核心原则“效率”也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语文课前预习中要了解一篇文章作者相关文学知识和写作背景。其实只要老师上课投影内容即可,甚至投影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的教学辅导用书上已经有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看一下就可以把握。但是有些信息化教学设计,非要制作一个介绍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的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上观看。学生朗读课文明明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进行,但偏偏要学生在课前录制朗读音频,课上再播放。两者之间在教学效果和效率上到底有多大区别,笔者以为效果差别不大,甚至后者耗费时间更多,效率反而低了,因为占用了学生很多课后时间。为了体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导致学生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教学效率反而变低了,这本身就违背了信息化手段使用的初衷。语文课堂教学的灵动,不是源自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次数多,而是源于语文教师本身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以及教学技艺。一个语文老师只关注课堂信息化手段使用了多少,而不注重自身修养和教学应变能力的提高,如此语文课堂仍然是没有魅力和张力的。信息化手段运用越多,教学过程就越是被程序化,教学被彻底预设,导致教师无法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灵活机变,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有“声”有“色”,却流于表面,其实还是死水一潭,缺乏生命力。苏派教学的“清简”“灵动”诗意风格也将消失殆尽。本应该“清其质,简其形”,但是过分追求信息化会导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谈不上“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了。我们要避免在信息化教学中只重形式的倾向,应该苦练内功,用语文老师和语文学科的真正魅力来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走内涵发展之路。
  三、正视信息化的工具性本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助推器   信息化教学手段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平台,应该是教育教学的辅助,作为语文老师要认清这一点。这个手段工具的开发设计应该受制于语文教学实际,而不是语文教学受制于这个信息化工具。但客观现实是,很多情况之下,教师不得不去适应各类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向信息化教学平台“低头”、“妥协”、“献媚”,放弃原则,更改自己原先的教学思路,甚至根据信息交流平台来设计教案。比如因为信息化教学平台软件有学生自主检测模块,所以语文老师非要设计几条毫无实际意义简单选择题给学生做一下。老师提出一个思考题,明明师生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但是为了充分“利用”平台,非要在信息平台上让学生形成文字答案,发送到老师的电脑上。还有甚至让学科老师去设计或者寻找信息化教学平台,这无疑是逼迫学科老师去“越俎代庖”,使所有学科老师都变成信息技术教师了。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后作业方面可以合理使用成熟的信息网络平台,而不是另起炉灶,自己建设所谓的学习平台。比如利用微博、QQ空间等成熟网络平台进行作业检查或者批改。至于课堂教学信息化平台,应该由语文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联合开发,但是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力求“精致”,拒绝烦琐。信息化手段的合理使用也可以使语文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精致”,简化教学流程,但绝不能影响其语文教学本质内容。信息化教学工具软件的开发,应该要结合学科特点,不能泛化,不分学科,建一个所谓公用信息共享平台。比如现在流行的“云空间”,其实只是等同于一个图书馆,是不可能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我们要正确认识信息化的工具性本质,才能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有力助推器,营造诗意语文课堂,否则会误入歧途,偏离主方向。
  总之,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很多教育信息化理论建立的学习模型理论,对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过于乐观,似乎以纯粹信息技术手段(模拟程序、游戏设计等)就能促动学习者主动学习,这是违背教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还是要建立在老师和学生交流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能完全寄托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任何技术的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由教师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在汹涌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中,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不断反思,就中职语文教学来讲,必须坚守语文教学本真,守望苏派教学的“诗意”。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教育技术通讯,2015(5)
  (责编 江月阳)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电工电子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注重非智力因素,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尽量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尽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动机。  [关键词]中职;电工电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培养职高生的阅读能力,需培养学生善于吃苦的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辨别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从而受益终身。  [关键词]阅读能力;习惯培养;阅读习惯;职高生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2-0085-0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
[摘 要]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采用翻转课堂理念进行教学,不仅能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增强学生复习兴趣,而且符合新课标要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三;地理复习课  [中图分类號]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94-02  当下翻转课堂的浪潮席卷全国,面对这种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思维和教师教学思维
[摘 要]基于以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浅析以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中职德育教学探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合格职业人;导向;中职;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9-0095-02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化,德育教学逐渐深入中职学校。而中职教
[摘 要]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只有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才能引导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条件.教师通过二次开发教材中的例题资源,将教材中例题的数字、背景、题设和范围加以拓展,有效地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
[摘 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而全国卷的考查又以能力的考查和知识的迁移为主,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认真研读考纲的基础上,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在讲清课本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进行史料教学,落实基础与迁移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以通史视野建构学科体系,突出时代特征,注意中外联系和同期中西比较,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网络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提高备考效率,完成备考任务。  [关键词]全
类比与归纳一样,是探索数学真理、发现数学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数学方法中的类比,是一种思想方法,而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象化
【摘 要】对激励教育的理论进行阐述,针对女村官的现状和特征,提出在女村官培训中,应有意识地运用激励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女村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知识,扩大视野,增强意识,改变观念。  【关键词】女村官培训 激励教育理念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70-02  一、激励教育的理论阐述  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使
本刊讯 3月28日,由教育厅主办、广西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一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会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举行。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参加活动并作讲话。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欢迎,它是将线下的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的网络教学相结合。将其合理地运用到中职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中职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策略有: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打造系统性线上线下教育机制;注重课堂学习,促进教育动态生成;强化管理,实现网络平台与移动终端相结合。  [关键词]中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