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暖阳,站在阳凤山上极目远眺,东西北三个生态工业园紧紧将云阳新城拥抱。
“如果新城是心脏,那么成‘品’字型的一园三区就是三大动脉。”云阳市民都这么认为。
“三大动脉”道出了生态工业园在云阳人心中的分量。
园区内没有污水横流,没有高耸入云的烟囱;园区外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10年前,云阳工业较为“傻大黑粗”,不少都是“三高”企业。
10年后,一座生态、环保、“三低”的生态产业基地在一园三区渐显雏形。
云阳工业完成了漂亮的绿色转身。
启动绿色转型
2013年,张明大学毕业。
由于就业问题,他和父亲发生了争吵。
“盐厂招工了,我要去。”
“不许去——全家省吃俭用供你读大学,就是想你不要熬盐!”
“熬盐怎么了?”
“好女不嫁熬盐郎。熬盐污染太严重了——噪音、粉尘、烟雾充满车间,出来就是个灰人。”
“现在的熬盐和以前不一样了,清洁得很。”
“真的?”老张的脑子里深深印刻着熬盐工人的艰辛和车间的恐怖污染。
前些年,云阳工业在老百姓眼中确实没有地位——在厂里工作,不仅艰辛劳累,还要受污染折磨。
干部下去走访,经常会听到抱怨。
“看嘛,菜叶上铺了一层盐灰。”
“我们这边水泥厂的烟尘更恐怖。”
…………
这样的抱怨加上各方的关注,让云阳县决策层猛然惊醒。
“以前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片面追求工业产值,发展了一些‘傻大黑粗式’工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一位当地干部说。
“现在,肩负生态涵养重任的云阳,必须把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放在优先位置,进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实现生态环境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说。
云阳,开始谱写工业转型的生态经济学。
改造传统工业
2012年5月31日,云阳盐化有限公司,重盐集团副总经理肖楠露出微笑。
在他面前,在两台大型吊车牵引下,巨大热电锅炉钢架缓缓升起。
这天,云阳盐化公司热电项目正式启动。
云阳制盐业新时代随之开启。
“云阳岩盐储量有30亿吨,纯度高达99.8%,所以不能放弃盐化工产业,而是要用生态理念改造它。”张学锋说。
怎么改造?
第一个回答是热电项目。
“利用热电技术,我们每小时可发电5800度,实現生产用电自给自足。”云阳盐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孝良说。
第二个答案是排放控制。
“我们依矿设厂,借助地势优势就地打井取卤水,将卤水输送距离缩短为一公里,并将矿山废渣处理变为建筑材料——基本实现了零排放。”杨孝良说。
第三个答案是提高附加值。
“利用高科技提纯技术,生产多品种盐。比如与中药材相结合,开发沐浴盐、洗脚盐等。”杨孝良说。
从制盐业开始,云阳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战役便打响了。
经过更新设备、改造工艺等一系列战斗,云阳大批传统工业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由“老”变“新”,基本实现零排放。“还形成了硅、盐、中药材等特色资源加工业产业集群。”张学锋说。
引进生态工业
走进金田塑业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里,只见机器转动,不见工人身影。
“工人在工作室用电脑操作呢!一条生产线只要5名工人,整个公司一线工人只需30名。”金田塑业总经理陈可银说。
几年前,陈可银到云阳考察。
“BOPP薄膜生产,污染很严重吧,别来了。”一开始,云阳县政府拒绝了。
“生产不会产生废气废水,采用的是零排放工艺。”陈可银解释。
“真的吗?”云阳县政府立马派人去金田塑业老厂查探。
结果,果如陈可银所说。
于是,云阳县政府才让这个亚洲最大塑料包装材料企业落了户。
在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同时,云阳启动了引进生态工业的战役。
战役启动后,县环保局副局长黄道春多了一项工作:招商引资“监管员”。
每次招商引资洽谈,其他人竭尽全力说服客商落户云阳时,黄道春却从中“挑刺”。
“这几年,在我们严格把关下,云阳拒绝的污染型企业投资超过百亿元。”黄道春说。
这样的生态理念,吸引了注重生态的企业。
“落户云阳前,我们考察过多个区县,最终还是被云阳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陈可银说。
“如果我们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金田这样高端的、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大型企业就不会到云阳来。”黄道春说。
于是,两大产业集群在云阳诞生了。
“一个是以BOPP、硅微粉、PVB树脂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一个是以服装、机械、电子等为主的轻工业产业集群。”黄道春说。
做强循环工业
“产品只能通过汽车运输,物流成本太高。”投产后,金田塑业开始抱怨。
金田塑业每年废料和次品达几百吨。
“如果这些废料不能再次利用,把物流成本一除,公司就没啥盈利了。”陈可银说。
金田塑业的烦恼,引起了云阳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何不以新型塑料包装材料项目为基础,围绕金田塑业下游产品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延长园区产业链,真正实现循环工业?”张学锋抛出想法。
“延长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轻工业产业链,打造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循环产业发展思路出炉。
随后,云阳县委书记、县长齐上阵,先后率队到武汉、上海、山西等地考察。
很快,润力包装有限公司派员来园区考察。
“欢迎入驻。”
“入驻这里,有啥好处?”
“入驻此地,你们每吨产品就能节省112元!”
“此话何解?”
“金田塑业产生的废料,正好可做你们的原料,就近取材能为每吨产品节约物流成本112元。”
双方一拍即合,润力包装落户云阳工业园区。
随后,彩印、包装、胶带膜、气泡膜等四类企业也应声寻来。
“废料有了归宿,每年能换来1000多万元利润。”陈可银说。
同样的循环协作模式,被运用于云阳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轻工业三大产业集群之中。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绿色循环发展思路,让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轻工业三大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了“百亿元级”。
云阳生态经济学,解决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了双赢。
“如果新城是心脏,那么成‘品’字型的一园三区就是三大动脉。”云阳市民都这么认为。
“三大动脉”道出了生态工业园在云阳人心中的分量。
园区内没有污水横流,没有高耸入云的烟囱;园区外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10年前,云阳工业较为“傻大黑粗”,不少都是“三高”企业。
10年后,一座生态、环保、“三低”的生态产业基地在一园三区渐显雏形。
云阳工业完成了漂亮的绿色转身。
启动绿色转型
2013年,张明大学毕业。
由于就业问题,他和父亲发生了争吵。
“盐厂招工了,我要去。”
“不许去——全家省吃俭用供你读大学,就是想你不要熬盐!”
“熬盐怎么了?”
“好女不嫁熬盐郎。熬盐污染太严重了——噪音、粉尘、烟雾充满车间,出来就是个灰人。”
“现在的熬盐和以前不一样了,清洁得很。”
“真的?”老张的脑子里深深印刻着熬盐工人的艰辛和车间的恐怖污染。
前些年,云阳工业在老百姓眼中确实没有地位——在厂里工作,不仅艰辛劳累,还要受污染折磨。
干部下去走访,经常会听到抱怨。
“看嘛,菜叶上铺了一层盐灰。”
“我们这边水泥厂的烟尘更恐怖。”
…………
这样的抱怨加上各方的关注,让云阳县决策层猛然惊醒。
“以前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片面追求工业产值,发展了一些‘傻大黑粗式’工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一位当地干部说。
“现在,肩负生态涵养重任的云阳,必须把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放在优先位置,进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实现生态环境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说。
云阳,开始谱写工业转型的生态经济学。
改造传统工业
2012年5月31日,云阳盐化有限公司,重盐集团副总经理肖楠露出微笑。
在他面前,在两台大型吊车牵引下,巨大热电锅炉钢架缓缓升起。
这天,云阳盐化公司热电项目正式启动。
云阳制盐业新时代随之开启。
“云阳岩盐储量有30亿吨,纯度高达99.8%,所以不能放弃盐化工产业,而是要用生态理念改造它。”张学锋说。
怎么改造?
第一个回答是热电项目。
“利用热电技术,我们每小时可发电5800度,实現生产用电自给自足。”云阳盐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孝良说。
第二个答案是排放控制。
“我们依矿设厂,借助地势优势就地打井取卤水,将卤水输送距离缩短为一公里,并将矿山废渣处理变为建筑材料——基本实现了零排放。”杨孝良说。
第三个答案是提高附加值。
“利用高科技提纯技术,生产多品种盐。比如与中药材相结合,开发沐浴盐、洗脚盐等。”杨孝良说。
从制盐业开始,云阳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战役便打响了。
经过更新设备、改造工艺等一系列战斗,云阳大批传统工业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由“老”变“新”,基本实现零排放。“还形成了硅、盐、中药材等特色资源加工业产业集群。”张学锋说。
引进生态工业
走进金田塑业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里,只见机器转动,不见工人身影。
“工人在工作室用电脑操作呢!一条生产线只要5名工人,整个公司一线工人只需30名。”金田塑业总经理陈可银说。
几年前,陈可银到云阳考察。
“BOPP薄膜生产,污染很严重吧,别来了。”一开始,云阳县政府拒绝了。
“生产不会产生废气废水,采用的是零排放工艺。”陈可银解释。
“真的吗?”云阳县政府立马派人去金田塑业老厂查探。
结果,果如陈可银所说。
于是,云阳县政府才让这个亚洲最大塑料包装材料企业落了户。
在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同时,云阳启动了引进生态工业的战役。
战役启动后,县环保局副局长黄道春多了一项工作:招商引资“监管员”。
每次招商引资洽谈,其他人竭尽全力说服客商落户云阳时,黄道春却从中“挑刺”。
“这几年,在我们严格把关下,云阳拒绝的污染型企业投资超过百亿元。”黄道春说。
这样的生态理念,吸引了注重生态的企业。
“落户云阳前,我们考察过多个区县,最终还是被云阳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陈可银说。
“如果我们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金田这样高端的、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大型企业就不会到云阳来。”黄道春说。
于是,两大产业集群在云阳诞生了。
“一个是以BOPP、硅微粉、PVB树脂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一个是以服装、机械、电子等为主的轻工业产业集群。”黄道春说。
做强循环工业
“产品只能通过汽车运输,物流成本太高。”投产后,金田塑业开始抱怨。
金田塑业每年废料和次品达几百吨。
“如果这些废料不能再次利用,把物流成本一除,公司就没啥盈利了。”陈可银说。
金田塑业的烦恼,引起了云阳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何不以新型塑料包装材料项目为基础,围绕金田塑业下游产品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延长园区产业链,真正实现循环工业?”张学锋抛出想法。
“延长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轻工业产业链,打造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循环产业发展思路出炉。
随后,云阳县委书记、县长齐上阵,先后率队到武汉、上海、山西等地考察。
很快,润力包装有限公司派员来园区考察。
“欢迎入驻。”
“入驻这里,有啥好处?”
“入驻此地,你们每吨产品就能节省112元!”
“此话何解?”
“金田塑业产生的废料,正好可做你们的原料,就近取材能为每吨产品节约物流成本112元。”
双方一拍即合,润力包装落户云阳工业园区。
随后,彩印、包装、胶带膜、气泡膜等四类企业也应声寻来。
“废料有了归宿,每年能换来1000多万元利润。”陈可银说。
同样的循环协作模式,被运用于云阳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轻工业三大产业集群之中。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绿色循环发展思路,让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轻工业三大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了“百亿元级”。
云阳生态经济学,解决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了双赢。