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校际协同精准教研体系 推动区域教研质量提升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通过大数据精准教研平台为集团校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研信息化服务,让技术为实践服务;构建智能“校本云知识库”、开展在线协同云端教研、搭建校本科研空间、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技术助力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打造东城“中心辐射,链式发展,多校联动”的精准教研体系,推动区域教研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其他文献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科研中心从区域层面谋划学科组建设,采取评选认定、验收引领和学科展示三大实践策略,指导学科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区域内学科组建设水平,并充分发挥星级学科组和学科基地的引领作用。
期刊
“基于5G条件下全息技术开展跨区域名师教研”项目由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联合南京师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专家领导小组,探索5G在教学教研领域的支撑场景,推动形成全息技术支撑下名师工作室跨区域教研新样态,解决了传统的远程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研手段单一等问题。
期刊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教研工作的氛围、方式、内容都需要教研部门用心思考、精心谋划、巧妙布局。文化浸润潜移默化,营造的是风清气正的教研环境;创新教研方式,为的是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研究之路;重点工作立项突破,目的是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文化浸润、方式创新、立项突破提升区域教研的工作品质,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支撑作用。
期刊
依托渝中区集智备课专业交流平台,从激发内在需求、设计学习形式、锤炼交流内容、营造团队文化四个维度,构建具有“专业创见、无私分享、合理质疑、高频交流、系统研究”特征的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此提升学习共同体的专业汇谈质量,探索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教研新路径。
期刊
区域教研实践模型的建构以“教师专业共同体”为理论基础。通过平等对话、深度研究、实践反思,引领教师观念,达成愿景共识;基于多层级多主题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研共同体促进质量发展,以实证研究支持教研的深度开展,形成多方联合联动的工作机制,并紧抓保教质量的核心要素,建构区域学前教育教研实践模型。此外,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动态发展的,随着集体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演变、进化,不断建构新的工作机制。
期刊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充分发挥市域教研主导性,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通过有效的教研策划与组织,使得教研水平差异较大的县域之间形成互动生长的活力,进而助力市域范围内的“教育共富”。基于温州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推行了《温州市中小学“教研共富”三年计划》,在强化市级县级联动、促进县际之间交流、改进市级教研引导力等方面取得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县级教研室作为基层教研规划实施机构被赋予了更重大的责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从课堂教学中寻求突破的必然要求和传统自上而下的教研工作机制难以形成教师教研合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专职教研员编制的紧缩,让区域教研工作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教师领导视野下的学科团队建设为区域教研走出困境提供了全新的探索方向,以教师专业领导、合作共促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团队运行机制能
期刊
城乡二元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下,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对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整体协同提升造成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区域学前教育教研体系须进行相应调整优化,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F市N区采用“试点先行、横向聚合、纵向推动”的教研思路,依托CTS图谱教研模式、线上线下教研结合并调整教研活动的评价方式进行区域学前教育教研体系的创新实践,取
期刊
<正>2019年1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组织教研员到农村、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校本教研的指导是教学指导的有效途径——以教研助推教师教学变革和自身专业发展。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
期刊
教研共生体作为指向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区域内教师发展共性问题的新型教研组织形式,是创新区域教研形态、提高区域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文章基于共生理论,从“以联动为内核,构筑共生单元”“以项目为牵引,催生共生模式”“以实践为抓手,集聚共生能力”三方面论述了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案例,以期为构建和运行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区域教研共同体提供借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