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思考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小学体育教学有十余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掂量出我们的分量,
我觉得课堂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
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试问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6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作者简介:孙晓红(1971-11-8),男,民族:汉,籍贯: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1997年7月毕业于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四平分校,高师劳动技术专业,大专学历,毕业后被分配到梨树县第二实验小学(原梨树镇第五小学)工作至今,曾担任过体育教师、大队辅导员、德育副校长。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思考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小学体育教学有十余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掂量出我们的分量,
我觉得课堂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
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试问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6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作者简介:孙晓红(1971-11-8),男,民族:汉,籍贯: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1997年7月毕业于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四平分校,高师劳动技术专业,大专学历,毕业后被分配到梨树县第二实验小学(原梨树镇第五小学)工作至今,曾担任过体育教师、大队辅导员、德育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