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韩美林对新民间艺术发展浅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美林先生吸取民间文化一直在努力创造着标新立异的“新民间”艺术,并且使他的作品得到公众认同度,同时又反过来构成了“新民间”艺术最基本的社会存在逻辑基点。本文从简化和繁复的形式两个方面来浅析韩美林先生对新民间艺术的表现。
  【关键词】:韩美林;新民间艺术;简化的形式;繁复的形式
  韩美林在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多个门类进行综合性创造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在篆书、楷书、草书、彩墨动物画、水墨人体画、陶瓷、紫砂壶设计、岩画、山水画、剪纸、刺绣等门类创作中,均有不俗的成绩。他的创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文字和民间艺术。他走的是一条民族的、现代的艺术创新之路,他以独特的方式在激活民族艺术的创造力方面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一、以简化的形式表现新民间艺术
  韩美林先生“新民间”艺术的创造往往首先是从形式开始。造型艺术中,形式的作用正如阿恩海姆所说:“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一些再寻常不过的人物、动物、植物,在韩美林先生笔下能被变化为几十种、上百种的变体。这是他对于形式组合和再造的过人之处。点、线、面、体,加上各种高纯度色彩的搭配,他的形式法则几乎就是一支取之不竭的万花筒,既无雷同,又风格统一。他对于形式重构的方法极多,简化、复杂、折卸、打散、重复、交叉等等,每一个形式的构成,看似不经意,实质上投射出他对造型艺术中“形式”把握的驾轻就熟般的老辣。
  简化是他作品的重要形式法则,这其实同时也是中国民间美术惯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山东当地等农村出产的旋木玩具,种种人物、动物被简化规整为土车床上木头被车制的圆形。河北玉田、山东高密、苍山、惠民等地农村都生产民间泥塑,形体也一样因为工艺的限制被简化成浑圆适手的团块状。民间艺人们对于形体“简化”的方式,都被韩美林巧妙地糅合在自己的作品中。简化作品所起到的作用,在于使形象趋于统一简单、对称加强、重复增加、去除不必要的细节、模糊凸凹等。复杂的自然形被他重新用点线面规整,并以一种他自己所认知的形象张力重整结构,这一点在他的很多陶艺作品中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晰。因为陶艺造型本身局限于工艺和器物性,他所运用的“简化”,绝不是与自然复杂性相对立的观察方法生成的造型手段,相反,这是在他掌握了“形式”的无限丰富性后,又力图规避视觉贫乏和孤立后得到的造型优化捷径,这种形式法则,在他用立体材料切入造型艺术时,更能产生四两拔千斤的视觉效果。
  二、以繁复的形式表现新民间艺术
  韩美林简化的同时往往又不可捉摸地转移到与简化的背道而驰,用某种无以复加的复杂再造形象。在他很多作品中,繁复趋同于强调,它所起到的作用与简化恰恰相反,它强调分离,增加差异、突出并复制对比和凸凹。无论韩美林的形式如何变化,他的造型作品,几乎都具备了两个基本前提:其一,再现出来的形象,通常与原来自然形态保持主要特征的相互对照性,其二,对自然的特征作必要的筛选和组织,以使之适合于一定材料和形态的表达,并最终又使重构出来的形在本质形态区别上区别于自然形,这就是我们能在他众多的作品体味到他对造型的某种形式“秩序”的孜孜以求。与形式的变化相平行,韩美林先生“新民间”艺术的另一个策略就是装饰。贡布里希说:“装饰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不改变物体的情况下使物体得以改变。”
  装饰,在韩美林的作品中往往是某种形的添加或填补,或者说是借助民族、民间身份化的符号,赋予形的某种秩序规整。装饰,对于他的很多作品,其实既是某种必要,又是某种必须的形式结构。在很多作品中,装饰的意义就是等同于它所依附的形体,并借助这些添加,阐释形式的独特结构。同时,在他造型作品中,装饰亦代表着某种形式之后的秩序演进。尽管在艺术史中,装饰对于造型本身就存在着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绝对地否定装饰或者过度的装饰,都可能诋毁艺术原本的意义。他在对形象进行装饰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也不滥用形,而是在大刀阔斧中绵藏着小心翼翼,机智地避免自己装饰的努力使材料出现可能的异化。但是,我们在韩美林先生的作品中,却能深刻的去体会到这一点,装饰决非是孤立存在物,它们在视觉效果上,又永远属于他作品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传统文化中求全求美的观念,形成了中国审美心理中“以圆为美”的特点。韩美林以一种现代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传统思想,围绕着这种审美心理。韩美林画笔下的马、牛等动物,也都有着可爱的造型,他善用圆形,最为繁琐的就是采用最原始的圆点或者网格来进行点缀,但是那些牛、马的身体部位,却是仅仅使用几笔的圆进行替代。他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虽然在形式上看来是极简的,但是用笔流畅,特殊的部位却又是极为繁琐的。
  三、总结
  韩美林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重要的艺术创造灵感、语言与形式,这正是他创作生生不息、光景常新的文化根源。韩美林的艺术在形而上学的精神层面上包含了如下的因素:第一,文化層面的民族性。学者靠思考接受生活、社会和历史,艺术家则凭着感觉和悟性。韩美林站在东方艺术的高地上,感悟我们民族精神最深层次的东西。他的作品里没有古典主义,因为他拒绝了一切已经被某些伟大个性定性的形态,他只在源头取水。第二,民间性。精英的绘画和民间的艺术是不相同的。精英的艺术是情感性甚至是非理智的。民间文化则是直接从生命中生发出来的,是张扬的、直接的情怀。第三,现代性。近百年来,我们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界一直在思考着有关现代性的问题。西方经过一百年左右就定义出了现代性,这不应该被当做现代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寻找民族的,东方的现代性。在这个问题上,韩美林先生的现代性值得我们去参考、研究。第四,个性。风格只有一个文本,只有个性才是人本。韩美林先生的个性具有着强烈的魅力,并符合审美标准。他的艺术首先是视觉的,很具有攻击性;其次是光明的,没有阴影。
  “新民间”艺术的本质属性,毫无疑问带有比其他很多艺术潮流有更强烈的“社会性”色彩。韩美林从古文字研究当中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并从中看到中华民族的自信,使他在近三十年来西方文化思潮和西方现当代艺术强烈冲击中国文化艺术之时,丝毫不动摇坚持民族艺术的信念,坚守从民族艺术传统中把握和探索的立场。韩美林艺术从头到脚都是中国的,他不从西方的写实主义出发改造中国画,而是从中国古代文字和民间艺术里找灵感。而在这个探索和努力过程中,他又完成了自我民族身份的塑造。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被人誉为一位地道的中国艺术家。从这一点看来,他对于当代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启示意义非凡。用韩美林自己的话说:“中国的画家,他如果想走向世界的话,这条路应该是之路,就是民族的、现代的。”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3]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
  [4]陈池瑜.中国符号-韩美林艺术的民族文化张力[J].设计艺术研究,2012,(2).
  [5]李馨.大变革时代与韩美林艺术[J].装饰,2012(227).
其他文献
【摘要】: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版画的实用性功能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消退
期刊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其作者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述的16岁主人公由于四次被学校开除不敢回家历经游荡过程中心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引起读者的关注,但是不同身份、性格的读者对于此部小说的评论各不相同,随着对此小说评论的不断增加,此部小说在文学批评界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分别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故事概况入手,进而对主题以及艺术魅力展开论述,一方面明确主题,另一方面使越来越多的读者感受此部
期刊
【摘要】:话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在时代的变革中萌芽,在战火纷飞中发展,在民族解放中重生。随着当今小剧场话剧的发展,人们对话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今“中国式”话剧艺术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并存、多样化发展的时代。本文将以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为例从“中国式”舞台呈现方面对“中国式”的话剧道路进行总结。  【关键词】:林兆华;舞台呈现;意境  “中国式”话剧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式舞台意境
期刊
【摘要】:室内设计的本质是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就是对室内空间的物质技术处理和美化。而影响着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形式、光线、材质、色彩、装饰等,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对室内空间的感知。本文主要以视知觉的“空间”理论为依据,了解和掌握影响空间的主要要素对室内设计中的空间表现和创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空间;情感;变化  室内空间构成要素的变化会引起人在空间中情感与心理的变化。开阔明亮的
期刊
【摘要】: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歌剧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普契尼歌剧作品的创作风格研究,对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特点的分析,来探索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在歌剧发展史上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普契尼;风格特征;形象塑造;演唱特点  歌剧文化是世界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抒情歌剧”在
期刊
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其中田黄、芙蓉、荔枝等名贵石料,历来被人们所锺爱,或加工成印章、或凋刻成精美的摆件,成为高雅的艺术品。  石雕艺术已有1000多年曆史,从简单的斧凿刀具到创造了适应雕制要求的先进工具、器械,创作的方法和门类亦随着时代进展逐步开拓,逐步规范化。寿山石雕的技艺,至目前为止已發展成圆雕、薄雕(薄意)、印钮雕、高浮雕、镂空雕5种技法。  审石,意即在操刀之前必先“相”其石。相
期刊
【摘要】:中国的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及发展,宋代成就了花鸟画创作最繁荣的局面。宋代花鸟画以其精深的美学内涵,高贵华美的风格,精研慎密的构思,来展示其特有的人文精神。中国绘画自宋以来的精神渊源离不开释家与道家静观无为、心领神会的思想传统,宋代花鸟画则处处渗透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发生微妙的交接,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入世的特质。在宋代花鸟画中蕴含了封建社会后期新的审美意识、审美风尚和审
期刊
【摘要】:艺术源自生活,是生活的写照,反应人们的审美情趣。宋代的花鸟画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及锤炼,其灿烂恢弘的光辉,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而弥新。本文通过将宋代花鸟画的画幅、构图、主题、设色进行归纳、对比和剖析,分析其形成因素,研究宋人花鸟的审美趣向。  【关键词】:两宋;花鸟;审美  1.宋人花鸟画的兴起  1.1社会因素  宋朝在大一统的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下,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维持自给自足的封建
期刊
现实主义(Realism),又称"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
期刊
【摘要】:在亚洲乃至全世界,中式设计风格与日式设计风格都是闻名遐迩的,在设计流派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两者都同属于东亚,且文化根源都较为相似,所以人们常常会把两者的设计风格加以比较,其中内部设计与空间布局占比较中的一大部分。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想进一步了解中式设计风格与日式设计风格的心理,本文以 “日本美秀美术馆”为例,从美秀美术馆的设计风格与空间布局的关系出发,主要论述和比较中、日式的设计风格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